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大全

演讲稿的特点

时间:2022-10-28 19:02:32 演讲稿大全 我要投稿

演讲稿的特点

  演讲稿的格式由称谓、开场白、主干、结尾等几部分组成。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演讲稿,写起演讲稿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的特点,欢迎大家分享。

演讲稿的特点

  演讲稿的特点1

  1.内容的纪念性

  救然是叫节日演讲,那它本身涉及的内容必然离不开相关的节日。例如节日演讲辞《神奇的力——在五四青年节联欢晚会上的即兴演讲》,尽管篇幅很短,但演讲者仍是将主题扣在了节日上,提倡继续弘扬五四运动的精神,关心祖国,热爱祖国。使内容不知不觉地带有了纪念意义。相反,如果演讲者对五四运动只字不提,大讲特讲其它无关内容,那也就不能称其为“节日演讲辞”了。

  可以这样说,所有的节日演讲辞内容都有纪念色彩。元旦演讲是为了纪念旧年已逝、新年正至,把这一天视为全新生活的一个起点;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流传下的节日,广为众人熟知;西方群众性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是为了纪念耶稣于公元354年 12月25日诞生;在世界环境日里发表演讲,就一定要呼吁人们热爱环境、保护家园,这样的演讲无疑是对“环境保护日”的纪念。

  2.情感的丰富性

  所有演讲辞都不可缺少情感没有情感的演讲辞便是语言堆砌的坟墓,毫无生命力可言。而节日演讲辞里面,由于受节日特点的影响,会更充分地体现出丰富的情感。我们说节日演讲具有情感的丰富性,而非情感的单一性,这是因为节日本身色彩纷呈,风格各异,所以导致丁演讲辞中情感的多样性和不固定性。让我们看看节日演讲辞中,主要有哪些情感。

  情感有时体现为严肃,例如周恩来同志的《在延安各界举行的“双十二”纪念会上的讲演》,开篇讲道:“诸位先生,诸位同志,‘双十二’事变过了整整十年了,中国从内战转入抗战,现在又不幸地回到内战,这是值得大家研究的一段历史教训!”演讲者的语气是严肃的,因为所讲的内容是严肃的,“双十二”纪念日也是一个严肃的节日。

  情感有时体现为活泼,这完全与前一种情形相反,例如项金红的《在北航学生记者元旦晚会上的致辞》:刚才主持人说“请宣传部长发言”。很抱歉,今晚我不当“宣传部长”只作一名20xx年前的老学生记者,来和大家聊聊,请接受我这颗依然青春的心!

  3.主题的独特性

  不同的节日,性质是不一样的。有纪念性节日,如劳动节、端午节;也有庆祝性节日,如国庆节、教师节。有倡导性节日,如植树节、助残日;也有风俗性节日,如元宵节、清明节,如此等等。因此,撰写节日演讲稿,必须根据节日的独特性质确立主题,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演讲的思想文化意义。例如,在护士节发表演讲,就应当通过缅怀南丁格尔的业绩,激发护士的职业责任心和自豪感,以体现独特的纪念意义。

  4.内容的现实感

  无论在什么节日里发表演讲,都必须与演讲者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演讲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性质决定的。因此,撰写节日演讲稿,一定要突出内容的现实感,以产生强烈的社会效应。例如,在教师节发表演讲,就应当着重讲述老师们现实工作的感人事迹,从而颂扬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和崇高精神。

  5.语言的个性化

  口日演讲有着特定的背景意义和主题要求。在同一场合下发表节日演讲,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弊病。因此,要想讲出特色,给听众以耳目一新之感,就必须注重语言的个性化。这就要求在撰稿的时候,善于运用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叙事说理,表情达意。例如,一个富有幽默感的人在青年节发表演讲,就可以运用充满情趣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独特的气质和志向。

  演讲稿的特点2

  第一:针对性

  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所谓针对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辨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如党团集会、专业性会议、服务性俱乐部、学校、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各类竞赛场合,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第二:可讲性

