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作文

入学感受作文

时间:2021-09-07 10:31:22 感作文 我要投稿

入学感受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入学感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入学感受作文

入学感受作文1

  在九月万物成熟的一个清晨,我迈着轻盈的步子信步向我向往已久的新学校――蜀光艺术中学走去。淡蓝色的薄雾笼罩着庄严的教学楼,校园门口纤细的小草像刚睡醒的小精灵一样,舒展着灰绿色的身子,像是在欢迎我们这些新生,轻柔的微风在操场边的白桦林间低声细语,几棵冷杉树下簇拥着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小野花。

  这是一个多么宜于幻想的早晨呀!淡淡的雾,柔柔的风,冉冉升起的朝阳,朗朗的读书声,都引起我无限的遐思。我站在操场中央,尽情地欣赏着周围的一切,一排排深红色的跑道,高大的教学楼前有一个抢眼的宣传栏,而最夺目还是蜀光艺术中学大楼上那特别醒目的八字校训“尽心为公,努力增能”,短短八字深深昭示着作为蜀光中学的学生既要努力学习增强本领,更要公而忘私,学会做人的道理。

  来到新校园,面对着新环境和教室里的一张张陌生的新面孔,我一点也不畏惧,相反,我很快乐。在我看来,这一切都象征着我们已经开始迈上新征途,我们必须面对新任务,接受新挑战,那就让我们在新的磨练中继续成长吧。

  在秋海棠和菊花盛开的时候,12岁的我走进新校园,父母的嘱咐、老师的叮咛和同学们祝福都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我深信,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让学习充满快乐”。尽管一个人在一个学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我要努力用自己短暂的几年为母校增光添彩。

  夕阳西下,黄昏将至,学校边的白桦林随风轻摆。

入学感受作文2

  离开了生活五年的母校,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八中,心里非常好奇,真想看看自己要在那里生活四年的八中是什么样的,老师又是什么样的呢?

  从八中校门进去,眼前是一面巨大的屏风,屏风上写着四个镏金大字:尊师爱生!屏风的背面也写着许多醒目的大字“今日我以八中为幸,明朝八中以我为荣。”啊!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呀!可它却让我至今难忘。随后,我走进校园,校园四周是高大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上,站着一列列整齐的.队伍,我赶紧跑过去,找到自己班级站好。忽然一声“张懿”,吓了我一跳。我扭头一看,原来是我的小学同学。听她说我们班的老师要求很严,而且很要强,是全绥化市最优秀的班主任之一。她还夸我说我很幸运,她的几句话让我更加好奇,更想知道老师是什么样的了。终于进班级了,这个班级很特别:黑板正对着门口,两边的桌椅一共只有五排,不过更好,我这个高个子就不会看不清了。我们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的到来。终于,老师来了,从门口面带微笑走进来,与我交流时脸上依然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一节课就过去了。通过交流,我觉得老师很慈祥,同时,我也觉得自己很幸运。就这样,一转眼,四周过去了,这四周来老师每天都在鼓励我们。让我们好好学习……

  来到新的学校,有了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学习环境,学会了很多新的知识,虽然这些都让我感到很陌生,但是,我相信四年后的今天我也会让八中以我为荣的!

入学感受作文3

  这个星期,是开学的第一周。

  带着些许的紧张和好奇,我踏入了中学,一个陌生的环境。

  “中学的确是个小学大有不同。”——这是我升入初中几天来的感受。上课的时间多了,45分钟一节;课间休息的时间少了,只有8分钟(预备铃);作业多了,不只多了一点点,而是很多,很多。

  固定作业就有好多,如果不在课间休息时抓紧做,似乎就完成不了。有句名言叫“时间是挤出来的”,但在我看来,好象时间已经成了被榨干的海绵,怎么挤都挤不出来了。

  对中学的不适应,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小学时的生活。在那个时候,我还天真地认为:这作业已经多得不能再多了,估计初中也多不到哪儿去。但现在看来,我当时真是想得太简单了。回想小学,那个时候真是无比地自由和轻松。不过,正如教历史的谭老师所说,过去的事情都已成为历史。小学的生活固然美好,也值得我们存留在心中偶尔回忆一下。但品位一下就够了,不可以去眷恋。人都是要往前走,往前看的,而不是满足于现状,满足于现在所拥有的东西。

  虽然现在我对初中还未完全适应,但绝不会就这么而沉沦。我要试着去适应中学的生活,而不是冀望于中学来适应我,这不可能。

  新的开始。

【入学感受作文】相关文章:

入学感受作文3篇02-27

感受实验作文03-07

感受妈妈作文02-18

感受阳光作文【热门】03-08

感受阳光作文【精】03-08

【热门】感受阳光作文03-08

感受异域风情作文03-07

开学后感受作文02-21

感受年味儿作文02-14

冬天的感受作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