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时间:2022-09-19 14:44:09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精选28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精选28篇)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1

  这个星期轮到我们班进行“为您服务岗”行为规范检查。我自告奋勇,最终获得了检查504班的资格。嘻嘻,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504班不是普通的班级,它可是我爸爸带领的班级哦。一直以来,我很想知道爸爸班级的一些消息,所以我才在班主任那里努力推荐自己要求检查504班。

  那天,我早早来到了504班门口检查,这时,正好有一个同学在和另外一个同学推推搡搡,我赶紧上去制止,用温柔的口气对这两个同学进行了提醒,并报告了他们的班主任,也就是我的爸爸。我对爸爸说:“徐老师,你们班有两位同学在走廊上推推搡搡,根据规则已经被我提醒了一次,下一次如果再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就不会手软了。”爸爸听到我叫他徐老师,心里咯噔了一下,然后转过神来,对我说,钮阅同学,你做得非常对,我会严厉指正刚才两个同学的行为,请你放心。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在之后的几天里,我努力给爸爸班里“挑刺”,但是504班的同学都变得格外的乖巧。像打扫卫生,我可以说,整个学校都是最干净的,地板都锃亮锃亮的。有好几次,我都还亲眼看到徐老师亲自带领着他的学生一起在打扫、拖地。

  短短一周的值日检查很快就过去了,每当我听到人家问起我检查自己老爸班级的时候,他的学生们都会说:“钮阅可是最大公无私、实事求是了。”我听了,很高兴。因为这本身就是我要做到的职责。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2

  说我和爷爷老吵架,那是表面的。其实我和爷爷非常要好,还经常一起联合起来捉弄爸爸呢!瞧,他又来了!

  “阳儿,咱再来玩个游戏吧……”听到这里,我就想:这爷爷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以前的药还好,怎么今天我突然心跳加速,感觉不妙啊,会不会……想到这儿,我没敢继续往下想,因为我知道,我一乱想什么都想得出来,到时候又得做恶梦了。这时,爷爷居然已经说到了最后一句:“你要装‘爷爷’要装得像一点,不然就看不到你爸爸的笑话了!”说完,他下楼走路去了。

  看来我是猜对了,这“老狐狸”又出馊主意了。不过中间爷爷说了很多注意事项我都没听啊,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唉,只能装得像点了。

  当天下午,我一直守在门口,一边默念我的“台词”,一边等着爸爸回家。左等等不到,右等等不到,好不着急!直到爸爸踏进门的那一刻,我才松了口气。

  爸爸一开门,我就装作无事地说:“祖龙,你回来啦?照顾儿子去,我来烧饭!”

  爸爸先是一愣,然后左看看、右看看,瞬间识破了我和爷爷的诡计:“是汪阳吗?爸爸的名字是不能随便乱叫的哦!”

  我虽然故作镇定,但心里却吓得“砰砰”直跳。爸爸话音刚落,我再也忍不住了,和躲在一边的爷爷一起哈哈大笑起来,爸爸先是一愣,随后也哈哈大笑起来,我们祖孙三代人一起渡过了一个愉快的“换辈份”的夜晚。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3

  “有无相生,难意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嘴里叨念着道家哲里,老子轻松点开一家论谈。

  “嘀嘀嘀嘀”

  老子发了意为“同道中人”的身份验证,二秒后弹出对方拒绝加他为好友的信息,不禁大吼,“这个悲观的厌世者,去见周公吧你!”谁之话一出口突然觉得不对,周公不正是他本人吗?于是改口道:“去见牛头马面吧!”

  老子继续打论文:“我不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医院李医生的帐号。这都“多亏”了您啊,要不是您,我有这样的风光吗?“

  老子羞愧得隐了身。

  ……

  一天下来,老子一共数落了诸子百家中的“99家”,唯一没感动的就是法家韩非子的“名誉,因为他得避开法律的追杀,但……

  第二天,他打开QQ,所有的人都不在,但都留下了信息:

  孔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威武不能屈啊!

  庄子:鹏之徒于南冥也,水陆三千里,抟扶而上者九万里,吾不屑与政论辩。

  孙子:避突击虚。此所谓胜汝之法也。

  墨子:节俭也不易啊。[注:老子发信息时误将墨扫描成了黑,少打了“灬”]

  最让老子不平衡的是,韩非子也进来掺和,“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子今污蔑诸子,犯法也!”

  老子叹曰:“还是‘小国寡民’的社会好啊!”

  第三天,诸子收到一条信息:“老子今天不在线!”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4

  夜深了,我进入了梦想...

  隐约听到蟋蟀的叫声。我模模糊糊的睁开双眼,一个白胡子老头坐在我面前,我大吃一惊!定睛一看,我已身处在一个草茅屋里了,这个茅屋的不值非常简洁,干干净净的屋子给人一种安心 的感觉,桌子上的那壶茶水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真是一个休息的好地方!”我不由得赞叹道,回过神来,对着这个陌生的老头,我害怕极了。那个老头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温和地说:“欢迎你来到我家做客,我是李耳,你别害怕.”听到这花,也就放心多了,顾不上在哪里了,变说:“幸会,幸会,您的名字,我早已如雷贯耳,在下真实有眼不识泰山。”“你什么时候变的这么油嘴滑舌了?”老子故作惊讶的问。看到老子的表情,又滑稽又可笑,我便放下心来与他交谈。我俩就越谈越投机,好似多年没见面的朋友,我俩就秉烛夜谈....

  “人要变现柔弱,不要刚强!人要表现愚鲁,不要聪明!人要无为,无我,无欲,居下...”老子一本正经的说。听完之后,我连忙说:“No!你说的不对!我认为刚强好。”没等我说完,他便打断我的话说:“刚强的容易折断,而柔弱的却可以保全。比如说你升上最硬的东西是什么?最软的东西是什么?”我笑眯眯的说:“那还用问,最硬的肯定是牙齿,最软的肯定是舌头了!”他张开嘴说:“你看到我这年龄,他吃都脱落了,颗石头缺完好无损....”

  可惜,还没说完,就被妈妈吵醒了,我渴望什么时候再与老子见见面,论论“道”!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5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飞驰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6

  我爸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人,他做事雷厉风行做什么事都比较有责任心,性格比较火爆,有着聪明的头脑,不会的题给他都是极其简单的存在,在我心中他生气的感觉就像修罗在世一般,但是对你好时会让你感觉是雨后的阳光一般灿烂。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得过酒场,过的了股市可谓是十项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爸爸做的菜妈妈最爱吃(因为懒得做)每次做好之后就会把我爸一阵海夸,这时我爸便回来一场CCTV式的百家讲坛,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我和我妈深受毒害早已习惯一阵胡吃还塞,摸摸嘴走人,嘴里嘟囔着,这个咸了那个辣了,抹抹嘴上的油打个响响的饱嗝满意的走了。

  他做事像一个万金油到处抹,那都滑溜溜的知识极其广泛,什么科目都比较了解,比十万个为什么还十万个为什么,可谓是极其人性化的一本书这本书虽说人性化但也让人十分头疼,稍说不好就是一顿裤袋绳炒肉这让我大为头疼。唉——

  对动物的研究,我爸算是一个土郎中吧,我家小狗啥时候生算的相当准,就连生到哪也能推算得出,可谓是赛半仙啊!

