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九日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10-23 12:24:56 泽彪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采桑子·九日原文及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采桑子·九日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采桑子·九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译文:

  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不愿登高远望。只觉心中悲伤不已。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注释:

  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是为重阳节。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与亲人团聚。

  绝塞:极遥远之边塞。

  木叶: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

  萧:风声;草木摇落声。

  迢迢(tiáo):形容遥远。

  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谓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故称“屏山”。此处代指家园。这句是说,故乡那么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她。

  登高:重阳有登高之俗。

  魂销:极度悲伤。

  赏析: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阙《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仅用聊聊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不为登高。只觉魂销“一句,词中有诗的意境。也非是用词这种格式流水潺潺地表达,换另一种都不会如此完美。“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诗中意境;“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王维诗中景象。而今,这一切尽归容若。容若此词,看似平淡,其实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

【采桑子·九日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10-19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05-10

【必备】采桑子原文及赏析10-19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精】10-19

采桑子·当时错原文、赏析07-14

采桑子·当时错原文及赏析03-07

采桑子·彭浪矶原文、赏析06-29

采桑子·彭浪矶原文及赏析09-08

采桑子·彭浪矶原文,赏析09-08

采桑子·当时错原文、赏析[精品]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