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咏喇叭翻译赏析

时间:2024-03-28 18:42:08 宇涛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朝天子咏喇叭翻译赏析

  《朝天子·咏喇叭》借物抒怀,虽然没有正面提到宦官的字样,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对他们的痛恨情绪。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翻译赏析,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朝天子·咏喇叭

  明代: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译文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赏析

  小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写宦官集团小人得志气焰十分器张的情状,生动传神。“曲儿小”,暗示宦官乃宫中奴仆,本没有参政的资格,也可理解为其所作所为完完全全是小人行径。“腔儿大”,指宦官很不正常地占据要津后的得意忘形,耀武扬威。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句中的“小”和“大”互为反村,给人的印象极其鲜明,是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表达效果十分突出。

  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呐的品格是卑下的。历史证明,封建社会的中国百姓,总是怕官的,能忍则忍。但当被逼进绝路时,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惊天动地地造起反来,将旧世界炸个粉碎。阉党既要加重对人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又想避免火山爆发而危及他们的地位和利益,于是就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全仗你抬身价”,这充满嘲讽意味的句子,尖锐地指出阉宦在官船上设喇叭,是为了拾高自己的身价,用以掩盖其内心的恐惧。作者洞察了反动派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及其色严内荏的阶级实质,写得入木三分,令人击节称快。

  小令第三层“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这两句上承“曲儿小”一句而来,是互文,即军民听了喇叭都又愁又怕,是写统治集团在精神上给军民造成的巨大压力和痛苦。听到喇叭就愁得要死,怕得要命,军民的反应如此敏感而强烈,因为在他们身边发生过许许多多家庭被喇喇“吹伤”“吹翻”的悲惨事件,使他们的心一直还在震颤。作者从听觉上写军民的感受,又用排偶的句式加强它,成功地从侧面反映了阉党对劳动人民压迫和剥削的程度。

  小令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决不是小说家言,而是“眼见”的血淋淋的事实。“这家”“那家”不是十家八家,而是千家万家。这句采用排偶形式一气呵成,给人那家伤了这家翻了紧紧相承目不暇接之感。这惨象,“军”和“民”都“眼见”了,感到自己正面临着被“吹翻”“吹伤”的可能,所以听到喇叭就极度地优伤和恐惧。真是苛政猛于虎。“这”“那”本属虚指代词,但在这里给读者的艺术体验却是实在而形象的,好像作者指点着把身边相继破散的家庭的真名实姓一一列举给读者听。

  这首小令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朝天子:曲牌名。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⑵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一作“锁哪”。

  ⑶曲儿小:曲子很短。腔儿大:声音很响。

  ⑷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⑸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唢呐。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

  ⑹军:指军队。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⑺那里:同“哪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和。

  ⑻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⑼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⑽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

  白话译文

  喇叭唢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还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创作背景

  这支曲子作于明朝中叶的正德年间(1506—1521)。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载:“正德间,阉寺当权,往来河下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丁夫,民不堪命,西楼乃作《咏喇叭》以嘲之。”

  明朝中叶是历史上宦官祸国殃民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其时,由于皇帝有意的扶植和利用,宦官把持朝政,手握内外臣僚的生杀大权。于是就有一批趋附的官吏与之勾结,形成阉党。在统治阶级内部,排除异己,屡兴大狱;对劳动人民则公然掠夺其土地并日益加重剥削和奴役,数以万计的人家被逼得家破人亡,社会矛盾一天天激化。王磐当此乱世,写下这首《朝天子·咏喇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阶段黑暗的现实。

  名家点评

  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赵山林:“本篇借官船喇叭为题,用嘲讽和夸张的手法尽情发挥,把所咏之物与所讽之人关合得相当巧妙,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副会长王永健:“《朝天子·咏喇叭》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在‘喇叭、唢呐’上大做文章,对祸国殃民的宦官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令人发笑,启人反思。

  作者生平经历

  年少时从麻久畴求学。时家贫,每日做饭一小锅,划为早晚两餐。后中进士,授归德府录事判官不赴。从此更发愤读书。

  金亡入宋,襄阳兵变,于是北归。东平总管严实迎王磐为师,从学者有数百人。李坛很器重王磐,王磐遂置田宅,题其窒为“鹿奄”,取意安宿至老的意思。及坛谋不轨,王磐觉察脱身逃入京城,世祖召见,嘉奖其诚节,后召拜翰林直学士,同修国史。出京为真定,顺德等路宣慰使,力除贪暴,地方安定,复入翰林为学士,升太常少卿,入见宰相,议罢免害人的官制转运司。皇帝因天下狱囚很多,命诸路自死罪以下放囚回家,到明外秋八月返京听审。囚果如期到,皇帝怜悯众囚。事后命词臣作诏告戒天下,皆不称意,独王磐以纵囚之意命词,帝甚喜,予以嘉奖。王磐年迈,请求还家,帝不允。王磐曾多次奏议,建树颇多,在伐宋等重大事件上皆能以国家大局为重而谏言。王磐资性刚方,闲居不妄言笑,每奏对不阿意承顺,虽被权贵侧目,也不介意。阿合马掌权,用重金令王磐作碑文,被王磐拒绝。所荐宋道、雷膺、魏初、徐琰、李谦等,后皆为臣。

  王磐还家后年至92岁谢世,赠“端正雅亮佐治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名国公”,谥号“文忠”。

  主要成就

  驱蝗

  真定府正直风调雨顺,丰收在望,谁知,蝗虫陡起,铺天盖地,惊动了忽必烈,朝廷立刻派遣使者监督捕蝗。他已招集役夫4万人,尚嫌不够,还要调人。

  对此,王磐不以为然,对使者说:“4万人已经够多了。”使者听后大怒,挥了挥手说:“好吧,我限你3天把蝗虫捕尽,否则拿你是问!”

  王磐镇定自若,他用一种味道很大并带有毒性的野草来熏蝗虫,起了奇效,经过三天三夜蝗虫被全部灭尽了。他去至驿中把使者拉到田间,使者大为震惊,对王磐说:“君乃神人也”。

  尊孔

  元世祖忽必烈,提倡以儒学为主体的汉族文化。

  王磐发现曲阜孔子庙,没人看守,于是他向世祖谏言:“打扫孔庙的不过才一百家人,每年给的赋钞不过六百贯,这也才仅仅是一个六品官一年的薪水。想我圣朝疆宇万里,财富每年亿万计,怎么能够为了一位六品官的俸禄,而不侍奉孔子了呢?克扣一个六品官一年的俸禄,给国库增加不了多少钱,而这样做对国体损害甚大。”

  他的这席话,当时被传为美谈。皇帝不但没生气,而且还批准了他的奏折。

【朝天子咏喇叭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12-27

朝天子·咏喇叭赏析参考08-25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诗词10-27

《西施咏》翻译赏析12-11

咏蝉在咏蝉原文翻译赏析11-26

咏鹅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咏煤炭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咏雨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西施咏原文翻译及赏析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