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

时间:2022-10-21 14:21:55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1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一书描述了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我断断续续地阅读了一番。这本书记录的是30位教师借助网络成长、进步的真实故事,是真爱的堆砌。从书中你看不到任何的矫揉造作,一丝假大空的理论,有的都是每位老师成功、失败的真实再现,有的都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学习、交流、进步。

  这本书中我读到三个关键词。草根。网络。勤奋。30位教师,大多来自一线。有的甚至来自最艰苦的乡村。他们中的大多数,通过网络唤醒专业意识,然后,又自觉地去实现专业化追求。他们无一不是通过勤奋,实现了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长成为一方优秀教师。我每天晚上睡觉前看这本书,每次阅读一个或两个老师的成长故事,然后用心去感悟,体会,很有收获!读这本书让我有种到处在放火的感觉。而这火苗一旦进入心里,是会情不自禁地熊熊燃烧的。

  其中朱国红教师的成长案例,给我的触动最大。朱国红,一个通过网络一炮打红的典型。没有羡慕她的“一炮打红”。打动我的,是她的这番话:“自己十几年如一日地工作着,多年没有开公开课的机会,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一次次被领导安排所谓的滚刀肉班,我都泰然地走过了,从不敢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在寂寞中走进了苏霍姆林斯基,认识了陶行知,了解了朱永新,读懂了李镇西......”如果没有网络,如果没有一个机缘成全,恐怕今天,我不会知道有个“朱国红”。但是,我敢肯定地说,朱国红一定会在那里,她安身立命之地,继续默默耕耘。“平平常常的铺垫,也许和成长无关,但没有平时的铺垫,成长又将在哪里?”对每一个渴望成长的人,不是一种很好的启示吗?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2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中,你看不到任何矫揉造作和一丝假大空的理论,有的都是每位老师成功、失败的真实再现,有的都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学习、交流、进步的踏实足迹:朱国红老师经历“差点被家长哄下台”后奋起,终于“网络让她一炮打红”;张志愿老师的“心在守望中跳动”,那是老师的老师感动了老师,而后萌发的一粒心灵春芽。这一篇篇成长、教育的案例,分明是他们真情的流露,真爱的付出。

  在同事眼中,我也曾是个不算“失败”的教育者,因为有一点得到了大家的首肯:尽管我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可几年下来,几乎每届都有学生与我保持联系,这是一笔财富,我也对此感到欣慰。然而最近我却出现了思想波折:与学生交流交心,花去了我不少的业余时间和精力;有些学生的年幼和小孩子气“惹”得我有时感到厌烦和失去耐心……阅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心中畅然了许多,清静了许多,甚至自感有些超脱。为什么人家能在教育实践中“路越走越宽,景色越来越宜人”,而我却“浅尝辄止”了呢?

  是什么使得他们在成绩斐然面前,仍然谦逊、热情地守望在那片精神的自留地,辛勤地笔耕不止,仍然一路狂奔,一路痴迷,一路沉思在平凡的教育中?是爱!苏霍姆林斯基把老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陶行知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李镇西用爱心去编织教育。在书中的30位同行身上,我同样读到了“孩子,你也是一棵舒枝展叶的小树”的呼唤,“我能看到最幸福的事”的笑容,“不要在冬天把树砍倒”的心底祈求和声声“我的孩子们”…… 他们是爱心教育的践行者。身处这个被视为人文缺失的.年代,身处这个关系下一代的教育岗位,我逐渐明了,教育需要“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教育的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

  今天我是一只井底蛙,庆幸的是现在我意识到了这一点。知耻而后勇,希望明天我的学生能对我有这样的评价: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我想那也就足够了。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02-22

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心得05-06

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总结04-28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08-03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研修计划11-23

暑期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总结01-29

2018教师专业成长计划08-03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04-30

教育随笔-教师专业化成长08-05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1500字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