  我老子平常胡子拉擦,让人乍一看还以为山顶洞人复活了,但是运动时那矫健的身姿,下棋时的智慧,对生物的研究,都让人极为佩服。

  这就是我爸让人羡慕的老爸,喜爱与讨厌并存的老爸,智慧与奸诈的化生。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7

  中国传统文化里,认为每个人的头顶上都有云气,云气和地气都有五色之分,其中紫色最为吉祥高贵,为圣人和祥瑞的气色。

  相传西周王朝中的一位函谷关令尹喜,懂望气之术。一天夜里,夜观天象,忽见东方紫云聚集,知有圣人西行;紫气浩荡,滚滚如龙,长达三万里,知来者至圣至尊绝非一般之神;而紫气之首有白云缭绕,圣人当为白发,是老翁之状;紫气之前有青牛之星相牵,圣人必乘青牛之车。

  不日果见行人中有一青牛之车,其牛大而车小,车板薄而载人重。车上坐着一位白发老翁,红颜大耳,双眉垂鬓,胡须拂膝,身着素袍,道骨仙貌,非同凡人,竟然是老子!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就一定要让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

  老子无奈,取其精华著书,名为《道德经》。老子对尹喜道:“老夫授汝《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言宇宙根本,含天地变化之机,蕴神鬼应验之秘;下篇为《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研习不止,苦修不懈,终有所成!”言罢,老子飘然而去。

  所以中国人物画中的《老子出关》题材,经常是用来寓意“紫气东来”。在中国民间,当每年的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喜欢把和“紫气东来”有关的书画物品摆放家中,祈盼祥瑞降临!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8

  以荒岛之心在红尘里读经

  ——题记

  说起老子,眼前必然会看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头儿,骑了一头黄牛,侧目微笑,轻捋胡须,慢慢踱向函谷关来。这一天,紫气东来,守关官员断定必有圣人过关。关员向老头索取关牒,他却拿不出来。“没有关牒,是不能过关的。不过嘛,你一定要过关,也可以设法通融通融,只要你传道给我……”老头没法,只好认了,于是被逼写下了这部五千字的《道德经》,然后才得出关。老头姓李,名耳,字聃,世称老子。若要给老子画一幅肖像的话,一定不能忘记的便是那两笔长眉和传说中的齐肩的耳垂,这样一个谜一样的神话般的人物,留给我们的不过是寥寥五千言和那西度流沙不知所终的想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似乎所有人谈到《道德经》,脱口而出的便是这一句,而能真正忆起接下来的内容的人,实属不多,有的甚至连常挂在嘴边的这一句也非真正理解。如千万人中的偶然遇见,图书馆中的惊鸿一瞥,留下的却只有这四句。可以用言语表达的规律,就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可以叫得出的名字,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字。“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大如宇宙者,本身就是荒谬的集成体,老子以此章开篇,向人们传达了何为“道”,“道不远人”,它能同化万物,眼花万物,有人说“道”即是道,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有人说“道”就是规律,就是一种法则;更有人认为老子的第一章首句的第二个“道”字,便是一般所谓常言道。掩卷而思,便觉这虽能体现“道”,但万万不能用这些词来代替“道”的概念。“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能意会,而不能用言语表达。“道”不可作为一种独立的对象来追求,无论世界万物,无形的,有形的,无名的,有名的,特殊的,平凡的……其来源总归于一个“道”字。“道常无为”“道常无名”“道法自然”把无为和有为,无欲和有欲和谐统一,这样去养生处世,似乎才合乎其“道”也。

  纵观洋洋五千言,如果硬要我挑出那么一章来标上自己的“最爱”,那便是《老子?四十五章》所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塞,静胜热。清净以为天下正。”人生大起大落无数,但凡能拿得起而淡然放得下者,往往寥寥无人。老子说;“最大的成功好笑依然有缺陷,但它的作用却不会损坏;最大的圆满好似在被什么东西冲散,但它的作用却不会穷尽。最直的好似弯曲,最巧的好似笨拙,最善辩的好似不会言谈,运动能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暑热,清静无为能做天下的首领。”老子的这段话的确很有意思,每一年读来,似乎都有不同的感触。人类的所有的感觉器官都是外向型的,所以,总是容易去贪婪那些外在的东西,不管包袱有多重,只要对自己有利,便大包小包地往身上揽,似乎不去追求便不能满足,却不知伤害了别人也累垮了自己。且大智若愚,大音稀声,大器晚成,不过如此而已。老子说;“缺陷、空虚、弯曲、笨拙、木讷等尽管都是人们不喜欢的,但却是真真实实应该保持的东西,他们才是大道,才是代表着清静无为的大道”细细嚼来,的确如此。忽然想到安东尼在《小王子》中所言;“我都秘密非常简单:肉眼只能看到表面,唯有用心,才能将一切看清。”也正如板桥先生所言:“聪明又大小之分,糊涂也有真假之分,所谓小聪明大糊涂才是真糊涂假智慧,而大聪明小糊涂才是真智慧,假糊涂。”透过现象看本质,便是人生境界。老子说,清净好,躁进亦管用,“清净以为天下正,”“静”是走出去,而不是回归。凡事硬上,必不能成。但硬上又有锋芒,就有突破口。把握住锋芒,则必能成。“躁胜塞”成功了就叫清静无为,而做的时候不妨躁进……掩卷长叹,任那一句一言的真知灼见将心灵洗涤,每每读完,我的心境便如渺渺清空,浩浩大海,平静,安详,淡泊。乐观与悲观,都流于不切实际,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它是细水长流,碧波无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荒岛之心在红尘里读经,老子之博大,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9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

  《老子》一书,原著不过五千言,可以说,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的妙义。它告诉了我们许多法则。几千年来,大家都在研究老子,各说杂陈,见解不一,读来似丝益棼之感。

  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了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一直到中华民国立国初期。迨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国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阵涟漪,一度有所变化,又影响了几十年。对这三家,南怀瑾先生经常用这样的比喻: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具备,随时可以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我觉得南老先生的譬喻是恰当的,有其理由。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便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自汉、唐开始,接下来宋、元、明、清的创建时期,都是如此。

