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时间:2022-08-12 14:16:47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精选2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精选25篇)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1

  优秀,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优秀的素养,更要具有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那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优秀起来:让不优秀的孩子变优秀,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

  赵国忠主编的这本《优秀是教出来的》,收录了24位优秀教师的教学故事,他们对自己严格要求,在教学中勇于创新,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崇敬,他们教出了众多优秀的学生。

  优秀是一种宽广。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教师的宽广,在于自身的实力,包括知识量基本功学习观念学习方法等,就是拥有多少,才干教给学生多少。优秀的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认真投入融入生活,变成习惯,在学生眼中,这些教师如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汪洋,赋予他们知识和知识之外的许许多多。

  优秀是一种深邃。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喜爱你的课,先让学生接受你的人。教师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所以蹲下来跟学生平视,看着他们的眼睛,用真诚交换信任,用真心交换童心。优秀的教师总是在追寻,从一张张稚嫩的面庞上查找线索,从一声声老师的召唤中寻求突破,这样的追寻不会停止,因为每一个学生都会带来新的宝藏,追求的是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教学如凿井,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优秀,就是拥有这份深邃的力量。

  优秀是一种自信。优秀的教师总是竭力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失望,我们要满腔激情,充满活力,用爱,用智慧,用执著,用自信,让学生都能赢,挺立的姿势,好好的存在,好好的生活。教师的自信源于优秀,学生的自信源于教师,孙中山说:“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风俗丕丕,而国以强。”优秀的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自信和乐观,让他们有勇气有打算,面对未来的艰难和挑战。优秀具有传递性,自信会从一个教师传递到每一个学生,传递到每一个人,传递到一个民族,形成我们民族特有的自信和力量。

  优秀是教出来的,中国需要更多优秀的教师,需要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优秀起来,首先自己要变得优秀。优秀是上课上出来的,让我们从此刻开始,从自身做起,从我们的教学做起。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2

  拿着《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我就被封面上的一段话吸引住了:优秀,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读后,我的心里产生了很多想法,也有很多共鸣。

  作为一名老师,当然会喜欢优秀的学生,因为优秀的孩子不会让你太操心,优秀的孩子会让你减少许多麻烦。“优秀是教出来的吗?”带着这个疑问,我翻开书,开始寻找答案。

  书的第一章:做一流的教学能手,就让我得到了了很多的收获。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成为最优秀的人,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都被学生学会;每一位有理想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民族文化、精神得到传承,但大家都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会,如何让文化得到更好的诠释和传承。我也是一名老师,但是在教学上还太年轻,每当站在讲台总是紧张自己的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学生是不是全都学会了等等。总觉得自己像一叶小舟在大海不断的沉浮。可是当我读完于漪、窦桂梅、余映潮、孙维刚、魏书生这几位大师的事迹后,忽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于漪老师的备课方式让我对自己的备课有了深刻的反思。“一篇文章,三次备课,两次反思”让我惊诧不已:这样备课难度太大了!我也是一名语文老师,几篇文章我可以做到这样备课,但是每一篇文章都这备课我自问可是做不到。但于漪老师做到了,而且是数十年如一日。因此,这一惊诧让我找到了提升教学能力的钥匙。

  窦桂梅老师的“设计课堂就是设计人生”让我惊艳不已,感受到了课堂设计的重要意义。走近窦老师的课堂设计,就像走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而这源于精心的课堂设计。作为一名老师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并能从中学到各种知识技能是必须的,但能像窦老师这样研究每一节课的设计,还真是少。因此,从窦老师的身上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怎样才能都好语文课。

  读了余映潮老师的故事后,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与大师的距离,更找到了提升的方法。我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业务水平的欠缺。要想成为大师,首先就是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一刻也不能停留。要真心的去热爱自己的工作,用心的去工作。

  有了想法就要付诸行动,我可能不会成为大师,但我会努力做一名用心的老师。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3

  闲暇之余我读了《优秀是教出来的》一书,不可否认,《优秀是教出来的》是一本浅显易懂并能发人深思的好书,这本书值得我一读再读。从克拉克先生的成功中寻找灵感,对克拉克先生提出的思考寻找答案,在克拉克先生的失败中总结教训,的确可以使我少走许多弯路。

  《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最让我受益的内容就是克拉克先生的“55个被人们忽略的细节”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同时同事聚一起时我们总会聊聊自己班的孩子、聊聊自己,埋怨孩子不够聪明,埋怨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们生气的后进学生,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是有时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爱和赏识,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所以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都保持着足够耐心和欣赏的态度。从他身上我得到启示,让人与人走近的是心灵,使心与心相贴的是情感,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应用最真挚的情感走进孩子幼小的心灵天空。孩子间的天赋、品性都各有差异,要使孩子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就必须抛开“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这一狭隘思想的羁绊,用善于发现“美”的目光去欣赏、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作为老师既要欣赏孩子的优点,又要接受孩子的缺点。

  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4

  一位风趣幽默的“麻辣教师”不仅“征服”了一群又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还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就是获得美国最佳教师奖的“创造奇迹的男人”、惟一被克林顿总统夫妇接见三次的传奇教师罗恩·克拉克先生。

  罗恩·克拉克先生在《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里讲述了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注重细节,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就是克拉克先生所倡导的。如果没有从第一个细节开始的小小规矩,那就不可能最后的顺理成章。

  现代的教育理念倡导平等,所以我们要学习克拉克先生因生制宜定规矩,放下架子与他们共同成长的朋友原则,要学习克拉克先生面对困难坚持到底的永不放弃的原则,要学习克拉克先生一步一个脚印做到一步前进一步,坚持不懈的实实在在原则。

  克拉克先生在书中写到:“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每一个都不放过’的决心。”、“我只有一年的时间,去改变班上每一个孩子的一生。我已下定决心,要给我的学生一个不同的人生,一个更好的人生。”

  读完这段话,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不就是我们所倡导的教育的终极目标吗?教育不仅是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为社会塑造出优秀的公民,还要为学生的自身发展灌溉精神食粮。要成为一位优秀且适应良好的公民,高度的道德感、良好的人际互动、充足的生活知识等,都是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因此教师的工作除了位学生解答课业上疑问以外,还必须关注到学生的人生道路。

  身为一名年轻教师,看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优秀是一种习惯,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的观念及行为就可能马上改变,而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潜力,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且可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在生活中营造出更多的乐趣。

  优秀是教出来的,是从细节、点滴抓起的。礼貌是可以教的、风度是可以培养的、人品是可以训练的。通过这本书,我深切感受到了教育的真谛所在。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5

  寒假里读了一本书《优秀是教出来的》,我觉得作者克拉克先生确实是位了不起的好老师,他的许多做法都给我带来启发,值得我去学习,其中感受最深的有两点:

  一、关注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教养。

  平时我们也会关注孩子的习惯培养,但我们关心的主要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而克拉克先生关注到了更多的细节,比如“说话险要讲礼貌”、“眼神沟通很重要”、“真诚沟通很重要”、“主动询问表示关心”、“谢谢传递好心情”“人在窘境莫旁观”等,并把这些作为要求去训练,所以他的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彬彬有礼,受人欢迎。他的这种做法给我很大的启发,因为这些为人处事的细节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同时这样的训练就是潜移默化地教孩子学会如何真诚友善地与人交往,而这些正是现在的孩子们比较缺乏的。克拉克先生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在关注他们行为、学习的同时,培养他们得体的举止,高尚的品格。

  二、真诚地对待学生,“严慈相济”。

  克拉克先生对学生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真诚的关爱。他带孩子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连夜为孩子们赶制巧克力蛋糕作为奖品,他给孩子不断地带来惊喜和快乐,换来了学生对他的尊敬和热爱。因为学生们喜欢他,喜欢他的课、乐于执行他定下的规矩,甚至心甘情愿接受他的“惩罚”。同时,他对孩子的要求也是严格的,定下的规矩坚持让孩子做到,这种“言出必行”使他在孩子面前树立了威严,并借助集体的力量去影响哪些比较“顽固”的学生。我觉得这样的治班方法非常有效,“严慈相济”也正是克拉克先生教育的秘诀之一吧。

