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过淇县查慎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时间:2023-10-16 13:22:47 炜玲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早过淇县查慎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早过淇县查慎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早过淇县

  清代查慎行

  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

  行过淇园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

  译文

  我经过高登桥的时候,于朦胧夜色中,见得桥下水流汤汤,河边露气正浓,带有凌晨的丝丝凉气。

  当我走过淇园的时候天还未破晓,远处的天边,挂着一钩下弦的残月,近处的杏花,在清晓淡淡的月光之下,正吐出沁人心脾的香气。

  注释

  淇(qí)县:今属河南,淇水流经此地。

  高登桥:桥名,在淇县城南。

  汤(shāng)汤:大水急流貌。

  朝涉河:在淇县南。

  淇园:在淇县西北。产竹。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回北京途经河南淇县所作。诗人于拂晓朦胧中登上高登桥,时值仲春,景色清艳迷人,诗情油然,写下这首诗。

  赏析

  前两句写诗人早行经过高登桥与朝涉河。“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从这两句来看,可见诗人行之早。“汤汤”用词是极为恰当的。后一句写到清凉的露气,前面写到“朝涉河”,前后贯通一体,使人满心欢悦。这类遣词用语微细之处,乍看似妙手偶得,不甚经意,却表现出诗人的艺术素养。这里面包含着高超的语言技巧,却又使人读来不觉,此正大家手笔。

  后两句写诗人经淇园的竹园所感受到春夜的清气。“行过淇园天未晓”及前二句均写诗人早行经过的三个地方,皆为平列。“一痕残月杏花香”,既写早行所见,又描绘出此刻特有的景色。颇有画意。前面流水汤汤,写听觉;露气清凉,写触觉;这两句,写视觉和嗅觉。天边,残月一痕;眼前,杏花满枝;耳边,流水汤汤;肤上,凉露清清;鼻中,花香沁人。在朦胧的晨光和露气中,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读者仿佛能够感到,画面上满纸的水墨还湿漉漉的没有干。

  这一首短短七绝中,调动眼、耳、身、鼻多种感官,描绘了一个清新宜人、幽美可喜的环境,令人神往。小诗写得这样浑然天成,似信手拈来,清俊自然,别有韵致。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1727),初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初白,浙江海宁人。晚筑初白庵以居,学者称初白先生。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康熙皇帝幸南苑捕鱼,命群臣赋诗,查慎行以“臣本烟波一钓徒”句享誉一时。康熙三十一年(1692)春,客江州知府恒斋朱公俨幕。康熙五十八年(1719)秋,入南昌书局,修《江西通志》。著有《敬业堂诗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查慎行于顺治七年五月七日(1650年6月5日)生于杭州府海宁一个渐有衰颓之势的书香望族。查慎行幼年天性聪颖,五岁时,就能够作诗,六岁时作的诗就已经声韵协调、对仗工整。十岁时,查慎行作《武侯论》,总共数百言,受到了同乡前辈范骧的称赞,查慎行的神童之名得以传遍乡党。就学于黄宗羲,精研《易经》,学问日渐精进。十八岁时,查慎行更是因为吟出“绝奇世事传闻里,最好交情见面初。”的诗句而获得遗民诗人陆嘉淑的青睐,并迎娶陆氏之女为妻。

  时值清初,清王朝统治地位尚未稳固,父亲并不让查慎行过多致力于科举,待到清政权已相当稳固时,查慎行才赴武林吴山,从学于无锡慈溪的名宿叶伯寅。二十岁,查慎行补为生员,出门远游,遍历云贵、华中、华北、东南各地,写出大量诗作,名噪一时。

  被迫谋生

  康熙十年(1671年),查慎行开始参与科举,应童子试。但考试未结束,母亲病重,并于次年去世。六年后父亲也去世。面临着七年内父母双亡、科考失利的局面,查慎行虽自负文名,对功名的进取之心丝毫不减,但窘迫的家境和“丁忧”期间不能参加科考的局势,迫使查慎行改弦易辙,从举业外另辟蹊径来维持生计。作为长子,查慎行挑起家庭重担,外出谋生。同时未放弃科举仕进之志。