  清乾隆年间,主编《四库全书》的著名学者纪晓岚曾经说过:“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述,仍不超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多再著述。”这的确是一则名言,试看今日世界各国学者关于思想学术方面的著作,无不拾古人之牙慧。纪晓岚对道家的学术下了八个字的评语: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老子的精神之一――“谦德“。《老子》中说:”我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是老子的三件法宝。汉文帝的一生,就实践了老子的这三件法宝。参谋长宋昌的公事私事-老子之道无私的反面运用。刘恒接过玉玺却说保管,这就是黄老之道的“用而不用”,要而不要了。谦虚是谦虚,该要得还是要。在个人修养方面,运用黄老之道立身处世,有一个大原则,就是:“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另一个就是庄子在《让王篇》中说得:“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这就是老庄的基本原则,了解这些,才能深入地研究老庄之道。

  南老先生曾经下过这么一个结论:中国自唐宋以后,以儒、释、道三家的哲学,作为文化的主流。在这三家中,佛家是偏重于出世的,虽然佛家的大乘道,也主张入世,普救众生,但出家学道、修道的人,本身还是偏重于出世。而且佛家的学问,从心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儒家的学问,又以孔孟之学为其归趋,则是偏重于入世的,像《大学》、《中庸》。亦有一部分儒家思想,从伦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但是到底是偏重入世;道家的学问,老庄之道就更加妙了,可以出世,亦可以入世,或出或入,都任其所欲。像一个人,跨了门槛站在那里,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让人无法去猜其出入,所以道家的学问,是出世的,亦是入世的,可出可入,能出能入。在个人的养生之道上,亦有如此之妙。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徽。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段话,真有一语中具备三玄门,一玄门具备三要义的深不可测。提出道,同时提示我们,不可执着道是一般的常道。在后语中又附带说明,在不得已的表达中,提出了一个“道”字;接着又强调,不可执着名相而寻道。其次说到形而上道与形而下万有名器的关系,是有无相生,绵绵不断的。在形而下的情况下而要体认形而上道,必须从常无的境界中去体认它的道体。但是如果更透彻精辟,又需要在常有之中领悟它的无边无际。再反复说明有无之间互为因果,如一呼一吸之自然往复。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10

  期末考试,小明的语文考试得个“鸭蛋”,他害羞得红了脸,迈着沉重步伐往家走,心里想:回家后不是“竹笋炒肉”,就是“男女双打”,该怎么办呢?

  小明刚走到校门口,天上突然下起了一场倾盆大雨,小明没带伞,正准备在校门口等老爸来送伞。在学校的大门旁边,小明发现了一株大树,他便跑到大树底下避雨。小明等了一会儿,忽然看见离自己身处不远的地方有一条泥泞沟,就想出了一条“苦肉计”。

  过了一会儿,老爸怕儿子淋雨便送伞到学校。小明一看见老爸,先是淡淡一笑,然后自言自语地说:“好!实施计划”。小明先假装考了100分,举着100分的考卷向爸爸跑去,边跑边喊着:“爸爸我考了‘100分’。”小明跑着乘机滑了一跤,坐在泥泞里,又乘机使劲地把考了鸭蛋的考卷往泥里一按,考“鸭蛋”的试卷立刻由“小白”变成了“小黑”,变得模糊不清了,分不出是100分,还是“鸭蛋”。

  老爸一听儿子说得了100分,心喜若狂,顾不得儿子身上脏,连忙带头儿子在事先约好的足球店里买了一个足球给儿子做为奖励。

  一天,儿子正在楼下开开心心地蹋足球,老爸在家闲着没事做,就把儿子的书包打开看看他的作业。刚一翻开,家庭作业上就出现了一些莫名其妙模仿他的签字,一气之下就把儿子的作业本撕了个精光,打开窗户把儿子叫上楼来,严肃地问道:“这作业本上我又没有签字,你哪来的签字?快把你手中的球给我,别想再玩了。”

  “老爸,你实在是太可恶了,你居然还把我最崇拜的名星签字给撕了!”

  “我?我不可能再相信你,不管啥破明星、臭偶像,反正我给撕了,怎么样?”小明哇哇大哭起来。

  老爸实在是气坏了,拿起大棒,朝小明打去……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11

  老子,李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这些是我以前知道的,由于平常接触的主要是孔子,对老子的思想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直到觉得自己的很多思想和他说的很像,才决定看老子的《道德经》。

  我是“一个秋月春风等闲度”的人,换言之,就是浪费时间。我每天都要看杂志、小说,虽然我觉得很快乐,但是我的成绩一直都不好,特别是数学,我的心里一直很矛盾,我一直认为顺其自然就好,不要想太多,是你的推也推不掉,不是你的抢也抢不来。但现实总会把我泼醒。我是人不是神,我没有办法躲避世俗的想法,没有办法不去面对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的花费,人活在世上总要先解决温饱问题,然后才能顾及其它。像《道》里的第六十三章说的“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天难矣”,我想我现在的学习就是为了以后能生活得更好,而我之所以不能把数学学好就是因为我以前有不懂的问题却不去问,导致问题越来越多,学起来也就越来越难。希望自己能改变学习习惯,不要再由“多易”产生“多难” 。

  看到第九章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于是忍不住想:自己辛苦一辈子,赤裸裸的来,又赤裸裸的走,这又是何苦呢?唉,这种想法不好,人生最大的乐趣,就在于享受过程,能让自己在赤裸裸的走之前,有美好的回忆,就不枉我们来到这世上走一遭。每次遇到难题,自己就会下意识的跳过去,不敢去面对,想去做些简单的、感兴趣的事情,但心里又会涌出矛盾:“你这样做对得起谁呢?你来这里读书要花很多钱,你知不知道父母亲赚钱很辛苦,他们不求别的,只希望你能认真读书,出人头地,以后不用像他们那样做生意那么辛苦了……”于是,又在矛盾中提笔做作业。

  《道》第三十三章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我这样应该有一点“强”了吧?