  其实,克拉克对学生的很多要求和我们平时对孩子的要求是相同的,但同样的要求不一样的做法也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读了这本书,我感觉到优秀确实是教出来的,而如何教出优秀来,也是我们平时要学习、要努力的方向,不仅要做一个“认真”的教师,更要做一个“智慧”的教师,这智慧源自教师内心对孩子的关爱,源自教育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6

  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所以,我们这些小学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将习惯的培养放在了首要的位置,读了克拉克先生的《优秀是教出来的》之后更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细细品位他的教育方法,可以发现,教育存在于每一个行动,每一个词语,每一次交流之中。在赞同之余我也想提一提自己对孩子细节教育中的一些想法:

  写好每个字的习惯

  人们都说一个人的字代表了一个人的形象,而练字要从儿童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智力的差异是有限的,因此,只要孩子有个认真的态度,那就一定能把字写好。作为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写好字都是自己的责任,如果一个对待自己的事情都不能认真去做的人,将来对待别人的事情又怎么能够认真负责呢!塑造一个人,就在我们平时点点滴滴之中。

  聆听的习惯

  在学习中,一些孩子对很多知识点的掌握欠牢固或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做得不到位,这些情况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孩子不懂得聆听。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求孩子不仅能认真听老师说话,还要认真听其他小朋友和家人的说话,做文明的“小听众”。让他们能真正成为聆听到世界一切美好声音的人。

  自己动手的习惯

  我们教育上有一种说法叫做“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孩子知识的同时,更重要地是教会学习知识的方法。而学习中的独立创新,正来源于生活中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给孩子一点自己思考的空间,多让孩子自己尝试去做。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能干很多。

  做一个大度的人。

  一个心胸开阔的人绝对会比心胸狭窄的人活得快乐,因为他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和更多的机会。宽容品质的形成来自于平时孩子处人待物的习惯。我们成人(包括家长和老师)要以实际行动作为榜样,让他学着我们的样子成为一个宽容理智的人。从而享受更多的生活乐趣。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7

  拿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但是读后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对于一个老师来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亲切自然。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

  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非常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

  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非常气愤,当即表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看完罗恩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所创新,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

  优秀是教出来的,一般的人对于这个教育都有一种狭隘的理解:那就是学校教育。其实不是这样的。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

  总之这位老师的做法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挑战。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8

  刚拿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看到这55条规矩,准确来说应该55个细节的时候,我是有所感触的,这55个细节其实都是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克拉克先生更是用这些细节创造出了无数教育奇迹。

  俗话说:“教书易,育人难”,但其实最难的是坚持下去。这55个细节其实也在警醒我们,是否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能做到书中这55个细节。在教育学生之前我们教师要自己先做到,所谓言传身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书中的很多规矩都和“谢谢”有关,其实我们会发现“谢谢”这个词在中国很少听到,中国人似乎很难说出口,而且在很多中国人眼中“谢谢”,用多了倒显得有点生分。但我们会发现在外国人口中我们会经常听见“谢谢”,其实“谢谢”除了会表达谢意之外,更能传递好心情。克拉克先生说他总是尽量感谢与他打交道的所有人,包括服务员、为他开门的人、帮助过他的朋友,甚至是为他做了事情的任何人,不论大事还是小事。其实这一句表示感谢的话语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但我发现在我们学校很少听见学生会说“谢谢”,我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无论帮我做过大事还是小事,我都会回复他们一句“谢谢”,希望在潜移默化中我能感染学生。

  在学校里,老师们经常会给孩子们一些令他们意外的奖品和表扬。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们关注的不是表扬本身,而是奖品,这是一个通病。我们学校的孩子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学校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积分制度,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但学生似乎只是为了得分更高而去做一些事情,偏离了学校的本意。或许像克拉克先生一样在班级立班规能更好的解决这个现象。

  把你希望别人做到的事情尽量最大可能地细节化。或许在课堂中我们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听懂了吗?”,我想可能换成“我说明白了吗?”会更好。其实当我们希望学生做到什么程度时就要明确地告诉他们你想让他们做什么,把你的要求明确化、细化,其实是做好的做法。

  克拉克先生的这本书与其说是为了教出优秀的学生,其实也是为了让老师们变成更优秀的自己。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9

  身为一名老师,我毫无疑问是喜欢优秀学生的。但是如果你问我:“优秀是教出来的吗?”我可能会左思右想,犹豫不决。而最近,我读了罗恩·克拉克的《优秀是教出来的》一书后,如果你还问我这个问题时,我会很坦然地回答你:“优秀绝对是教出来的,是用心教出来的!”

  细细品位罗恩·克拉克撰写的《优秀是教出来的》之后,犹如一股清泉涌入我心。整本书并没有很多的理论分析,取而代之的则是叙述着罗恩·克拉克先生自己真实经历的小故事。但就是这朴实的小故事却让我深深感动了我。也让我感受到了教书育人所需的人文精神——那就是“细心、爱心和耐心”。

  一、教书育人需细心

  我所面对的是一群听障儿童,他们正在汲汲可求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时也在学习如何在这个繁杂的社会中生存。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其实都是在学生时代,特别是小学阶段养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做到细心的纠正和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也许有些教师总不屑一顾事物的细节,太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殊不知,育人工作就是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抓起。认真对待每一件关于学生的小事,促使学生珍惜时间、自觉学习、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社会,走向成功。

  打开书的第一面,我们会看到罗恩先生提到的《说话先要讲礼貌》。联想平时自己在学校的日子,我经常会发现,我们启智部的孩子会主动的与你打招呼,尽管有时口齿是那么的含混不清,有时还叫不准老师姓什么,而启音部的学生呢,见到本班的老师会主动招呼,而遇到不是本班的,主动打招呼的机率就小了很多,学生对老师尚且如此,更何况对学校的后勤工作人员又会怎样呢?这其实就是我们常常忽视的众多细节的一个缩影。如果我们平时也能细心地观察到这点,及时地教育自己的学生,告诉学生对别人尊敬一分,别人也会回敬你一分。懂礼貌是做人的最基本的一点。那么在我们校园中一定会出现很多很多的笑脸。学生们也能体会到互相尊重所带来的愉悦。

  二、教书育人需有爱心

  爱是一种责任,爱更是一种力量,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教育根植于爱。一个人心中有爱,才会有工作的深情和热忱,才会真诚地呵护学生,才会对学生有一份发自天性的牵挂。书中风趣幽默的“麻辣老师”不仅用爱“征服”了一群又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还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在对孩子严格施教的同时,也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看着罗恩记录下的感人故事,我想了很久,发现每每写年度工作总结时,我都会来上一句:“我关爱班中的每一位学生。”但我真做到了吗?其实我做的远远不够。在《改正错误经历》一篇中,罗恩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了学生的无限的爱心,罗恩他才真正做到了“我关爱班中的每一位学生”。

  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要多与学生走在一起,从以培养师生感情为重点,让我赢得学生的更多信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为了我的教育工作能成功,也为了能让自己尝到被学生爱的喜悦与激动。

  三、教书育人需有耐心

  在看了《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后,我认识到了我的耐心还不够。罗恩这些年转化后进生所用的耐心,我想到了我班上经常不写作业的学生,他们时常令我火冒三丈,对比罗恩先生这又算什么呢?通过自己的悉心教育,学生的学习习惯一定会有改变的。就像罗恩所说的:“只要你能投入,转机总会出现,成功就回在眼前。”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想我应该耐心的'继续努力。

  阅读本书,让我感动的,不仅仅是克拉克提出的如何让学生更优秀的55个细节,更是克拉克老师那种对教育坚持到底的信念,以及他一心一意为学生付出的热情。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这本书中一个个鲜活的实例让我感到:优秀是教出来的,是细节的教育。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10

  就在教师和家长们都在无奈感叹我们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教时,《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及时的,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作者克拉克先生用他的真诚、执着与睿智,从细微处着手,用看似很简单的55个细节,创造了教育奇迹。是克拉克先生有什么超人的能力?仔细阅读全书,答案是否定的,他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先生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克拉克先生的55条“规矩”,可称良好教育必不可少的55个细节,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会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但是又可能是我们并没有放太多的关注,没能很好地持下去。