  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如果说,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过阅读欣赏,领略其中意义和情味,那么,演讲稿的`要求则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因此,演讲稿写成之后,作者能通过试讲或默念加以检查,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楚之处(如句子过长),均应修改与调整。

  第三:鼓动性

  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讲稿写得平淡无味,毫无新意,即使在现场“演”得再卖力,效果也不会好,甚至相反。

  第四:整体性

  演讲稿并不能独立地完成演讲任务,它只是演讲的一个文字依据,是整个演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演讲主体、听众对象、特定的时空条件,共同构成了演讲活动的整体。撰写演讲稿时,不能将它从整体中剥离出来。为此,演讲稿的撰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听众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生存环境、品位修养、爱好愿望来确立选题,选择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沟通。

  其次,演讲稿不仅要充分体现演讲者独到、深刻的观点和见解,而且还要对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体态语的运用进行设计并加以注释,以达到的传播效果。

  另外,还要考虑演讲的时间、空间、现场氛围等因素,以强化演讲的现场效果。

  第五:口语性

  口语性是演讲稿区别于其他书面表达文章和会议文书的重要方面。书面性文章无需多说,其他会议文书如大会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稿等,并不太讲究口语性,虽然由某一领导在台上宣读,但听众手中一般也有一份印制好的讲稿,一边听讲一边阅读,不会有什么听不明白的地方。演讲稿就不同了,它有较多的即兴发挥,不可能事先印好讲稿发给听众。为此,演讲稿必须讲究“上口”和“入耳”。所谓上口,就是讲起来通达流利。所谓入耳,就是听起来非常顺畅,没有什么语言障碍,不会发生曲解。具体要做到:

  把长句改成适听的短句;

  把倒装句改为常规句;

  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加以改换或删去;

  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把生僻的词换成常用的词;

  把容易误听的词换成不易误听的词。

  这样,才能保证讲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清楚明白。

  第六:临场性

  演讲活动是演讲者与听众面对面的一种交流和沟通。听众会对演讲内容及时作出反应:或表示赞同,或表示反对,或饶有兴趣,或无动于衷。演讲者对听众的各种反映不能置之不顾,因此,写演讲稿时,要充分考虑它的临场性,在保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要注意留有伸缩的余地。要充分考虑到演讲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付各种情况的对策。总之,演讲稿要具有弹性,要体现出必要的控场技巧。

  演讲稿的特点3

  第一主题明确

  所谓上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写演讲稿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全面考虑听众的感受。必须要明白演讲者在听众中的身份、属于怎样一个群体、理解力怎样、喜好如何,等等。也就是要“对口味”,如果牛头不对马嘴,还没等你说两句,别人就神游八方。比如说,你参加“七一”演讲比赛,这时你的听众里有很多熟悉党史和党建工作的专家,如果你夸夸其谈,大道理讲的很多,对方可能会反感,这时候,演讲的口气要体现出你的老练,不亢不卑,既不夸夸其谈,又不让人觉得你很“小儿科”;同时,这些听众可能对你演讲的题材有自己的见解和理解,你一定要在立意和说理上高人一筹,每句话都掂量一下是不是太“小家子气”了,是不是你的一家之谈,是不是跟落入俗套了,要尽量避免说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很肤浅的事情,但也切忌过分拘谨,瞻前顾后,什么都不敢讲,施展不开手脚。又比如说,你写的是学校闭幕式上的演讲,演讲的对象是学生,这时候,演讲者既要有做为长者必要的端庄和风范,又要避免变成老夫子,讲话“一二三四”、倚老卖老。在文风上一定要注意潇洒飘逸,重点要在展示演讲者学识、见识上,思想境界上,知识沉淀和洞达世事上的过人之处,不能光想着怎样以理服人,演讲的口气更不能以权压人、以势压人,这样谁都不会喜欢。