  突然脑子里涌出了一句话:“每个人心里都活着一个老子。”我不知道对还是错。但是我觉得老子把我们的本性说出来了。虽然很多人批评他的思想很消极,但我不这样认为,其实他的思想挺积极的。我们应该在生活中用心去理解而不是靠别人说了算。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12

  年前看了老子的光盘,早就想写这一篇了,今天才有时间。这里就不做对联献丑了,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几句作开头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西游记》中那个将孙悟空扔进八卦炉中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太上老君就是走上神坛后的老子,太上老君就是道教所信奉的神,虽然他被后人供为神,但他一生都追求真理,是个无神论者。民间传说他的出生就很离奇,据传一日老子的母亲李氏在河边洗衣服,正又累又渴时,见上游漂来一个黄橙橙的李子,于是便拾起吃下,不想从此便怀上了身孕。81年后(大概推算时间在公元前571年)的农历2月15日,天空忽然电闪雷鸣,怀孕81年的李氏终于在一棵李树下生下了一个奇特的婴孩,因为这个孩子天生白眉白发、一副小老头的模样,人们就叫他“老子”,老子真名李耳,字聃。话说老子出生后天空中下来九条青龙亲自为他沐浴。

  老子生存年代的初期是公元前6世纪的周朝,正值中华大地百家争鸣、弱肉强食的年代。老子曾在周王朝宫庭做过文职工作,相当于今天的记录员,当时大臣们面见皇帝是不能坐的,老子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就准许他可以靠着殿内的柱子作记录,当时称“柱下使”。所以今天所有的道教内都能找到一根铁柱子,就是这个来历。也有人把这根铁柱叫做“赶山鞭”,是缘于这样一个传说,说当年中原大地处处都是险峰高山,老子炼了七七四十九天,铸成一根巨大的铁柱,朝向大山“叭!叭!叭!”的抽了三下,只听“轰隆隆”的一声巨响,山崩地陷,从此中原大地一马平川、畅通无阻。所以后人把这根铁柱叫“赶山鞭”,老子也成了冶炼业的祖宗。

  公元前516年周朝覆灭,王子朝逃往楚国,用今天的话说55岁的老子失业了,回到了家乡(可能是务农吧,这一段没看仔细)。这时比老子小20岁的孔子曾拜访过老子,向老子请教学问,典故“孔子问李”就是这样来的。孔子将老子比做“龙”,来形容老子的深不可测、难以着磨。二人见到山中流淌的溪水,孔子说:“逝者如斯乎”,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信奉“礼教仁义”的孔子与一心想“回归自然”的老子两位圣人之间的交流,为后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铺下了奠基。

  公元前492年的一个周末,年近百岁的老子骑着一头青牛由东向西行来,站在不远处函谷关上的人只见东方升腾着一团紫气向这边飘来,断定必有贵人经过。不久身穿紫袍的老子就到了函谷关,这就是成语“紫气东来”的来历,预示着将有贵人前来。县令将欲西隐的老子苦苦留下,就在这里,老子写下了他的传世宝作——《道德经》。2世纪中叶(没记错的话,不是在公元前),一个叫张道陵的小官吏见到了这本书,如获至宝,奉为圣书,将老子称为太上老君,创建了道教。(还一直以为老子是道教的鼻祖,原来是这个叫张道陵的人创建了道教)。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今天在中华大地已广为流传。老子的《道德经》也成为中华文化的起源和标准。鲁迅先生曾说过“不读老子,不知中华文化”。自从十九世纪中期《道德经》被译成法文在法国发表到现在,全世界已经有无数种语言的版本了,成为外国人研究中华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重要读物,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13

  放学了,远远的夕阳照射在小小的石子路上,闪着金光。我踏着木板桥向家走去,今天晚上,是我与书约会的时间。

  夜晚,我品读着枕边书,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恍惚间,一道亮光射入眼眸,白光中站着一位身着三千年前的服饰的老人,深邃的眼眸,慈祥的面容,似曾相识。

  我好奇地问:“您是孔子吗?”

  老人微微一笑:“非也,吾乃李耳聃是也。”

  老子!我穿越了!

  我抱着侥幸的心理问道:“您会讲普通话吗?”

  “会。”

  我兴致大发:“李老先生,听说您是中国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是真的吗?”

  老子思索了一下,茫然问我:“又何为图书馆?”

  我解释到:“图书馆就是盟府、藏书阁,馆长就是管理盟府的人。”

  老子笑着说:“盟府我知道,馆长不敢当,老夫只是一个守藏吏而已。”

  我好奇的问:“周朝的盟府有多大?有多少册书?都有什么书呢?”

  老子侃侃而谈:“我朝的盟府是掌管保存盟约文书的官府,我朝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互相之间、诸侯与卿大夫之间,为政治目的常举行盟誓活动。盟书一式二份,一份藏于盟府,一份埋入地下或沉入河里,以取信于神鬼。除了当朝盟约,还有夏商两朝的图书、典籍、档案、文献等等,有几千册吧!”

  “哈哈,”我笑着说:“这也太少了吧,我们区就有一个特别大的‘盟府’,里面大约有四十多万册书呢!”

  听了我的话,老子微眯的双眼突然瞪得很大:“我一生也没读过这么多的书啊!你们真是太有福气了……”

  我又问:“您的盟府里的书是什么样子的?”

  老子说:“有竹简,有龟甲,都是用刀刻的文字。”

  我感到很新奇,说:“竹简和龟甲,太悠久了。我们现在不看那样的书,我们的书是纸张印刷的。而且我们现在还有电子书,手掌大的浏览器就可以装好几万册书。”

  老子仿佛听天书一般,问我:“纸?什么是纸?什么是印刷?什么是电子书、浏览器?”

  要说清这一连串的问号,太复杂了,中间隔了三千年啊。看来博学如老子,也有认知方面的局限。

  我用了一小时的时间回答了这些问题,又问道:“您的盟府里的读者多不多?”

  “我朝盟府禁止闲人出入,只允许贵族前来翻阅,书的种类也不多,有《周易》《尚书》《神农本草》……”

  “stop,stop,”我急忙说:“这些书我都不懂,为什么只允许贵族读书,老百姓们没有权力读书吗?”

  老子叹道:“因为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认识文字。”

  我骄傲地对老子说到:“我们这里不一样!”

  “哦?何以见得?愿闻其详!”

  “我们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读书,老百姓也可以出入图书馆。”我说。

  “真的吗?那真是幸事!幸事啊!”老子感叹道。

  闹钟一响,我醒了过来,已经六点了,原来只是南柯一梦,我不禁有些遗憾,我还想对老子说:在2018年,我国新颁布了图书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它是第一部图书馆专门法,这一部法律加强了对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推进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了这样的法律,将会使我们在书海中更加自由地畅游。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14

  今天,我来到了易水湖景区,易水湖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我们要在易水湖的码头乘船到对岸去登老子峰。

  老子峰全程都是临水观景栈道,蜿蜒曲折,像一条长长的蛇。它山石林立,造型奇特,有同出门、无为屏、天门云梯、仙人桥、谷神洞等十三处风景。

  同出门是两块大石头矗立在湖上,像两扇展开的门,中间还有一个小石头,就像是一个人正要出门。

  天门云梯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这些楼梯通往天门。你知道这一共有多少个台阶吗?我告诉你吧,一共有156个台阶,因为每下一个台阶,我都会在心里默念着。这十三景的名字都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走累了,就原地休息,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向下俯瞰易水湖的全景更加秀丽,太阳照在湖面上,湖面变得闪闪发光。

  我到达山顶的时候,比在中间看到的景色更加壮丽了!还依稀可见我来时登船的大坝码头。刚才登山过程中付出的努力都值了!

