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作文

古诗作文

时间:2021-03-11 10:38:23 诗作文 我要投稿

【热门】古诗作文汇编8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作文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古诗作文汇编8篇

古诗作文 篇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一朵绚丽的文学奇葩。古诗词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历程,更是一个传奇!它所代表的是一个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

  唐诗词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振作生命的活气,也可以为我们疗伤,更是一种享受。每次出去玩,等到高高的山上去,就会想起李白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顿时觉得充满活力,有了勇气。每次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会想起王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感受没有事情是克服不了的,眼前困难只不过是一时的。

  古代的人要是和好友送别时,总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如果国家惨败了,心中有许多“离愁”的情绪,总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表达了诗人身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和思之切。每次走到山顶时,心里忽然想起了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似乎万物都可以,尽收眼底。

  在所有的古诗词中,我最喜欢的是抒情这一种。如每次心情不好时,心里特别愁时,总会说起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觉得自己跟诗人有同感。我还喜欢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句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和无尽的思念;还有人用这句表达对老师的赞美。

  每次读到古诗词时,我都会觉得充满了精神,这也许就是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吧!

古诗作文 篇2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五千多年的画卷中,有一笔不可磨灭的绚丽色彩,那就是古诗词。

  酸

  “鹅鹅鹅……曲……曲项向天歌。”书房内穿出了吞吞吐吐的背书声。我背得非常吃力,头脑里一片空白,只是死记硬背。隔一天,妈妈让我背诵一下《咏鹅》,可是我脑海里的古诗,仿佛被微风吹散了,一字不留。“你怎么又忘记了,昨天不是背熟了吗?”妈妈批语了我几句,我又能怎么样呢?只能低头背书了。晚上,鸟儿停止了鸣叫,昆虫落在树叶上,而花儿早已埋头睡着了,但书房还传出背书声。一词一句,一句一停,一停一思索,时间就这些匆匆流逝了。

  苦

  也不能一直这么下去,于是妈妈给我介绍了一种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看到每首古诗,我都会读上十来遍,自然就会背了。但仅仅背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每当我背完一首古诗的时候,我都会借助书籍或因特网,来咨询它的背景故事。比如说《赠汪伦》,就是在明媚的一天,江水蜿蜒,一叶小舟停泊在江畔。李白准备乘舟而去,正要抬脚一声声爽朗的歌声在天地间响起,慷慨激昂,他早已听出这是他的好友汪伦的歌声,心中感慨不已:“他这是来送我吗?桃花潭水千尺深,也不及汪伦对我的这一番情谊啊!”就这样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古诗。就用这样的方法,我不断练习,在某个街角与古诗相遇,慢慢与它走近。

  甜

  经过了酸、苦之后,终于迎来了甜。从当初的死记硬背,到如今的倒背如流,甚至还能写一些关于平仄的古诗。语文作业有背古诗时,我都会利用下课的五分钟,背下古诗,等放学回到家,再寻找古诗的背景故事。用这样的方法,每次回顾之前的古诗,脑海里总能浮现出一些美丽的画面:纷纷扬扬的大雪,带着一缕清香的微风,在滚滚江水上的独木舟,借酒消愁的诗人……其实,古诗并不是向柠檬一样酸的,也不是像苦瓜一样苦,而是带着一缕芬芳的甜的滋味……

  古诗,像一束阳光,给我带来了温暖;古诗,像午后的凉风,让我感到清爽惬意;古诗,更像一位良师益友,给了我很多教益。在诗海中漫游,星光在蓝天拂过,那便是人类的智慧,我伸手捕捉,拾取诗中的谆谆细语……

古诗作文 篇3

  夕阳西下,天边留下一抹残存的晚霞,浓浓地糊在天边。青山旁,有一个孤独的小村子,静静地躺在大地上。村里有几间小房子,升起袅袅炊烟,与天边的晚霞融为一体。一切都是那么平凡,那么安静。村里没有大声喧哗的人,没有小贩的吆喝声。村口,有一棵几百年的老树,仍伫立在那里,叶子被时光染黄,一片一片地离开老树的手,扑向大地的怀抱。一只乌鸦站在树梢,梳理着羽毛。它不敢唱歌,怕打破了这片沉寂,惊吓到在这小村里安详生活的人们。天空中忽然掠过一只大雁,叫了几声,仿佛在说:"怎么这里这么安静?我的朋友们,你们在哪?是不是不在这儿呢?”回答它的只是宁静。它无奈地继续向前飞去,逐渐成为一点黑影,越来越小。

