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蓦山溪·小桥流水》赏析

时间:2022-12-14 16:25:18 赏析 我要投稿

《蓦山溪·小桥流水》赏析

  想要学好一篇古文,让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是最佳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接受古文中枯燥的知识和文法,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蓦山溪·小桥流水》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蓦山溪·小桥流水》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唤取故人来,伴先生、风烟杖屦。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斜带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渊明趣。山上有停云,看山下、蒙蒙细雨。野花啼鸟,不肯入诗来,还一似,笑翁诗,句没安排处。

  【赏析】

  这首词是赋“停云竹径”的。主要是表达作者隐逸自适的情趣。景物如画,情景交融,体现出一种自然美、朦胧美。

  词的上片描叙停云竹径的风貌。先从周围的人和物写起。“小桥”二句写竹径近傍的景物,溪涧上架着小桥,桥下流水潺潺,流到前溪中去。“欲”字下得很传神,它把溪水似流不流的情态表现出来了。这大约是远望溪、桥,看不真切所致。“唤取”二句写作者邀请故人来游。言清风吹拂,云霞满天,手持竹杖,脚登木屦,向竹径进发。而“风烟杖屦”四字,涵蕴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无限美好的境界。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烘托,为下文正面描写竹径创造了良好氛围。“行穿”二句写经历竹径。言有时穿行在深远曲折的林间小道上,有时又要走过一座座起伏不定的小山包,寻幽探胜,非常有趣。末后三句写竹径概貌。言竹径斜绕溪水,覆盖了半个山头,绿竹菁菁,已经栽出了一条小径来。了了几笔,就勾勒出一幅风景画。既照应了词题,又为下片抒情做了准备。词的下片抒写作者的“渊明趣”,即隐逸自适的情趣。陶渊明《停云》诗说:“静寄东轩、春醪独抚。”又说:“有酒有酒,闲饮东窗。”“一杯”二句化用陶诗,言登上停云,举杯独酌,缅杯先贤,觉得自己时下的生活颇有当年陶渊明归田园居的风味,尽享隐逸自适之乐。

  陶渊明在《停云》诗中又说:“霭霭停云,濛濛时雨。”还说:“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山上”二句是说,登上停云堂,放眼望去,“山上有停云,看山下、濛濛细雨”,和陶渊明当年赋《停云》诗时所见景物大体相似,又进一步坐实了“剩有渊明趣。”“野花”五句写停云竹径的逸趣。言竹径中有啼鸟,也有野花,可以说是鸟语花香,充满野趣,既能颐养身心,又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题材,好像它们不肯入诗来,“笑诗翁,句没安排处”似的。可见山鸟山花成了作者的好弟兄,他们已合为一体,作者的身心已融入大自然中,享受自适之乐。野花啼鸟业已入诗,说它们不肯入诗来,不过是要增加一点描叙的曲折,增加几分逸趣和朦胧美而已。

  词句注释

  1、蓦山溪:词牌名。双片八十二字,前片六仄韵,后片四仄韵。亦有前片四仄韵,后片三仄韵者,列为别格。

  2、停云:指停云堂,瓢泉新居建筑之一。

  3、唤取:唤得。取,助词。

  4、风烟:山光水色。

  5、杖屦:竹杖,木屐。

  6、“行穿”二句: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句意。窈窕,幽深貌。崎岖,不平的山路。带,连接。

  7、一尊:杯酒。尊,同“樽”,酒具。遐想:遥想。

  8、剩有:颇有。渊明趣:陶渊明的情趣,指寄情山水的隐逸生活情趣。

  9、“山上”二句:化用陶渊明《停云》诗中“霭霭停云,瀵瀟时雨”二句意。写饮酒于堂中时观赏到的云雨之景。遐,远,剩,尽自。

  10、“野花”句:借野花啼鸟之“笑翁诗”写以诗表现此时美景之不易。翁诗,指词人自己。一似,很像。

  11、“句没”句:谓没有把“野花啼鸟”写进诗句。没安排,即没办法写出来。

  白话译文

  溪涧上架着小桥,桥下流水潺潺,流到前溪中去了,我邀请故人来游玩,清风吹拂,云霞满天,手持竹杖,脚登木屦,向竹径出发。有时穿梭在深远曲折的林间小道上,有时又要走过一座座起伏不定的小山包,寻幽探胜,非常有趣。竹径斜绕溪水,覆盖了半个山头,绿竹菁菁,已经栽出了一条小径来。

  登上停云,举杯独酌,缅杯先贤,觉得自己时下的生活颇有当年陶渊明归田园居的风味。登上停云堂,放眼望去,竹径中有啼鸟,也有野花,鸟语花香,充满野趣,就连这野花鸟儿都不肯来到我的诗里,他们反倒嘲笑我没有安排好这一切。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庆元元年(1195)隐居瓢泉之时。辛弃疾第二次落职之后,他在江西铅山瓢泉有了新居,新居内有亭,词人看到亭子想起陶渊明的《停云》诗作,触发词人的归隐田园之情,想与亲友同饮,友人不能来访,于是词人写下这首词。

  文学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对自己第二次落职的不满而写,更多地表现了词人愿以陶渊明为榜样,在幽静的大自然中;求得心境的净化与宁静。因此,词的佳趣所在,也就在于幽静的客观自然美与词人主观心境的恰然自得相互谐协。

  词首先极力描写“停云”周围的`山水之美:小桥流水,丘壑间错,幽径崎岖, 野花啼鸟;山上云霭缭绕,山下像雨纷纷,而“停云”也就座落在这水环山掩之中,翠竹夹道。这一派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的恬静景象,与官场的营营攘攘,局束窘迫,恰成鲜明的对比。然后抒情主人公便置身于这恬静的大自然之中,寻幽探胜,杯酒遐想,自得山水之乐,一切尘俗的名利烦恼都得到了荡涤。这样极力描写大自然的恬静与内心的怡悦,充分反映了词人对官场蝇营狗苟、尔虞我诈的厌恶和对政治生涯的厌倦。尽管如此,但辛弃疾毕竟是素怀建功立业的大志,也曾经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终不甘老死于山间水涯,因而才在词的最后写道:“野花啼鸟, 不肯入诗来,还一似,笑翁诗,自没安排处。”以野花啼鸟之嗍笑在自已诗中尚未安排好他们的地位,表示隐居乡间并非其愿,而在一片宁静中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

  “停云”是以陶渊明《停云》诗命名,词是为“停云”竹径初成而作,因此,词中除明白表示对陶渊明的倾慕而外,还以陶渊明的一些诗文入词。陶渊明在《停云·序》中说:“《停云》,思亲友也。”诗中也一再表示愿与亲友共饮、谈心。辛弃疾这首词“唤取故人来,伴先生风烟杖履”,分明取陶诗思亲友之意。词中“山上有停云,看山下,潆瀠细雨”,是化用陶渊明《停云》诗第一和第二两首的“蔼霭停云,崇像时雨”,“停云霭霭,时雨潆瀠”。而辛词中的“行穿窃窕,时历小崎岖,则出自陶渊明《归去来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这样写,既反映了辛弃疾对陶渊明的敬仰,又能更切合词题与“停云”之名。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蓦山溪·小桥流水》赏析】相关文章:

蓦山溪·自述原文及赏析07-22

《蓦山溪·梅》原文及赏析08-30

蓦山溪·梅原文及赏析09-04

蓦山溪·梅|注释|赏析10-12

蓦山溪梅译文及赏析06-06

蓦山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01-08

蓦山溪·闺情原文及赏析08-21

蓦山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09-10

蓦山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