  我真没想到登上老子峰能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我高兴极了!我还暗暗做了一个决定,回家要看看老子的《道德经》。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15

  《老子》二十七章中有这样一句话: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读《老子》有感。”

  “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这易于被人理解、接受并提倡,但对“不善人”,不但不批评,还要当作我们的镜子,用“不善人”这面镜子照出自身的缺点,以便于改正、提高自己,这不容易做到。

  难怪孔子说老子是一条龙。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也说过类似的话: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我们基本上能做到把“善人”当做老师,当做榜样,能做到“见贤思齐焉”,读后感《读《老子》有感》。但若把“不善人”当做镜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度量,相当高的涵养和精神境界。

  我们之所以很难做到“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见不贤而内自省”,一是对坏人深恶痛绝,二是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

  惟其如此,我们如果想真正的提高自己,就更应该正视自己、解剖自己,让正义之光照亮自己,让先贤的智慧唤醒自己,让恶者之行警戒自己,让道德的力量约束自己。扫除心灵上的任何藩篱,抹去心境上的所有尘垢,还一颗清纯空明的天然之心,做一个堂堂正正、坦坦荡荡的自然人。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16

  我从十二岁时开始背老子的《道德经》,背时常常想要放弃,到现在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受益匪浅”啊!

  每当电视上、报纸上看到、读到老子的话,我都能接下去,这让我感到自豪。老子的话语,不像唐诗宋词那样如水般滋润、柔软,也不似三字经、弟子规如被方格拘束,那样局限、呆板,也不与古文那样之乎者也......但它却有唐诗宋词的朗朗上口,也有三字经、弟子规的通俗易懂,还有古文的意味深长......往小的说,它恰似一部综合的文学作品,往大的说,它是你的人生宝典。莫看老子讲的大都是天下万物,虽谈圣人,论王者,但叶落归根,都是围绕一个字——“道”,有道者才便有志,才敢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类的话。要看你的成绩与否,与它紧紧关联的就是你的心,有没有道、德的存在,《传习录》里也有提到:“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道德经》中沐浴的就是心。谈了这么多,那么老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学者呢?他会有怎样的魅力令后人永远名记呢?孔子曾经拜老子为师,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孔子的谦虚,求上进,而另一方面就体现了老子的知识渊博,对人生的思考、见解,独到、精辟吧!

  这么一个有智慧的人,不需亲眼所见,他的容貌一定是毋用言喻的,或端庄、或坚毅、或沧桑。还记得有一次,我从画册上见到了画家所绘的“老子”,十分丑陋,我不禁问爸爸:“这难道就是我日日崇拜、敬仰、学习的老子吗?和我想像的差太远了吧!”爸爸的一番话另我感触颇深:“这个画像只是后人想像的,即便再丑,他的知识总是美的呀!”是啊,这个画像上老子的丑美,不是我们思考、研究的,他的作品才是我们一生所要学习的,一个人只要他做的事美,他这个人就会自然地在人们的脑海里勾勒出来,并铭记,这才是美,并且是永垂不朽的美。可能,今天我的这一番评价,是肤浅的,我也只是第一步开始研究老子,对于这样伟大的人物,让我们引起思考的,不只是他的著作《道德经》,更是他的品质、精神。听,又从一个教室里传来整齐的背诵声:“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17

  所为,有所不为,是我读完《老子》后的最大感受。辩证的“祸福相依”同样出于此部经典伟著《道德经》,另有许多的哲理成语,诸如“和光同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皆由此道中来。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说,“道”是万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致虚守静----平淡处世《道德经》十六章有言:“致虚极,守静笃。”这句话强调了致虚守静的工夫修养和复归之理。我理解,所谓“致虚极”,就是“致极虚”;“守静笃”,就是“笃守静”。我想,这是修道的基本方法。“致虚极”是说,自己如果想修道的话,要努力使自己达到极端空虚的境界。极虚指心灵一尘不染,近于真空,就是要去除世俗的妄念杂欲。“笃”是敦厚,笃守就是坚守。“守静笃”就是坚守静寂

  一个事物的发展至极点,必然会向其反面发展变化。所以要能维持它的发展而不至于变为它的反面,就必然要先了解它的反面,在发展过程中不让其到达极点。 “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自居于弱势、静态而保持一种弹性,促使敌对一方向膨胀、夸张发展以至成为脆弱,即产生盛衰的对转,这确实是看得很深。

  老子提出了一个不分善恶美丑的观点,让我们不用好和坏,美和丑去评价别人,他认为美是因为丑的存在才有了美,善是因为恶的存在才有了善。所以美只是一面,还有丑的一面,善也只是一面,还有恶的一面。不仅如此,还认为困难与容易,长与短,高与低是相互比较而形成的,音与声相互谐和,前与后相互追随。这些都是永恒的道理,我们不应该太去在乎它。只有这样我们看事物才能更为全面。

  老子觉得学道的人应该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些,柔弱一些,弯曲一些。出门做事就好像在别人家坐客一样,与人说话就像对待自己的上级那样,行走在外看起来毫不起眼。他举例说大海之所以成其大海是因为自己所在的位置比别的地方都低,所以所有的水都汇聚到了海里。他更要求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高台以土垒之。只有这样才可以接近道,接近道的方向。

  老子强调“不盈”、“不争”、“致虚极,守静笃”,“柔弱胜刚强”。老子的这一原则叫做“无为而无不为”,即不特意去作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顺其自然地去做。

  有的人觉得老子的不争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其实并不是这样,老子只是用了另一种方法进行竞争;不但如此,他的方法还可以帮助你在竞争的同时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与人和善是方法。老子随时在提醒我们自己应该做什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换句话说就是在人生、社会中的定位是什么。只有明白自己的定位,才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之德是最近于圣人之德的。而理想中的潮湿的地方。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水有其种种美德堪比圣人,堪谓之“道”。

  “上善若水”,就是一种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修德的必备境界,一种养身之术。我们心中有德,必然愈加崇敬自然和生命,我们离道就更近一层,更能体会到人生的本质。

