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

天子玉器玉圭的特殊象征意义

时间:2021-04-05 16:51:20 意义 我要投稿

天子玉器玉圭的特殊象征意义

  真正的玉圭见于商代,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古文献记载,玉圭是贵族间礼仪来往中使用的一种玉礼器。古史传说三皇之一的舜曾向治水成功的大禹赏赐玉圭,古文献记载贵族在周王即位仪式或朝觐仪式上要献上玉圭,可见玉圭在昭示礼仪制度、维护等级秩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周代玉圭,以尖首长条形为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长1 5至20厘米。战国时期出土的圭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圭身宽窄大小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山西侯马盟誓遗址所出的盟书均书写于不规则的石圭上。汉代玉圭己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安定四方。

  周天子为便于统治,命令诸侯定期朝觐,以便禀承周王室的旨意。为表示他们身份等级的高低,周王子赐给每人一件玉器,在朝觐时持于手中,作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通过不同尺寸的圭,显示了上至天子、下到侯位的不同等级;同时不同尺寸的圭加以不同的名称(如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也显示了周室安邦理国的信念。这就是玉圭。不同名称的圭是赋予持有不同权力的依据,如:珍圭——召守臣回朝,派出传达这个使命的人必须手持珍圭作为凭证;遇自然灾害,周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也为珍圭;谷圭——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琬圭——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琰圭——持有者行使处罚的职能。

  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从出土西周玉器来看,西周 300余年的玉器是新的风格逐渐取代商玉风格,从商玉立体的、平面的、繁复的、简单的多种类型的玉器,逐步转化为薄片状、平面阴线刻为主的玉器,较多地沿袭了商玉线条 简练的做工,后期又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阴线细密纹饰玉器。而玉圭最早见于新石器早期,它是由当时的石斧演变而来的。石斧是在狩猎、劳作和部落战争中所使用的工具,逐渐演化为了圭。进入西周,玉圭成为朝廷祭祀的一种礼器,后来又成为一种权利的象征。朝廷在分封诸侯时,常常赐以玉圭,作为统治地方的权杖。获得玉圭的诸侯在封地内掌握有生杀大权。

  中国古代玉器之玉圭

  圭是六器之一,是重要的礼器,《周礼》记载其为祭祀东方方位之用。《说文》中称的“剡上为圭”指的是上部尖锐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就其实物来说,圭可能是石锛或石斧的演变。今天古学界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许多玉铲及方首长条形玉器都定名为圭,其实真正标准的尖首形圭始见于商代而盛行于春秋战国。

  作为上古重要的礼器,圭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说文》释圭为:“瑞玉也,上圆下方,圭以封诸侯”,《古玉图考》根据形制、装饰图案等标准将圭分为 “镇圭,琬圭,琰圭,瑑圭,大圭,谷圭,恒圭,信圭,躬圭,四圭.裸圭,蒲璧” 等。

  可见圭的形制特点因时代不同、种类相异而存在较大的差别,新石器时代的“玉圭”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真正的圭。这种长条形、平首带穿的玉器多见于龙山文化,以素面为多,少数在下端饰有阴线弦纹,精美者刻有兽面纹。纹饰系用利石刻成,有明显的刻划痕迹。

  龙山文化玉圭为长方条状,上端穿孔,下端磨刃,圭身两面琢刻神人、神兽面和神鹰纹,反映着龙山文化氏族的图腾信仰。

  商代玉圭,扁长条形,方首钝刃,通体磨光,有的刻有精细纹或绘朱色条带。

  周代玉圭,以尖首长条形为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为15至20厘米。战国时期出土的圭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圭身宽窄大小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山西侯马盟誓遗址所出的盟书均书写于不规则的石圭上。

  汉代玉圭己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安定四方。

  不同名称的圭是赋予持有者不同权力的依据,各种圭代表的意思大体如下:

  镇圭:天子执握,上端锐角饰四山纹,取安定四方之意。

  信圭:侯爵执握,上端呈钝角,肩部两角琢成直立人身形,纹饰精细,取忠勇正直之意。

  躬圭:伯爵执握,上端为圆形,纹样粗犷,取恭顺之意。

  恒圭:公爵执握,上端为方齐形,取恒楹架屋,栋梁柱石之意。

  琬圭:上端为圆形,圭身染色,为天子派遣使臣所执。使臣持此信节执行任务,被称为“护送琬圭”。

  琰圭:上端为锐角,取锐不可当之意。天子派使臣征讨平叛时执用,当作信物,有尚方宝剑的作用。

  时代不同,玉圭圭体大小、形状及纹饰和名称也有所不同,现今所多见的玉圭上端为等腰三角形,下端平直,为长方形,也有上端为圆形圭。事实上战国以后圭在社会上就不再流行,各代帝王在遵循古制、点缀朝廷的威仪时曾制造过,但绝大多数没有流传下来。今日所见玉圭基本上是商周至战国的作品,清代伪古玉中也有少量圭形作品。

  史前古玉十二字鉴定法

  从事红山古玉收藏近40年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红山文化珍宝馆馆长任楠,最近提出“史前古玉十二字鉴定法”,在收藏界被称为鉴别红山古玉“任楠方法”。

  据了解,任楠的“史前古玉十二字鉴定法”是对史前古玉进行传统“眼学”鉴定与高科技鉴定并举。这12字是:净、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

  所谓“净”的对立词是“脏”,脏乎乎、干巴巴或烂得浑身都是窟窿是造假者惯用的手段;“熟”的'对立词是“生”,也像人的成熟一样,可看到也可触摸到;“肥”,就是玉中的沁,分为内部肥和外部肥,内部肥是一种虚白的、云雾状的,这种沁是仿制不出来的,外部肥在玉的外部呈献不规则的像鸡胸板油一样,也是人为做不出来的。

  “孔”是指红山玉器表面受侵蚀后留下的“微孔”,它需要在放大后才能看到,这是在红山玉器鉴别中最先提出的鉴别方法。这种“微孔”非常神奇,在高度放大镜的观察下,孔内的结晶会呈现出一个绚丽多彩、极其壮观的微观世界。

  “次”是指古玉表面会生成“次生物”。所谓次生物,就是在玉上的一些颜色、成分都不相同的物质,有的还会导致玉的变质。玉器,尤其是高古玉器埋在地下几千年,必然形成次生物。它是随着红山古玉年代的推移而不断“长”出来的,这也是造假者造不出来的。

  浅谈古玉的收藏与鉴定

  乱世藏金,盛世藏宝,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古代艺术品的收藏以其独特的文汇内涵,高档的文化品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古玉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精华,也是收藏家们关注的热点。很多人准备涉足古玉收藏,而收藏就免不了要投资,对古玉的投资不同于股票投资,房地产投资,它有着相对较高的门槛。下面对目前社会上的古玉收藏现象作一简要分析,希望能对初涉此行的藏家有所帮助。

  中华第一龙

  首先,要投资古玉收藏,自然要认识到它的优势。与其他古代艺术品相比较,古玉具有以下优势:

  1.文化内涵丰富。玉,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矿石,从中华先民在生产劳作中发现了它的美丽特质,到以后漫漫历史长河中人们赋予它无数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玉文化。古玉是历史的佐证,是文化的载体,在它身上可以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现象,宗教思想、礼仪制度、审美情趣等等,这是其他古代艺术品无法比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玉器发展史就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缩影。玉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诗经》云:“言念君子,温如其玉”,是说君子象玉那样温文而纯洁;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并指出玉有十一德,将人的美好品德与玉的温润光洁内质联系在一起;西汉刘安假托风胡子之口提出“玉兵”时代,并指出“玉为神物也”;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释“玉”字时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辞海》中“玉部”共收词汇150余条,其中多数是赞美和吉祥之词。

  2.时代悠久。中华民族使用玉器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内蒙古东部敖汉兴隆洼文化及辽西阜新查海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而且绵延至今仍保持着强盛的生命力,这不能不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

