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夏季管理的重要注意事项

时间:2023-05-26 16:53:15 注意事项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池塘养鱼夏季管理的重要注意事项

  鱼塘养鱼的方法:一般以吃食性鱼类为主,搭配滤食性鱼类,搭配比例为吃食性鱼类占80%,滤食性鱼类占20%,鲢、鳙鱼比例一般为4~5:1。池塘位置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供电方便的地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池塘养鱼夏季管理的重要注意事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池塘养鱼夏季管理的重要注意事项

  在指导科技示范户的实践中,发现随着渔业生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户池塘放养密度较大,夏季池塘管理尤显重要,归纳起来应注意如下事项:

  1.调节水质:配备简单的水质分析盒,定期检测水质。及时加注新水或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水,一般鱼池应每月加注3-4次新水,每次30厘米左右;生态制剂按照说明书使用即可。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2.投饵:以满足生长需求即可,夏季投喂以八成饱为好。过饱鱼体新陈代谢增加,需氧量增加,容易造成缺氧浮头。

  3.合理使用增氧机:需做到“六开三不开”。

  即,“六开”:

  1)晴天时午后开机;

  2)阴天时次日清晨开机;

  3)阴雨连绵时半夜开机;

  4)下暴雨时上半夜开机;

  5)温差大时及时开机;

  6)特殊情况下随时开机。

  “三不开”:

  1)早上日出后不开机;

  2)傍晚不开机;

  3)阴雨天白天不开机。在出现天气突变或由于水肥鱼多等原因引起鱼类浮头时,可灵活掌握开机时间,防止浮头或泛塘发生。

  4.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并重的原则。做好“四消”、“四定”工作,密切观察鱼体活动情况。在鱼病发生时节进行预防,发现鱼病及时对症治疗。

  鱼池里的鱼,要注意什么。

  1.池址。

  要挑选水资源充裕.水体好,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建水池。这类方式 有益于灌水排水管道,也有益于鱼类.精饲料和成鱼的运送与市场销售。

  2.池塘以及周围环境。

  东边西边长,南北宽的矩形框池是最好。这类池形具备池埂遮光少,河面日照时间长,有益于浮游植物植物光合作用,且夏天多南,西南风,河面易起波浪纹。动态性池中O2当然提升,可降低鱼的浮头。矩形框池宽度占比以5:3为最好。该矩形框不仅外观设计美观大方,并且有利于饲养管理方法及拉网工作,灌水时也非常容易造成水面逆流。池塘边不应该有大树,高房屋,以防止太阳曝晒和风吹过。

  3.池的消毒杀菌。

  在提前准备养魚前,务必清塘消毒杀菌。倘若老水塘,最好是将塘底的沙子挖到,不然非常容易滋长一些有危害病菌,对鱼群的身体健康十分不好。除挖细沙外,还应开展消毒杀菌,可以用生石灰粉或漂白液,全池喷撒,待数日后用自来水清洗。

  4.皈依鱼种。

  渔塘清除结束,就可以推广鱼类。鱼类的放置要依据水塘尺寸,本地情况和社会经济标准等要素来明确。而且买鱼的方法要靠谱,那样能够确保鱼的质量,与此同时也需要留意相对密度,不必养得太多。

  5.日常管理方法。

  饲养鱼种在日常生活上要投饵,必须按时定量分析。此外还常常给鱼上肥,上肥的效果是推动浮游动物和水草植物的生长发育,这还可以给鱼给予一些精饲料。为了更好地避免鱼发生浮头状况,提议每日从早到晚做一次查验。

  鱼塘养鱼

  1、池塘位置

  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供电方便的地方建造鱼池。这样既有利于注、排水,也有利于鱼种、饲料和成鱼的运输和销售。

  2、水源和水质池塘应有良好的水源条件,以便于经常加注新水。由于池塘内鱼类饲养密度大,其投饵施肥量大,池水溶氧量往往供不应求,水质易恶化。导致鱼类严重浮头而大批死亡。

  虽然可用增氧机可防止鱼类浮头,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质,长此以往不利于鱼类生长。

  池塘水源以无污染的河、湖水为好,这种水溶氧高,水质良好,适宜于鱼类生长。因此,鱼池最好靠近河边或湖边。

  井水可以作为养鱼水源,但其水温和溶氧均较低,使用时应将井水流经较长的渠道或设晒水池,并在进水口下设接水板,待水落到接水板上溅起后再流入池塘,以增加水温和溶氧量。

  工厂和矿山排出的废水,往往含有对鱼类有害的物质,只有经过分析和试养,才能作为养鱼用水。

  3、面积饲养食用鱼的池塘面积应较大。面积大,鱼的活动范围广,受风力的作用也较;风力不仅可增加溶氧,而且还可使池塘上下水层混合,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