  每本书都有其局限之所在,有其不可理喻之处。如《论语》中的迂腐世故的君子主义,《庄子》的虚幻不切实际。《道德经》中也有其消极避世的一面。但我们不能否认古典的经、史、子、集历年历代给中国人以智慧的启迪,以心灵的释然,以生活的动力,以处于天地之间行动的规则。每一种道理也总不能囊括世间万物,合众人脾胃。因此才有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宴,与不同世界观的人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18

  诗人杜甫虽然是现实主义大师,却时常在自己的诗作中包孕道家的智慧。比如这首《春夜喜雨》,在我看来,就精妙地传递了老子“道法自然”、“道常无为”的哲学理念。而这种“无为”的精神境界,是很多中国人毕生追求的品格,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终极途径。

  为什么说“春夜喜雨”讲得是道?从开篇第一句就可体味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所谓好的雨水并不是不期而至的,而是等待着合适的时机,降临人间。第二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继续颂扬着“好雨”的品格,它伴随着夜风而来,默无声息地滋润万物,不张扬,不做作,一切都在自然状态中,没有丝毫强求。这就是雨的品格,也就是杜甫心目中中国人应当具有的品格。

  为什么说“春夜喜雨”讲得是无为呢?这里面有一个观念需要更正。很多人认为道家所谓“清净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平静地等待死亡,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老子阐述“无为”的时候,特意解释道:所谓无为,就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解释起来,是说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要大张旗鼓地去改变事物本来的状态,要随世间万物的本性而因势利导。而《春夜喜雨》为我们讲述得就是这样的道理。杜甫大师以雨喻人,暗示着我们应当效法清静自然的状态,在一种和谐之中把自己的职责履行好。或者,用季羡林先生常说的话来总结:天人合一。

  《春夜喜雨》中所包孕的老子的智慧,直至今天仍对我们的社会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由于追求经济的高速增正,中国近年来逐渐成为全世界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在腾飞的经济辉煌之下,是一片片越来越灰暗的天空,一条条越来越肮脏的江河。这种为满足自身欲念而不惜破坏自然规律的行为,已经让中华民族品尝到了苦果。幸运的是,国家的领导者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和谐社会”的提出就是要我们回归自然状态,“辅万物之自然”,不去违逆世界发展的规律,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成就。

  老子是2000多年前的人物,杜甫也已离世千余年,但古人的智慧仍旧对我们今日的生活富有指导意义。在我看来,“春夜喜雨”应当成为当下无数中国人励志和效仿的榜样。在全社会都一股脑去模仿西方、追随西方思潮的时候,老子的智慧给予我们一个崭新的、本民族的视角,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19

  四年前,我们一跨入天长小学,班主任马老师便带着我们诵读古诗文。老师把诗句抄写在黑板上,每天清晨领着我们一字一句地读着,就这样一字字,一句句,一首首,一篇篇,四年下来,我们已读完了《三字经》、《弟子规》、《韵语篇》、《古诗80首》、《老子》、《大学》等,古诗文的诵读一直伴随我们成长。班里还成立诵读社团,开展一年一度的“和春天手拉手”诗歌朗诵和个人才艺表演,参加诵读社团我与老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个人才艺表演牵引我走进绘画的殿堂。

  初听老子,感觉它十分深奥、难懂。读着背着,慢慢地我发现老子的思想其实很贴近我们的生活。走近老子,我看到了一个十分伟大又可爱的老人。他老人家的一个大智慧就是“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立身要敦厚、厚重,不要肤浅、刻薄;要诚实、坦荡,不要浮华和虚伪。老子认为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山珍海味让人味觉麻木,繁华的乐章令人失聪。他提倡心灵的宁静、淳朴,崇尚人的自然、和谐之美。

  我生长在一个有着浓郁书画氛围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了书画独特的魅力。每当提笔作画时,心情就特别愉快,好像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引领着我,进入另外一个美妙无比的世界。如果说入学以前涂涂画画是爱好激励着我,读了老子,我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画如其人,它是你内心世界的表达。当你能排除纷扰,立足于本分,心境醇和、宁静、美好时,也就到了最佳阶段,那时画出来的画意是由内而外散发的,来自你清澈眼睛和富饶心田的作品,带着天然的美感。

  现在我仍然每天坚持30分钟的古诗文诵读,在班级的读书活动中,我的读书得分卡总分总是名列班级前茅。我的绘画水平也有了长足的提高,我画的《虾》、《梅花》等经常装点我们的教室,学校的走廊。每年的教师节、元旦我都会不辞辛苦地挥毫作画,为老师、同学准备好特殊礼物,用我的画给大家带去感激和祝福。每年学校与韩国釜山大学附属小学的友好交流访问活动,我的国画总会作为礼品送给韩国的老师、同学!每每这时我都会感到无上的光荣和自豪!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读千年诗文带给我的快乐和幸福!

  我要感谢外婆,早早地带领我进入了国画天地,让我接触并努力传承我们中华国粹--国画。我也要感谢学校老师,引领我们走进千年古诗文,引领我感受了先贤们的思想精华,带给我们深厚的文化沉淀,培养了我们平和的性情,领略了心灵淳朴的好处,也让我领悟了“宁静致远”的道理。

  走进这位亲切的老人,我越来越知道自己应该如何画画、如何学习、如何做人。读千年古诗,做一位如清风般明朗,如大海般深广,如太阳般灿烂的新时代的少年。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20

  在我的家乡----融水,有一座名山,叫老子山。据说道家创史人老子曾经到半山腰的山洞里休息、传教,老子山这个名称就这样叫开了。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一回到老家,便决定第二天一早去看看我日思夜想的老子山。

  天还没亮,我们便起了床。洗漱完毕,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向老子山进发。

  白茫茫的晨雾笼罩着路边的房子和树木,仿佛给它们披上了一层既温柔又神秘的面纱;“知了、知了……”、“唧唧、唧唧……”、“喔、喔……”……一首首美妙的“乐曲”,在我们耳边萦绕。

  伴着欢快优美的节拍,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老子山脚下,远远的就听见了从竹林中传来的银铃般优美的音乐,那音乐轻灵悠扬,令人如痴如醉。我们沿着石子小路在竹林里四处寻找,那婉转动听的音乐声越来越大,走到竹林的边缘才发现,原来是一条涓涓细流在轻轻的拍打着岩石,在宁静的竹林中敲出了美妙的乐曲。

  竹林深处是隐蔽极深、银白色整齐的石阶。踏上石阶,跃入眼帘的是两旁300多尊活灵活现的佛像。这些佛像,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斜躺着,有的阔步走着,或慈眉善目,或醉眼迷离,或哈哈大笑,或怒气冲冲,或冥思苦想,或极目远眺……它们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向人们展示出出家人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风采,也让我们领略到道家文化的宽容和博大精深。