  3.坚固耐久,易于保存。玉的矿物学名称为透闪石或阳起石,硬度6~6.5,比重2.9~3.1,表面细腻,质地坚硬,不易受风化侵蚀,对保存环境条件要求低。许多古玉埋藏于地下数千年,出土后仍然光彩依旧,即使表面有沁色,也能看出造型和纹饰,这比起易碎的瓷器和书画来,显然更容易保存;

  4.便于展示。玉器不但可以像瓷器那样陈设在案头,像书画那样悬挂在墙壁上,也能佩带在颈下、腕上、腰间,还可放在手中把玩,可谓一器多用;5.保值增值潜力大。很多艺术品的原料是人工合成的,可以无限产出,而玉料是天然稀有矿物,不可再生,总有采完的时候。古人与今人所用的玉料是一样的,只是加工成玉器的时代不一样,因此,无论是古玉还是新玉都值钱;6.市场广阔,群众基础好。中华民族是爱玉、尊玉的民族,全世界华人都有崇玉的情结。现在社会各阶层的人,无论贫富,几乎都爱玉器。

  其次,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玉器收藏的难点:1.赝品多,真伪难辨。初涉玉器收藏的人首先遇到的就是真伪问题,这不仅仅是玉器,而是所有古代艺术品收藏都面临的问题。赝品永远比真品多,这是古玩市场的规律。但反观之,练眼力,辨真伪,也是收藏乐趣所在;2.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每个历史时期玉器的造型、纹饰和使用方式都不一样,收藏者不但要熟记大量玉器特点,而且还要了解各时期的历史知识以及考古资料,辨别玉料,认识不同时代的制玉工艺特点;3.鉴定玉器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积累经验。仅仅翻阅玉器图录是不够的,一定要上手看古玉,多参观博物馆藏品,多与专家交流,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玉鹰:远古人民崇拜的化身

  西周玉鹰

  此玉鹰为西周玉器。高5.4、宽7.6、厚0.4厘米,重21克。玉质为青色,因轻度侵蚀,略呈鸡骨白色。玉鹰体扁平,作停立状。长颈前伸,圆目,钩喙,曲背垂翅,羽尾下收。两面纹饰相同,皆以阴线刻出。曲背及颌处各有一圆孔,可供穿系佩戴。此玉鹰是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滕州市姜屯镇庄里西村征集得来,现珍藏于滕州市博物馆。

  西周时期的动物玉雕中, 鹰不甚多见。传统意识里,鹰是一种猛禽,而非瑞兽。与之相比,龙、凤、鱼、羊、麒麟、蝙蝠等等一些动物则被认为是祥瑞,以它们为纹饰做成的玉器,寄托着人们求吉祥、保平安的美好愿望。然而追溯到远古时代,鹰却是人们敬仰崇拜的对象。远古时期自然条件恶劣,要想生存,就必须具有强健的体质和坚韧的毅力。在原始先民眼中,“鹰有敏锐的双眼,钢铁般的利爪和强健的翅膀,翱翔在天空的鹰是自由、勇敢和力量的化身。”所以,人们崇拜它、景仰它,以鹰为纹饰做成的装饰品更能彰显主人的勇猛和不可侵犯。

  博大精深的古代玉器:玉璜

  用玉祭天,古而有之,在西周初年,周公作礼乐,规定了祭祀制度,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有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周礼中所提到的“壁、琮、圭、璋、琥、璜”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六器”即“六瑞”。实际上,无论从文献记载上,还是从考古发掘品来看,“六瑞”的形状和用途都是相当繁杂的。下面介绍“六瑞”之一的玉璜:

  玉璜是一种弧形片状玉器,多见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汉代,通常作为朝聘、祭祀和丧礼时用。“六器”中,玄璜礼祭北方。北方声秋,主冬闭藏。古人礼璜,有秋收冬藏的意思。

  玉璜的形制《周礼》中称“半璧为璜”,但资料表明,各个时代的玉璜除具有圆弧形的特征外,其形制的变化非常大,只有少数是规整的半璧形。在考古发掘中所出土的玉璜常仅有三分之一璧大小,弯弧的内端常有饰孔饰雕,多发现于墓主人的颈下或胸腹部,可能用于佩带,并往往是组玉佩饰中的佩件,故有“佩璜”之称。

