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06-28 15:53:13 登绮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原文及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差以毫厘缪千里。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

  译文

  人有贤愚之分,他们中间能差多少呢?不要小看了这个区别,可以说:差之毫釐,缪之千里之远。仔细地想想,义与利是舜与跖的分别。他们都鸡鸣即起,孳孳不倦地作事情。为善的就是舜的徒弟,为利的就是跖的徒弟。这两种人我们一定要分清楚。

  醴的味道甘甜,但它终久容易坏;水没有味道,它就能长久保持本色不变。我到了老年还知道一个道理:君子交朋友淡如水。吃一餐饭的时候,聚集一大批飞蚊,它们的响声如雷。现在想起来觉得:昨天错了,今天对了。我很羡慕能在安乐窝里有泰和汤喝,即便是剧饮也不会醉,但只打算喝个半醉就行了。

  注释

  孳孳:勤勉不懈。

  安乐窝:指住宅。泰和汤:指酒。

  赏析:

  这首词是开禧二年,宋王朝又任命辛弃疾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但是辛弃疾在镇江任上遭受的打击,伤痕犹在,无意出山,便上疏辞掉了。十二月又任命为陵兴知府,并诏命于上任前先赴阙奏事。奏事后,又升任为兵部侍郎。侍郎仅次于尚书的职务,有一定的兵权。辛弃疾始终以统一祖国为已任,按道理讲,这个差事,他是乐于接受的。但他早已认清宋王朝的昏庸无能,韩侂胄专权肆虐,宋金两国的战争一触即发,而且战争必以宋军失败而告终。辛弃疾以国家为重,乐意奔赴前线,年老病重。到了开禧三年的八月大病在身,九月南宋小朝廷又诏命他为枢密院都承旨。可是诏书到达铅山前九月十日,这位民族英雄、南宋的大词家“大呼杀贼数声”含恨离开了人间,享年六十八岁。辛弃疾在病中对自己的一生作了一番回忆,他经历了农民起义,青年时代就踏入官场,迭经波折,有欢乐,有悲哀;观察了从皇帝、权臣,到一般官吏,更结识了数量可观的农民,从而对人的贤愚优劣有了个认识。总的说来,他认为人有贤愚之分,即好坏之分。他们中间“差以毫釐缪千里。”辛弃疾分清贤愚的界限,是以义利为标准,即以义为主的人是贤者,它的标准人物是舜,以利为主的人是愚者,它的标准人物是跖。下片总结了自己一生交友的经验教训,“君子之交淡如水。”对那些响声如雷的“飞蚊”才有了正确的认识。他沉痛地说:“昨非今是。”作者最后下决心不出山了,想在“安乐窝中”半醺“泰和汤”了此一生。没有想到这首词竟成了他的绝笔!

  词句注释

  洞仙歌:词牌名。又名“洞仙歌令””羽中仙“等,双调八十三字,上片六句三仄韵,下片七句三仄韵。

  丁卯:宋宁宗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

  相去:相差。

  “细思量”二句:《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跖,传说中黄帝时的大盗名。春秋时柳下惠的弟弟是当时有名的大盗,大家也叫他盗跖。

  孳孳(zī):同“孜孜”,勤勉不懈。

  “一饷”二句:《汉书.中山靖王传》:“夫众煦(吐沫)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桡(折弯)椎。”一饷,一阵。

  “羡安乐窝”三句:《宋史·邵雍传》:“名其居日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脯时酌酒三四瓯,征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安乐窝:指住宅。泰和汤:指酒。邵雍《无名公传》:“性喜饮酒,尝命之日泰和汤。”剧饮,拼命地吃酒。无过,不过分。半醺,即微醺,略带几分酒意。

  创作背景

  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 年)八月,辛弃疾六十八岁,他最近一次接触军事时局,应该要算作半年多前赴临安陈述了。当时朝廷将他留在临安,打算授予他兵部侍郎一职,他拒绝任命。错过机会尽管偶尔难过,但他没有后悔。“(韩)侂胄岂能用稼轩以立功名者乎?稼轩岂肯依侂胄以求富贵者乎?”这句话他牢记于心,且真心实意地认定了这一点。他与韩侂胄,本就是两路之人,更何况两者相交,若出于叵测居心,必定会味甘以绝,这便是小人之交了。思至此,辛弃疾有感而发,随即提过笔来,写下一首《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时稼轩已归居铅山,八月染疾,九月卒,最终成为绝笔。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并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但不被朝廷采纳。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曾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被辛弃疾推辞。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原文及赏析08-23

洞仙歌·咏柳原文及赏析03-03

洞仙歌·中秋原文及赏析03-09

《洞仙歌·咏柳》原文及赏析09-07

《洞仙歌·中秋》原文及赏析09-24

临江仙·风水洞作原文及赏析08-23

洞仙歌·雪云散尽原文及赏析07-21

《洞仙歌·雪云散尽》原文及赏析10-15

洞仙歌·冰肌玉骨原文及赏析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