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片断赏析教学步骤

时间:2024-03-18 18:54:58 秀雯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琥珀》片断赏析教学步骤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琥珀》片断赏析教学步骤,欢迎大家分享。

《琥珀》片断赏析教学步骤

  《琥珀》片断赏析教学步骤 1

  教学结构:

  变序式

  教学步骤:

  一、以实物(人造琥珀)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学习顺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学习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样子,为体会作者考虑周到奠定基础)(略)

  (二)学习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时间)(略)

  (三)学习第二段(通过读议、设疑、赏析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见实录)

  (四)学习第三段(找出琥珀被发现的条件,再次体会作者推理的严密)(略)

  (五)回到第四段(略)

  (六)引导总结板书,强调训练重点(略)

  下面是步骤(4)教学实录:

  师: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现在我们重点来学习第二段,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试把这一段分为两层,并总结层意。

  (学生活动)

  生:这段的第1小节为一层,其余是第二层。第一层介绍了环境,第二层讲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第1小节说明不了什么,不应该分开。我认为应该分到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这层写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第二层讲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师:同意这种分法的举手。看来,除了你(指着生),其余同学的意见一致,你还坚持你的意见吗?

  生:我分错了,刚才没仔细读课文,忙着举手。

  师:我也同意第二种分法。

  板书:松脂球化石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第一层,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学生活动)

  生: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

  板书:夏天

  生:夏季也有阴天、雨天,我认为还得补充有阳光,而且强烈。

  师:为什么?

  生: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

  师:有道理。补上。

  板书:阳光强烈。

  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学生活动)

  生:有三处:

  1、太阳暖暖地照着;

  2、太阳照得火热;

  3、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气温的变化通过暖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

  师:对。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遇不幸作了铺垫。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生: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只有松树才有松脂。

  生:我认为必须发生在松树林,而且必须落在一棵老松树上,因为树多,才会有多年生的老树,只有老树才会掉大滴大滴的松脂。

  师:有道理。

  板书:松树林

  还有呢?

  生:不凑巧也不行。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吧嗒松脂滴下来了。

  师:找得准。(板书:蝇、蛛、巧遇、松脂滴)

  那么,请大家想想,假如不是这么巧呢?

  生:如果不是这么巧,就不会形成这块琥珀。比方说,蜘蛛猛扑过去,把苍蝇吞了,大摇大摆地走了,松脂才滴下来,就不会有这颗奇异的琥珀了。

  生:要是蜘蛛刚把苍蝇吃了,还没来得及逃,松脂就滴下来,虽然包住的也是两只小虫,可人们只能看到蜘蛛了。

  生:假如蜘蛛正要扑过去,可掉下来的松脂已经把苍蝇包住了,那蜘蛛决不会自投罗网了。

  师:大家设想得都有道理。由此可见,作者在推测过程中已经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了。还有必需条件吗?

  生:有。我看松脂继续滴下来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师:我看可有可无。一大滴已经把它们包住了呀!

  生:必须有,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家伙目标一致,没准儿还能挣扎出来。

  生: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形不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师:讲得好。板书:松脂继续滴

  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层,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独立赏析课文)

  生: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

  生:暖暖的天儿,香香的味儿,这么好一个环境,难怪它出来到处飞。

  生:苍蝇歇的时候,用了几个动词:伸、掉、拂拭,一看就知道它丧失警惕了。

  生:飞累了这句很重要,只有累了,睡得才香,哪还会防备有蜘蛛要吃它。

  生:身上粘满了灰尘是作者根据琥珀里两只小虫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来的。

  生: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生: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

  生:乐极生悲也许有点道理,这两个家伙,一个美得想歇,一个馋得想吃,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呀!

  生:刚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生: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想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家伙太可怜了。

  师:讲得真好。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层。谁还记得古生物变成化石这一知识我们曾经在哪一课学到过?

  生:《黄河象》

  师:你还记得必需几个条件吗?

  生:大象陷进淤泥里被河水淹没了,它的尸体腐烂了,还有棗

  师:(板书:被淹被埋)你坐下,再想想,谁来补充?

  生:时间必须很长,地壳发生过变化。

  板书:岁月漫长地壳变化

  师:对。四个条件。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这一层,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如果是,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活动)

  生:松脂球变成化石也需要四个条件,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这说明时间长;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松脂球被淹没了这又是两个条件。

  师:(板书:松树林松脂球)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这说明任何古生物变成化石所需的条件基本相同。

  生:老师,这一层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

  师:请你读有关的句子。

  生: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颗老松树上。

  师:谁来回答他的问题?

  生: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师:对。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二段,请大家回顾一下,这一段是分几层意思来写的?

  生:两层。

  师:第一层讲棗

  生:松脂球的形成

  师:第二层讲

  生:化石的形成

  师:这两层,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生:第一层详,第二层略。

  师:想想看,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生:因为人们最想知道的就是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所以作者把它作为重点来详细描写。而古生物是怎样变成化石的,一般人都有这个常识,没必要写那么详细。

  师:非常好。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如何得当地安排详略,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又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推理的严密,真是收获不小呀!