  此外水体大水质较稳定,不易突变,因此渔谚有“宽水养大鱼”的说法。但面积过大,投饵不易均匀,水质也不易控制。

  夏季捕鱼时,一网起捕过多,分拣费时,操作困难,稍一疏忽,容易造成死鱼事故;面积过大,管理也不方便,并且池大,其受风面也大,容易形成大浪冲坏池埂。

  因此,尽管30亩左右的大鱼池也能高产,但采用的不多。有些面积较小的鱼池(2亩~3亩),也能取得高产,但毕竟水环境不太稳定,且占用的堤埂多,相对缩小了水面积。

  根据目前食用鱼的饲养管理水平,一般认为池塘面积在10亩左右较合适。

  4、水深饲养食用鱼的池塘需要有一定的水深和蓄水量,以便增加放养量,提高产量。池水较深,蓄水量较大,水质较稳定,对鱼类生长有利。

  因此,渔谚有“一寸水、一寸鱼”的说法。根据无锡河埒乡不同水深的池塘鱼产量比较表明。

  单位面积草鱼、青鱼、鲢、鳙的放养量和净产量随着水深的增加均有大幅度增加。

  平均水深较深(1.7m~2.5m)的池塘,螺、蚬和水草的投喂量也比面积相似但水较浅(1.2m~1.5m)的池塘,分别多51%和56%。

  但池塘也不是愈深愈好。如池水过深,下层水光照条件差,溶氧低,加以有机物分解又消耗大量氧气,这就容易造成下层水经常缺氧。

  因此,池水过深,对鱼类的生存和生长均有很大影响。实践证明,精养鱼池常年水位应保持在2.0m~2.5m。

  5、土质饲养鲤科鱼类池塘的土质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沙土最差。养1年~2年后的鱼池,由于积存的残饵、鱼类粪便和生物尸体与泥沙混合,形成淤泥,代替了原有的土壤。

  淤泥过多,则其中所含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易造成缺氧。而且缺氧后有机物厌氧发酵还会产生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影响鱼类生存和生长。

  通常在鱼种放养时,池底应保持5cm厚的淤泥,这对补充水中营养物质和保持、调节水的肥度有很大的作用。

  6、池塘形状和周围环境鱼池以东西长而南北宽的长方形池为最好。这样的池形的优点是池埂遮荫小,水面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并且夏季多东南风和西南风,水面容易起波浪。池水在动态中能自然增氧,可减少鱼类浮头。长方形池的长宽比以5:3为最好。

  这种长方形不仅外形美观,而且有利于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注水时也易造成池水的流转。池塘周围不应有高大的树木和房屋,以免阻挡阳光照射和风的吹动。

  7、池底形状鱼池池底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是“锅底型”。即池塘四周浅,逐渐向池中央加深,整个池塘形似铁锅底。

  此类鱼池,干池排水需在池底挖沟,捕鱼、运鱼挖取淤泥十分不便,须加以改造。第二种是“倾斜型”。

  其池底平坦,并向出水口一侧倾斜。此类池底干池排水、捕鱼均方便,但清除淤泥仍十分不便。

  第三种即为“龟背型”,其池塘中间高(俗称塘背),向四周倾斜,在与池塘斜坡接壤处最深,形成一条浅槽(俗称池槽),整个池底呈龟背状,并向出水口一侧倾斜。

  这样年底排水干池时,鱼和水都有集中在最深的集鱼处(俗称车潭),其排水捕鱼十分方便,运鱼距离短。

  而且塘泥主要淤积在池底最深处的池槽内,多余的淤泥就容易清除,修整池埂可就近取土,其劳动强度较小。

  此外,这种池形结构在拉网时,只需用竹篙将下纲压在池槽内,使整个下纲绷紧,紧贴池底,鱼类就不易从下纲处逃逸,可大大提高低层鱼的起捕率。

  8、池塘改造良好的池塘条件是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之一。

  目前我国对高产稳产鱼池的要求是:

  ①面积适中,一般养鱼水面以10亩左右为佳。

  ②水较深,一般在2.5m左右。

  ③有良好的水源和水质,注排水方便。

  ④池形整齐,堤埂较高较宽,大水不淹,天旱不漏,旱涝保收。

  此外池底最好呈“龟背型”或“倾斜型”,池塘饲养管理方便,并有一定的青饲料种植面积。

  如鱼池达不到上述要求,就应加以改造。改造池塘时应按上述标准要求,采取:小池改大池;浅池改深池;死水改活水;低埂改高埂;狭埂改宽埂。

  9、池塘的清整池塘经一年的养鱼后,底部沉积了大量淤泥(一般每年沉积10cm左右)。故应在干池捕鱼后,将池底周围的淤泥挖起放在堤埂和堤埂的斜坡上。

  待稍干时应贴在堤埂斜坡上,拍打紧实,然后立即移栽黑麦草或青菜等,作为鱼类的青饲料。

  这样既能改善池塘条件,增大蓄水量,又能为青饲料的种植提供优质肥料,也由于草根的固泥护坡作用,减轻了池坡和堤埂的崩坍。

  整塘后,再用药物清塘(方法与鱼苗培育池的清塘相同)。

  清整好的池塘,注入新水时应采用密网过滤,防止野杂鱼进入池内,待药效消失后,方可放入鱼种。

  10、盐碱地鱼池水质特点及其改造除上述淡水淡土的鱼池外,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以及沿海河口还有面积广阔的盐碱地。

