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九日/九日登高》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10-19 14:16:34 晓丽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蜀中九日/九日登高》原文及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做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简单来说,就是这首古诗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古诗词鉴赏怎么做会更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蜀中九日/九日登高》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唐.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译注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说明

  王勃一生遭遇坎坷,经常离家为宦漫游,因此怀乡送别诗是王勃诗中最常见的一类题材。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时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勾起了诗人浓郁的乡愁,于是作了这首诗。诗中表明诗人心中已经厌倦南方的愁苦,并将思乡之情寄托于鸿雁身上,表达了自己希望早日回到故乡的愿望。这首诗前两句交代背景,后两句将作者的怀乡之情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借无情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开启了唐人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赏析

  “九月九日望乡台”,起句就点题,点出重阳节望乡之事。次句“他席他乡送客杯”交代诗人异乡送别友人之事,“他席他乡”已显得凄凉,还要送别友人,诗人孤独无助的心境不言而喻。

  诗人长期滞留南方,他已经厌倦了异乡漂泊的生活,他所思念的地方是北方的家乡,无时无刻不想着回到北方,可是却由不得自己的希望。“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诗人有家难回,却看到鸿雁偏从家乡的方向飞回来,北方,有诗人魂牵梦萦的家乡,你鸿雁归来,给人平添了多少惆怅?这两句抒情,是对自然现象无理的发问,将思乡之情推向了高峰。并将南归的大雁与欲北归而不得的诗人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无依之苦。这一脱口而出的发问,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诗人将浓厚的乡愁融入无情的自然现象中,使情感显得更加深沉厚重。

  作者简介

  【王勃 约650年——676年 享年27岁】

  唐代诗人,字子安。今山西河津人。王勃出身于豪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他们四人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上元二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亡,一代才子就这样消逝了,时年27岁。

【《蜀中九日/九日登高》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蜀中九日》原文及翻译赏析10-20

杜工部蜀中离席原文及赏析01-09

登高原文及赏析03-23

《登高》原文及翻译赏析05-03

寄蜀中薛涛校书原文及赏析02-20

杜工部蜀中离席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7

登高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03-24

九日齐山登高原文及赏析05-09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08-13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原文及赏析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