  我们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抚摸着石像的脸颊,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寿星洞。一进洞里,一阵阵凉风迎面扑来,仿佛进入了道家的清凉境界。洞的中央趴着一只大石龟,如果你运气好把一枚硬币投入他的嘴里,它便会帮你实现愿望。在石洞深处,有一座既高大又明亮的寺庙,里面的观音菩萨和四大天王吸引了更多的游人在这里求神拜佛、烧香许愿。

  假如你对求神拜佛之类的事不感兴趣,那么你可以去观赏那里不屈不挠的.树木及柔弱百态的花草。老子山上长着许多各式各样的树木。这里有伟岸的樟树,在炎热的夏天伸开宽大的枝叶,为游客送来徐徐凉风;这里有慷慨的各式果树,在凉爽的秋天为人们奉上各中甜美的果实;这里还有坚强的榕树,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岩石下的泥土里,向人们展示出它自强不息的力量。更难忘的是那些野花野草,有的昂首挺胸;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欣然怒放;有的含苞待芳……不管它们样子如何,都自豪地告诉人们,它们是老子山天然的主人。

  我爱老子山,不仅爱它的宁静,更爱它承载着的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21

  利用寒假的时间我又重新学习了一下《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道学思想的经典,我很喜这本书,他的一些话看似平常其实很深奥,全书共五千字,但是所阐述的道理确是很耐人寻味的,尤其是老子阐述的水,具有极高的哲学道理。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懂得如何滋润万物,不与万物相抗争,它处在人们最不屑的地方,所以它最接近于道。李小龙曾经说过:“你把水放进杯子里,它就成了杯子的形状。你把水放进瓶子里,它就成了瓶子的形状,你把水放进茶壶里,它就成了茶壶的形状。”

  这几句话看似平常,其实哲学韵味很深。水没有形状,更适应于万物。所以我们也要像水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处在什么环境下,都像水一样,无孔不入,适应万物。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22

  轻轻地推开窗,你看到了什么?天地日月,草木精华,一本《论语》,道德玄妙,浅浅的读上一句,春之润,夏之热,秋之爽,东之寒,瞬间入之于眼,明之于心。

  一本《老子》五千余字,却让你透过,看到整个宇宙。我想这就是它当选世界级瑰宝说具备的实力吧。手捧《老子》,若是你在月光下浅浅得读上一段,自然飘逸,那是老子如雪山上绽放的雪莲一样朴素的心原呀,你可曾看见?是谁在茫茫人海中指引我们前进?是谁为宇宙无垠的黑暗,点亮了航灯?

  “道可道,非常道。”

  如此言语,是日月捧出的精华,是花雨酿造成的琼浆,这是任何文字都无法代替的,透过这穿越时空的文字,那有一双老子深邃的宝石,当一只雏鸟破壳而出,便是了却又一桩心愿。

  沿着有雾的山间小路,伴着微凉的晨露,你可看见,那只青鸟已经能够飞翔山涧。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言一语,穿透心灵。

  一本《老子》,看到的是整个大千宇宙,春风夏雨,求是东丽,草木鱼虫,飞禽走兽……而自我,多么渺小。我曾经怀揣着小心愿,收获着小快乐。却比不上老子的寥几笔。我曾经拥有着大心愿,等待着大成功,却比不上老子短短数行。

  这一切,原来都是老子的心愿哪有峰云我,没有心愿哪有云峰我。

  我爱这本《老子》,他把大千宇宙完完整整的展现在我面前。

  就是这样一本《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不禁翻到尾页:“天之道,利而不害;圣贤之道,罔而不争。”老子的绝笔,老子的心愿。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23

  我们不应该以看不懂为借口拒绝去认识“道”。

  老子所说的无为,事实,是不要逞强而为,而要以辅万物共成长以尽所能,生活中,我们不以个人得失为得失,而以宇宙万物得失为得失,这才是真正的天道,顺应天道才能求得永恒,这是无可争议!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只是这个世界一个过客,完成我们过客的任务,便是尽我们曾经是这个宇宙的一份子。对于老子的阶级性,其实我们也无需要去过多的猜测,他把握的是一个引导的话题,圣人,君主,统治者,管理人员,治人,事天,应该遵从的原则,愚蠢的人,总是在讥笑老子无为,无为,可谁又知道,人们的有为也不过是拆拆建建,看似有为,实似娱乐消费,并不是有为?这是一套很通俗易懂的解读,文东以解决个人信仰,让自己摆脱低俗与烦恼为出发点,寻找精神的主宰,诚心静读,历时二年多,不断的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解读。

  以求拯救自己的灵魂,净化自己的灵魂,我们从纯朴走向罪恶,如今也需要从罪恶走向纯朴,人沌洁走向肮脏,又要从肮脏中走出来,成就自己的净化。愿“道”的智慧,带给人们安静详,慈爱与勇气,笑对生活,坚强的面对艰难困苦。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24

  在假期中,我读了《老子》一书,谈不上什么理解,只能说是一些感想、体悟。《老子》虽然并不是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章,但是里面仍然有很多关于教育的思想。它意蕴深远,让人思考,常读常新。

  将老子的思想转换到教育中来,就是自然教育的思想。老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这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异曲同工。按照老子的理解,教育就应顺其自然,而但是过分强调主观意愿。教师的权威就应不被儿童感知到,这才是最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都要处于谦虚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自然之道。这些思想,在我们这个年代就应进行批判性继承。

  在我们的教学上,如果孩子在课堂上走神,当然能够直接批评:某某,注意听讲!老实胆小的可能吓一跳,赶快坐好,但过一阵可能又故态复萌;有逆反心理的可能就会脸色不善,甚至嘴里咕噜咕噜地嘟囔,虽然老师是好意,但传递到学生心里却成了恶念,课堂的气氛就有了火药味。有时课堂上学生竟然和老师顶嘴,僵持起来大家都下不了台。学生肯定是不对的,但如果老师曲则全,表扬旁边的同学来提醒走神的人,或者请走神者回答一个问题,旁敲侧击地暗示一下,同样是批评提醒,转一个弯,大家心平气和,彼此相安无事,这样岂不是更好?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看问题要辩证地看待。正所谓福祸相依,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就应抱着一种平常心,顺其自然。更进一步来讲,要将生活中的每一次遭遇都看成生命成长的历程,将遭遇中的精神、能量转化为自身生命的体验中来。对待生活,要有好的心态,不要过分关注荣辱得失。这样的话,才能做到透过无为到达有为,透过不争而没有人与之争。

  低头静想,学生要照我的思路去回答,依我的指挥棒去质疑解难。他们还会体会到求知的快乐吗?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25

  不系轻舟顺水流,也无欢喜也无愁。

  随心遁出云天外,更有云天在尽头。戏评一首:

