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寄王琳》原文及翻译赏析

时间:2022-10-13 13:41:37 赏析 我要投稿

《寄王琳》原文及翻译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寄王琳》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寄王琳

  朝代:南北朝

  作者:庾信

  原文: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身在玉门关外道路竟如此遥远,翘望故都金陵音信又何等稀疏。

  我现在激动地流下千行热泪,只因为拜读了您万里寄来的手书。

  注释

  ①王琳:(526—573年),字子珩,南北朝时期名将。庾信好友。

  ②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于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率军赴西域,至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乡”,遂上疏请归,疏中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庾信在这里暗用其事,以自己羁旅长安比班超“久在绝域”,所以说“玉关道路远”。

  ③金陵:梁朝国都建康,今南京。信使:指使者。疏:稀少。

  ④千行泪:梁王僧孺《中川长望》:“故乡相思者,当春爱颜色。独写千行泪,谁同万里忆。”

  ⑤君:指王琳。万里书:从远方寄来的信。时王琳在郢城练兵,志在为梁雪耻,他寄给庾信的书信中不乏报仇雪耻之意,所以庾信为之泣下。

  古诗简介

  《寄王琳》是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庾信所作的一首寄赠小诗。庾信在长安,收到王琳自金陵寄来的信件后所写,“以诗代书”寄给王琳。

  全诗所写均为书信往来之事,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虽寥寥数语却写出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诗人与王琳之间的深厚友情。

  创作背景

  庾信是梁朝著名的文学家。侯景之乱初步平定时,梁元帝派他出使北方的西魏,被西魏留下不许南归。庾信十分思念南方的故国。这首诗是他在北方收到王琳寄给他的信以后所作。

  赏析

  诗的起首“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言诗人与王琳一仕北朝、一仕南国,相隔遥远,音讯难通。“金陵”、“玉关”二地名相对,“道路远”又与“信使疏”相对;“远”字表示空间的距离,“疏”表示时间的久隔,这两句对仗工整,为下句起到铺垫的作用。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意为接到王琳来自远方的书信,不禁沧然泪下,未曾见到信上的文字,却已经泪洒千行了。这一流泪启信的细节描写,比开君万里书,读罢千行泪更为感人,生动地表现出作者悲喜交集,感慨万端的复杂心情。尤其是一个“独”字,蕴意极深。当时,庾信虽然受到北周朝廷的赏识,在长安供职俸禄,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暗中与王琳通信,一刻也没有忘记故国之耻。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他的乡关之思和南归之意是不能直率表露的,只能通过诗文曲折婉转地表现。用一个“独”字,既写出了暗中有所希冀,也写出了作者身在异邦,孤独苦闷的环境和感受。“万里书”与“千行泪”相对,皆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此信得来之不易,又与上二句“道路远”、“信使疏”相照应,针线十分紧密,构思亦很巧妙。仅仅二十个字,却抵得过千言万语,包孕着作者十分复杂的情感,深沉含蓄,催人泪下。

  前二句言南北道远,音讯疏隔。言外之意:今日居然接到故人书信,不胜惊喜。后二句写拆阅书信时的心情。王琳怀雪耻之志,可以想象信中满纸慷慨悲壮之词,使诗人深受感动,为之下泪。诗人为何拆书下泪?是有感于故人万里寄书的情谊?还是触动了悠悠乡思?或是感慨于故人的忠烈之情,而羞惭于自己的苟全?诗中均未言明。无限话语尽在潸然而下的“千行泪”中。

  [作者简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可以说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人物生平

  父肩吾,官至散骑常侍,中书令,文名卓著。公元527年,庚信侍昭明太子东宫讲读;532年,为皇太子抄撰学士;548年侯景作乱,任健康令,奉命御敌,未几兵败,西奔江陵;554年,奉命出使西魏,魏帝惜其才,强留长安;556年,北周代魏,转仕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575年陈朝请求北周放其回国,北周不许。579年,托病辞官;公元581年隋开皇元年,庚信已经69岁,七月死于北方:

  父亲是高官,又是誉满江南的大诗人,庚信的童年生活生活优越安定。他天生聪敏,又兼家学濡染,自幼便博览群书,据说尤善左传,很快便有文名。15岁那年受诏入东宫19岁就成为抄撰学士。当时父子二人均在东宫,出入禁廷,当时帝亦好文,对之恩宠有加。