  书中第30条“垃圾随手来清理”,克拉克先生规定他的孩子们:用餐完毕后,要自己把应该清理的东西收拾干净,包括擦桌子、检查就餐区域的地板上有无遗漏的垃圾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保你无论身在何处,都不会随手丢垃圾。简单的一件事,实施的过程很重要很有讲究。克拉克先生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对孩子做些小测验,看看他们是否在坚持,如在学生来之前撒些碎纸片,再暗地里观察他们谁会捡起来,对捡了的人表扬奖励,公布对垃圾视而不见的人。在我现在的班级中,孩子们随手丢垃圾的习惯比比皆是,更别提有多少个会主动去捡垃圾了。每回进教室,总是能看到教室的地面或多或少存在垃圾,询问是谁扔的,乱扔者会在同学的指名中才极不情愿地站起来,更有时会没人承认这是自己做的,是垃圾自己来这里的。中午就餐后,我总是会发现桌上桌下有些许饭粒,更多时候是孩子不小心掉的,但他不会想到去捡,这一行为的直接后果就是下一轮吃饭者会在脏桌子上吃饭。每每提醒,孩子们总是无动于衷,更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习惯,在家是个什么都不做的小皇帝小公主。克拉克先生的规定给了我很多启发,从习惯入手,做什么事都得有规定,实施一定要严而有则,让大家都心服口服,好的有奖励,不好的要点名批评,直到大家都乐意自愿去会这样的一件事。

  又如书中第45条“解决纠纷要冷静”,这话不仅对孩子有用,对我们自己也有用。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之间有什么矛盾或问题,总是习惯于自己去解决,怕被老师发现了会说,大家都要受到惩罚,于是他们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但结果往往是越来越糟糕,很多最后还是会闹到老师这里。对于这类问题克拉克先生是这样处理的:有问题就带着问题来找老师,老师会很平静地处理这些事情,但如果他们吵闹或争辩,他们受到的惩罚要比那个先犯错误的人严厉得多。目的在于让孩子们知道不能因为别人的挑衅而做出激烈的回应,这样当他们再遇到问题时就会找老师或不动声色地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让孩子学会以更加成熟和有条理的方式上处理问题。这样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各个年龄层的孩子都是有效的,尤其是高年级的男孩子,做事很冲动,动不动就出手,这样的规定可以有效地使矛盾恶化,让孩子在自己着手处理问题之前,选带着问题去找老师。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在处理孩子的事情前,也得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只有清醒的头脑才会让事情得已很好地解决,不至于事后后悔为什么这么冲动,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其实还有更好地解决方法。

  类似于这样的规定还有很多很多……

  在细读这本书时,那种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欣喜,那种如沐春风的感觉,那种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的启示,那种对教育的反思和进取的决心便会油然而生,向克拉克先生致敬。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总是注重整体而忽视了细节,但没有细节又何来整体,无数个细节相加就是一个整体,忽视了细节就会导致辞整体的缺失,从细节入手提高人的质量,我想这应该是克拉克先生给我们的最宝贵的启示。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11

  阅读了《优秀是教出来的》一书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它确实是一本百读不厌的好书,主人公是美国最佳老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以他的成长经验,以及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作为老师的他除了教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教会他们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待人接物。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位风趣幽默的“麻辣教师”,不仅“征服”了一群又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还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克拉克先生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中不仅包括了“眼神沟通很重要”、“全神贯注来读书”“回答问题要完整”、“完成作业不拖延”等学习上细小之事,还包括“乘坐公车不吵闹”、“搭乘扶梯靠右边”“记人名,需用心”等看似和学习无关、很小的事情。这位教师不但想到了每一个细节,而且想得周全细致、奖惩得当、张弛有度。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重视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触颇多。

  一、细节决定成败

  书中没有惊天动地之举,有的是一些似曾相识的常见、琐碎的小故事,但使我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人文精神,那就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而正是这常常被忽视的“细节”却被克拉克先生“捡起”,成了“法宝”,成了教育的“魔法师”!克拉克先生从“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到“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从点点滴滴的细微处着手——创造出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从餐桌礼仪到培养积极心态,从学习、生活到学会感恩,从关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到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们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在“细节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滋养与成长!它让我们深深的感觉到:教育是细节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会不平凡!我们在高呼“习惯重于分数”的同时,要切实可行地从学生的各个学习细节入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说”,说完整话;到“听”,听老师讲话、听同学发言;再到“辩”,能分辨别人言论的正确与否,并表达自己的见解。从细节入手提高人的质量,这是克拉克先生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二、身教重于言教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尤其是一个班的班主任,他的言行可以创建良好的班风,也有可能一些极小的细节就毁了自己的形象。书中的礼仪不仅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用得上,对教师自身的礼仪教育也受益匪浅。它不断的提示与鞭策我们如何在生活中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身教重于言教!因为其身正,不令也从啊!

  三、先成人再成才

  仔细读读这本书,会发现,它的书名是《优秀是教出来的》,但作者这里的“优秀”已不是我们想法中的“优秀”。在我们眼里,优秀的孩子成绩首先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关于优秀率,名次等其实与教育本身并无多大关联的东西,然后才是其他方面的一些培养。而在克拉克先生的这本书中,绝大部分说的都是如何做人。书中着重提到了涉及良好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生活细节,这也反映出克拉克先生自己的品德修为。在这些生活细节中,不仅包括简单的待人接物,如:“热情接待来访者”,“彬彬有礼打电话”。而且还细化到了“坐”、“立”、“行”,让学生学着尊重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食堂的师傅们;让学生学习为人处事的技巧,包括对掌声的要求。克拉克先生虽然看上去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孩子们的生活习惯,但从故事中我们当孩子们达理时,也开始了知书。事实证明,他所教育的孩子成绩不是直线上升吗?我们常说:“教学生学知识,先要教会学生做人。”

  阅读了《优秀是教出来的》,学习了美国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克拉克先生的真诚、执着与睿智,爱心、热忱与威严——“教育的智慧”将成为我们最好的“燃料”,使我们不忘记最初的热情,不忘记肩负的责任,它将使我们在不断反思中更加积极进取。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12

  放假前匆匆忙忙做着期末扫尾的工作,竟忘了向图书馆借阅新书。一日带外甥女到江东区图书馆借书,想起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便随便挑了一本教育类图书,名为《优秀是可以教出来的》。

  说心里话,一看书名,对内容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确实无多大新鲜感激发我阅读下去。尤其是封面上那颇为煽情的文字——“创造教育奇迹”“随便放三十名学生在他班上,不管从前成绩、操行如何,他都能把全班每一个学生教成优等生”,看到这,我不禁莞尔,心想,这又是类似当年《学习的革命》等,狂热推荐给国人阅读的“时髦书”,真正教育的书,来不得这种推销的。

  而且,我一直认为如果能在假期中看些专业知识以外的书籍,这对拓宽我们狭隘的视野,从而在教学中达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地步,倒是真正不错的。于是,借去之后,一直让它高枕着,一直到正月初十之后,为了完成作业,才不得不硬着头皮翻阅。

  看了几条,才发现我上述的观点是错误的,单凭几个简单文字,就对书本作了无端错误的猜测,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看来,有时选择图书,千万不要让封面蒙蔽了自己的双眼。于是,细细品味之后,倒也觉得别有一番味道。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最佳老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他所强调的这些“规矩”“细节”迥异于我们当下的教育“潮流”,他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惩罚”、“必须”“秩序”、“纪律”、“礼貌”,充满了一种“人性”的味道。我举其中的一条,谈谈自己的感受。

  如果班上有同学赢得比赛,或有什么出色的表现,大家都应该鼓掌恭喜他。鼓掌应该持续至少三秒,手掌的角度要刚好,才能拍出响亮的掌声。(我知道这样说很蠢,可是孩子喜欢这一套)——超基本第3条

