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

赴浙江、江苏、上海道路运输发展的考察报告

时间:2021-07-24 09:35:41 考察报告 我要投稿

赴浙江、江苏、上海道路运输发展的考察报告

  根据省厅主要领导的要求,由省厅副厅长邓经国带队,省运管局党委书记王江军,XX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国凤、XX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龙骏,省厅运输处副处长唐小兵,省厅信息中心副主任颜庆华,XX市、XX市、XX市、XX市、XX市运管处处长以及省运管局客货运输管理处、办公室等部门人员一共13人组成的学习考察组,于5月27日至6月4日,先后学习考察了浙江省物流信息化建设,XX市XX区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发展和传化物流基地,XX市嘉恒储运物流园区,南京南站,常州综合运输枢纽,无锡西站物流园区,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上海南站、虹桥综合运输枢纽等。通过实地考察并与当地行业管理部门、建设单位、运输企业、经营业主等进行座谈交流,真切感受到了三省市道路运输发展理念的超前、基础设施投入的巨大、物流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当地政府对城市公交的高度重视和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也反映了我省道路运输发展的相对滞后,与江、浙、沪三省市的巨大差距。

赴浙江、江苏、上海道路运输发展的考察报告

  一、关于综合运输枢纽方面

  在这次学习考察中,南京南站、常州客运中心站、上海南站、虹桥综合运输枢纽给我们印象深刻,以上几个综合运输枢纽在规划建设方面比较超前,最大特点是“以政府为主导、以铁路或机场为主线”,将多种运输方式及城市交通的转换场所在同一空间内统一规划建设,综合运用先进技术手段,通过合理的流线设计、清晰简明的标识标示,使各种运输方式的设施装备、运输作业、技术标准、信息传输、组织管理等在空间和运输组织上实现无缝衔接,实现人车分离、进出分离、乘坐不同交通方式的人流分离,有效提高了枢纽内人员组织的管道化程度,增强了旅客流动的有序性。其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基础设施一体化、信息建设一体化、交通运输一体化。

  (一)设计模式:体现了“立体交通、垂直分流、无缝换乘、公交优先”的设计理念,都分地下、地面和地上等多层,多种运输方式通过公共换乘大厅实行上下垂直分流,将原先的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等多个单体站融合为一个综合的运输枢纽,传统的单元联结模式也被多种功能的复合结构所代替。

  (二)建设模式:以上枢纽体建设基本上都采用了“统一规划、分别建设”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两种模式,通过技术标准、信息传输对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进行融合。除了铁路建设以外,其他运输方式的设施建设基本上由当地政府自主组织建设。比如常州,成立了交通建设投资集团公司,由政府以生地价格出售给交通建设投资公司,公司将所购土地按规划一部分用于建站,一部分进行开发经营,经营所得用于补助站场建设和滚动发展。

  (三)管理模式:采用“站内分别管理、站外统一管理”的模式,比如常州、上海都成立了运输枢纽管理委员会,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交通、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门为成员单位,专门负责综合枢纽的统一管理,机场、火车站等内部管理由其有权部门进行管理,站(场)外及汽车站、公交站、出租车停靠点及周边商业开发都由管委会统一管理。

  (四)服务理念:以上枢纽基本都贯彻了“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的理念。如上海南站采用“大交通、大空间、大绿化”的'总体设计理念,通过地下换乘通道,在火车、长途汽车、轨道交通、市内公交、郊区汽车、出租车等交通方式之间自由换乘,使地面乘客转移到地下,再加上大面积绿化,整个车站看起来更像一个公园;南京南站功能布局遵循“以流为主、到发分离、南北贯通”的原则,创造性地采用“上进下出”与“下进下出”相结合的立体流线模式。常州客运中心站指示标识设置清晰简单、引导性强,旅客在站内有明确的认知感,能够辩识自己在站内的方位和目的地方向,实现有序而便捷地换乘,快速疏导人流。

  二、关于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方面

  相对我省而言,江、浙、沪三省市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如江苏省运管局先后制订了《江苏省“运政在线”监督检查信息管理办法》、《江苏省驾培智能化管理系统车载终端基本功能和技术指标》、《江苏省运输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技术规范》、《江苏省运输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gps数据转发接口规范》、《江苏省运输管理局视频整合技术要求》等规定,为指导各地的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江苏省在推广应用gps工作中,省运管局提供数据转发接口规范和技术标准,将其列为行政许可前置条件,不具体参与gps的安装服务工作,而是由运输企业和业户自主选择gps服务供应商,各级运管部门只对车辆gps的上线率进行检查考核。

