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各种关系相互协调的方法

时间:2022-11-25 18:21:18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MBA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各种关系相互协调的方法

  摘要:提高中国MBA教育质量势在必行。本文围绕MBA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MBA硕士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若干重要关系进行了辨正分析,提出了各种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互进的基本思路。

MBA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各种关系相互协调的方法

  关键词:MBA教育;教学;培养方法

  1908年美国哈佛大学首开MBA班,英国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创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教育发展在发达国家已有近百年历史。目前,美国有工商管理学院1300多所,每年的MBA毕业生达七八万人,占硕士毕业生总数的23%。1991年9所中国高校开始试办MBA教育,当年招生人数不足百人。19年后的2010年,我国已有184所高校可以开展MBA教育,招生总数达到3万余人。截至2009年9月,全国累计招收MBA(含EMBA)学生23.25万人,已有13.67万人获得了MBA学位。可以说,中国的MBA教育发展很快。然而,MBA的学位热是否一定是件好事?MBA人才究竟该如何培养?这些问题非常值得各界人士深入思考。对于MBA培养目标,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MBA培养目标也就是定位在使学生成为具有企业高层经理所具备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而国内一些商学院却把MBA培养目标定位到企业家与高级经理,非常不实事求是。由于MBA是一项赚钱的教育(国内MBA的学费从5万元到20几万元不等,且呈逐年上涨趋势),许多商学院主要精力既没有放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上,也没有放在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上,这很可能导致MBA招生出现类似“劣质车驱逐优质车”的“柠檬市场”现象。2010年报2月25日,英国《金融时报》揭晓了2010全球MBA百强排行榜。中国的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入榜,其中内地唯一入选百强的中欧国际商学院排名第22位。诚然,这与中国商学院不太重视国际排名和参加国际认证体系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已是MBA教育大国,但还不是MBA教育强国。因此,中国MBA教育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值得深思。本文拟就我国MBA培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从辨正关系角度给出自己的看法,旨在提高MBA培养的质量和实用性。但研究的前提基础是认为MBA教育的基本目标应定位在“为企业培养高等教育P.176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较高知识和一定理论水平的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一、本土化与国际化教育相融合

  MBA源于西方,是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催生出的全方位商科教育,是市场经济文化在职业教育领域绽开的花朵。发达国家MBA历史长、办学经验丰富、教育体系和机制较为成熟,因此,大力引进国际化程度高的教育理念、思想、方法和产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是不容置疑的正确选择。但是,我们的MBA学位教育不能是国外MBA培养方法的机械照搬,也不是普通硕士生培养方式的简单移植。目前存在的两种极端倾向都是不可取的:一是盲目“洋化”,而是盲目“本土化”。目前,一些学校热衷于从国外知名商学院聘请大量教授来华讲学,轻视本土教师的培养工作,认为外国教授更能得心应手,原汁原味;有些课程唯国外名校的教材是从,唯国际大公司的案例是举,却不顾其是否切合中国大多数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现状;有的学校甚至以原版教材和英语教学为自己的得意之招牌;许多学校MBA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基本是对国外课程体系的简单模仿。这种盲目“洋化”的做法既不符合中国国情,又抬高了教育成本,还可能使学生在浮躁中不能获得坚实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功底。“本土化”是一个容易引起误会的概念。中国历来都有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优良传统。但几千年重农轻商的封闭文化土壤,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是本土商学院成长的重要障碍。一些学校的MBA课程与国内普通管理科学的研究生课程安排没有什么差别,相当多的管理类课程都被贴上了MBA的标签,且培养原则和教学方式也没有明显差异。这样的“本土化”实在是有误人子弟之嫌。盲目“洋化”不等于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对MBA教育的要求,是与国际先进的教育模式、理念、思想、方法、机制等的接轨,培养国际化的商务人才。“本土化”也不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在MBA教育中机械延伸,只有革除中国传统教育体系对MBA教育不良影响下的“本土化”才有可能探索出中国特色的MBA教育之路。而这条道路就是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实际国情需要,在向国外虚心学习中与国际先进水平靠拢,实现本土化与国际化教育相融合。

  二、综合性教育与专业化培养相结合

  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一个高度集中的管理和规划体系,千百万学生都受同一个教育大纲的制约,所有的教育都让人去掉鲜活的个性。这种教学体系十分不利于人才的培养,特别不利于培养那种有独到见解、创造性、个性、思维多元化的人才。工商管理硕士首先是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管理人才的学位教育,MBA教育更重视管理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全球化视角的培养。MBA的知识结构应跨越经济、管理科学的诸多领域,研究对象要涉及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等商业运作的各个方面。但在注重通才式MBA的培养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专业性特长的培养。从西方发达国家的MBA课程开设情况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一般要学习20门左右的课程,其中70%为共同必修课,30%为按专业化方向设置的选修课程,体现出了较为全面知识和一定专业特长相结合的特征(见表1)。而我国一些学校在这方面也有了重要进步(见表2),这是非常可喜的。综合性教育的目的是使MBA学生获得具有宽、新、实的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而专业性特长的培养是使MBA学生获得某领域精深分析能力和一些具体专业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就业更有专业选择性。

