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度荆门望楚》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2-10-18 14:42:39 赏析 我要投稿

《度荆门望楚》原文及赏析

  《度荆门望楚》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诗作。此诗首联交代了作者的行程;全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寓情于景,含而不露,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度荆门望楚》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度荆门望楚

  朝代:唐代

  作者:陈子昂

  原文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赏析

  这首《度荆门望楚》约作于诗人入楚的途中,诗中洋溢着年轻的诗人对楚地风光的新鲜感受。

  荆门,山名。《水经·江水注》卷三十四说:“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清统志》说:“湖北荆州府:荆门山在宜都县西北五十里,与虎牙山相对。”是诗人出川,乘流而下的必经之地。这一带,水势湍急,山势险峻,郭景纯《江赋》说:“虎牙桀竖以屹卒,荆门阙竦而盘薄。圆渊九回以悬腾,湓流雷呴而电激。”由此可见荆门山景观之胜。

  诗首句“遥遥去巫峡”,“遥”远也,“遥遥”,远之又远。远远离开了巫峡,巫峡居三峡之中,西起四川巫山县大宁河口,东抵湖北巴东县渡口,全长九十里。过官渡口,至秭国,即“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多里也。”因此陈子昂诗中说:“望望下章台”,“望”,远看,“望望”,一再瞻看。诗人以两组叠字生动地表现他此时心情,巫峡已相去遥遥,家乡更远隔重山。初离故乡,乍入楚境,急切地要饱览楚国风光,因此望之又望。“下”,写出了长江水势,从李白诗句“千里江陵一日还”就不难理解“下”字的意义和力量。“章台”,《左传·昭公七年》:“楚子城章华之台。”楚之章华台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离湖上,也是陈子昂必经之地。“章华台”表明已入楚境。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两句分承起首对句,“巴国”,周姬姓国,子爵,封于巴,即今四川巴县。汉末刘璋又更永宁名巴郡,固陵名巴东,安汉名巴西,总称三巴。诗中说巴楚相连,巴国山川尽处,也指已入楚境。

  《水经注》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舟行三峡之中,山峦相连,峡中云水之气,如烟如雾。过四陵峡,出南津关,度荆门,烟寒雾霁,天宽地阔,别具一番情趣。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两句,对“烟雾开”三字,作具体形象的描绘。城邑分畛域于苍野,可见人烟稠密,城邑不孤;树木断苍郁于白云,足见远树连天,碧野无际。“隈”,山水尽头或曲深处。“白云隈”,即天尽头,诗人极目纵览,楚天辽阔,气象开阔舒展!因此诗人兴奋地、情不自禁地要歌唱起来:“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译文

  远远地远远地离开巫峡,一再瞻望着走下章华台。

  过尽了巴国的.山山水水,荆门在濛濛烟雾中敞开。

  城邑分布在苍茫田野外,树林在白云深处被截断。

  今天我狂傲高歌的行客,谁知竟会走进楚天中来。

  创作背景

  这首《度荆门望楚》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当是调露(唐高宗年号,679—680)年间陈子昂初次出川应试途中入楚时所作。

  名家点评

  《唐诗分类绳尺》:平淡中亦有一种清味。

  《诗薮》:子昂“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等句,平淡简远,王、孟二家之祖。

  《唐风定》:每于结句情深,酷似摩诘。

  《唐诗选评》:平大苍直,正字之以变古者,然蕴藉自在,未入促露。一结巧句雅成。

  《唐律消夏录》:“遥遥”、“望望”,行役者实有此苦。“尽”字、“开”字,行役者实有此喜。“城分”、“树断”,行役者实有此景。“今日”、“谁知”,行役者实有此快活。“狂歌客”二字添得恰好。

  《增订唐诗摘钞》:末借楚狂完题。……以楚狂自喻,二字拆开,运化得妙。

  《唐诗矩》:起联总冒。中二联写景,分一详一略。

  《唐诗意》:虽适异国,有喜其得所意,当是正风。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先生曰:体节高浑,独辟成家,初唐气雾扫尽矣。三、四分画地界,甚苍亮。五承四、六承三,居然可寻。结是使事出新法。

  《瀛奎律髓汇评》:冯舒:如此出题,如此贴题,后人高不到此。冯班:如此方是《度荆门望楚》,一团元气成文。陆贻典:蒋西谷云:首句是“度荆门”,二句是“望楚”。然“遥遥”二字即带“望”宇,“下”字回顾“度”字,古人法律之细如此。落句挽合“度”字有力。纪昀:连用四地名不觉堆垛,得力在以“度”字、“望”字分出次第,使境界有虚有实,有远有近,故虽排而不板。五、六写足“望”字。以上六句写得山川形胜满眼,已伏“狂歌”之根。结二句借“狂歌”逗出“楚”字,用笔变化。再一挨叙正点,则通体板滞矣。无名氏:峻整遒劲,看去仍生动。

  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度荆门望楚》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度荆门望楚原文及赏析08-18

度荆门望楚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8

望荆山原文及赏析08-31

《楚泽》原文赏析03-11

晏子使楚原文及赏析08-25

楚茨原文及赏析08-25

楚宫原文及赏析02-25

楚宫原文赏析02-27

《晏子使楚》原文及译文赏析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