  山上树木茂盛,一片绿色的海洋。在这绿色的海洋中,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给它围上了一条“围巾“。小河慢慢流淌着,带走了夕阳投下的最后一点金晖。

  天静,地静,村也静。晚上,一片昏暗,只有村里还有几家灯火没熄,成为黑暗中的守护者。天空中,月亮与星星也甜甜入睡了。

古诗作文 篇4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题记

  如今算来,我已经度过了十余个春秋。几千个日日夜夜,犹如白驹过隙。在寒来暑往之中,古代文学的精华——古诗词,一直都在。

  中秋夜半

  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中秋佳节,夜半,月色入户,家中如积水空明。想必将近千年之前,东坡先生也是见此景才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一轮孤月悬在高空,我不禁吟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端起杯子,又吟诵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陶醉于这亦真亦幻的空明世界。

  这中秋佳节的夜半时分,古诗词,一直都在。

  感伤时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每当我心情不顺,总爱打开书本,融入诗词的世界。感伤于词人孤寂,思念亲人,只能写下“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被“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所感动,也会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潸然泪下。“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则将我,送入作者的心深处,感伤于他的一腔报国热血却无处施展才华。

  在我感伤之时,伤心难过之时,古诗词,一直都在。

  中考冲刺

  进入中考倒计时,紧张气氛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道出了每个人的心声。每个学子都想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为自己拼搏向前。“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每位学子都牢记于心,期盼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一天。

  百日中考冲刺之时,古诗词,一直都在。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心情如何,古诗词,一直都在。等待我去寻求,将人生的哲理铭刻在我的'心田。

古诗作文 篇5

  “古诗太难学了”我第一次接触古诗就有这种感觉。可是小学每册教材里几乎都有古诗,而且都要求背颂,还得知道它的意思。我心里老在想:再忍忍,过了小学这一段就好了。

  谁知到了中学,古诗不但还有,而且更多更难。看一看初一教材里的古诗,我根本就读不通,意思也不懂,学起来真吃力。

  这时,大伯帮助了我。他的讲解,让我觉得古诗是那么有趣。每一首诗都生动、感人。

  大伯让我把古诗中的诗句想象成一幅幅的画面,前后联系,我仿佛置身画中,不但理解了诗词的意思,还能形象地记住诗词原句。

  比如“两只黄鹂鸣翠柳”,可以想象成一棵茂密的大柳树上有两只黄鹂在唱歌。“潮平两岸阔”可以想象成两岸之间很宽阔,河面很平静,水流很平缓。大伯让我一边朗诵诗词,一边想象诗词描写的画面,一边用手势辅助表达。

  用了大伯教我的方法,我发现学故诗不难了,而且觉得古诗是那样生动可爱,我好想在画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活的。从此,我再也不觉得学古诗乏味无聊了。

  这个办法实在是太好了,我深深感谢大伯,给我帮了大忙。

古诗作文 篇6

  从古到今,古诗文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精髓,它们就像我们的亲密好友,伴我成长,使我受益。就拿一年四季来说吧,我们古代的诗人都能用最精悍的诗句来描写。

  当春暖花开时,我就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的春天气息。

  当夏日炎炎时,唐代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就在我耳边响起“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首诗,诗人仿佛画出了一幅夏日风光图:“楼台倒影”,“水晶帘动”,“满架蔷薇”,动静结合,显得生气盎然。

  当秋意浓浓时,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它把深秋时节枫林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置身其中,让人流连忘返。

  当隆冬来临,雪花纷飞时,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让人不免感到冬天的空旷寂静。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文让我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启发,激励,受益匪浅。它将成为我一生的挚友,我时刻铭记着;“读千古美文,作少年君子。”