  读着这条要求学生做到的条律,我想到了我们教师。如果教师不能做到怎能指望学生之间的掌声?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就在一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上,每次都有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讲话。很多时候,孩子的表现是非常出色的,讲得动情合理。可是当孩子结束国旗下讲话时,我们要求学生鼓掌,却忘记自己给别人掌声。无数次的说教,远不如一次身体力行的示范。所以,要让学生做到给别人掌声,就要求教师要带着宽容、赞许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就要求教师有欣赏孩子的激情。

  其实,就在我们的课堂上,又何尝没有掌声响起的时候,只是伴随这掌声,也有另一种声音的出现,就是批评课堂“掌声泛滥”。其实,我们的掌声,什么时候响起都不过分,只要对学生有益。为了掌声更响亮,我们需要掌声的姿势和节奏。

  优秀的教师,课堂上经常掌声响起。支玉桓、窦桂梅、于永正……这一位位大师的课堂,常常听到掌声,无论是对大师,还是对孩子们出色的表现。但我认为,我们平凡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可能达到如大师般高超的境界,获得如此的掌声,但我们也可以做到让我们平时的课堂掌声响起,比如那些需要关注的学生,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你的帮助下能够完整说话的时候,那些提出精彩的观点,能让其他学生分享的学生,我们的掌声就不是,也不该是一个数量限定的问题,而是一种针对不同情况的一种赞美的力量。

  成功教师的一大特点是,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创造出积极的氛围,他们每天都努力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即使优秀的教师或许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喜欢,但从行动上看,他们好像受到每一个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懂得赞美的力量。

  “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我的爱将与你同在……”只有掌声响起来,我们的爱才会交融,才会同在。“教书就是要制造惊喜”——让课堂上的掌声经常响起吧。无论是你送给孩子的,还是孩子之间相互给予的。

  不经意间,我对掌声的含义又有了深刻的理解。真的要感谢学校布置的作业,让我意外地收获了掌声的魅力。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13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罗恩·克拉克先生的——《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它点燃了我智慧的火花。本书的作者克拉克先生是“全美最佳教师奖”的得主,是一名年仅廿八岁的年轻的男教师,是唯一被美国总统接见过三次的小学老师。他教过的学校,学生都来自最贫困的家庭,学校的资源也不丰富。但凭着他的热情与本书所介绍的最基本的这五十五条,被他教过的学生,成绩却能突飞猛进,气质也会变得彬彬有礼,我感觉他的确神奇。本书只从实际生活中精选了一些成功的教育案例及幽默风趣的小故事的案例,让我被他那些闪烁着无穷智慧的“点子”所深深折服。

  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55个细节的全方面关注,更主要的应该是他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一个点一件事的去做,如果没有从第一个细节开始的小小规矩,那就不可能最后的顺理成章。如果没有从说话、鼓掌、问候、谢谢这样小小细节开始,就不可能实现看电影时别说话,解决纠纷要冷静等令我们头痛的症结。其实这不正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小溪汇成河,河成江,江成海,海成洋,海纳百川的有容乃大的哲学原理吗?给了学生规矩,并不一定就能真正成就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克拉克先生克服一切阻力,孜孜不倦的坚持,尽管再不情愿也坚持,尽管再困难也坚持,甚至为了学生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那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功。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克拉克先生的55个细节,要学习克拉克先生因生制宜定规矩,放下架子与他们共同成长的朋友原则,要学习克拉克先生面对困难坚持到底的永不放弃的原则,要学习克拉克先生一步一个脚印做到一步前进一步,坚持不懈的实实在在原则。

  “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每一个都不放过’的决心。”“我只有一年的时间,去改变班上每一个孩子的一生。我已下定决心,要给我的学生一个不同的人生,一个更好的人生。”

  这是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我认为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看完了这本书之后,我感触颇多,书中告诉了我,优秀是一种习惯,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的观念及行为就可能马上改变,而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潜力,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且可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在生活中营造出更多的乐趣。

  “优秀绝对是用心教出来的!”礼貌是可以教的、人品是可以训练、风度是可以培养的的。所以我想,要给我的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精彩人生,一个不同的人生,一个更好的人生。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最大成就。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14

  这几天很认真的细读了《优秀是教出来的》一书。读后给我的感觉是它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一本好书,作者以他的成长经验,以及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作为老师的他除了教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待人接物。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风趣幽默的“麻辣教师”不仅“征服”了一群又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还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就是美国最佳老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他之所以获得了这一疏荣,我想是他抓住了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克拉克先生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中不仅包括了“眼神沟通很重要”、“全神贯注来读书”“回答问题要完整”、“完成作业不拖延”等学习上细小之事,还包括“乘坐公车不吵闹”、“搭乘扶梯靠右边”“记人名,需用心”等看似和学习无关、很小的事情。这位教师他不但想到了每一个细节而且想得周全细致,惩罚得当,张弛有度。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他总结的55个细节既从餐桌礼仪到积极心态培养,又从学习、生活到学会感恩,内容涵盖了青少年成长的方方面面,它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我们让孩子们置身于充满新鲜感的教育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确实是被人需要、被人爱着的,只要让他们成长并快乐着,那么,即使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生也会成长为举止得体、品行高尚的好孩子。

  同时联想到了我自己的教学,我还总结出如下六点建议:

  1、与家长初次接触时,切记报喜不报忧。

  2、与家长谈话时,一定要先表扬孩子在课堂上的优点。

  3、注意着装。我发现,学得正式些上课,学生和家长们会对我格外尊重,课堂纪律问题也会大大减少,和家长谈话时,他们的语调也显得更加尊重并乐于合作。另外,如果教师想要别人认为自己训练有素,那么他的穿戴和举止就应该有一定品位。

  4、一旦孩子有不错的表现,老师应该写好便条,请他们带给家长,或打电话给家长一个惊喜。(当我这样做时,家长总是予以赞赏,因为以前没有教师这样做过,家长喜欢听到自己孩子有好的表现,而且这将对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起到长久的作用。)

  5、寻找各种机会感谢家长。如果他们为班里捐、帮助举办晚会、与全班一同旅游或付出了其他劳动,请让孩子带回一张感谢条、家长们会受到激励,日后将乐于提供更多的帮助。

  6、假如遇到实在难处的家长,可与校长面谈自己的想法,如不见效,索性对该家长退避三舍。若实在万不得已需要联系,应请学生代转便条。千万别自讨苦吃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15

  《优秀是教出来的》是我们学校这个学期的共读书目,从十一月上旬开始到十二月下旬,我们所有老师共同学完了克拉克老师的55条班规,两位主讲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举了很多的例子,其中有很多班规就在我们的身边。这些班规多是有关为人处事的教育,像吃饭时怎么做,等车时怎么做等等。可以看出来,克拉克老师制定的班规,不仅有要求学生学习上要遵守的规矩,还有学生讲礼貌的教育,这些班规可以让学生在自然的学习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成长为一个彬彬有礼的文明学生。

  我们经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书中,作者列举了五十五个教育细节,从餐桌礼仪到积极心态的培养,从学习、生活到学会感恩,内容涵盖了青少年成长的方方面面。这些细节看似平常,却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

  记得班规中有一条是“垃圾随手来清理”,意思是教育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讲究卫生,确保不乱扔垃圾,而且主动清理垃圾,不留卫生死角。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班主任,二年级学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班级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主要从两点影响学生:

  1.以身作则,示范引领。每天我提前到校,打扫教室卫生,并请同学们评价教室卫生情况,指出卫生死角,即时清洁。

  2.创造机会,培养习惯。清洁教室卫生时,我不定时故意留下一堆垃圾不清理或者不倒垃圾桶,然后观察哪个孩子自觉完成剩余的清洁任务,并及时表扬,给出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心,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播种一次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经过几个月坚持不懈地引领和督促,教室卫生逐步改观,一整天都能保持干净。

