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学年第一学期小班组教研小结

时间:2021-07-09 15:17:46 小结 我要投稿

学年第一学期小班组教研小结范文

  延续上学期的研究,本学期继续围绕“集体活动幼儿学习习惯培养方式”进行实践研究,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欣喜地发现:老师们对习惯课的方案设计有更成熟的想法,孩子们在这些方面的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付出总有收获,”现将一学期的收获梳理如下:

学年第一学期小班组教研小结范文

  一、专题研究成果:

  (一)设计思路撰写要素

  1、考虑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

  首先是活动来源的说明,来源于主题或者生活中的突发事件、问题现状。其次,活动价值的取向更多的关注儿童的兴趣、情感、态度。再次,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开拓幼儿经验的内容。

  2、说明活动目标制定、环节安排。

  制定“习惯课”目标时不仅要考虑《指南》中的相关指标,还要更多结合我园的习惯方面要求,在《黑白皮毛的动物》活动中,制定了的目标“在观察、比较中发现黑白皮毛动物花纹的不同,能简单表达观察的结果,并体验游戏的快乐。”另外,活动环节安排要说清楚每一步的意图,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节奏。

  (二)目标制定的导向和适宜性

  1、以《指南》为导向

  《3-6指南》中指出:“3-4岁儿童能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观察班级孩子习惯,发现孩子对礼貌用语的使用有时不是很合适,因此我们《宝宝有礼貌》由此而来,目标制定为“通过看看、说说、演演,知道常用的礼貌用语,并恰当的使用,愿意做个礼貌宝宝。”

  2、满足幼儿发展需求

  在目标设定中,要确保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以达到教学促进发展的有效性,同时又要考虑不能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懂得在集体面前大声说话,不做小动作”。我们根据幼儿发言好习惯进行研究,自编了故事《点名》。

  (三)环节设计要点

  1、环节架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首先,要根据目标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并在环节设计中凸现,如在活动时间安排的比例等方面均可思考并体现。其次,在确定重点环节的基础上,要思考在实施整体环节架构时“如何实现目标”,一些次要环节如何辅助和服务于整个活动。《宝宝有礼貌》中,将第一环节的导入语从提问“你和客人老师怎么打招呼的?”开始,让孩子们从自身的经验出发,从而直接进入主题,既简单又有效。

  2、环节架构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当重点环节确立之后,就要考虑每个环节的安排与推进,从幼儿学的角度不断梳理已有经验、提升新经验。教学活动从导入开始,到第二环节重点学习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你、不用谢”的意义和使用场合。第三环节层层深入,用情景表演的方式来巩固这些礼貌用语的使用。

  3、环节衔接自然流畅、过渡无痕

  环节和环节之间衔接无痕,如第一环节的小结语:“早上好、你好是礼貌用语”正好衔接上第二环节的开始语,“有两个小朋友也懂礼貌”引出后面的故事。第二环节是观察讨论,第三环节是情景表演,我的过渡语是:“刚才视频里的宝宝真有礼貌,接下来我们一起演一演吧。”既是小结语又是过渡语。

  (四)执教中的细节处理

  1、幼儿应答机会应分布均匀,杜绝不公平现象。

  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倾向于请能力强的幼儿回答,为避免这样的情况,设计问题时,教师应考虑不同层次幼的需要。不同难度的问题请不同能力的幼儿回答,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树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2、教育教学方法适宜

  教学方法应通过多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引发幼儿学与做的兴趣,乐意投入各类活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所“能”。《宝宝有礼貌》活动中使用的方法有:创设情境,以故事的形式开展活动;情景表演,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礼貌用语的恰当使用场合;提问讨论,在同伴的分享中获得经验的提升;环节推动,展现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所思所想。

  二、日常教研情况:

  1、 关注方案设计质量。

  此次专题给老师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原创”,当习惯指标确定后,教师要根据指标设计出一份方案。由于组内教师新教师较多,因此,需要多关注方案设计的质量。