  (二)信息化建设投入巨大并逐步构建完备。浙江省道路信息化建设始终依据《浙江省道路运输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先后开发应用了运政信息系统、信用管理系统、行政处罚管理系统、从业人员ic卡管理系统等十余个应用系统,建立了覆盖长三角的96520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全面推广了营运车辆gps监控调度系统。通过交通主干网已形成了2m到市、10m到县的信息传输专网。网络覆盖浙江全省90余家运管机构,并延伸到主要客运站、货运市场、检测站、驾校等150余个道路运输企业;各级运管部门共有各类服务器约130台,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140余台,计算机终端约3000台,人均超过0.5台。此外,在推进应用的过程中,还建立和培养了一支100余人的信息化技术队伍,落实了信息化职能部门。“十五”期间,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共投入6743万元,“十一五”期间投入13523万元。目前,江浙两省运政信息系统已深入到了运管办公、运政业务、运政稽查、安全监管、应急求援等各个方面。如江苏省XX市运政信息系统就包括了运政业务管理系统、运政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分析决策系统、运政稽查调度指挥系统、gps综合管理系统、运政gis管理系统、运政视频监控系统、应急保障调度系统等八大信息系统,通过将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共享,为公众和运输经营者提供实时综合信息服务,也为运管部门提供一个高效管理平台。苏州建成的运政监控指挥中心,使运输管理真正步入了信息综合化、指挥现代化、管理互动化、资源共享化、处罚规范化时代。

  (三)信息化应用正逐步深入完善。江苏省开发的全省统一运政管理信息平台(江苏运政在线),将三级运管机构的各项许可、收费、管理等职能集中到一个信息系统上办理,统一平台、统一流程、统一格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浙江省更新改造了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在年审最繁忙时段,一天可查验860台车,比传统管理模式每天最多查验180台车效率提高了将近5倍。江苏省运政移动执法系统取得明显成效,组织开展了“车载动态监控取证系统”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通过安装在执法车辆上的动态监控取证设备(可同时进行前、后、左、右四路摄像和同步录音),对执法全过程进行实时录像录音并将现场图像传送到各级运政监控中心。

  (四)公众信息服务得到普遍重视。浙江省的96520语音服务系统,实现了受理旅客运输、货物运输、机动车维修、驾驶培训、公路“三乱”等服务投诉和违章举报,汽车站班车信息查询,汽车故障抢修救援服务,出租汽车等客运车辆遗失物品信息登记和查询,以及各类道路运输行业的相关信息查询服务等。江苏、浙江两省自2005年启动至今已完成省内近100家客运站的联网工作,实现了数据采集、分析、统计、查询和小件托运等功能,目前正在进行二期联网售票功能的开发和推广工作,初步实现了全省联网售票、网上售票、统一结算、决策分析、公众服务等功能。

  三、关于道路货运现代物流业发展方面

  现代物流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浙江、江苏两省发展交通物流业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引导、扶持、支持和培育,形成以物流园区为基础,物流信息平台为支撑,技术标准为手段,龙头企业为示范,全程物流为方向的全省交通物流体系,通过规划引导、政策引导、管理引导、服务引导、舆论引导、资金引导,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实现传统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江苏和浙江两省交通物流发展的主要做法是四个抓手:即抓基地、抓信息化、抓物流龙头企业、抓城市城乡配送。

  (一)实行高位推动。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8]64号),并与交通运输部合作,签署部省共建物流协议。在此基础上,浙江省成立了交通大物流建设领导小组和物流办,物流办设在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指导和协调全省交通物流发展工作,出台了全省《交通物流园区建设工作意见》,编制了《浙江省交通物流园区布局规划》,召开了分管副省长、副市长和市县交通运输局长参加的全省大物流工作会议,由此拉开省交通运输部门和各级政府花大力气发展交通物流的序幕。

  (二)强化园区建设。浙江和江苏两省都将物流园区建设作为传统货运站场转型升级的方向。截止目前,浙江物流园区建设共完成投资33.6亿元,安排补助资金4574万元,建设5个部省共建物流园区、12个省级重点扶持物流园区(含5个部省共建园区)、56个市级重点扶持物流园区以及农村物流货运站200个,形成了“物流园区为核心、物流中心为骨干、配送中心为基础、农村物流站点为补充”的整个物流体系节点网络。

  (三)构建信息平台。浙江省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大物流”战略部署这个契机,对原有货运信息系统进行调整,成立了专门的团队进行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的搭建,由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并投资,XX市运管局具体承办,制定出台了一套物流信息化标准,将系统构架成“1+3n”的模式,即以数据交换平台为核心,门户网站为前端展示,下挂多套标准版软件,并实现与多个国内重要物流以及相关信息系统的连接,由此加快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物流代码和电子运单的标准化,以及货运企业的信用系统建设。