  还有一条“人在窘境莫旁观”。意思是说教师在批评某一个同学的时候,要教育好其他同学不能盯着受批评的同学看,因为盯着受批评的同学看,会让这个受批评的同学更加难受,导致其不敢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等。在我们自己的班级上,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我经常的做法是把那些受批评的同学叫到旁边,当众批评他们可能会了解不到矛盾的真相,还可能会让他们受到其他学生的冷眼。这样的做法也同样合适批评教育打架的同学,记得我们班之前就出现这样的情况,两个平时关系很好的同学打架了,为了让他们俩都能说说事情的经过,我分别找来这两个同学,让他们分别说出事情的经过,得到一致的事情经过以后,我又将这两个人叫到一起,让他们相互说一说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通过这样的单独交流,我们很快就解决了问题,他们也和好如初了。这是能单独解决问题时候的做法,要是不能单独解决问题,那我们就要像克拉克老师一样,先教育学生不能盯着受批评的同学,这样的教育可以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想一想要是现在受批评的是自己,是不是希望别人盯着看,从而确定自己的行为。反复的教育后,学生肯定能意识到自己该怎么做。

  这些细节班规和我们现在教学所要求的都很相近,但是与克拉克老师相比,我管理班级的班规不够系统,不够全面。也没有形成文字以班级公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常常是当天讲给学生,第二天就忘了,因此教育效果不够明显,学生不文明行为还不定时出现。特别是经历双休日、长假之后,回到家里后学生的养成更是丢得无影无踪。近几年来教育观念的变化,部分家长认为不用太注重生活礼仪、班级常规和服装仪容,只要给学生多一点自由的空间。但我们要让家长和学生知道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克拉克认为:“孩子当然要管,生活小细节更要管”,“如果不管孩子,一开始孩子也许会喜欢你,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尊重你”。“孩子喜欢有所适从,喜欢有个权威人物。这些规则并不只是要让孩子循规蹈矩,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为离开教室后的人生做好准备。

  小小的班规,大大的教育,每一条班规看上去都很简单,但长时间做下来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坚持不懈和教育智慧。克拉克老师能用这样简单基本的规矩让这么多的学生变得优秀,那我们也可以去模仿克拉克老师的做法,从这些最基本的规矩开始,培养学生成为文明优秀人。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16

  读起国外的理论书籍,有的很深奥,必须静下心,一字一句理解。有的很清新,有故事有描写有内心的感悟,有的详实而且具有思考性,有的简单有新意而具有操作性。美国罗恩·克拉克的《优秀是教出来》,介绍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文章活泼简洁具有操作性,克拉克先生就像我们看到的美国电影中的明星一样,乐观、热情而果断。他把自己普通的学生培养成了大家公认的优秀生,并带着自己的学生到白宫做客,克林顿夫妇接见了他们。他在28岁时获得美国最佳教师奖,那时他才从教5年。

  他重视从细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交往的礼仪,人生态度。这55个细节的部分内容是是:说话讲礼貌、用眼神沟通、真诚祝贺获胜者、师生互相支持、谦受益、主动询问表关心、打喷嚏时捂住嘴、不良姿态让人厌、多说谢谢、开心收礼物、会制造惊喜、互相判卷守秘密、全神贯注来读书、回答问题要完整、不要主动讨奖品、完成作业不拖延、行动迅速效率高、做事应该有条理、别对作业发牢骚、自觉学习守纪律(以上为前20条)。大家看到这里很多是关于文明礼仪的,还有学习的具体要求。在其它细节中还有关于人生态度的,如:梦想面前别犹豫等。在每个章节,他用教育实例说明其重要性,并有一些自己的做法。我看后,马上在女儿的教育中用了一些,很有实效。其实他告诉我们如何从习惯培养入手,让孩子具有尊重、负责、严谨、勇敢、宽容、文明、乐观等美好的品质,这样的学生肯定是优秀的学生。

  罗恩·克拉克先生对工作极具热情、爱心和创意。他经常给学生制作美味的糕点作为奖品,自己都成了大厨了。他极具创意地开展实践活动,筹措到学生旅行的资金。他说到做到,对学生严格且有爱心。给学生购买奖品那是经常的事情,他的行为让人敬佩不已。

  书后他又分别介绍了与学生、与家长相处的几个技巧,看来美国也有不讲理的家长。他提示了奖励和处罚学生的要点,平实而亲切。这本书我两天就看完了,的确是一本为师的宝典。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17

  最近有幸读了《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初看题目总觉得是位教育学者在那说些教育大道理,大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再看作者罗恩.克拉克: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人,1995年起执教,28岁时获2001年年度迪斯尼美国优秀教师奖,没想到写这本书的作者和我们一样是一线的教师,这不禁使我增加了兴趣,认真阅读了此书,作者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55个细节,涵盖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他告诉我们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这本书中一个个鲜活的实例让我感到:优秀是教出来的,教育的成败最主要的就是是否重视细节。因为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在对孩子严格施教同时,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他们的爱戴和尊敬。

  书中的每一个内容其实都是在谈要重视细节,这样才能体现尊重,不仅只要求到了待人接物,“开开心心收礼物”当收到礼物无论喜欢与否都要欣然接爱,以免使送礼人情感受伤。让学生学习为人处事,这也许就是教育的真谛,这也是我们很多老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其实也就是要求我们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从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而不是像有些家长动不动就居高临下地训斥孩子:“你怎么搞的,连这都不会?”“怎么考成这样”、“该干什么干什么去!”注重细节的教育能使我们和孩子时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

  读这本书,我觉得,克拉克先生最大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55个细节的多,细节对孩子全方面的关注,而且更应该是他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一个点一件事的做起,如果没有从第一个细节开始的小小规矩,那就不可能最后的顺理成章。如果没有从说话、鼓掌、问候、谢谢这样小小细节开始,就不可能实现看电影时别说话,解决纠纷要冷静等令我们头痛的症结。给了学生规矩,并不一定能真正实现,如果没有克拉克先生克服一切阻力,孜孜不倦的坚持,尽管再不情愿也坚持,尽管再困难也坚持,甚至为了学生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那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功。

  如果我们仔细地去分析每一个理念及其产生的原因,你会发现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为人之道,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尊重、礼貌、贴心、公德心、惜福、诚实、乐观等等,其内容不但可适用于任何人,也可以应用于任何职业。通过书中真实的陈述,你可以感受到这些为人之道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如果你试着去体验并实践这些内容之后,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更懂得生活了、更懂得与人沟通、也体验到了更多的人生。因此,对一般教师而言,这是一本关于教学法的书;但对一般的大众而言更是一本关于生活的指导书:值得品味再三。

  克拉克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他全身心的投入。他可能不是最聪明的人,但他是最聪明的教师,他把对学生的“爱”从技巧上升到了理念,从职业上升到了事业,从技术上升到了艺术。他用自己健全、高尚、充满魅力的人格,塑造了学生未来的人生形象,他是教育领域里的艺术家,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18

  本学期我阅读了由罗恩.克拉克所撰写的《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在阅读中,我发现作为教师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使原来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

  书中克拉克先生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55个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他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他把他七年的教学经验写成了55条班规,从餐桌礼仪到积极心态培养,从学习、生活到学会感恩,内容涵盖了青少年成长的方方面面,它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我们让孩子们置身于充满新鲜感的教育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确实是被人需要、被人爱着的,只要让他们成长并快乐着,那么即使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生也会成长为举止得体、品行高尚的好孩子。接下来我就从他的两个细节中谈谈看了此书后的一些读后感吧。

  细节1:用眼睛和他人沟通。

  有人对你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他;有人发表意见时,你的身体和脸要正对着他。做教师的都知道,在课堂上,优等生的目光总是追随着你,而学习滞后的学生上课时,他们的目光是很难集中到教师身上或者黑板上的,常常要提醒,才能抬起头来,集中目光注意几分钟。所以我们在上课时,要试着将目光更多的投向上课时,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孩子,用目光告诉他,用目光和他交流,同时向他表示你很在乎他上课的状态。

  另外学习用眼神和别人对话,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在听取别人意见时,我是能做到的,而且不是自己强迫自己要这样做,是受潜意识支配的自然表现。但我在其他好多场合却做不到这一点,特别是在应付别人的场合,或者感觉对方很无聊时。有时我也努力集中注意力,面带微笑的将自己的目光正视对方,但我的目光却常常在中途有意无意的游离。想起我们平时找学生谈话的情景,在我们找他们谈话时,刚开始他们是能正视你的,但当你反复强调你的谈话内容,或者谈话时间比较长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常常不能继续正视你,将心比心,在学生看来,我们常常说了好多“正确的废话”,我们甚至是无聊的,所以他们在听我们讲话时,不能自始至终地坚持正视我们的目光。看来与学生的谈话时,也要注意把握对方的心理状态,尽量不说正确的、大而空的、老生常谈的废话。注意谈话的重点突出,要点明确。

