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上三峡》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2-09-07 12:18:18 赏析 我要投稿

《上三峡》原文翻译及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上三峡》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三峡》原文翻译及赏析

  上三峡

  唐代: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译文

  巴水穿过巫山,巫山夹着青天。

  巴水忽然像是到了尽头,而青天依然夹在上面。

  三个早晨行在黄牛峡,三个晚上还在黄牛峡打转。

  这样的三天三夜出不了黄牛峡。怎能不使人愁得两鬓斑斑?

  注释

  ⑴三峡:指长江之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⑵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南,山势高峻,景色秀美,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

  ⑶巴水:指长江三峡的流水。重庆东面长江水曲折三回如巴字,故曰“巴江”。传说巴子国由此得名。古渝、涪、忠、万等州均属巴国地,故此段长江常称巴水。

  ⑷黄牛:指黄牛山,又称黄牛峡,在今湖北宜昌西北。《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永王李璘以平定叛乱为号召出师,曾三次派遣使者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府,李白出自报国立功的良好愿望应聘入幕。至德二载(757年)唐肃宗李亨和永王李璘发生夺权内讧,李亨消灭了李璘的军队。李白因此获罪,被投入浔阳监狱。后来又流放夜郎。此诗是李白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二月流放夜郎途径三峡时创作的。当时李白59岁。他58岁时从九江到宜昌逆流而上,走了快一年,接着便进入三峡。三峡是长江最为险峻、最难走的一段,在此行程更慢,妻子宗氏和妻弟也已经告别回南昌了,因此就更加孤独,情绪更坏。

  鉴赏

  此诗表现了当时诗人逆境难熬,情绪郁闷状况。前四句,诗人运用大胆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了巫山高入云天、巴水急流滚滚的壮丽景色。“巫山夹青天”,“夹”字用得极其到位,既写出了巫山险峻,遮天蔽日的形势,也包含着诗人喟叹青天的形象。“巴水流若兹”,含有无奈之意。三、四两句,并非说巴水可以行到尽头,而是写出了巴水纡曲,舟行迟迟的情景。“巴水忽可尽”,著一“忽”字,山回水转,尽在眼前;“青天无到时”,既写实又在写情。这两句诗由对客观景物的描写逐渐过渡到诗人的主观抒情,即由景入情,融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

  诗的后半部分对三、四两句诗意作了进一步阐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明写逆水行船艰难,船行缓慢,实际表达的是诗人的感受和心态。五、六两句既用互文笔法写朝暮赶路,又暗含时间的承续:早起赶路到晚上也没能走多远。“不觉鬓成丝”,写出诗人因船行缓慢而愁白了头,包含着时光难度,逆境难熬的感受。末两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写景象,又在抒发感情,从中可体味出诗人悲愁愤懑的心境。诗中连续重复“三朝三暮”,极有船工号子的感觉。古时有歌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最后四句是从这首民间歌谣脱胎而来的。但古歌谣指提到舟行的缓慢,而李白的`诗除了说“三暮行太迟”外,还有“不觉鬓成丝”,旅途艰辛和心情忧郁使诗人在不知不觉中鬓发都愁白了。这就把客观叙事和主观抒情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含蓄委婉地映衬出诗人当时愁苦的心情。

  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李白诗里《上三峡》相映成趣的是《下江陵》(《早发白帝城》),后者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的名篇。《上三峡》写于诗人流放途中,诗中描写巫山险峻,巴水纡曲,舟行迟迟,愁令发白。流放者唯觉逆境难熬,心情愤懑,壮丽风光为之减色。《下江陵》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的,城高入云,晨光初灿,气象开朗,舟行轻快。“一日千里”是诗人心态轻松的主观感受,喜悦心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同一位诗人,同一处景致,却气象迥异,正是“融情入景”的鲜明写照。

  名家点评

  宋代陆游《入蜀记》:(黄牛峡)庙后山如屏风叠,嵯峨插天。第四叠上若牛状,其色赤黄;前有一人如著帽立者……(舟行一日)犹见黄牛峡庙后山。太白诗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明代朱谏《李诗辨疑》:辞太轻浅,而又近俗,非白作也。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古乐府“朝见黄牛,暮见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李白则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古人谓李诗出自乐府古《选》,信矣。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声响似峡中语。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落卸皆神,袁淑所云“须捉著,不尔便飞”者,非供奉不足以当之。真《三百篇》,真《十九首》,固非历下、琅邪所知,况竟陵哉!

  清代田雯《古欢堂杂著》:青莲善用古乐府,昔人曾言之。……“三朝见黄牛”……皆自古乐府来。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旌旗改色;又如禅僧拈佛祖语,信口无非妙谛。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质处似古瑶,惟其所之,皆可以相肖也。爽直之气,自是木色。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从谣音再叠,情似《阳关》。严云:“夹青天”三字形容已尽,设有惊奇之意,必繁衍作数十语矣。

  作者资料:

  李白(701-762),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汉族,祖籍陇西成记(今甘肃天水)。一说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一说即出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上三峡》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上三峡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8

上三峡原文及赏析08-29

初二三峡的原文翻译及赏析11-25

三峡的原文翻译及赏析02-21

三峡原文、翻译及赏析02-21

三峡原文翻译及赏析02-27

上邪原文翻译及赏析02-25

上邪原文、翻译及赏析02-12

上陵原文、翻译及赏析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