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小歌 / 苏小小墓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05-14 09:45:11 晓凤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小小歌 / 苏小小墓原文及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小小歌 / 苏小小墓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注释:

  苏小小:《乐府广题》记载:“苏小小,钱塘名倡也,盖南齐时人。”《方舆胜览》:“苏小小墓在嘉兴县西南六十步,乃晋之歌妓。今有片石在通判厅,题曰苏小小墓。”

  “幽兰”四句:写已成幽灵的苏小小眼含泪水,如幽兰带露。她不能再与人缔结同心,只能孤独地飘荡。

  “草”、“松”两句:写坟墓的景象。

  “风”、“水”两句:写苏小小的幽灵以风为衣裳,以水为佩饰。

  油壁车四句:写往昔的幽会已成空幻,当年的情人已为鬼魂。这是反用了古乐府《苏小小歌》中的意思。

  翠烛:鬼火,有光无焰,所以说“冷翠烛”。

  翻译

  墓地兰花上凝聚的露珠,宛如她悲伤的泪眼。

  再没有编织同心结的东西,墓地上的繁花更不堪修剪。

  芳草犹如她的席垫,松树犹如她的车盖。

  清风作为她的衣衫,碧玉作为她的玉佩。

  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傍晚时准在一旁等待。

  森冷翠绿的磷火,殷勤相随,闪着光彩。

  她走了,在西陵之下,只有风挟雨,呼呼地吹。

  赏析:

  这首诗写得绮丽浓艳,然而又空灵缥渺,“鬼气森森”,极具特色。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妓。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全诗由景起兴,通过一派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景物幻出人物形象,把写景、拟人融合为一体。

  写幽兰,写露珠,写烟花,写芳草,写青松,写春风,写流水,笔笔是写景,却又笔笔在写人。写景即是写人。用“如”字、“为”字,把景与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描写了景物,创造出鬼魂活动的环境气氛,同时也就塑造出了人物形象,使读者睹景见人。诗中美好的景物,不仅烘托出苏小小鬼魂形象的婉媚多姿,同时也反衬出她心境的索寞凄凉,收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这些景物描写都围绕着“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一中心内容,因而诗的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得到集中的、充分的揭示,显得情思脉络一气贯穿,具有浑成自然的特点。

  创作背景

  关于苏小小的传说颇多。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后来竟成为文学故事人物。此诗是作者联想苏小小生前其人,和死后之鬼所写的一首既是写鬼又是写人的诗篇。

  作者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苏小小歌 / 苏小小墓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苏小小墓》的翻译赏析07-20

《过陈琳墓》原文及赏析10-30

途经秦始皇墓原文及赏析04-11

吊岳王墓原文及赏析12-27

别房太尉墓原文赏析07-16

岳鄂王墓原文及赏析01-31

过陈琳墓原文、注释及赏析07-27

岳鄂王墓原文及赏析01-29

吊岳王墓原文及赏析08-10

垓下歌原文及赏析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