  诗句恰如顺水流,得了章法便无愁。

  当知意趣十分妙,自有功夫在里头。随心遁出云天外,更有云天在尽头。激赏!年轻人有这等悟性,了得!且放轻舟任水流,洳何?顺字浪费了遁字似不如跳字明快起承稍弱。顺水流和任水流意思差不多,感觉还是顺好,顺有一带而下的淋漓,任有随势漂流的起伏。与雪版探讨:老子的基本思想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作者读老以不系之船喻之,不可能是逆流而上,自然是顺水而下并暗合无为自然之学说,所以,我说顺字浪费。

  老子的哲学没有淋漓只有平淡,而此绝句正是对老之悟,若说顺势淋漓,则与转结意境不合。很不错的一首,真有老庄的风韵。诗是伟峰对老子思想的认识,我的看法是对伟峰诗的认识,至于对老子的认识,我可没有羽公深刻。起承感觉挺好的,转结更得老子精髓。喜欢这样的诗味。信游山水意微酣,袖卷烟霞钓翠峦。

  鸟语梵音唯欲醉,一肩明月一壶禅。草叶风吟老师评得很到位!

  拜读学习好绝!问好李伟峰!绝句格调谐和,尤其转结有新意,喜欢!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26

  在学习《老子》的过程当中,我认为自己最有体会的是老子处世哲理中关于“名”与“利”的部分。

  我曾经在一家名牌公司工作过六年。当时我们公司的业务红火极了,天天忙不过来,久而久之身体终于累垮了。医生劝我辞掉工作,休息,但是我那时候一点也不懂老子的处世哲理,怎么也不肯辞掉工作。一则我舍不得离开名牌公司,二则不想输给同事们,三则舍不得辞掉工资高、奖金高、条件好的工作。谁知后来业务冷下来了,我觉得不值得再继续工作,终于辞掉了。

  《老子》四十四章里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忙。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我认为以前的我就是过分地追求“名”与“利”,只顾公司的名声和钱,而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我垮了身体以后才明白,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当时那么拼命工作都是为上面说的“名”与“利”,可是结果给我带来了什么?公司是名牌的,但是“名牌”绝不会给我带来幸福。它充其量只能满足我的小得可怜的自尊心而已。钱比别人稍微多了一些,能够买很多东西,这也不会满足我。东西越多心里越觉得空虚。这就是“欲海难填”。

  总之在公司里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我一无所获,只剩下了身体不好的我。(在这种情况下是难恢复健康的。)我后悔不迭。如果那时候我懂点儿“知足”、“知止”,就不会有这种悲剧。我的损失是很大的。我想只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精神,才能够过幸福的日子。在这个方面,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子的处世哲理。

  我把第四十四章作为座右铭律己。对于身外之物,无论是实的,还是虚的,我都应看得恬淡一些才好。

  在现在这样“一切向钱看”的时代里,做到“知足”也许很难。但是我认为可以做到“知足”,只有内心感到很富有,从而才一能过既安稳又幸福的生活。

  老子的哲理是永垂不朽的。在我们现代生活中到处都可以体现。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从《老子》一书里能得到许多处世的智慧。我今后还要继续学习老子的思想,把老子的哲理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27

  老子故里,道德之邦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也就是老子出生地,现在的亳州涡阳县,而我的家乡也是在这里。老子姓李,字耳,是春秋时期宋国相人,于公元前571年,出生在涡阳县闸北太清宫的流星园址。老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涡阳成为了道教祖庭,成为“道之源”“德之初”的圣地,也有“老子故里,天下道源的誉称。两千多年以来,在老子故里涡阳人民的心田里,长期滋润着老子光辉的智慧和思想,以“我自然”的生存状态、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作为一名涡阳人,应该继承祖先优秀的天人合一、人文关怀、尊道贵德、和合之美等精神文化;应养成“清静无为”廉容并包的博大胸怀。弘扬老子文化,更是老子故里涡阳人民应该“持而保之”的信诺!

  我爱老子!

  我更爱涡阳!

  老子是中国的,老子是世界的,老子是永远的老子!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 篇28

  桂林有句俗话叫“老子天下第一”

  “老子”是什么意思?“老子”是桂林的俗语,就是“我,我是老大,我是你爹,我是你祖宗,我是你大爷”的意思。我好像也有这样的意思。

  熟人的妈妈拍拍我,我把她推到一边去,差点摔了一跤。好心的老奶奶看我一眼,我朝她吐一泡口水,把她吓了一大跳,差点吓出心脏病送进了医院。谁说我也不行,谁看我也不行!别看我小,我可是天下第一。虽然我才读四年级,今年还不到十一岁,可是我的名气却是天下第一。

  爸爸说:“你怎么这么不讲礼貌,我们桂林可是全国文明的桂林城啊,真丢桂林人的脸!爸爸的名誉都被你损坏了,人家都说我教子无方,你以后别叫我爸爸了,我害羞……”爸爸说着还用手捂住了脸。我把头撇到一边,懒得理他。谁叫“老子天下第一”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去小卖部买东西时,我衣服穿反了,阿姨好心提醒我:“达,你衣服穿反了。”“要你管,你是我什么人,少管闲事”。气得阿姨连说:“你出去,我这里没东西卖”。恰好妈妈往这里路过,得知此事给了我一巴掌。我摸摸被打的小脸蛋,心想:打吧,一点也不痛。打得了我的人,打不了我的心。

  还有一次,我撕破了赵一的衣服,赵一哇的一声哭了:“陈虹达撕我衣服了!”我满不在乎的看着他,就像在看一场好戏。他其实也没惹我,只不过我看不惯他的小样。明明是他自己窝囊无能,凭什么怪我。我是天下无敌!“老子天下第一”!

  可是,我真的是“天下第一”吗?数学考了大鸭蛋,语文考了56,同学们不理我,老师们看见我就躲,个个都说“陈虹达好了不起哦!我好怕哦”爸爸妈妈的脸早就找不到了,都丢到地上喂狗了。

  为了让我改掉不礼貌的习惯,爸爸妈妈费尽了心机。

  可是我呢,我行我素,恶习难改。谁叫“老子天下第一”呢?爸爸妈妈心灰意冷,就当没养我这个儿子。我呢,乐得自在,没人管我更好。

  可是有一天,我还是钻进了妈妈的怀抱,我好想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我不是天下第一!

【《老子的帮助》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老子的语录03-01

老子的名言02-24

老子经典名言02-27

关于老子的名言【精选】04-12

关于老子的名言12-17

关于老子经典名句05-13

老子的名言大全01-29

老子经典的名言大全03-24

老子的名言汇集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