  三、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并重

  在MBA的教育发展史上有过案例派和理论派之争,现在国外的商学院尽管在偏重面上仍然有很大差异,但总的发展趋势是二者的有机兼顾。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典型特征,受此影响,早期的我国MBA教育比较偏重理论教学,大多数课程采取的考试给分制。但近些年来又有轻视理论教育的倾向,如一些MBA在撰写论文时明显表现出基本理论知识不足的现象。而一些用人单位则抱怨现在的MBA不仅实际动手能力差,更是在看待问题上缺乏思想性、高度性、理论性。实际上,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二者完全可以实现有机的结合。首先,理论是基础,缺乏原理、方法和知识点支持的案例教学是不可能行得通的;其二,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理论的指导与方法的运用。其三,课程教学本来就应该是多种方法的综合灵活应用,如互动式、启发式、讨论式、仿真软件进行决策模拟、场景实验等,他们都可以基于理论知识点和案例展开教学活动。所以,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并重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应该如此追求的。对MBA学生来说,宽广的知识面、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较强的实践能力培养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四、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相互动

  案例教学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践性,但从信息获取和组织的角度上看,学生仍然是坐享其成。因此,工商管理硕士教育仅仅在校园内开展教学活动还是不够的,现场实践和实地学习才是促进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学过程中,要按课程的需要,安排学生到公司现场做专题调查,或收集案例。也可利用一个小学期,让学生出去打工,带着问题去实习。在实习条件创造上,学校要主动联系,求得社会的支持。如国外商学院一般都有MBA顾问委员会,由企业界的经理人员组成,其任务是提供需求信息,为MBA的实习、找工作提供方便,并向MBA教育提供赞助。这种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国MBA教师大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有相当的理论造诣,但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学校要鼓励教师到公司兼职,或为公司搞咨询,不断了解企业的新情况,以充实教学内容。此外,放录像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可配合教学内容放有关的录像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弥补不直接向企业做调查的不足。

  五、学术报告与课程教学相互补

  MBA学生需要并要能学到对市场做出反应的不同方式和知识,他们需要宽博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的培养。但在有限的学时内对所有课程进行系统教学是不现实的,因为每一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系统体系和内容结构。这一方面要求学生应通过自学强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系统性,另一面就需要通过学术报告的形式来加以弥补。特别是有关管理前沿问题、发展趋势问题等知识的扩展,学术报告的形式将更加有效。一般可以配合教学的需要,邀请学者专家或业务部门的经理人员,或校友,或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来校作专题讲座。也可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请进来,送出去”,邀请外方合作院校的教师来华教授一定课时间的课程或进行专题报告。还有一个值得一试的方法,即由本校有较好资历的教师组成一个团队,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安排系列讲座或学术报告。这不仅是一个降低成本的好选择,更是能够有意识地与课程教学实现互补的教学形式,还能激发广大教师参与MBA培养事业的热情。

  六、科研能力与实务能力相共长

  国外绝大多数商学院的MBA学生不需要写毕业论文,国内的商学院都是要写毕业论文的,但这不能说国外的做法就比我们好。从国内的实际情况看,至少有两点能说明写论文的好处:一是全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MBA学生进入企业后,很多工作是以文本形式表现的,毕业论文是对他们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培养和提高过程。比如,有的学生连文献也不会查,如何毕业后为企业搞调查研究?因此,MBA学生搞科研没有坏处,毕业论文的写作很有必要。当然,MBA培养的目标毕竟不是搞科研,因此,论文选题一定要注意与实

  际情况结合,论文研究除了其在相关领域对前沿管理水平有清楚的认识外,应该在经营决策和管理方法上体现出新见解,其成果还应更接近于企业需求。培养MBA是一个长期效应,不仅要使学生得到高质量教学,还要看以后的发展,教育单位需要用时间来证明办学质量。中国的MBA市场还没有步入完全成熟期,MBA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真正的商务经验,教材落后,教学模式不合理,门槛太低,许多学校将之视为敛钱之道。学员中,大多视MBA为取得研究生文凭的好平台,学习意愿不强,但工作和收入期望却太高,结果出现大量MBA毕业生就业不理想的问题。社会认可的MBA文凭大大缩水的责任,教育界理应承担主要责任并加以深刻反思。探求合理的办学模式,打造特色教育,明确培养方向,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真正需求的MBA学生,是每个MBA教育机构的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杜博.《金融时报》2010年全球MBA百强榜.中国企业家网,2010-05-14

  [2]俞国梅.中国MBA行业特色教育的分析与发展对策.上海管理科学,2007,2

  [3]杨薇.中国MBA教育的现状及思考.科技信息,2007,12

  [4]王文超.中、外MBA教育的比较研究.科技与管理,2007,4

  [5]宋之杰,毛清华,贾波.MBA教育创新研究.教学研究2007,1

  [6]王辉耀.四项原因导致中国MBA缺席世界百强.IT时代周刊,2007,4

【MBA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各种关系相互协调的方法】相关文章:

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方法03-25

培养幼儿与教师关系的方法11-30

关系协调岗位职责05-17

培养孩子和父母沟通的方法12-03

协调人际关系的意义08-06

协调人际关系的意义02-02

可培养平衡协调能力的游戏04-30

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和毅力的方法12-03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原则和方法11-28

大班培养幼儿任务意识和能力的方法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