  这些土地一般不宜农作物的生长,甚至寸草不生,而经改造后,即可挖塘养鱼。

  经过若干年的养鱼,这些土地完全或基本淡化后,根据需要还可以改为农田。目前,利用盐碱地发展池塘养鱼,已成为我国改造盐碱地的重要措施。

  沿海受海水影响的地区,水中离子以Cl-为最多。在干旱少雨地区,河水含盐量较高,有的可达1000mg/L以上,高的可达7000mg/L。

  当水中含盐量超过300mg/L~500mg/L时,离子间的比例则有较大的变化,水中HCO3- 的比例下降,Cl-或SO42- 的比例增加。

  在理论上SO42-本身无毒,但在缺氧、有机物高的情况下,硫酸根可被细菌还原为鱼类有毒的硫化氢。

  池塘养鱼混养和密养方法在同一池塘里混养和合理密养习性不同、食性各异或同一种类而规格不同的鱼种,是中国池塘养鱼技术的核心。

  鲢、鳙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中、下层,青鱼、鲮鱼、鲤、鲫、非鲫等生活在水体底层。

  将这些不同种类的鱼混养在同一池塘中时,不但可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

  而且由于各种鱼类所需的饵料不同,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饵料资源,产生互利关系,又防止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改善池塘生产条件。

  将同一种类不同规格的鱼进行混养,可在生产食用鱼的同时生产大规格鱼种,从而减少培育鱼种的池塘,扩大了食用鱼的饲养面积。

  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只要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混养鱼类的比例和放养鱼种的规格适当、饵料质优充足、饲养管理细致,就会提高产量。

  池塘养鱼饲养管理

  1、合理的放养模式配合饲料池塘养鱼,一般以吃食性鱼类为主。

  搭配滤食性鱼类,以充分利用水体及水体内生物饵料,同时又可调节水质,搭配比例为吃食性鱼类占80%,滤食性鱼类占20%。鲢、鳙鱼比例一般为4~5:1。

  值得注意的是草鱼抢食较凶,鲫鱼胆子较小,一般以鲤鱼或鲫鱼为主养塘不搭配草鱼,以鲫鱼为主养塘不搭配草鱼、鲤鱼。主养吃食性鱼类驯化抢食后再投放鲢、鳙鱼。

  投放量应视池塘条件、管理条件,预期达到的产量、规格及投放规格而定。

  2、积极防病鱼生活于水中,发病后不像陆生动物容易被发现,同时给药比较困难,在日常生产中给药只外用——泼洒和内服——加在饲料内。

  当鱼体发病严重时不摄食,也就不能进行内服药治疗,因此在生产中防病极其重要,防重于治,应防治结合。

  1)清塘消毒A:清塘:冬季干塘时,清除池内过厚淤泥,干塘日晒,并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杀灭塘内虫类、虫卵和病原生物。

  B:消毒:分水体消毒和鱼体消毒鱼体消毒:鱼种入塘前进行药浴消毒。

  在养殖过程中,还可定期在食物周围悬挂药篓(袋),使食场周围局部水体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当鱼进入食场吃食时进行药浴消毒。

  水体消毒:也就是外用药物防病消毒,用于预防鱼类细菌性及体表寄生虫疾病。

  常用药物生石灰20毫克/升、漂白粉1毫克/升、海因类0.2~0.3毫克/升、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0.7毫克/升、敌百虫0.3~0.5毫克/升等。

  2)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使用微生态制剂前后5-7天不能使用外用消毒的物。微生态制剂使淤泥有机质迅速氧化分解,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3)科学使用增氧机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1-2小时,使池底含有害物质的底层水曝气,将池塘上层富氧水带入底层,加速底层有机物氧化分解减少水体内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减少夜间的底层化学耗氧。

  3、巡塘坚持早、中、晚巡塘,观察鱼类摄食、活动情况,判断鱼类健康状况。观察水体、水质、水色变化。

  4、施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化肥为主。每半月左右追肥一次。氮肥用尿素等,磷肥用过磷酸钙,每次用量5~10千克/亩,溶解后全池泼洒。

  配合颗粒饲料主养吃食性鱼类的塘一般氮肥不易缺,因此追肥以磷肥为主,以补充水体中的磷的不足。

  使用磷肥时应注意:在晴天上午充分溶解后泼洒,以便使浮游植物及时利用,同时应避免在使用生石灰前后、池水混浊时使用,以免降低肥效。

  施肥目的:为浮游植物提供充分营养,促使其生长繁殖。调节水质,保持“肥、嫩、活、爽”,为鲢鱼提供饵料,保持池水较高的产氧能力。

【池塘养鱼夏季管理的重要注意事项】相关文章:

新池塘养螃蟹的重要的注意事项08-16

夏季护肤的重要注意事项04-03

夏季爬山的重要注意事项09-16

夏季出行的重要注意事项09-15

夏季保健的重要注意事项09-16

女性夏季保健的重要注意事项09-16

夏季宝宝午睡的重要注意事项09-16

池塘养鱼立项建议书11-24

夏季吃水果的重要注意事项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