  当时不少读书人选择随幕军中以获得保举,捞取功名利禄。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查慎行便跟随从兄查容至荆州共赴同乡贵州巡抚杨雍建的幕府,并随杨雍建远征云贵,讨伐吴三桂残部。这一年,他把自己以前所做的诗歌、辞赋、文章等尽数毁去,其中也包括他学填的词。

  康熙二十一年(1680年)秋,查慎行听到二弟查嗣瑮北游,于是整理行李从贵阳回到家乡,到家后与三弟查嗣庭同居。期间作有《发贵阳留别大中丞杨公三首》留别杨雍建,途经云顶关、清平县、潕阳、沅州、辰溪、长沙、洞庭、岳州等地都有诗句,随后他将这段时间漂泊在外创作的诗编成《遄归集》。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秋,查慎行住在黄宗羲杭州寓中,与其同游。同年冬,查慎行赴西江入堂伯父查培继幕府。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三月十七日,查慎行在汪寓昭的愿学堂聚会,众人筹措为查慎行践行。清明后,离开南昌返家,随后向家人作别。夏四月,在查培继资助下,查慎行北上京师、游太学。

  赴京求学

  到北京后,查慎行从学于王世祯。他常参与诗文集会,结交了不少名士显宦,如与朱之弼游玩啜泉,与汤右曾借宿摩诃庵,与惠周惕、吴雯等小集,同姜宸英、惠周惕、魏坤、张云章、汤右曾、查嗣韩、查昇等名士雅集,声名渐起。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初,秋闱放榜,查慎行落第,打算离开北京。但恰逢杨雍建到北京出任少司马,便再三挽留查慎行,最终查慎行还是选择留下。之后他常常出入中表兄朱彝尊书斋与之谈论诗文。这年秋,朱彝尊移居古藤书屋,查慎行等便常在此夜集。九月十日,与姜宸英、朱彝尊、朱载震、梁佩兰、汤右曾等在长春寺宴会联句,颇有乐趣。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赠别汤右曾和杨雍建。同年冬,经人举荐,查慎行被权臣纳兰明珠聘为其子揆叙的馆师。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春,明珠想要在海淀建新宅,便邀查慎行同游其址。不久,明珠寿辰,查慎行有诗贺赠。年末,查慎行再次参加乡试,最终还是落第。

  命运坎坷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初,岳父陆嘉淑病重,查慎行回乡扶侍。出京时和弟弟查嗣瑮在城门偶遇钱澄之,二人在长干寺畅聊许久,钱澄之有诗集相赠。这年夏,查慎行在家作《庐塘放鸭图》,赵俞、郑梁、许汝霖、汤右曾、朱彝尊、吴雯、查嗣瑮、唐孙华、揆叙、魏坤、钱名世、王士祯等为其题诗。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二月,查慎行在处理完岳父丧事后才还京。八月,同右春坊右赞善赵执信等在洪昇家看伶人演《长生殿》,因康熙帝厌恶此剧,加之这次宴饮是在孝懿仁皇后病逝尚未除服的“国恤”期间举行的,给事中黄六鸿趁机弹劾,赵执信被革职。查慎行也遭受牵连,被以“国恤张乐大不敬”的罪名革去国学生籍,驱逐回籍。经此打击,查慎行长夜深思,遂将原名嗣琏改为慎行,意在提醒自己谨言慎行。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二月二十一日,查慎行离京。当时大司寇徐元文致仕南归,邀请他和姜宸英与之同行。一路上查慎行与姜二人多有唱和。秋,查慎行赶赴江苏吴县橘社书局,在此逗留许久。九月十一日,渡洞庭时偶遇张云章,此后半月,多有唱和,张云章将这些唱和诗结集为《橘社倡和集》镂刻出版。二人先后为为诗集作序。年末,姜宸英赶赴北京参加乡试落第,查慎行邀请其到橘社书局。

