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五月雨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10-16 16:58:21 志杰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谒金门·五月雨原文及赏析

  赏析是鉴赏的一个过程,是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原文: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

  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

  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注释:

  ⑴凉雨:一作“疏雨”。

  ⑵平芜:草木丛生之旷野。

  ⑶断虹:一作“断红”。

  ⑷费得炉烟无数: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词:“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炉烟,指炉火。

  赏析:

  这首词的标题是“五月雨”五月雨也就是梅子黄时雨,柳宗元诗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词中所写,正是这种景象。

  上片写景,在那黄莺儿啼叫的地方,满天正飘洒着雨丝,“疏雨”是间歇的雨,“摇荡”形容雨丝飘洒的状态,正所谓“雨丝风片”,再加上间断的莺啼,再准确不过地写出了梅雨的特点。极目远眺,平野之上没有行人,只见残剩的红花缀在绿树上,经过雨的冲洗,显得格外鲜亮。“极目平芜人尽去”,可能取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境。雨天行人稀少,树是那样绿,花是那样红,词人的观察总是十分细腻、具体的。

  下片写情,主要写词人的感受。江南梅雨季节,湿度大,衣物易生霉,本来古代上层家庭就好在室内薰香,此时此地更要点燃炉香来除湿。所以说:“费得炉烟无数”此亦从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化出。梅雨季节,江南正处于冷暖空气交会地带,故而多雨,并且气温多变,早晚甚至还会感到轻微的寒意,词中说“只有轻寒难度”,正是指的这种气候,“难度”则属于诗人的感受了。最后两句由雨写到转晴,忽雨忽晴也止是梅雨季节的特点,诗人强调的是由雨转晴完全在不知不觉之间,“疏雨”似乎一直在下着,然而忽然看见西楼边上露出了花影,天已放晴了。阳光照射下,才有花影。这花影摇曳着,摆弄着阳光。时间已接近傍晚,花影随着太阳光线移动,就好像在催促着薄暮的到来。这里“弄”字“催”字都用得很巧妙。在词中“弄”是一个很有表现力的动词,与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张词写月光照射下,花影在轻轻摇动,于寂静中显出动态,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首词取法这一“弄”字,也用得相当精彩,不说“花弄影’,而说“花影弄晴”,晴是阳光给人的感觉,就是说花影摇动引起光线的明暗变化,这样就有了新的创造。而接言的“催薄暮”,用一个动词“催”字,赋予花影以感情的色彩。薄暮是自然到来的,在花影轻摇中阳光渐渐移去,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催促傍晚的到来,感觉十分细腻,表达则十分精彩。

  前人评陈子龙词“婉丽、清艳”、“情深一往,情韵凄清”。他的词属于“婉约”派,这一派认为词的本质就应该是婉转缠绵、含而不露的。在陈子龙的词中一些细腻曲折的表达,确实体现了这种特点。但他所处的时代和他本人的归宿,却是与柔情蜜意、轻歌曼舞的生活不甚相容的,所以前人又特别强调他的“艳”不是浓得化不开的艳,而是“清艳”。情韵更不是“婉媚”,而是“凄清”。在他存世的数十首词中,大都是抒写节候变化和自然风物的,其中也颇多批评时事的寓意和忧时伤世感情的曲折表达,至于本篇,主要用赋体写成。既然找不到什么寄托的根据,我们且将它作为一篇描写节候风物的佳作来欣赏吧。

  谒金门·五月雨原文及赏析

  谒金门1·五月雨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2.极目平芜人尽去3.断红明碧树4。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5。

