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再思《阳春曲·皇亭晚泊》全文翻译赏析

时间:2023-10-16 11:35:24 赛赛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徐再思《阳春曲·皇亭晚泊》全文翻译赏析

  《阳春曲·皇亭晚泊》是元曲作家徐再思的散曲作品。全曲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生动的描写,又有远近动静的对比,对仗工整自然,写景如画,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徐再思《阳春曲·皇亭晚泊》全文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阳春曲·皇亭晚泊

  徐再思

  水深水浅东西涧,云去云来远近山。

  秋风征棹钓鱼滩,烟树晚,茅舍两三间。

  [注解]

  皇亭:《元散曲选注》(北京出版社):“疑当作皋亭,因形近而误。皋亭在杭州西北。”此说较为合情理。

  赏析

  《阳春曲·皇亭晚泊》是元代散曲家徐再思的作品,这首小令描述了涧水或东或西时深时浅,山峦亦近云雾盘桓。秋风鼓起征帆驶过了钓鱼的滩头,暮霭渐深树影朦胧,树影间依稀可见江村里两三户人家。这是作者在杭州西北一个叫皇亭泊舟时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作品第一句表现了涧水的千姿百态的灵动之镁,这都是日暮时分所见的景象。诗人以虚实相间的笔墨,勾画了涧水的远近交错、深浅不一的景观,虽淡淡几笔,却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其悠悠的诗意,绕梁不绝。第二句远望云绕青山,风卷云殊的景象。描写了云忽隐忽现,袅袅娜娜,缠缠绵绵衬托了山的朦胧雾化。后两句描写了湖面和湖边的近景,秋风给人一种苍凉广漠的恬澹宁和。随着诗人的视线,把自然之美过渡到有近景的生活之美。日落黄昏后雾意渐浓。朦胧中的婆娑树影和星星点点的茅舍组成一一幅静美、澄旷的风景水墨画,其气韵生动清淡、简远、自然。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远近、动静的生动对比,读来饶有趣味。

  注释

  ⑴中吕: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

  ⑵阳春曲:曲牌名,又名“喜春来”等,入“中吕宫”。

  ⑶皇亭:地名,不详何处,或在杭州。

  ⑷征棹:指远行的船。

  ⑸烟树: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

  译文

  水深、水浅东西两山涧,云去、云来远处和近处的山。

  秋风中的归帆来到钓鱼滩,傍晚树木云烟缭绕,岸上不多的茅舍分明可见。

  创作背景

  这是写景之作,当为作者在杭州西北一个叫皇亭的地方泊舟时写的。王季思《元散曲选注》:“(皇亭)疑当作皋亭,因形近而误。皋亭在杭州西北。”

  鉴赏

  此曲写曲家凉亭晚泊所见的景致,笔墨疏淡,清新自然。第一句表现了涧水的千姿百态的灵动之镁,这都是日暮时分所见的景象。作者以虚实相间的笔墨,勾画了涧水的远近交错、深浅不一的景观,虽淡淡几笔,却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其悠悠的诗意,绕梁不绝。第二句描写了远望云绕青山,风卷云殊的景象:云彩忽隐忽现,袅袅娜娜,缠缠绵绵,衬托了山的朦胧雾化。后两句描写了湖面和湖边的近景,秋风给人一种苍凉广漠又恬澹宁和的感觉。随着作者的视线,把自然之美过渡到有近景的生活之美。日落黄昏后雾意渐浓,朦胧中的婆娑树影和星星点点的茅舍组成一幅静美、澄旷的风景水墨画,其气韵生动清淡,简远自然。

  “水深水浅东西涧,云去云来远近山”,化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寄韬光禅师》),通过“深”与“浅”、“东”与“西”、“去”与“来”、“远”与“近”这四组反义词,勾连起山水相依、相连的广阔画图。江面上秋风乍起,把远行的船送至钓鱼滩,这里应该就是“晚泊”的具体地点。上文的“水”与“山”是宏大景物的描写,而江岸上的“烟树晚,茅舍两三间”,则是近距离水畔人家生活的特写。三两茅舍,几行烟树,生活其间的人,每日捕鱼、务农,自给自足,不必仰人鼻息,是那样地宁静适意。这样写景,使得画面的景物错落有致,层次井然,生动传示出作者忘却旅途劳顿、陶醉于恬静山水美景中的怡然自得之情。

  作者简介

  徐再思,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属浙江)人。与张可久、贯云石为同时代人。散曲作品多写自然景物及闺情。风格清丽,注重技巧。今人任讷将其散曲与贯云石(号酸斋)作品合辑为《酸甜乐府》,得其小令一百余首。

【徐再思《阳春曲·皇亭晚泊》全文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翻译赏析07-11

阳春曲·闺怨原文及赏析03-10

晚出新亭原文及赏析03-03

晚泊岳阳原文及赏析03-03

(热门)晚出新亭原文及赏析08-25

《采莲曲》的翻译及赏析11-30

苏轼阳关曲·中秋月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09-02

《村晚》原文及翻译赏析10-28

村晚原文、翻译及赏析01-28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赏析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