苛政猛于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时间:2024-04-25 22:46:17 炜玲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苛政猛于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苛政猛于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苛政猛于

  先秦:佚名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贡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子贡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

  注释:

  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扶着车前的扶手板。子路(前542——前480):子贡:儒商鼻祖,春秋末年卫国黎(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客杰出代表,孔门十哲之一,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壹:真是,实在。而:乃。然:是这样的。舅: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焉:于此,在此。去:离开。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识:同“志”,记住。

  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作品注释

  (1)过:路过。

  (2)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做动词用 扶轼 。

  (3)子路: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

  (4)一:真是,实在。一似重有忧者: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

  (5)重:重叠。

  (6)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7)苛:繁重的,沉重的。政:征税。

  (8)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9)“识”读zhì,同“志”,记住。

  作品解读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子路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第一句:孔子过(路过)泰山侧(旁),有妇人哭于(在)墓者(表判断可不译)而(表顺连可不译)哀(悲伤)。 第二句:昔者(过去)吾舅死于(表被动)虎(虎患,被老虎吃了),吾夫又死于虎焉,今吾子又死焉(语气词可不译)。 而:表顺连 而曰的而是"乃"的意思 使:让,命令 然:是的,表肯定 去:离开 苛政:苛刻的暴政 于:比 寓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 ,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小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寓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作品出处

  《孔子过泰山侧》出自《礼记·檀弓下》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苛政猛于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苛政猛于虎原文翻译02-28

苛政猛于虎原文翻译(共5篇)02-28

《对酒》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7

除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4-05

中秋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1-04

《月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2-19

《春日》朱熹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3-14

《硕鼠》诗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11-25

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2-10

蝉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