  (四)加强政策扶持。浙江省对物流园区建设进行补助,其中省级重点扶持园区补助资金3529万元,市级重点扶持园区1045万元,农村货运站补助1500万元;江苏省强化对交通物流龙头企业的补助,对重点交通物流项目2007年、2008年每年补助3000万元,2009年补助5000万元。同时,对于重点物流基地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项目,以及连接重点物流基地的集疏运公路、水路的新改建项目进行配套和政策扶持,补助资金在省交通运输厅年度计划中安排。

  (五)效益初步显现。由于物流园区具有规模效益、分工效益和成本效益,宏观上可以吸收更多的制造业、商贸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微观上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园区企业税收等方式获取盈利。如传化物流杭州基地共整合了480多家物流企业、40万辆运输车辆、10万平方米的仓储、2万多家工业企业以及工商、税务、运管等管理资源,除吸引整合了物流企业、车辆的60万人外,园区自身还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2009年物流产值为35亿元,上缴税收1.5亿元,为工商企业降低成本30%以上,物流业带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效益非常明显。

  四、关于城乡客运(公交)发展方面

  无论是浙江还是江苏,在发展城市公交和城乡公交的工作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把其作为重要民生工作,形成政府主导投入,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的格局。

  (一)政府重视公交发展,把公交优先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江浙两省地方政府把发展公共交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牢固树立了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落实公交优先的各项措施,优化完善公交线网,建设公交枢纽,构建以大容量地面公交快速系统为骨架的公交网络,努力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吸引力。具体体现在:一是加大了对公交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力度,提高城市公交的舒适度和运行速度,如XX市目前80%的公交车为空调车,此外建设了两条brt快速公交通道,每天吸引客流达25万人次,使城市公交客流从两年前的每天50万人次,增加到目前每天110万人次;二是加大了对公交服务的资金扶持力度,坚持低票价政策。如XX市政府每年购买的公交服务达3亿元,人均年补贴达100元,使全市公交票价统一为1元/人次,刷卡0.6元/人次,学生0.3元/人次,老人免费,充分使城市公交惠民于广大百姓。

  (二)城市客运公交和农村客运逐渐融合,真正实现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为使农村农民同样享受到城市市民拥有的便捷公交出行方式,缩小城乡差别,浙江XX市XX区从2007年开始,经过几年来不断探索创新,目前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他们的主要做法是:首先成立一个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交通、财政、规划、国土、建设、公安等多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采取了“政府主导、镇区配合、行业运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模式,强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其次实现了“五新”,即通过资源整合,成立一个新的公交公司;通过整体规划,开辟了11条新公交线路;建立了新的价格体系,新票价比原票价下降27.8%;通过政府协调,出台了发展公交的新举措;建立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机制,使低票价运营有了保障,XX市政府承担51%,XX区政府承担49%。XX市由于实现了城乡公交无缝对接和全覆盖,一些家住农村的农民,清晨进城到公园或太湖周边锻炼后,能非常方便在城里买到物美价廉的日用商品和新鲜蔬菜,比在家里附近购买得到更多的便宜和实惠。

  (三)城乡客运发展因地制宜,形成典型模式。浙江省在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中,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客运市场经营主体的特点,形成三种具有推广意义的经营模式:一是以政府主导、企业公司化经营、公益性低票价城乡公交一体化模式。政府高位推进,行业管理部门精心运作,制定完善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方案,整合公交一体运营企业,提高市场集中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辖区内所有城乡公交低票价运营,达到“同城同待遇”;二是以政府主导、企业集约化经营、准公益性的城乡客运一体化模式。政府主导,企业集约化经营,“冷热捆绑、区域化经营”,通过政府提供购置车辆补贴等措施,实现较低票价标准的公交运营;三是以行业引导、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模式。企业根据乡村道路情况,选择投放适宜车型,采用一车多线、不定班、不定时、电话呼叫等灵活的运营方式,票价按照市场定价。

  对于我省而言,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借鉴江、浙、沪道路运输行业的高投入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限制,但他们对道路运输行业发展方向的把握、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尤其是对综合枢纽的总体规划,对信息化建设标准的制定,对城乡公交的多种模式运营,对物流发展的主动靠前推进,对运管机构规格、性质、职能的准确定位和经费保障的协调力度,都值得我们在实际工作学习借鉴。

【赴浙江、江苏、上海道路运输发展的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赴浙江学习的考察报告08-06

赴浙江学习考察报告08-24

赴浙江学习考察报告范文08-27

赴江苏和浙江两省计划生育考察报告07-27

人事干部赴江苏学习的考察报告10-23

赴栾川扶风旅游发展的考察报告07-27

赴上海苏南盐业公司学习的考察报告04-03

赴上海苏南盐业公司学习考察报告09-03

赴上海方向招商引资考察报告范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