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时间:2024-05-14 12:16:26 林强 赏析 我要投稿

村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还记得那些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吗?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探讨和领悟。那么,大家知道古诗词鉴赏的主要思路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村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

  草长莺(yīng)飞二月天,拂(fú)堤(dī)杨柳醉春烟。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儿童散(sàn)学归来早,忙趁(chèn)东风放纸鸢(yuān)。

  散学:放学。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赏析:

  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

  “草长莺飞二月天”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主要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

  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不详。作者二十五六岁时来到真州江村,设塾教书。三年后,作者在当地远近闻名,都感到惊奇,别处的私塾先生纷纷前来向郑板桥讨教教育之法。纯朴的乡亲们都把他当成自己人,东家送来鸡鸭,西邻送来新茶,酬谢这位教馆先生。为此,他写这首诗,抒发当时的心情。

  作者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即郑燮(xiè),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郑板桥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擅画竹、兰、石。又工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他的诗、书、画,人称为“三绝”。生平狂放不羁,多愤世嫉俗的言论与行动,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

  郑燮所作诗,如《悍吏》《私刑恶》《逃荒行》《姑恶》《孤儿行》等篇反映社会的黑暗,同情人民疾苦,富有现实意义;《扬州》《自遣》《游焦山》《野老》等篇自抒所见,表现真率性情;大量提画诗都有寄托。他诗歌的特点是,不傍古人,多用白描,明白流畅,通俗易懂。

【村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村居苦寒原文注释及赏析12-19

南乡子·秋暮村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0-09

村居原文、翻译及赏析02-02

《村居》原文及翻译赏析01-25

除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4-05

《对酒》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7

中秋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1-04

清平乐·村居原文注释赏析04-20

《南乡子·秋暮村居》原文、注释、赏析02-29

《月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