  细节2:不许盯着正在受批评的同学看。

  在学校里,如果某位老师在对一名学生说话,或在教训他,不要盯着这名学生看。假如你处在麻烦中,或者遭到了批评,你一定也不想让其他人看着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切勿盯着别人。如果我正对你说话,这时有其他同学看你,你也不要生气或对别人大惊小怪的,我自会处理的。

  假如你处在麻烦中,或者遭到了批评,你一定也不想让其他人看着你,推己及人,孩子也是如此,人都是要面子的,当他受批评的时候,你盯着他看,是很伤他的自尊的,这会激怒他,严重的他会顶撞教师,以此挽回面子,轻的他会心怀怨恨,这样是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和效果的。所以我在处理犯错的学生的时候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总之,要向罗恩.克拉克先生一样做到55个细节,需要的是时间。虽然不能马上做到,但是从现在起只要自己尽心关注每一件小事,关注每一个细节,将小事做好,做细。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19

  读克拉克先生的这本书,就像一位朋友把他的经历对你娓娓道来,于是常常不知不觉感动。感动以后谈自己的三点体会。

  1.教育要重视培养素质

  克拉克老师以自己的教育实践经历告诉了我们作为教师究竟应该给学生什么,不是知识本身,也不是纯粹的技能,而是知识和技能之外的东西——人的修养、人的素质。他的每一条班规似乎都与学习知识没有直接的联系,比如“说话先要讲礼貌”、“打喷嚏时要捂住嘴”、“热情接待来访者”、“接受服务要感谢”、“不要主动讨奖品”等等,用我们的学校评价标准来说,所有的这些素养都是难以在考试卷上呈现出来的,但克拉克却要花费很多心思来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质,可这些又是人一生中多么重要的素质,这些素质的养成也必然会与学生的成绩相关联。

  2.教育就是关注细节

  如果把人生比做一个金字塔,构成金字塔塔基的,恰恰是我们所做的每件小事及做事的细节。“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再高的山都是由细土堆积而成,再大的河海也是由细流汇聚而成,再大的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才能顺利完成。读“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它使我感受到:教育的艺术体现在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如果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细节被注意、被发觉、被重视、被实施,那么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美丽、更迷人……

  3.教育需要全身心投入

  我们不难发现,克拉克的睿智不在于制定了这些规则,而在于他为了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并成为学生一生受用的好习惯所付出的努力。所以,有了这些规则,能不能落实,不仅是老师要求是否严格,而在于老师自身对待规则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也由此看出,任何的习惯都需要训练、需要指导学生才能达到目的,也只有老师全心投入了,学生才能真正从老师身上获得有价值的东西。

  所以,真正让我感动的不是55条规则本身,而是克拉克老师对教育坚持到底的信念,还有他全身心的为学生付出的热情和真诚。他所关注的这些细节,也正是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老师和父母们所忽略的细节。这也让我看到,无论在什么样的国度,无论有怎样的社会背景,要想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只有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只有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挚爱的教育中。

  我最欣赏克拉克先生的这种不畏困难、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他的成功也在于他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一个点一件事的坚持作风。

  也许优秀不仅仅是教出来的,但老师一定能使学生变得更优秀,这是我们老师的不懈追求。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20

  正如本书的封皮内容简介所说的“一位风趣幽默的‘麻辣教师’不仅‘征服’了一群又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还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用了什么绝招?”带着这个疑问我读了这本书。

  克拉克的这本书所关注的很多问题正是为人父母者和为人师者经常忽略的细节。他的这些规则,无论你是一位母亲、父亲、教师,都可以运用。作为一名教师,我会使用本书中的一些规则,去帮助学生应对现实的挑战。

  作者克拉克的真诚、执著与睿智,让我敬仰,尤其是他对学生的奉献精神,更让我肃然起敬。他对学生倾注了无限的关爱,但同时又是威严的。

  这本书最让人感动的,就是克拉克那种对教育坚持到底的信念,以及他一心一意为学生付出的热情。这本书我阅读的很及时,因为当我开始觉得缺乏动力时,它成了我最好的“燃料”,使我又有了最初的热情。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21

  在我的印象中,东西方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甚至有点格格不入。我一直都把西方的教育定位为:自由、开放、没有严格的教规。而且不论学校、家庭甚至是社会教育都有这些共性。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每当我试图把西方一些教学模式运用到我的教学中而结果却不尽人意时,我总会安慰自己:这里是中国,要因地施教。因此就放弃了尝试。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的想法开始发生变化。原来在像美国如此自由开放的校园,也是强调学生要被管理的。并不是一味地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这样会让更多孩子失去成长的方向。

  本书作者隆.克拉克是美国南方人,美国南方最讲究生活教养,作者以自身的成长经验,及希望孩子们学习的为人处世之道,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逐渐形成「超基本五十五条」班规。

  克拉克认为:“孩子当然要管,生活小细节更要管”、“如果不管孩子,孩子一开始也许会喜欢你,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尊重你”、“孩子喜欢有所适从,喜欢有个权威人物”。这些规则并不只是要让孩子循规蹈矩,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为离开教室后的人生做好准备。学生其实是不喜欢放任无约束的,他们希望有人管,愿意被管,不过这个人必须让他们心服口服,而且真心与学生相待。

  本书的序言,清晰地流露出了克拉克的一种观念的成长。总结一下,大致经过了这样一个流程:从没兴趣——加入——投入——领悟——付出。

  一、没兴趣——加入阶段(心态唤醒状态)

  其实一开始克拉克根本不想当老师,他存淬是为了那到教师奖学金项目,条件是毕业后在北卡罗来纳周教四年书。这样能让他既获得学位,又能让全家免于一场财务危机。但他当时还有个不光彩的计划,就是毕业后从事其他行业,赚足够的钱来还这笔奖学金。可见,他对教师这个职业是避而远之。直到在一次被妈妈威胁将终止借钱让他冒险时,他答应见校长,并在参观学校的时候遇到一个叫瑞泉的孩子,他问道:“您是我们的新老师吗?”声音里充满了信任并洋溢着兴奋,克拉克最终被唤醒了。

  二、加入——投入阶段(想法改变做法)

  在刚接管班级之前,克拉克被安排先观摩代课老师沃德尔夫人的讲课。克拉克对她的古怪行为感到很不满,因此产生了:这些孩子比我想象中更需要我这个想法,这个想法一天比一天更加强烈,他决定要和这些孩子们在一起。就在他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沃德尔夫人自认为的一点“智慧”,又让克拉克产生了另一个想法。她说:克拉克先生,你会做得很好的,只要你影响了一个孩子的生活,你就算成功了。当时克拉克就想:只影响到一个孩子就认为自己成功的想法是远远不够的。他要在一年的时间里,让班上每一个孩子的生活都有好转,他要把能给他们的都给他们。他的教师生涯从此开始了。

  三、投入——领悟阶段(细节决定成败)

  我想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爱护学生是帮助学生转化的感情基础。关注细节则是改变现状的强有利武器。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还表现修养,细节更体现艺术。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克拉克先生总结的55个细节即班规中不仅包括了“眼神沟通很重要”、“全神贯注来读书”“回答问题要完整”、“完成作业不拖延”等学习上细小之事,还包括“乘坐公车不吵闹”、“搭乘扶梯靠右边”“记人名,需用心”等看似和学习无关、很小的事情。他不但想到了每一个细节,而且想得周全细致、奖惩得当、张弛有度。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但这些细节看似强制,但实质上是却能培养出学生尊重他人的一种习惯,一种修养。

