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原文解析及对比赏析

时间:2023-04-06 11:15:34 松涛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清明原文解析及对比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原文解析及对比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原文解析及对比赏析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垄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①,士甘焚死不公侯②。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高菊卿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注】黄诗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①语出《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典故。齐人每天到坟间讨吃祭余的酒肉,回家后还恬不知耻地向妻妾炫耀:“与达官贵人饮酒。”

  ②晋国介之推甘愿被烧死在绵山之中,而不愿意出山做官。此句意指此。

  这两首律诗都是借写清明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他们对人生的看法是否一致?请结合诗句作简要的分析。

  答:不一致。高菊卿诗通过对扫墓凄凉情景的描绘,由此表明人一旦长眠地下,就万事皆空,不如及时行乐的观点。黄庭坚诗表面看起来也是说明贤愚死后同样都是“蓬蒿共一丘”,但诗的五、六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体现了诗人的人生价值取向,表现对人生丑恶的挞伐。所以看似消沉,实则激愤,看似迷惘,实则明确。

  解析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诗人触景生情,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他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高菊卿前两联用夸张的描写,渲染坟前祭扫的热闹、隆重和悲痛的气氛,以反衬后两联所揭示的冷酷现实:白天,热闹的场面结束了,坟地里死一般的荒凉和恐怖,只有狐狸出入安眠;而在家里,孩子们在灯前嬉笑,早已把长眠地下的亲人,忘得干干净净。于是诗人在尾联发出感慨:“一滴何曾到九泉”,死后的祭奠于死者没有意义,九泉下的人是怎么也喝不到酒的;人只有活着时的享受到的才是真实的,因而应该及时行乐。

  对比赏析

  黄诗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高菊卿为宋代诗人。在这首诗中,作者开篇即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愁云惨淡的清明祭扫场面:荒郊野外,墓冢累累,纸灰飞扬,泣愁阵阵,草木为之含悲,表现出清明节的特定氛围。第三联写得非常妙,通过“狐狸眠冢上”与“儿女笑灯前”形象的对比,一扫前面的阴霾之气,墓地荒冢的孤寂和家庭夜晚的热闹景象的反差,让人心里为之一动,感到清明的祭扫是那样的虚伪。正因此,作者在结尾写道“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作者也正是看到了现实世界人情的淡漠,才发出了及时行乐的感叹。

  《落日》原文及赏析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愁。

  古诗简介

  《落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咏春日暮景。首句天然晚景,“春事幽”领起中四句。芳菲、樵爨,溪前幽事。啅雀、飞虫,堂前幽事。皆承落日言。

  注释

  ①庾信诗:“帘钩银蒜条。”

  ②《楚辞》:“芳菲满堂。”庾信诗:“园苑足芳菲。”

  ③《史记》:樵苏后爨。赵曰:樵爨之舟,倚滩而泊。

  ④张远注:北齐张子信,善风角。奚永落与子信坐,鹊鸣庭树,斗而坠,子信曰:“有口舌事,虽敕唤亦不可往。”是夜琅琊王五使召,辞之,诘朝难作。

  ⑤东方朔曰:“积忧者得酒而解。”谢茂秦曰:五律首句用韵,宜突然而起,如“落日在帘钩”是也。

  创作背景

  此诗大抵皆上元、宝应年间所作,仇兆鳌依蔡氏附在上元二年之春。黄鹤编在宝应元年。

  鉴赏

  《四溟诗话》:

  五言律首句用韵,宜突然而起,势不可遏,若子美“落日在帘钩”是也。若许浑“天晚日沉沉”,便无力矣。逊轩子曰:……唐人中识锋犯者,莫如子美。其“落日在帘钩”之作,亦难以句匹者也,故置之首句,俊丽可爱;使束于联中,未必若首句之妙。学者观其全篇起结雄健,颈、颔微弱可见矣。

  《唐诗归》:

  钟云:“稍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青惜峰峦过,黄知桔柚来。”此舟行幽境。二语是舟泊幽境,非老于舟楫不知(“芳菲”二句下)。谭云:杜五言律,每首中必有一、二语妙绝者,多或至五、六语;竟以结句味短使人气闷。今作诗者何可止言对偶,而不留心于此也(末句下)。

  《杜臆》:

  草堂中卷帘独酌,忽见落日正照帘钩,因用发兴,遂有此作。……情与景会,乐以忘忧,融融泄泄,不自知其乐之所自,而归功于酒曰:是谁造汝,一酌而千忧俱散乎。……公老逢乱离,异乡孤客,至于衔杯对景,身世俱忘,百忧尽遣。吾谓此老胸中无宿物者,此也。谭于此诗评……似不满于此结,未足与论杜诗也。

  《唐诗评选》:

  熨贴中自有风骨。结语虽褊,自不兴波尺水之中。

  《义门读书记》:

  “芳菲缘岸圃”一联,便觉有风月无边意。

  《围炉诗话》:

  《落日》诗之“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此景亦人所时遇者,经老杜笔即绝妙。

  《唐宋诗醇》:

  起语天然工妙。

  《读杜心解》:

  结比前诗(按指《早起》)稍作意。

  《杜诗镜铨》:

  画景(“芳菲”二句下)。空中忽作动荡之笔(“浊醪”二句下)。李子德云:本是悒悒无聊,写来更饶景象。

  《唐诗矩》:

  起句自然,接亦不懈。四句妙于三句,五句妙于六句,以饶作意故。结用“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语,而以“谁造汝”三字点化之,恰似于造酒之人倍加感激,并其忧之万难排遣,言外倶见。

【清明原文解析及对比赏析】相关文章:

清明原文及赏析02-20

清明原文赏析02-22

《清明》原文及赏析03-09

《清明》原文赏析07-02

《清明》的原文与赏析07-13

清明原文及赏析07-22

清明原文翻译及赏析03-18

《清明》原文及翻译赏析03-31

清明原文翻译及赏析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