  第二有时要进行必要的语言转化

  这点主要说的是经常从事公文写作的人,由于长期的语言和文字习惯,写演讲稿可能也会一本正经,按公文的套路来写。这样的结果,就往往会让下面的听众觉得欠缺真实感,是从模式里走出来的。所以,写演讲稿时,要避开我们长期从事公文写作,养成的一些弊病,避免将公文写作中的一些官方语言带到演讲稿中去,要将这些“官话、套话”进行必要口语化,转化为我们平时说话的样子。

  第三要讲的绘声绘色

  文字是静态的东西,而演讲是有声的舞台,要把无声的文字转变为有声的语言,就要把演讲稿写得朗朗上口、丝丝入耳。朗朗上口说的是讲的流利,丝丝入耳说的是让人听得有滋味、听得仔细。要达到这个要求,写演讲稿的时候,你不要把它当作文章来写,而要把它当成话来说,写完之后最好自己默读一下,看是不是象平常拉家常一样,是不是跟听别人讲故事、讲评书一样生动。

  首先,文字的内容上,要注重体现你敏锐的观察力。 我们平时在听别人讲话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事物本身的模样,也不是这件事有多重要,而是别人对某件事独到的见解,对某件事细致入微的描述,以及这件事与听众存在怎样的利害关系。要想把文章写的绘声绘色,既要从深层次上考虑某事与受众的关系,又要学会“画像”,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因此说,在撰写某一主题的演讲稿时时,必须先去了解这一事情、这一工作、这一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生活中的原型,千万不能把人或者事写成某种模板,也不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这个是你编的,最好是要写的让别人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影子,这样就会让人感同身受,达到感动别人的目的。

  其次,表达形式上,要注重语言的节奏。为什么对文字的节奏要特别强调?这是由演讲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演讲,一般来说都带有一定的鼓动性,你想要鼓动别人,在语言的节奏上肯定要抑扬顿挫,或张或驰,或紧或松,或快或慢,或长句,或短句,要张驰有度,始终抓住听众的神经,让听众跟着你的思维走。

  第四,要讲的头头是道

  所谓头头是道,指的是演讲稿的逻辑结构必须符合“以讲为主”这个特点,整个结构的安排,必须以讲起来很顺,听起来易懂、能够吸引人为标准。至于怎样才能讲的头头是道,听起来玄虚,其实也不难,我用三句话来归纳:

  (一)开头部分:

  开篇点题不喜平。这点说的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开篇点题。由于演讲稿是说给别人听的,而且是一次性,听众听完以后,就不可能回头再听,因此,主题不仅要很明确,而且要尽早“出场”,最好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就提出来,避免让听众听的稀里糊涂、不知所云,更不能等你整篇都说完了,别人还不懂得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哪里,跟听众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是有风险的。另一方面是“不喜平”。这也是演讲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演讲稿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在演讲稿的结构中处于显著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演讲稿,一开头就应该用最简洁的语言、最经济的时间,把听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起到“镇住对方”、出奇制胜的效果。演讲稿的开头有多种方法,通常用的,有开门见山式,就是直接提出演讲的中心,不讲多余的话,使听众一听就知道演讲的主题是什么、重点在哪里,把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你想说的事情上面上;有说明缘由式的,就是把你要弘扬哪种精神、要批驳哪种行为的原因讲出来,缩短与听众的距离,使听众急着了解下文;还有就是贴近生活式的,你可以借助某事件、某一比喻、或一段笑话,唤起听众的注意,然后以此为“中介”,把这些引申到你要讲的主题和内容上来;还有提问式和悬念式,就是出一些激发听众思考的问题,或者在讲述某一事物时留下一些悬念,让听众思考,这样不仅使听众产生兴趣,而且迫使听众同演讲者一道动脑筋思考问题,不容易走神。当然,开头的方法很多,千姿百态,但目的均在于吸引“眼球”,引起听众注意,一开头就把听众的目光聚焦在你身上。