  注释译文

  编辑播报

  词句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正体双调四十五字。

  摇荡:摇落,抖洒。疏雨:毛毛细雨,即梅雨。

  平芜:杂草繁茂的原野。

  断红:飘零的花瓣。

  弄晴:禽鸟初晴时鸣啭、戏耍。薄暮:傍晚。

  白话译文

  黄莺啼鸣的地方,摇落漫天细雨。放眼望那平坦的地方,人们纷纷散去了。树叶更绿了,花儿更红了。

  想要生火取暖,但被雨水淋湿的木柴怎么也点不着,只有那一点微寒无法消除。忽然看见西楼上露出沾着雨滴的花影。阳光渐渐移去,禽鸟鸣啭,似乎在催促傍晚的到来。

  创作背景

  编辑播报

  此词作于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过江、南明弘光政权灭亡之时,陈子龙眼见日沉虞渊,心潮不平,遂以“五月雨”为题,写下此词。[3]

  作品鉴赏

  编辑播报

  整体赏析

  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艺概》)。从字面看,此词八句无一写到国亡,也没有使用相关的典故,只是即景会心,融情入景地描摹眼前之景,虚拟入目之物,用以暗示、联想、对比、烘托,所以纵使“满腹萧骚,只是不肯说出”(胡允瑗语,见《陈子龙诗集》附评),但因取譬连类,托物寓情,“唯人所感,皆可类通”,读者还是可以领悟到词的韵外之致和言外之意的。

  上片以群莺乱飞江南,遭遇一天“疏雨”,暗示清兵过江,痛心南明一触即溃,君臣上下作鸟兽散,人尽逃去。“断红明碧树”句言福王被俘,江南尽成清军天下。“红”即“朱”,此指福王朱由崧,或弘光小朝廷。“碧树”暗指清军,“碧”者青绿也,“青”谐“清”。故落花碧树分明之写,亦寓时局。凄婉迷离的氛围,怅惘慨然的思绪,蕴涵着作者的哀伤和愤懑。拟之“疏雨”,而非骤狂,意喻抗清救国犹复可为,为下片“费得炉烟无数”铺垫。炉烟弥漫喻救国活动遍布南北,此起彼伏。落笔于景,意象阔大,语境暖热,象征希望、信心和饱满的政治热情。京师沦陷、弘光灭亡的两度挫折,笼罩着不祥之影,词人深感形势固然可足鼓舞,而前途难以预料。“轻寒难度”,既是感慨盛时不再,复国大好时机已去,又比喻目前处境艰难,恢复不易。寒而用“轻”,极有分寸,突出暂时危困,借以激励斗志,慰藉仁人志士无须灰心气馁。西楼有花弄影,冠以“忽见”,正是透露复兴可待,一线生机在望,应为民族奋战,挥戈弄晴,挽回捋落之日,与“轻寒”呼应。又恐薄暮催促,为时太晚,成功难以期待。

  全词跌宕感慨,一波三折,短短四十五字小令,写尽面对复杂多变局势的矛盾心态和抗清复明的坚强信念,内容丰富,远远超出文字的表面和有限的形式之外。这种写法,也是陈廷焯所说:“黍离、麦秀之悲,暗写则深,明写则浅。”(《白雨斋词话》)暗写即采用《离骚》“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让读者比物连类,以三隅反。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和反馈者,只有激发起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进行艺术再创造,审美活动才是深刻而激动人心的。但要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对应契合,需要内在意蕴和表现它的外在形象之通体融贯,完满结合。传统的香草美人向有寄托之格,词题“五月雨”交代词作时间和背景,知人论世,读者不难意会。故此词虽含而不露,但寄托分明似无迹可求,又能思而得之,将难以明言而又不得不言的家国之衰、复明之志抒发得淋漓尽致。[3]

【谒金门·五月雨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谒金门·五月雨原文及赏析08-06

谒金门·五月雨原文赏析08-18

谒金门·五月雨原文及赏析(热门)08-18

[合集]谒金门·五月雨原文及赏析09-25

谒金门·花过雨原文赏析10-07

谒金门·花过雨原文及赏析08-29

谒金门·五月雨注释赏析08-04

谒金门·双喜鹊原文及赏析08-14

谒金门·春半原文赏析08-04

谒金门·花过雨原文及赏析优秀(2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