  这里我对几个比较有心得的细节进行细说。

  细节一:打喷嚏时捂住嘴(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这个规则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对孩子来说要做到恐怕很难,因为它发生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听起来好象也感觉不到有多大的意义。为此,克拉克给孩子讲了一个古老的传说:魔鬼的灵魂会趁你打喷嚏饿时候钻进你的身体里,如果你没有及时把嘴捂住,鬼魂就会从嘴里进去,你要是捂住嘴,鬼魂就会被挡在外边。孩子喜欢对各种问题刨根问底,这样讲就能帮他们主动注意这个细节并付诸实际行动。这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估计与测量”这一单元时,经常要用到尺子,但由于是刚接触的新事物,学生没办法按要求记住要时刻准备好尺子。我于是就对他们说:我们现在是将要上战场的士兵,尺子是我们战斗的唯一武器,你们准备好了吗,有没有谁上战场不用带武器的,当时正好有几个没带,我于是一个一个点了他们的名字,然后说:对不起,你们已经光荣牺牲了。全班哄然大笑。从那以后,每次说到尺子,学生都很敏感并迅速准备好。

  细节二:“谢谢”传递好心情(换种态度与孩子交流)

  别人给我们提供了帮助,哪怕是在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给我们的一句问候、几句宽慰的话都是对我们关心和帮助,我们都应该真诚的说一句“谢谢”。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把“谢谢”挂在嘴边,这样学生才会把“谢谢”放在心上。当学生在我们上课前替我们擦了黑板、把作业送进了办公室、做完值日的时候,我们不要以为这是学生份内的事,而应该真诚地对学生说一声“谢谢”。有时我们说不出口,是因为我们心中的“师道尊严”在作崇,也正是因为“你帮助我是应该的”这种思想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导致很多学习以自己为中心,所以他们才会把“谢谢”二字忘到了脑后。而只要有了克拉克的方法,有了我们的率先垂范,我们的学生才会对别人的付出真诚地说一句“谢谢”。

  细节三:回答问题要完整,彬彬有礼打电话(授孩子以“渔”的方法)

  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阐述能力及礼貌得体接打电话,克拉克巧妙地运用分解法,在一开始将整体分成详细的几个步骤,让孩子跟着做,在短时间内,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孩子的写作及口语水平。这并不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而是先降低问题的难度,给孩子建立充分的信心,然后才大致最终的成功。体现了“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我想,教育对象的复杂性要求我们教师要适当地因材施教,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也要有不同的要求。

  我任教的低年级属于刚刚踏入校园不久的群体,可能面对陌生的环境仍有所恐惧。这时就需要我们适当地分步骤给予导向,这样他们才会有安全感,也才能在这片天地上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来。

  四、领悟——付出阶段(坚持得到支持)

  回味这55个细节,看起来很平常,就好象曾经发生在我们身边,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收到这么好的成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少了一份坚持。我们很多人经常心血来潮想改变现状,但当规矩定下来后并没有按要求坚持实行,过一段时间就人间蒸发了,等到偶尔想起来的时候再重新使之奏效,这样不但没有让学生因此而改变,有可能还会降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可信度。相反,克拉克给了我很多的感动。

  在“相互支持创奇迹”这个细节中,他为了赢得学生的支持,毅然坚持战胜自己的弱点,甚至不小心还在一次练习跳绳中碰到前额,血都留出来了;在“”在“完成作业不拖延”这个细节中,他为了使记录有效地保持下来,自己亲手做点心来奖励孩子,用他的话说后来他差点就成橱爷了;在“坚持信念和主张”这个细节中,南茜的母亲去校长室告状,原因是自己的女儿没有按时教那张代表家庭作业的蓝色纸片而面临留校的问题,她觉得很荒唐,但是最后克拉克还是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因为他要让孩子知道要言出必行等等。其实给了学生规矩,并不一定能真正实现,如果没有克拉克克服一切阻力,孜孜不倦的坚持,尽管再不情愿也坚持,尽管再困难也坚持,甚至为了学生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那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功。最终他得到了孩子们的支持与配合并且由衷的尊敬。

  克拉克创造的这55个细节,并不只是要让孩子循规蹈矩,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为离开教室后的人生做好准备。知道如何待人接物,把握人生,如何处理可能状况,快乐地生活。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会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从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我想:优秀是真的可以教出来的,当然,更要突出强调的是优秀背后所付出的心力,只要你有一颗舍得付出的真心,那你就一定能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22

  再次打开《优秀是教出来的》这一百多页的小书册,是源于大家的共读。这本书是一位叫罗恩.克拉克的美国小学老师所写,由汪颖翻译,它的副标题是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

  书的背面有这样的广告词:28岁获得美国最佳教师奖的“创造奇迹的男人”,被克林顿总统夫妇接见三次的传奇教师告诉你:如何把令人头疼的“问题孩子”调教成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在如今书海泛滥良莠不齐的图书市场,看到任何夸张的广告都不足为奇,但是对于一本书的阅读而言,只要能够触动灵魂引发思考,阅读本身的意义就达到了,对于每本书的阅读我都抱有这样的态度。

  第一次是在疫情长假里读的,对于健忘的大脑而言,读完就忘了内容,只留下一种整体的感知,最初的感觉就如同两个好友面对面平铺直叙的交流,语言朴实到如家常话,而所谓的55个细节几乎都是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或是一直强调的事情,唯一的不同点是克拉克老师把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问题都当做一个个小小“课题”进行研究,直至孩子们成为习惯,而在这一个个习惯的养成中,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优秀起来。

  有那些习惯呢?我们通过几个小标题来“管中窥豹”:“说话先要讲礼貌”、“眼神沟通很重要”、“谢谢传递好心情”、“垃圾随手来清理”。

  读完这些似曾相识的小标题,再回归到文本中去探寻,克拉克如何将这些伴随我们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却没有取得优良效果的行为培养成优秀习惯的。

  在“不良姿态惹人厌”这一小节,为了让孩子们明白翻白眼、撇嘴、梗脖子等一些不良行为是对人的不尊重,他先让学生们表演这种状态,然后交流评议,之后又创设情境进行实景演练,经过一周之内反复多次的练习,孩子们在知道何为恰当的姿势和态度之后,他们自然就会改正之前的不良行为,好习惯也就渐次养成。

  同样在“谢谢传递好心情”这一小节中,作者为了强制推行这条规矩成为习惯,居然在给一个优秀的孩子发奖品(书)的时候因为她没有及时说“谢谢”而收回奖品,同样一个小男孩因为同一原因,而失去了一次品尝棒棒糖的机会,作为老师的克拉克居然因此将棒棒糖放回自己的口中。

  这样为强制孩子们养成习惯的做法,看似简简单单,无心之举,实则有意,颇具效果,在书中的55个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各有不同各具特色。

  在书中《与学生相处的四个技巧》一文中,有这样的话语:“我发现,任何一个孩子,如果你告诉他希望他怎么做,他就会尽最大努力达到你的要求。”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在挨了批评之后,甚至不明白自己到底哪儿做错了。作为成人我们常常忽略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于孩子们是充满新奇的、是陌生的、是未知的。故而当我们以这是常识要求孩子们的时候,而忽略了应该告诉他们怎样做就是对的是恰当的。相对于知易行难而言,我们的孩子首先得知道,才有可能去践行。

  如果说这是我们日常习惯教育中一个缺失,第二个不足就是我们忽略了习惯养成的长期性和坚持性。“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或缺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养成一种习惯,而习惯一旦养成,便不用帮助记忆。”而现实中我们时常是记起来说一声、遇到问题说一声,长期性和坚持性缺乏连贯性,自然就无法养成一个固定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虽然本书提及的大多是和日常行为有关的习惯,但对于各种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可以遵循本书的原则,持之以恒,在反复的练习中进行固化。英国作家培根也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教育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任重而道远,只有在日复一日日常里的琐碎与重复中有所创新,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和践行的。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23

  身为教师,可能不止一次抱怨过早起晚归的辛苦;可能不止一次感慨上课上到声嘶力竭学生却"风雨不动安如山";可能不止一次暗暗为某几个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态发愁却苦于黔驴技穷;可能不止一次为学生不理想的成绩怀疑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职业充满辛苦与压力,在繁忙的教学工作和家庭琐事让你身心俱疲时,不妨找个空闲充充电让自己继续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坚持去打拼,比如遇上这本名叫《优秀是教出来》的书。