  生活无忧无虑,仕途青云直上,又是才华横溢文名远播的诗人。即使不是为了佳人,一个男人最希望的大概也是成为才子。而一个才子最希望的呢,又是可以披坚执锐,驰骋沙场。庚信虽然没打过仗,但仅仅是纸上谈兵,就使贼盗闻风而散,这如何不让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呢?这一时期庾信的诗文,多是宫廷艳赋,史评诗文“绮艳”,大概主要说的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侯景的那一年,庚信36岁,叛军攻建康。当时庚信正是建康令。简文帝命令庚信率领宫中一般文武守宫城。据说景军来时 人人著铁面。庚信见事不妙,就弃军逃跑了。后来景军攻下宫城,庚信便逃往江陵。吃败仗的滋味大概是不好受吧,庚信受到此生第一次的大挫,突然发现自己也许不如想象里的那么完美,军事才能大概要打几个折扣,至少贪生畏死是一定的.了。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文武双全本就是一句梦话的。历来的才子将军,不过是武而优则诗,写出来的东西,大概都是大风起兮或者怒发冲冠之类。看艳舞摇羽扇的文弱书生,不做奸佞就该烧香了,做将军是做不来的。

  后一年,叛军宋子仙攻下会稽,捉了庚信之父肩吾。宋要肩吾马上作诗,不然就要杀头。肩吾挥笔而就,词采丰美,子仙于是让他做了建昌令。

  39岁那年,庚信又往江陵,途中遇到景军攻郢州,景军吃了败仗,庚信就乘兴进去看看。当时的新任郢州刺史名叫萧韶,是庚信的老熟人。萧韶小的时候,庾信很喜欢他,就供给衣食,并有断袖之欢。

  萧韶长大当了官,庚信远远的跑来,萧韶接待的不是很热心。吃饭的时候,不顾尊卑的坐在庾信的榻上,坐了也就算了,还有一脸的傲气。庚信很是不爽,就借酒撒泼,把萧韶面前的杯盘碗盏丢了一地,肆意践踏。完了说,你长脸了今天。当时宾客满堂,大家瞠目结舌,把萧韶弄的很不好意思。文人的自尊心自然极强,不过通常都忘了有自尊心的不只他一个。庚信睚眦必报,其没有涵养竟至如此。庚信到了江陵,任御使中丞,就住在宋玉的旧宅,大概也时常做些高唐神女的梦吧。同年庾信失其父。

  此后的挫折就接二连三,42岁那年,庚信奉命出使西魏魏帝早闻其名,心常向往之,这次既然来了,当然就没有放回去的道理。庚信无可奈何,就在西魏做了官,并且慢慢地越做越大。南北朝少有安宁,再过两年,北周代魏。反正已经失节了一次也就不在乎多失一次,于是庚信又在北周为官。再一年,陈代梁,庚信的故国没有了。

  从此,庚信只好更死心塌地的随遇而安了这一段时间,是庚信的诗文成就最突出的时期。受后世赞叹,以为领南北朝的是咏怀诗。所咏的怀里,征引古人,含糊着一些为故国立功的想法,不过被懦弱压的只剩下无可奈何了,所咏也不过是空谈。还有一部分,就是为这个帝那个帝歌功颂德了,以及郊庙歌辞之类。既然懦弱,一方面没有胆量,另一方面也难得有骨气,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至于说他做官为政简静,吏民为安;又和赵滕诸王诗文往来,交若布衣之交;又为群公作碑志;还有像王褒这样的同为降臣文情相当的朋友,也不过就是文人本色。滕王曾为其编《庚开府集》12卷。后人又陆续为之辑集,随辑随亡,早期的宫廷诗大多亡遗。

  庚信63岁时,南陈要求北周让其回国,北周武帝没有答应,庚信由是断了回乡的念头。67岁庚信托病辞官。越年,好友赵滕二王被诛。再一年,隋代周。不久之后,庾信就死了。

【《寄王琳》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寄王琳》庾信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

庾信《寄王琳》赏析08-17

《寄人》原文及翻译赏析03-08

寄人原文翻译赏析03-13

寄王舍人竹楼原文及赏析08-19

登楼寄王卿原文及赏析07-22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02-16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赏析02-24

早春寄王汉阳原文及赏析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