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七夕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08-24 09:26:28 秀雯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辛未七夕原文及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辛未七夕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辛未七夕原文及赏析

  原文: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译文

  恐怕是仙人们喜欢别离,所以才叫人们长时间盼望相会的日期。

  从来上天布满彩霞直垂银河畔,岂必硬要等待那金风四起玉露凝成之时?

  清辉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相望已久,接织女过河的微云恰恰涌现得迟。

  怎么会忘记不酬谢填河以渡的乌鹊,单给蜘蛛的偏爱向它乞求巧丝。

  注释

  辛未:唐宣宗大中五年(851)。

  迢递(tiáo dì):遥远的样子。

  碧落:道教语谓天界,这里指天空。

  金风玉露时:指秋天牛郎织女相会之时。

  清漏:古代以漏壶滴漏计时,夜间清晰之滴漏声曰“清漏”。

  微云:天河中的云彩。

  酬:谢。乌鹊:相传农历七月七日,乌鹊搭成鹊桥渡牛郎织女相会。

  乞巧:农历七月七日晚,妇女在院中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她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荆楚岁时记》称“有嬉子网于爪上者则以为得巧”。嬉子是蜘蛛的一种。

  赏析:

  碧落银河之畔,正是“牛郎”与“织女”相会的良好场所,何必一定要待金风玉露之七夕才相会呢?大约正是由于仙家之好别离吧?疑而不解,正反映出诗人苦闷难释的孤寂心态,语意感伤,心境难堪。

  本诗从猜测仙家的心思入手,指出有离别之苦,才有佳期之乐。然后转到描写佳期的喜庆气氛,以及期盼团圆的心情。最后想到民间风俗,问:“既奉出食品,让蜘蛛代为乞巧,那又如何答谢搭鹊桥的乌鹊呢?”

  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

  李商隐幼年丧父,随母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十六岁时,因擅长古文而知名。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阳,结识令狐楚等前辈。“牛党”令狐楚欣赏他的文才,亲自授以今体章奏之学,并给予资助,后又聘其入幕,至开成二年(837年),考中进士,及第后再入令狐楚幕,令狐楚死后,入“李党”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不久娶王女为妻。从此陷入“牛李党争”旋涡,被“牛党”视为“背恩”“无行”。次年应“博学鸿词科”考试,已被录取再遭刷落。会昌二年(842年)应“书判拔萃试”,被授秘书省正字。宣宗即位后,牛党得势,其随即放弃京职,随李党郑亚赴桂海。后期十几年时间,都漂流各地,为各地幕僚,开始笃信佛教。大中十二年(858年),因病退职还乡,在郑州去世。

  李商隐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其诗构思缜密,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精工富丽的辞采,婉转和谐的韵调,曲折细微地去表现深厚的情感。

  李商隐胸怀“欲回天地”,力促唐王朝中兴的志向,但身处晚唐已无实现抱负的可能。其骈体章奏与哀诔之文因形式瑰丽、情文并茂而在当时极负盛名,曾自编为《樊南甲集》等,李商隐还是晚唐杰出诗人,其诗各体俱有佳作,尤以五七言律绝成就为高,七言律诗的造诣更是上追杜甫而独步晚唐。主要作品有《瑶池》等。

【辛未七夕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 原文及赏析10-15

七夕原文及赏析02-18

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08-28

七夕原文、注释及赏析08-22

七夕歌原文及赏析10-15

七夕原文及赏析(热)07-05

鹊桥仙·七夕原文及赏析03-03

菩萨蛮·七夕原文及赏析04-05

《鹊桥仙·七夕》原文及赏析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