  (1)集体确定活动目标和环节架构。当确定了习惯课指标后,我们组内教师会针对这一指标进行简单的分析梳理,帮助执教者确定教学目标,再将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以确保执教者对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更加明确,至少确保这节活动不会偏题。另外,环节架构也会初具雏形,每个环节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执教者在每个环节设计关键提问时会比较准确,而且也推助了执教者设计思路的更多想法和思考。

  (2)执教者丰富、完善方案设计。在集体备课之前,执教者将方案设计完整呈现,主要是设计思路的撰写和关键提问小结语的设计。大家再根据这份方案仔细修改研讨。如《发言好习惯》这个活动,我们前期将目标和环节架构都讨论好,在集体集体备课时讨论各环节的细节,不单是关键提问的设计,还有整个活动的载体——“故事。”这个故事时教师自编的,所以,故事中情节的推进、语言的精练、价值分析等等就需要我们在研讨环节时一并处理解决。我们将《发言好习惯》的习惯要求“站得直直的,声音响亮”融入故事,并多次出现,不断强化,较教师小结提升更自然,效果更好。

  2、 创设环境推助发展。

  (1)及时更新主题环境。小班主题更新快,两周一个,因此,教师创设环境尤其要及时,并稍微提前,不然孩子主题都快结束了,环境再呈现出来意义不大。另外,根据季节等调整装饰性环境,大多利用家长资源进行亲子制作,对孩子而言,意义更大,这是他们自己的环境,也促进了小班孩子跟环境的有效互动。

  (2)有效利用习惯环境。为了配合习惯课的开展,在日常中推进习惯课的效果,我们每个班级创设了习惯环境。幼儿每天在教师的醒目位置看到图片上的习惯提示,并且有幼儿的操作。“好习惯星宝宝”可以将自己的照片放在习惯墙上,并结合幼儿园的“文明星宝宝”月评选活动,孩子们在外因的推注下,这几个方面的习惯有了明显的好转。

  三、存在问题和展望:

  (一)存在问题:

  1、执教时机不准确,活动价值不凸显。

  本学期我们专题研究主要解决的习惯指标是“观察比较发现事物明显特征”、“有礼貌发言、不做小动作”、“恰当使用礼貌用语”、“眼睛看着说话的人”,几个活动效果都不错,但是有的习惯课没有难度,如:小班下期说“谢谢、不用谢,对不起、没关系”不是很适宜,时机应该选择小班上期。所以,选择习惯指标时,虽然符合《指南》中的要求,但是我们还是考虑是小班的哪个时机更适宜,更有价值。

  2、习惯指标较片面,整体改善不明显。

  本学期学习习惯指标和文明习惯指标都较片面,尤其是学习习惯指标,有的较难设计活动方案,有的对孩子整体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帮助不大。整个学期下来,这几个指标方面孩子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班级的整体学习习惯、学习常规改善并不明显,需要我们思考更有效的辅助方式。

  (二)工作设想:

  1、 参照《指南》,找准时机开展。

  指南中制定的指向要求是针对一个学年而定的,但是学年初和学年末这样的时机差异很大,教师在选择习惯课的时候首先要思考当下的时机是否适宜?主要问题是还不够了解孩子,也不要为了完成任务式地进行教研活动。这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关系到整个活动的效果,活动是否有价值。

  2、 日常渗透,如何对症下药。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也经常关注和提及“日常渗透”“日常关注”这几个字,字面上看是了解的,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就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希望可以每次教研活动有一部分时间是关注老师班级日常常规培养方面问题的。具体到有“症”有“药”。如:我新教师时看师傅带班时会说“一二三”孩子就说“做做好”,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让每位教师在常规培养时都在使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梳理一种日常渗透习惯教育的模式,老师“见招拆招”,确保日常渗透有效进行。

【学年第一学期小班组教研小结】相关文章:

大班组第一学期教研计划04-19

中班组第一学期教研计划04-17

学年第一学期的期末工作小结08-18

学年第一学期教研计划04-04

小教研小结范文09-14

第一学期中班组教研计划01-09

2019学年第一学期个人小结09-04

学年第一学期的班主任小结08-19

学年第一学期班主任的小结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