  玉璜的用途,有一种猜想:璜是早期的火镰,取火用的,古人出于对火的崇拜,立为礼器。传统的说法:原始渔猎时代,古人喜爱摹仿自然,璜的造型是摹仿鱼。考古学家发现同时期出土的彩陶上,绘有大量抽象和具象的鱼纹。玉和彩陶同时发育,二者相互参鉴,非常可能。这一说法,后人曾借用到“姜太公钓鱼”的故事中。当年姜太公于渭水河畔垂钓,一天,钓了一条赤鲤,剖开鱼腹发现有一个玉璜,上面刻着9个篆字:“姬受命吕佐之报于齐。”意思是,周文王受天之命请姜吕佐辅,功成后,封齐地报答太公。太公见此璜,心里有底了,于是,整天举个空竿,等待姓姬的周文王到来。

  璜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器形制之一,早在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早期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就有了玉璜,这时期的玉璜体积小,厚度大,质地较差。新石器中期长江流域良诸文化开始普遍制造和使用玉璜,这一对期玉璜被人们用作佩于胸前的装饰品,形状多不规则,变化较多,出现了镂空玉璜,有多层次的浅浮雕兽面纹玉璜,兽面周围饰有精细的复杂阴线。从马家浜文化经崧泽文化到良渚文化,玉璜的器型经历了条形璜→桥形璜→半璧形璜的演变过程。在马家浜和崧泽文化时期,璜大多单独穿绳引线勒系于颈部作为佩饰。良渚时期考古迹象显示,璜的组佩方式和佩挂形式都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改变,跟管、珠等组佩件玉器共同穿系连缀成组玉佩的现象已相当普遍,而且在一座墓葬已经出现多璜共出的现象。这可能是后世多璜组玉佩的萌芽。

  商代起玉璜成为人们流行的佩带物,原来一般的玉璜无法显示出佩带者美化自己的意愿,又不能区别佩带者的地位、身份。因此,商代起的玉璜在饰纹和式样上出现多样化,以满足各层次爱玉者需要,人形璜、鸟形璜、鱼形璜、兽形璜等,就是商代玉雕艺人所创新品种。西周时期,玉璜逐渐形成具有礼器和佩饰的两种作用。这一时期,玉组佩大为盛行,玉璜作为组佩中的主件,其纹饰花样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是龙纹玉璜和人龙合体纹玉璜。

  春秋战国两汉时期,礼崩乐坏,玉璜等礼器也渐成佩饰和随葬品。这时期,佩玉盛行,玉璜依旧作为成组佩玉的组成部分大量出现,其形式和纹饰极为丰富,并出现了许多异形璜,如战国时期出现了镂雕双联玉璜,汉代出现了镂雕出廓玉璜)等。

  汉以后,玉璜作衰退势。南北朝时,官服需悬挂玉,玉璜重新出现,此时玉璜已演变为梳背形或菱形,目前所见南朝和北齐的玉璜均作弧形素面状,两端靠外周处钻孔,有的在内外周缘还包镶金边,与早先稍微有异。这一时期佩玉在社会中流行的范围很小,因而玉璜的数量极少。

  唐代贵族妇女喜佩戴成组佩玉,佩玉的主体是云头状玉璜。同南北朝时相同,玉璜在当时颇为罕见。宋至明清伪古玉中多有小型玉璜,其目的不外于供玩赏和收藏,而日常生活中人们所佩带的已逐渐变成玉锁、玉牌等新的器型。

【天子玉器玉圭的特殊象征意义】相关文章:

为玉而生的玉器梁作文05-27

为玉而生的玉器梁—梁亦清作文06-06

为玉而生的玉器梁—梁亦清作文【热门】01-12

玉器鉴定07-24

怎么鉴定玉器07-13

上海玉器鉴定07-07

怎样鉴定玉器07-21

玉器鉴定师08-31

玉器鉴定书籍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