  (二)主体部分:

  简明生动情理中。很多人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为什么呢,在于其迂回曲折的小说情节。演讲稿是口头表达材料,不同于小说、故事,在内容上不适合过多的迂回曲折,以免把听众搞懵。但是演讲稿的语言,一定要条理清楚、简捷明了、生动形象,有时还要曲折含蓄,峰回路转。要让听众听的清楚明白,并能始终抓住听众的兴奋点,不让其患上“听觉疲劳症”,这就是我说的“简明生动”。但是不管你的表达手法的如何千变万化,但都要始终服务于主题,服务于中心思想。这就是我所说的“情理中”。

  先说简明,要让听众感兴趣,先要让他知道你在说什么。你前前后后的说理、抒情以及举的例子、讲的故事,必须如行云流水,表达顺畅,让听众一听就明白,一听就能听出所以然来,不至于混淆不清,或者听得很累。那么,怎样才能使演讲稿的结构层次清晰明了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树立明显的、有声的语言标志。我们平时说的“首先、其次、再次”,“一是、二是、三是”,也是属于有声的标志之一,在公文中,起到划分层次的作用。但是,演讲不同于开会,如果这类词语用的太多,就会给人很“八股”,作报告一样的感觉。因此,在演讲中这些词要尽量少用或者不用,我们所说的有声标志,是指运用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对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演讲稿的各段、各层通过巧妙过渡,区分开来,让听众能够简简单单地听明白。

  再说生动。演讲稿要通过不断变换素材、情节或者递进层次来保持文字表达上的一波三折,牢牢抓住听众的敏感神经。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大家知道平铺直叙,呆板沉滞,固然会使听众厌倦,但如果内容变换过于频繁,也会造成听众注意力涣散,所以要“适而可止”。同时演讲稿的语气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要根据内容、情节的发展,不断调整变化,或庄重,或诙谐,或激昂,或舒缓……要让演讲者“演”的真情流露,“讲”的灵动跳跃,让听众听的心潮澎湃、感同身受。

  (三)结尾部分:

  余音缭绕不停息。就是说,好的演讲稿,你讲完以后,在听众的耳里,仍然是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不肯离去。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有内容上的要求,也有形式上的要求。内容上,在于你结尾的升华或者号召,要给人耳目一新、想都想不出来的感觉。这就好比拉二胡,好的曲子,往往会在结尾的时候,加快节奏,或者将曲意引向高潮,然后果断停止旋律,让人留下很多念想。一般说来,演讲的结尾有这么几种方式,一种是总结式的,把前面讲过的总结一下,以便听众听的明白;这种结尾要注意的是,不能单单是总结,总结的同时要注意升华,或感情升华、或思想升华,要把听众引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一种是展望未来式的,在演讲结束时,提出任务,指明前途,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以起到鼓舞听众、振奋精神的作用,如果能激发听众的共鸣,就容易收到预期的效果;一种是前进号角式的,用充满激情的话语或用名言、诗句、歌曲作结尾,加强演讲的力度,使听众受到鼓舞,受到启发,接受你的观点。不管是哪一点,在表达形式上,都是要求要避免就事论事、简单重复,即使是同一句话也要用不同的方式,或者更高的立意去表达。

  演讲稿的特点4

  一、演讲写作语言的特点

  1.演讲写作语言是以叙述语体为基调,综合运用了其他各种语言体裁。写作时,文体一定其语言趋向也就定了,因为一定的文体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语体进行写作,而语体的形成反过来推动文体的成熟和发展。二者紧密联系、互相对应。演讲写作语言的特点就在于不论描写、抒情还是议论、说明,都染上叙述的色彩表现出来。如鲁迅的《读书杂谈》:从总体框架上看是篇论文,它有论点、论据、论证及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从所用的语言体裁上看,它既有说明、议论又有记叙、描写等手法的运用,但这些通通被纳入了叙述的格调之中,故不难看出,它不是一般的论文,而是以议论为主的演讲词。

