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4-03-05 17:23:02 蔼媚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宿昔 一作:夙昔)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译文: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注释:

  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远道:远行。

  宿昔:指昨夜。

  觉:睡醒。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入门,指各回自己家里。

  媚:爱。言:问讯。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书: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素,生绢。书,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下:末二句“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创作背景

  此为汉乐府诗,最早见于《昭明文选》,题为“乐府古辞”,李善注云:“言古诗,不知作者姓名,他皆类此。”

  《文选》五臣注说:“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征人路出于此而伤悲矣。言天下征役,军戎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行。”大意为:“长城是秦国用来防备匈奴所建造的。山下面有泉窟,可以用来饮马。远征的行人路经于此而伤心了。天下的征役和战争还没有结束,家里的妇人思念远征的丈夫,于是创作了这篇《饮马长城窟行》。”

  赏析一: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比如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象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己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蕴含深意。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这首诗以思妇第一人称自叙的口吻写出,多处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很有特色。 全诗语言简短质朴,通俗易懂,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起头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是作者借著景色的铺陈,引发妇人触景生情,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绵绵”两字传达了两层的意义:妇人“思绪的绵绵”是由“草的绵延不绝”引起的。由于路途的遥远,思念也是突然的,只好在梦中求得相会,然而才在梦中实现的愿望,醒过来后又是遥远的空间隔绝,依旧是“他乡各异县”,彼此无法相见。这一段可以说是故事的前提,在修辞技巧上,“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中的“远道”,“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中的“梦见”,以及“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中的“他乡”,都是修辞技巧中的“顶针”句法。这样的连缀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读起来有一种流畅的音乐性。

  第二层只有两句,“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暗示远方的人也能了解,而邻居却只顾沉浸在家庭的欢乐中,不肯为她捎个信。在这一层中,运用了起兴和对比的手法,写女子寒门独居,表现其孤独和凄凉的感情。

  最后一段,情节发生了转折。忽然有客从远方带来丈夫木质双鲤鱼夹封的信函,呼儿差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书中也获得了远方传来的,对她坚定不移的情意。者样的故事,主要在描述中国传统妇女“闺中思人”的感情起伏,文字质朴自然,情感真切悠远。

  《饮马长城窟行》这首诗是写思妇怀念在远方行役的丈夫的。《盐铁论》中说:“今天下一统, 而方内不安。徭役远,内外烦。古者,过年无徭,逾时无役。今近者数千里,远者 过万里,历二期而长子不还,父子忧愁,妻子咏叹,愤懑之情发于心,慕思之积痛 骨髓。”这首诗就是汉代这类社会现实的反映。正如汉乐府诗的其他优秀作品一 样,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继承和发扬《诗经·国风》的优良传统,善于选择典 型事件,揭示社会现实。

  赏析二:

  这一首描写思妇之情的诗歌,写得细腻、委婉、深沉、缠绵,叩人心扉。特别是诗歌运用现实与梦境相交错的表现手法,使得诗中情节似梦非梦、似真非真,从而将主人公因思念而情思恍惚、意象迷离的形象烘托得淋漓尽致。诗的前八句以“青草绵绵”起兴,可刚说“思远道”,就说“不可思”,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但刚一说梦,又忽然觉得梦境非真,相见仍然艰难。短短八句,就一波三折,梦境、现实交错,充分写出了思妇怀念之情的缠绵悱恻。紧接着的四句,以比喻突接上文,出奇制胜,进一步表现思妇的思情。但真有诗中所说的归人吗?未必,又是一个似梦似真的描写。最后八句,写思妇收到家书时的情节,既可能是真的,亦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想,作者将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使得全诗更富神韵。

  诗歌从思念写到收到书信,从痛苦绝望写到惊喜激动再写到失望平静,情绪没有产生剧烈的波动,却显得自然而不突兀,显然作者在构思和剪裁上是下足了功夫的。尤其以梦境为中心内容的前八句,形式结构相当有特色:每句协韵,两句一转,前一韵的末句与后一韵的首句,词语相同重叠,环环相扣,逐层推进。这种联绵顶真的用法,在后世发展成为独特的“辘轳体”。表达上的精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这种相思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即便是那个被相思的对象也是不能完全的感同身受的。但在那个时代,战乱与动荡造成的家人离散很多时候是不可避免的,天灾与人祸的两相作用让底层的民众不得不面对分离。在这样的不得已下,即便思念是让人绝望难以承受的,但日子总要过下去。“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这样简单的几句真切的关怀也就足够感动了。情感的交流。并不只是靠甜言蜜语海誓山盟,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分享才更加真挚温暖。所以,即便这封盼了很久才盼到的书信真的只有这两行字,也足够给予女主人公坚持的希望了。诗歌停顿到这里,留下空白,给读者以填补、想象的空间,恰到好处又余味无穷。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翻译赏析03-17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赏析07-26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赏析08-05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赏析06-27

饮马长城窟行优秀原文及赏析03-14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赏析[必备]10-27

【优秀】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赏析01-18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赏析(必备)09-17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注释、赏析09-17

饮马长城窟行译文及赏析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