  《琥珀》片断赏析教学步骤 2

  一、激趣导入,齐读课题。

  出示琥珀图片,谁来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预设:琥珀。评:你都知道它的名字了。那它是什么样子的呢?预设:里面有虫子。预设:黄色的透明的。评:你看到了颜色。预设:鸡蛋、鹅卵石。评:这是他的形状。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你猜猜这是什么?对的。这是琥珀。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琥珀》,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琥珀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王字旁大多表示珍贵的玉石,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指名读课题(先请一个人读)评价:琥珀可是很珍贵的。一起读。琥珀有多珍贵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生字教学,打好基础

  1.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出示自读要求)

  生自由朗读

  2.检查词语朗读

  怒吼 松脂 拂拭 灰尘

  挣扎 淹没 澎湃 前俯后仰

  美餐 冲刷 晌午热辣辣

  (1)你们的坐姿告诉我,你们已经准备好了,第一行谁来读。(指1人读。)评价:声音响亮。(预设:谁来帮助他?)

  (2)第二行,谁来读?评:掌声送给他,这个多音字,你一下子就读准了。(生说“没”时,是的,他还有一个读音,读“mei”我们都很熟悉。)我们来看这个“扎” ,这个字有三个读音。在这里读zhá,表示勉强支撑,当它表示刺的时候,读zhā,你能来组个词吗?(预设:扎针、扎手)它还有一个读音zā,意思是捆、束。就像很多女孩子早上都要扎……小辫子。受伤的时候要包扎。都会了吗?(这么自信!)现在老师来考考你,出示:鱼拼命挣扎( ),鱼刺扎( )破了手,他随意包扎( )一下。评:你掌握得真好。

  (3)这一行谁来读? 这些红色的字都是本课要求会写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生自由说

  预设:晌午的晌,是日字旁。评价:对呀,日字旁,表示时间,意思是什么时间?生答:中午。

  老师也觉得餐和辣特别难写,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餐:餐这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上紧下松,上半部分又的捺变点。下半部分食撇捺舒展,上托下覆。点不能丢,最后一笔是长点。

  辣:左半部分辛,竖变竖撇,右侧竖,撇画穿插,捺舒展。

  词语我们解决了,文中有一个长句子,特别难读,谁想来挑战一下。(预设1预设2:听出来了吗?他注意了停顿,这里连续出现了两个“的”读的时候要轻一点,停顿的时间短促一些,要音断气不断。这样才不影响句子的理解。谁来把这一部分读一读。)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我们一起来读。

  三、整体感知

  同学们,我们在上学期就已经学过从不同角度提问,本单元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会提出问题,还要能够试着解决问题。课前大家预习的时候提出了许多问题。老师也将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有从写法上提的,也有从内容角度的,你解决了哪个问题?预设1:我知道琥珀是怎么形成的?(你怎么解决的?)【板书:】(书里找的)评:你是反复品读,抓住关键词句。

  预设2:松脂是什么?评:查阅资料

  预设3:咨询他人

  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板书......】

  在这么多问题中,很多同学都对琥珀是如何形成的,非常好奇。(圈出同学们有关琥珀形成的问题)请你试着自己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告诉我们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预设1:学生1-9(这时候琥珀就形成了吗?那形成的是什么?)

  预设2:1-小节没加进去(故事是在这开始的吗?)

  预设3:(9-12)(10-12)(那上面写了什么?和琥珀的形成有关系吗?谁再来说)

  其实琥珀的形成是分为两个阶段的,松脂球和化石两个阶段。

  预设4:(1-12)同意吗?你们找的真准确。其实琥珀不是一下子形成得,他是先变成了松脂球,然后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变成了化石。【板书:松脂球 化石】

  那剩下的部分还写了哪些内容呢?

  预设:找到琥珀,你的意思是发现琥珀对吗?

  发现、样子【板书:发现、样子(13-18)】

  四、精读: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刚刚我们找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又梳理了文章的脉络,了解了琥珀的形成分为松脂球和化石两个阶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看看你能不能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完成鱼骨图,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默读课文,想一想形成松脂球需要哪些条件?【板书?】摘录关键词,完成鱼骨图。

  这幅鱼骨图把关键信息全部都提取出来了,请同学们结合这些信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块松脂球的形成过程。

  预设:时间:(1.说夏天,追问:具体点;2.说上午,追问:什么季节?这是夏日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或者:真热啊!)

  预设:地点:(1.松树,是啊,那是一片松树林。)

  预设:经过(1.一大滴松脂滴下来;追问:一滴够吗?要很多滴,重重包裹。)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鱼骨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块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先在下面练一练,再说给同桌听一听,注意不能遗漏重要信息!(生自由说)谁再来完整地说一说。评价:你说的很完整。(不完整,补充)(完整:谁想来前面结合这幅鱼骨图来说说)

  评价2:

  你看,我们刚刚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再现了松脂球的形成过程。这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下节课,我们将解决更有难度的问题,找到作者推测的依据,真正理解琥珀形成的奥秘。

  《琥珀》片断赏析教学步骤 3

  《琥珀》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这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如下方法。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一、激情,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课前,我让学生观看多种多样的琥珀图片及实物,介绍它们的价值,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认识“琥珀”

  1、出示教学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对自己产生的问题进行提问。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

  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

  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

  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

  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琥珀》片断赏析教学步骤】相关文章:

《莫高窟》教学片断赏析11-25

《掌声》教学片断赏析10-13

《大海睡了》教学实录片断赏析12-09

语文教学《莫高窟》片断赏析11-25

语言的魅力教学片断赏析11-01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片断赏析02-25

《语言的魅力》的教学片断赏析10-31

《游园不值》教学片断赏析11-28

认识分数教学片断与赏析12-07

《白公鹅》教学片断赏析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