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时间:2021-08-28 09:56:58 赏析 我要投稿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宋代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译文

  极目远眺,马耳山跟九仙山巍峨雄壮、连绵起伏。脚下河流碧波荡漾仿佛与长天连成一线,高山耸立直入云间。站在长城高台眺望,顿觉心旷神怡,犹已超然物外。大雨忽至又很快停歇,清风拂来,不多时已是明月高照。

  小溪中的鸥鹭安静的聚在一起。离去时身姿翩翩,仿似升起的缕缕轻烟。仕途多坎坷磨难,回首往事仿佛已隔千年。再难忘记这让人流连忘返的山水美景,杨柳依依,槐树葱郁,让人生怜。

  注释

  马耳:山名,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南六十里。后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六“潍水”条:“马耳山,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举,望其马耳,故世取名焉。”

  九仙山:在诸城市南九十里。

  超然:即超然台,旧称北台。

  联拳:群聚的样子。小溪中的鸥鹭安静的`聚在一起。

  他年:往年;以前。

  创作背景

  这首词当作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冬天。当时苏轼在密州已生活了两年,当他离官别任时,已对密州的山山水水充满了眷恋之情,因作此词。《东坡纪年录》谓丙辰十二月“东武道中作”。《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卷十四:十月晚登超然台望月作《江神子》词。

  赏析

  这首《江城子》词中抒发了作者对密州的一片深情。词中景与情、虚与实交替着笔。上下片都是先写实景,再抒情,后写虚拟之景。

  上片开头“前瞻”三句是实有之景;中间“城上”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亦起点题作用;最后“莫使”三句是虚拟之景,借写超然台昼夜美景和登临之际的超然之感,以表达对密州的留恋之情。

  下片为词作主体。换头“小溪”三句同样是实有之景,惟鸥鹭翩然而去又暗喻自己之离去;末尾“莫忘”三句同样是虚拟之景,惟虚拟之景中添入嘱托之语,希望故友不忘旧人;中间“人事”二句则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寓居密州的时光,以至于既往半生的时光,尽于此二句中囊括之,尽于吟诵此二句时浮现之。同时又自然寓有今日登台,追忆往昔,今日亦将转瞬成为往昔之意,所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岂不痛哉!”(王羲之《兰亭集序》)

  清黄子云《野鸿诗的》说:“诗不外乎情事景物,情事景物要不离乎真实无伪。一日有一日之情,有一日之景,作诗者若能随境兴怀,因题著句,则固景无不真,情无不诚矣。”“景无不真,情无不诚”八字,似为此词而发。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相关文章:

昭君怨·送别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10-18

菩萨蛮·回文冬闺怨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10-15

江城子原文及赏析10-15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_秦观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10-29

《江城子·赏春》原文及赏析10-15

江城子·浣花溪上见卿卿_张泌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10-15

《落日》原文及翻译赏析02-28

《秋思》原文及翻译赏析10-19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赏析10-15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原文及赏析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