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冬季滋补中药的养生的注意事项

时间:2021-09-02 15:08:05 注意事项 我要投稿

冬季滋补中药的养生的注意事项

  玉竹、天冬、西洋参、沙参等中药养生的功效较优,特别适合冬季养生。下面为你详细介绍以上中药使用的技巧。

冬季滋补中药的养生的注意事项

  1、玉竹:

  味甘,性平,有养阴润肺、益肾生津作用。玉竹还有强壮作用,但其力缓和,宜久服,可消除疲劳,强壮身体,抗衰防老。

  2、天冬:

  味甘、苦,性寒,清肺降火、滋阴润燥。天冬单用就有效,天门冬膏即以鲜天冬捣汁熬膏,每服一汤勺,早晚空腹温酒下,久服有益气延年之功。

  3、西洋参:

  西洋参味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功能为补气养阴、清火生津。西洋参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用于气阴虚所致的少气、口干、乏力,或肺阴虚所致的咽干、声音嘶哑、干咳等症;二是用于阴虚发热的午后潮热,亦可用于高热病中气阴受损所致的气短乏力、口渴、脉无力等症。

  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耐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特别是秋天,更是以服用西洋参为好。

  4、沙参:

  沙参有南、北之分,两者清养肺胃之功相同,常用于补益保健。如《神农本草经》载其“补中益气”;《名医别录》载其“安五脏,久服利人”。沙参在使用时,一般是入水煎服,每次10~15克。芡实:芡实味甘、涩,性平,有健脾养胃、益肾固精的作用。

  中医养生学认为,芡实抗衰延年,最益脾肾。《神农本草经》说:“补中,……益精气,强志,令人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之所以提倡在秋天进食芡实,在于它可调整被炎夏所消耗的脾胃功能,脾胃充实以后,再吃较多的补品或难消化的补药,人体就能适应了。

  按中医理论,阴虚的人最需要低温养生。因为阴虚的人怕热,常常表现为手心、足心、心口发热,低温养生可以使人体体温降低,阴经得以涵养,所以低温有助于养阴。

  冬天要多吃养阴之品,包括水生植物如水稻、藕等;越冬植物如大白菜、萝卜;背阴处生的植物,如冬菇、蘑菇;冬季成熟的食物,如冬梨、冬枣。冬天要多喝井水、地下水养阴;吃体温偏低的动物如水鸭和鱼等等。

  随着岁月的流逝,每个人都会面临斑点的困扰。产生色斑的`原因很多,比如日光照射、疾病、药物、化妆品、情绪因素等等。中医认为,大多数面斑产生的原因都是肝郁气滞,即由不良情绪等引发,很多长斑者还伴有某些妇科疾病,中医按摩治疗效果很好,祛斑美容,试试中医按摩绝招。

  产生色斑的原因很多,比如日光照射、疾病、药物、化妆品、情绪因素等等。中医认为,大多数面斑产生的原因都是肝郁气滞,即由不良情绪等引发,很多长斑者还伴有某些妇科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等,所以特别是女性长色斑时要警惕身体的疾病。

  对于出现面斑的朋友来说,不花钱的祛斑美容绝招就是按摩长斑的地方。产生色斑的地方往往血液循环不好,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淡化色斑。中医上有阿是穴的说法,就是哪里有病哪里就有穴位,对于色斑也是这样。如果配合针灸效果会更好。

  平时坚持按摩一些穴位,对美白皮肤很有好处,而且能帮助治疗面部色斑。这9个穴位分别是,三阴交、阴陵泉、地机、膻中、关元、气海、肾俞、足三里和脾俞穴。

  穴位定位:

  三阴交: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10厘米,胫骨内侧缘后方。

  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地机:阴陵泉穴下10厘米。

  膻中:胸前第四肋间隙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取穴。

  关元: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0厘米。

  气海: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5厘米。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5厘米处。

  足三里:外膝眼下10厘米,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脾俞: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在找脊椎部的穴道时,数凸骨就可发现穴道,不过,并不需总是都从最上面颈椎的凸骨开始数起。因此,可利用下列的方法,找出作为基准的棘突。

  头往前低下时,脖子后面所露出的一块骨,就是第七颈椎骨。而第七颈椎骨下面的一个背骨突出处,即是第一胸椎骨。

  若以线连结左右两边肩胛骨的下端,正好是第七胸椎骨和第八胸椎骨间的突起处。

  腰的左右边有极突出的“髂骨”(为髋骨最上部),而连接其左右侧上端之线,则为第四腰椎棘突之突起处,这也是系腰带的位置。

  [脊椎旁穴道取穴窍门]

  脊椎上及旁边的人体穴位是非常丰富的,且布满了被广泛用于疾病治疗的穴道,对于任何想致力于人体穴位疗法的爱好者来说,掌握好“脊柱旁取穴窍门”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关穴位罗列如下

  督脉上相关穴位:

  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灵台穴、至阳穴、筋缩穴、中枢穴、脊中穴、悬枢穴、命门穴、腰阳关穴、腰俞穴、长强穴,这些穴位依次分布在脊椎相应的棘突下。

  足太阳膀胱经上相关穴位:

  肩中俞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这些穴位依次分布在脊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

  再有:肩外俞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这些穴位依次分布在脊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寸处。

  附:

  穴位:脊柱穴位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约推100~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冬季滋补中药的养生的注意事项】相关文章:

冬季用车注意事项11-09

冬季行车安全注意事项01-20

营养师冬季养生小秘诀10-13

冬季防火安全知识及注意事项10-28

新手冬季行车的各种注意事项09-29

冬季驾车注意事项及常识技巧10-03

冬季驾车常识技巧与注意事项10-01

新手冬季开车有哪些注意事项09-20

冬季开车出行的注意事项及驾车技巧09-20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方法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