古诗作文 篇7

  说到诗,与我而言,有喜欢的,也有无感的。我认为诗和人之间,是有共鸣一说的,爱诗的人,必定是与某个诗人,或者某个派别的诗有共鸣的。而我,在看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之后,深陷其中。

  这句诗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春秋时孔子偕徒外游,忽闻道旁有哭声,停而趋前询其故,哭者曰:“我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归时双亲已故。为人子者,昔日应侍奉父母时而我不在,犹如‘树欲静而风不止’;今我欲供养父母而亲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难忘,故感悲而哭。”叹人子欲孝敬双亲时,其父母皆已亡故。

  父母的养育之恩已经不必再说,但是,作为父母,言传身教把孩子带大,除了养育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怎么做人。一个孩子,在离开父母之后,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不是应该感谢自己的父母吗?等意识到要供养父母时,双亲都不在人世,这是多大的悲哀?

  都说人不能忘本,这个本不在于别的,而在于自己的父母,我已经无法数清我的父母在我十几年的岁月中为我做过多少事情了,那那些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人呢,就算孩子再大,依旧是父母的孩子,父母依旧会爱着他们,依旧会做什么事情都为孩子着想,父母不就是这样的存在吗?

  而作为孩子的人呢?为什么要等到“亲不待”了才“子欲养”呢?这句诗承载了多少孩子的后悔,更可怕的是这份后悔后面,父母的心酸和无奈。中国有一句谚语“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虽然在以前,是因为那时候的习俗,但是现在呢?不也有很多人是这样吗?当我们在指责那些打掉女儿的父母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作为父母,是多怕自己养大的“甜白菜”被“猪拱了”啊。

  其实,作为孩子,作为一个人,父母和孩子,莫过于最重要的存在,我们总不能等父母不在了才开始后悔吧?后悔又有什么用呢?而父母的父母或许已经不在了,他们把情感都放在孩子身上了,我们应该给他们回应。子欲养,而亲不待,孩子要赡养父母了,可是父母已经不能等待了,无尽的悲哀。

  想那孔子遇见的哭者,他心底的自责和后悔一定似翻江倒海一般席卷,毫无退路。虽然父母希望孩子有前途,但是在有前途的路上,我们可不可以,把父母一起带上?像父母对小时候的你一样对待他们?不管生活有多艰苦,他们都希望孩子可以在他们身边,那是精神上的“养”。

  借树欲静,而风不休不止吹之为喻;

  比子欲养,而亲不在不待世之为实。

古诗作文 篇8

  诗词是我们从小到大必备的一项任务,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记住一些诗,包括文言文。

  我从小就喜欢背一些诗,因为我的记忆力比较好,所以每次背诗都是第一个背完的,心中就会有一种满足感,成就感。从幼年时我们见过最多的诗人就是李白杜甫,我们背过几十甚至上百首李白的诗,从开始学的床前明月光,到《将进酒》《行路难》,对于李白我们再熟悉不过了。还有李白的好友杜甫,《春望》,《春夜喜雨》,《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诗我们也背了不少。在小学还有一本书叫昆吾诗韵,是学校自编的一册书,从四年级下册开始背,一年半的积累,说我们会背了很多首初中的诗词,比如初一下册的台城(江雨菲菲江草齐),望岳(岱宗夫如何?)

  还有就是文言文。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全班买了两本小古文,一共100多首,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读完,即使遇到高中的文言文,我们也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虽然不会背,但也会读起来很顺畅,不会有梗。而且在毕业考试的时候,就出了一道文言文的题,名为《道边李苦》,当时我们班的同学这道题都做对了,还不是因为读的多了熟练了,在没有刻意背的情况下,甚至都会背了。

  我们日常一定要多积累诗词,总会有用处的。

【【热门】古诗作文汇编8篇】相关文章:

背古诗作文【热门】01-23

【热门】古诗伴我成长作文四篇04-02

【热门】古诗作文合集10篇04-05

【热门】改写古诗作文八篇03-26

【热门】古诗作文合集8篇03-02

【热门】改写古诗作文9篇01-16

【热门】古诗作文600字四篇04-20

【热门】古诗的作文400字4篇04-20

【热门】古诗的作文400字四篇04-13

【热门】古诗作文300字4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