  只有优秀的老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这是书中深深打动我并时时回荡在我脑海中的一句话,书中精心挑选的二十四位优秀教师的教学故事也将激励我不断奋进,不断追求,不断反思。教育不仅仅是工作中的勤耕不辍,更应该让自己变得有爱,有智慧,有执着,有自信。正如于漪、余映潮、汪杰良、万耀平等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在教学中勇于创新,从而让自己深受学生喜爱,教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他们,不仅"做一流的教学能手",也"让每一位学生都优秀"。

  优秀的老师注重课堂。

  于漪老师,用自己的一生在备课,她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篇文章,三次备课,两次反思"备课模式,边教边改,精益求精。窦桂梅老师庄严地把课堂当成人生来设计,万分虔诚地倾注了所有的精神和情感,用一颗最真挚的心去跟那些或真实或虚构的主人公们发生超越时空的精神交流,去触碰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余映潮老师为上好一篇短短三十七个字的文言文,毫不犹豫地跳进从古到今浩浩荡荡的研究资料里,默默地把三十七个字变成了十万字,又把十万字变成了一堂课。孙维刚老师的数学课,"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不仅对本学科的知识了如指掌,还对其他相关学科和相关知识如数家珍,真可谓教师的高度决定了教学的高度。魏书生老师磨教学能力,磨教学态度,磨人生哲学,他从每一个细节去琢磨,从板书的形式架构到上课时语音语调语速,从学生身上汲取课堂上的每一丝可能性,不断磨练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老师聆听学生心声。

  霍懋征老师的"攻心教学法",让每一个学生变得"聪明"、积极。她把自己的人教育归结为"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王春易老师从"善讲"到"不讲",毅然放弃自己最擅长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自学"的常态,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钻研思考找到潜能和自信,真正习得学习的本领。李镇西老师说"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他把不把孩子当成大人,不把孩子当成敌人,把孩子当作孩子,去发现当老师的乐趣。尊重"集体"的力量,让班集体帮助孩子成长;尊重孩子的心灵,让学生因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尊重学生的"犯错",用自己的尊严换回学生的尊严。

  看完了这本书之后,真的感触颇多。书中告诉我优秀是一种力量,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的观念及行为就可能马上改变,而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且可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在生活中营造出更多的乐趣。

  当然,最重要的是,老师,请你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24

  罗恩·克拉克老师年仅28岁,好“全美最佳教师奖”得主,是唯一被美国总统接见过三次的小学教师。他教过的学校,学生都来自最贫困的家庭,学校的资源也不丰富。但凭着他的热情,只要被他教过的学生,成绩也一定会突飞猛进,气质也会变得彬彬有礼。读了《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后,我被里面的55条班规所吸引。

  克拉克说“恰当的行为举止与礼仪修养,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当孩子们变成了一家人——大家都互相尊重,以礼相待,相互支持——学习才会在教室里发生。他的这些规则很多都是关于集体组织的,为学生的成功营造了一个家的氛围。有了这些规则,学生不在只顾自己,只关心自己的目标,而是凝聚成了一个紧密团结的集体。”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动态变化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个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古今中外的中小学教育都把学生的习惯养成作为首要的教育内容。教育部制定《小学生守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等。《守规》和《规范》是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措施。那我们小学生要养成那些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四个方面

  看:就是看老师板书和动作;

  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于别人不同的见解;

  做:就是动手操作和做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上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的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的操作,做好练习。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专心听讲,我认为教师讲课一定要精神饱满,而且语言要生动有趣,条理要分明,方法要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

  二、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字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中低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宁,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整个过程充满这对意义的磨练。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性格最主要特征。其中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又是随着习惯的形成,才表现出来的。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性格的基础。

  “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从简单的做起,给了你成就感、自信感,同时也会使你的工作、学习的热情逐渐高涨,注意力更加集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养一个良好的习惯,要有热情,还要专心致志。一个良好习惯是你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一个习惯养成一种风格,一种品格决定一种命运。

  好习惯像林中小径、海中航道引导你直奔目标,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

  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你的习惯无法改变,但可以用好的习惯来替代。成功很简单,只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养成习惯,如此而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养成一个学习的好习惯,做事的好习惯,一起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前进,成功就在跟前,未来就在脚下。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25

  第一次听说这个传奇老师“克拉克“是他带着他的学生参加“天天向上”节目。节目现场他的激情表演和学生们的儒雅得体以及热情似火的表演,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第二次接触,则是袁校长给老师们推荐的根据他的故事改编的《热血教师》的电影。此后《优秀是教出来的》就成了我校老师人手一本的必读书目了。

  翻开这本书,读着克拉克老师的55条班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他和学生们激情的表演和他和学生们眼里闪烁的盈盈的光。读完感触良多,面对他的传奇,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心在哪里,哪里就是无边的海”。记得心理学中对“皮格马利翁效应”中描述:当怀着对某件事十分强烈期望时,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这就是是积极期望的态度,也就是是赢家的态度。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理论自不必赘述,而无论是他亦或是他培养的成功学生和成功案例,无不说明这一点。

  翻阅克拉克先生的从教经历,从选择教育专业到周游世界,到被迫从教到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一切转折源于某个男孩清澈的眼神,天真的问题。这偶然的遇见触动了克拉克,让他感受到了被需要、被期望……而正是男孩眼中的渴望成为他职业生涯的原动力。于是,克拉克开始了一段辉煌的经历。我想,我们国人所说的“心想事成”也是这个道理吧。

  而同样,翻看克拉克诸多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更让我体会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的魔力所在。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一味机械地灌输知识,结果可能是完全无效的。为什么机械刻板的教学效果不佳?其实无论何种学习,主体都来自自身,而任何知识的习得都是都是源于自身的努力。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做的是真诚的关爱以及科学合理的激励。如此,我们会发现看似与学科无关的思想意志品质的教育,往往更有利于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个性等方面的顺利成长。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无论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正确的方法是善于激励,让学生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声音、眼神里看到老师的关注和期待。这一切都是“磨一把好刃”老师的合理激励。必然使学生产生内驱力,这种良性的激励作用,必然使得学习加倍努力,因而取得进步和成长。此时,学生学习犹如“利刃出鞘”自然能攻克一个个学习难关。

  其实,这样的成功的教育案例,不甚枚举。又岂止是一个克拉克,我们细想,古往今来很多成功人士回想对感激的老师时,不是某个知识点的详尽的分析,更多的是这位老师关爱的话语,肯定的眼神,或者是某个激励的小举动。其实,大人的成功靠自信,学生的成长更需要自信。而教育的核心在我看来,就是是保护孩子的自信,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反之,试想一下,我们日常繁琐的工作,难免急躁。也许,某个负面的小举动,就可能就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面对后进生,我们教师的歧视、冷漠、嫌弃,更会导致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这样的学生在我们周围常常看见。其实,这正是他们陷于丧失自信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学生产生绝望,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

  细想想,我们老师的工作看似平淡,却意义重大,面对每个孩子每一天,我们都应该精心呵护孩子的心灵,关注每个细节,给予良性正面的引导。看着克拉克的55条班规,正恰恰说明了这一点。纵观全书,其实对于学科教学的策略其实并不多,更多的是给予人格的培养。正如孔子所说“子欲为事,先为人圣”,“德才兼备,以德为首”。

  面对学生,我们要给予爱,此爱源于真心,全情投入。同时是此爱是艺术的严谨的有策略的。训斥、打骂、“恨铁不成钢”的不是师爱。袒护、迁就、姑息亦非师爱。

  为师之道,必要“源于心,成于行“!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喂-出来》优秀教案02-10

《玩出来的发明》优秀教案范文08-05

鲁教版雷电颂优秀教案11-13

教科版《家》优秀教学设计06-17

2017年《喂――出来》优秀教师教学设计10-21

冀教版《最美好的礼物》的优秀教案06-23

教科版《难忘的故乡》优秀教学设计06-17

冀教版《孔子学琴》优秀教案08-26

冀教版分数乘整数优秀教学设计06-24

冀教版《小摄影师》优秀教学设计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