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恨辞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02-24 13:31:16 业颂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长恨辞原文及赏析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做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对古诗词进行分析,从单纯的字、词到句子的翻译解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其中内涵。相信很多人对古诗词鉴赏都是一知半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长恨辞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李觏〔宋代〕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鉴赏一

  这是用绝句形式写的读后感兼咏史诗。这类诗最重的是要有创见,富有新意。

  不少唐人以杨玉环之死写过诗,白居易的《长恨歌》最为著名,白乐天写这首诗时并不乐天,题目中的“恨”字足可说明一切。李商隐的《马嵬》也很有名,批判的矛头直指李隆基,“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讽刺挖苦的味道相当明显。郑畋《马嵬坡》中“景阳宫井又何人”,以陈后主和张丽华比李隆基和杨玉环,隐含讥刺。还有杜甫的“中自诛褒妲”,刘禹锡的“天子舍妖姬”等,含有女人是祸水的错误观念。李靓的这首绝句立意不但新,而且高,可以说超过了前人。

  诗的前两句是对《长恨歌》中所述的事加以概括,抽取其中的一个片断: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难行程中,“霪雨霏霏,连月不开”,李隆基“夜雨闻铃断肠声”,写成《雨霖铃曲》以寄恨。这就为后面的议论定下了基调——在“渔阳鼙鼓动地来”时,唐军节节败退,安禄山“径截辎重,横攻士卒”,官军则“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这一切李隆基想过了吗?

  后两句议论警策,有春秋笔法。诗人同情的不是“宛转娥眉马前死”,一妃之死,何足道哉,何必为之鸣不平呢?那“尸骸遍野”,“骨暴沙砾”的阵亡将士们,“精魂何依”?那个昏君李隆基却根本没有想到,即使想到,也是一点都不会动心,因为他唯一感到痛心并为之“倍沾襟”的是“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妃。连六军生死,国家兴亡都不过问,只念念不忘“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亡妃,如此帝王,何许人也,还用诗人多说吗?全诗到此嘎然而止,“含有余不尽之意”在于言外。

  鉴赏二

  这首诗是李觏在读了白居易《长恨歌》以后所抒发的感慨。起始两句“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用《长恨歌》“夜雨闻铃断肠声”诗句本意,而略加扩展。作者用“淫雨”表示久雨;用“乱铃声”表示明皇在经过栈道时凄惶的心情;用“倍沾襟”表示他思念贵妃的哀痛之深。《明皇杂录》有这样一段记载:明皇奔蜀,到了斜谷口,正当霖雨不止,在栈道中夜闻铃声与雨声相应,明皇既悼念杨妃,因采其声制成《雨淋铃》曲。作者所追叙的,正是这段故事的简化。

  从白居易《长恨歌》的内容来看,虽有讽喻的成分,但不占主导地位,歌辞用大量笔墨写李、杨之间天上人间生死不渝的爱情,并不把明皇对杨妃的宠爱说成是促成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而杨妃马嵬驿前的惨死,也就并非罪有应得。如果明皇和贵妃,只是一对普通的爱情伴侣,那么悼念自己的爱人,自然无可非议,可惜的唐明皇是一代君王,在“安史之乱”这场巨大的祸乱当中,因战祸遭受苦难的人民,因抗抵叛军而流血牺牲的将士,不啻亿万。君王对他们的流离失所,浴血军前,并不动心,所悼念的只是马嵬驿前宛转死去的蛾眉,那么君王的沾襟泪水,原不过是怀念当日“承欢侍宴”的荒淫的生活,从这一角度来看,似乎“安史之乱”对明皇来说,只不过是失去一位宠妃。作者兴感至此,于是慨然写下了后两句:“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作者以军中将士之死,和杨妃马嵬之死作对比,以“倍沾襟”和这里的“不动心”作对比,这谴责,是颇有分量的。作者愤惋的是这位君王“不爱江山爱美人”,忘记了遭受灾难的人民,忘却了在战争中为国牺牲的战士。这样的论调可以算得是皇皇史笔了。可见作者此诗和《长恨歌》的主题是截然不同的。《长恨歌》同情李、杨的爱情,所写的“希代之事”,显然是指传说中明皇和杨妃那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故事。作者此诗立意翻新,发前人所未发,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华清宫》、杜牧《华清宫》、郑畋《马嵬坡绝句》之并不责备明皇或李益《过马嵬》、李商隐《马嵬二首》、罗隐《帝幸蜀》之为杨妃鸣不平者完全相反,以新奇取胜,耐人寻味。

  作者介绍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读长恨辞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读长恨辞原文赏析12-29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03-07

《长恨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1-28

木兰诗 / 木兰辞原文及赏析12-15

黄台瓜辞原文及赏析01-22

金铜仙人辞汉歌原文及赏析02-14

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原文及赏析08-22

生查子·长恨涉江遥原文及赏析08-10

《长恨歌》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3篇)11-28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原文及赏析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