  2.演讲写作语言有“声音感”和“动作感”。声音感即当看作为演讲稿的文字符号时,仿佛感到它在耳边发出声音。遣词用字是造成有声感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来自演讲写作语言特殊性,即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结合。演讲稿是为了说而写的,而写是说的记录。凡说、讲必然有声音高低、抑扬顿挫,把“说”记录下来,就是把口头语言声音感记录下来,那声音感必然体现在书面语言里,给人以有声感。

  动作感,一是演讲写作语言本身就包括动作,当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时候,随着声音的出现自然会有一定的动作与声音联在一起表示某种意向。二是当人们看着书面语言的时候,随着声音的出现,脑海里会浮现出与演讲者同步的神态动作。所以说演讲语言的声音和动作是有内在联系、不可分割的。

  3.演讲写作语言是文学化的口头语言。口头语言也是演讲写作语言的基础,但其口语化不是一般的口语,是经过加工的口语。即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首先去掉它的易逝性。进而可以反复推敲、加工提炼,去掉那些罗嗦、不准确、不通顺的部分,使之成为简洁、准确、鲜明、生动的联系紧密、内涵丰富的适于口头表达的语言,即文学化的口语。

  二、演讲写作语言的运用

  运用演讲写作语言,首先与一般写作语言的运用是相同的;其次它是用于演讲稿写作的,所以它受演讲稿特点的制约。

  1.演讲写作语言的“双向”选定。双向指演讲写作语言运动的方向:围绕演讲稿的主旨纵向发展和围绕演讲的目的横向联系。

  写作语言运动的纵向发展是所有文章都不例外的,因为文章(包括演讲稿)都有主题或主旨,写作中的语言运用都必须围绕主题、主旨。但一方面初稿、二稿中的语言未必真正围绕、表现和突出主题;另一方面,草稿既然是笔者围绕主题所为,那被选用的语言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语言环境体系,或明或暗,似隐似现地体现着主题。再从这个主题出发,在已经形成的语言环境体系里调动语言,使语言产生运动,使每个字、词、句紧密围绕主题,随着主题的逐渐明晰,语言则向纵深发展。

  写作语言运动的横向联系,即与演讲的时间、空间环境的联系(为其他文章写作语言所少见),其中主要是与听众的思想、心理和情绪沟通。为此而选定的语言虽与主题较远,而从演讲目的出发,都是不可少的。这部分语言有浅、深两个层次。浅层次的一听就觉得出来,如“同学们”、“主席先生”、“同志们,主席没有告诉我能占用多少时间”等等。深层次的就不明显了,如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开始的一段话(略)。可见,浅层次的与主题无关,与目的有关;而深层次的不仅从目的出发,而且与主旨也相关联。

  2.要保持口语的朴实风格。演讲稿必须是叙述型口语化的。这种风格的语言平易、上口、入耳、便于传播。演讲是“讲”给别人“听”的,这种“双边活动”要求“讲”与“听”中间不能有梗阻。而讲的声音是短暂易逝的,要想让人听准、听懂就得说听众熟悉又经常讲的语言,且要用一口气说完的短句。这和其他文章大不相同——演讲语言是平中见奇、浅中见深、喻难以易。

  有人认为演讲语言是大实话、口头语,不美。所以演讲时便向散文语言靠拢(还有向诗歌语言靠拢的)——优美倒是优美,但装扮粉饰之后的最大缺陷是没有保持演讲语言应有的风格,混同了演讲稿与其他文章的界限,从而使演讲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最终影响演讲效果。

【演讲稿的特点】相关文章:

演讲稿的写作特点05-08

演讲稿的概述与特点05-21

酶的特点有什么特点性质01-26

铁树的特点07-29

赋的特点有什么主要特点01-26

苏轼的诗词特点01-30

湖州的气候特点12-06

李清照诗词特点02-28

定语从句的特点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