  康熙三十年(1691年),查慎行寓居杭州家中,与弟弟查嗣瑮共享团聚之乐。期间,他的幼子和长孙相继出生。这年居家中与兄弟多有唱和之词。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春,朱俨由刑部郎官出任九江知府,写信邀请查慎行来其幕下,他欣然应允前往。路经桐城时拜谒左忠毅公祠,经过钱澄之山居时赠与藏山集。二月底到达九江,原本多次计划登庐山,但因阻挠作罢。七月二十四日,朱俨为查慎行准备了半月干粮,自城北登庐山,游玩十日,略尽山南北。作《庐山纪游》一卷。九月,查慎行辞别朱俨,从九江返乡。

  四处辗转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二月底,查慎行与筹措赴北京参加乡试的查嗣瑮在安徽不期而遇,遂一同进京,有诗唱和。到了北京,兄弟二人下榻自怡园,明珠得知查慎行到了北京,便邀其相见。他的学生揆叙欣喜万分,作《喜查夫子至都二首》,查慎行答诗《次韵答恺功二首》。在京期间,他与揆叙、唐孙华多有诗来往。这年秋,查慎行第三次参加乡试中举,名列第二十,好友姜宸英则在他前一名。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春,查慎行参加会试,结果落第。当时主考官徐倬告老还乡,与会试落败准备回家的查慎行同行。一路上查慎行与徐倬唱和数首,大多都被收入《白苹集》。秋游越州,得知揆叙升任翰林侍讲,寄诗《阅邸报知揆恺功改官翰林侍讲喜寄二首》祝贺。同年冬,揆叙两次写信邀请查慎行进京,十二月十七日,查慎行动身北行,再次入京。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腊月前,查慎行抵达北京,与侄子查升同居宣武门外,与姜宸英、惠周惕相邻。正月,查慎行贺汤右曾四十寿,与陈奕禧话旧。元宵节夜,同唐孙华、赵俞、宫鸿历、查升等人在姜宸英寓宴饮。花朝节时,唐孙华招徕他与姜宸英、赵俞、惠周惕、汤右曾、宫鸿历、查升在其家中小聚,查慎行都留有诗作。同学许霜岩赴任陈留县令,邀查慎行同往,此行遍游汴梁。七月七日,姜宸英等好友在陈奕禧家为查慎行践行。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春,查慎行应当时居住在安徽的徐倬邀请,与其孙徐任可一起前往。他由四安镇取山路经宣城、池阳、抵黄湓口渡江,都是他之前没有游玩过的地方。[夏,从安徽到九江,再次入太守朱俨幕,历时一个月。随后回到杭州,与赵俞等泛舟西湖,和赵俞登孤山。又因为唐孙华任浙江乡试副考官,查慎行便同赵俞与他在西湖舟上雅集,即席附和赵俞韵二首。十月,同参加会试的儿子查克建一同入都。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底,查慎行离京南归,在保定得知长子查克建中进士时,即兴创作口占,而此时他自己仍然只是举人。夏,难掩儿子及第的喜悦,查慎行在家乡老屋的原址上修建得树楼,竣工后一气作诗九首。六月,查克建北上赴殿试,查慎行作《儿建赴殿试北上诗以示之》来激励他。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春,查慎行往返嘉兴、湖州两地两个月,三月后回家。四月,与朱彝尊同游闽南,乘舟经过富春江、七里泷、兰溪,入赣后,又经玉山、铅山,至湖口登陆至福建崇安,游武夷山。六月,至福州。七月,至建宁。往返五个月,秋天回家。一路与朱彝尊多有唱和,如《初发江干》、《自渔浦挂席至富阳联句》。十二月,在浙江桐乡县舟中与朱彝尊告别。

【早过淇县查慎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相关文章:

早梅原文、翻译及赏析08-09

早梅原文翻译及赏析02-10

早梅原文翻译及赏析03-09

就义诗原文翻译及赏析03-21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07-19

天保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0-21

《木兰诗》原文翻译及赏析02-28

寒食诗原文翻译赏析12-13

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0-07

早梅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