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

时间:2021-06-28 09:30:46 赏析 我要投稿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1

  《早寒江上有怀》

  作者: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解】:

  1、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阳,襄阳则当襄水之曲,故云。襄水:也叫襄河,汉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

  2、遥隔句:指乡思遥隔云端。楚:襄阳古属楚国。

  3、迷津句:《论语·微子》有记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这里是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

  4、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间亦称江为海。

  【韵译】: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评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2

  【诗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出处】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意思】思念家乡的眼泪都在作客中流尽了,望着那向家乡驶去的孤帆,一直望到水天相接的尽头。

  【全诗】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上,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全诗鉴赏】

  这首诗,写深秋江上游子的归思,实则是自己的人生感慨。

  首句描写深秋之景。诗句受鲍照《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诗句的启发,而更流动自然。作者捕捉带有典型性的景物,点明季节。木落雁飞,北风呼呼,裹挟着一股寒流,吹得人瑟瑟发抖。如此景象不由得兴起诗人的羁旅情怀。接下来的一联流水对,如随笔拈来,遥递乡情。下一联进一步写诗人的羁旅之情。结尾两句,化用孔子命子路向长诅、桀溺问津遭受讥讽的典故而不着痕迹。诗人通过迷途无处问津,来暗示自身前途茫茫的空虚失落感。总观全诗,语言简洁而意味深远,具有孟浩然诗作的一贯风格。。”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3

  【诗句】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出处】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意思】 叶落萧萧雁南飞,北风冽冽江水寒。

  【全诗】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下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上,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全诗鉴赏】

  本诗是作者东游吴越之时所作。孟浩然四十岁进京,应举落第。回乡后心情抑郁,次年便漫游吴越以抒忧愤。本诗是此行到达长江下游时所作。这时候他内心凄苦而又矛盾,既想归隐田园,又不甘心此生如此落寞,在人生歧路上徘徊,飘泊途中,又遇江水上涨,眼前迷惘一片。此诗饱含着诗人彷徨失意的人生感慨,诗意蕴藉,韵调悠然。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此诗说:“纯是思归之神,所谓超以象外也。”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4

  作品介绍

  《早寒江上有怀》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第29首。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此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

  早寒江上有怀(一作江上思归)

  作者:唐·孟浩然

  木落①雁南度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③,遥隔楚云端④。

  乡泪客中尽⑤,孤帆天际⑥看。

  迷津⑦欲有问,平海夕漫漫⑧。

  注释

  ①选自《孟浩然集》。

  ②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

  ③雁南度:大雁南飞。

  ④襄(xiāng)水曲(qū):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指汉水,流经孟浩然的家乡襄阳(现在属湖北)。曲,曲折转弯处。

  ⑤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

  ⑥乡泪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

  ⑦天际:天边。

  ⑧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在某些句子中津的解释是道路的意思)。

  ⑨平海夕漫漫:形容长江水势很大。

  译文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归途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创作背景

  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 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

  赏析

  秋风乍起,树叶飘零,大雁南飞,诗人站在长江边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乘船返乡的念头。然而江水漫漫,试问路在何方?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一作《江上思归》,又作《早寒有怀》。孟浩然的五律,古意悠悠,非骈俪声病小技所能束缚者,正是大家风范。此诗格律为仄起式首句不入韵格。中二联皆宽对,不雕琢。平仄规范。首联写秋冬之交时令特征起兴;颔联叙述隐含思乡之情;颈联描写思乡之深、之久;尾联写欲归不得之郁积。称得上是一首乡情力作。

  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之情,一个“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不知道到哪里去问路。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读者可以发现这里并非纯粹写实,而是既实写当时情形,又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5

  《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释

  ①“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阳,襄阳在襄水之曲,所以这样说。襄水:也叫襄河,汉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所以说“襄水曲”。

  ②“遥隔”句:指思乡之情遥隔云端。楚:襄阳古属楚国。

  ③“迷津”句:《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的故事。这里是慨叹诗人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

  ④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也称江为海。

  译文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赏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就更是如此了。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家人的想望,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首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6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译注

  思乡的眼泪已流尽,客旅的生活无比辛酸,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风烟迷失了去渡口的道路,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① 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论语 微子》记载,孔子曾经在旅途中迷失方向,让子路向正在耕种的隐士长沮、桀溺询问渡口(迷津)。这两句化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落拓失意,前途渺茫之叹。

  ② 平海:宽广平静的江水。

  ③ 漫漫:水广大貌。

  说明

  孟浩然曾于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公元729年至733年,再到吴越漫游。这首当作于漫游长江下游时期的一个秋天。

  本诗从萧索的秋景入手,写出客居异地时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以及面对隐居与从政的抉择时的迷茫心情。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全诗情景交融,言淡而意远。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思归的诗。“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两句是写景。落叶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对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来说,这种环境真是悲惨极了。“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作者家住襄阳,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然而却远在云端。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如果说颔联是比较含蓄地写思乡之情,那么颈联“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就把思乡之情倾泻得一览无余了。作者离乡多日,眼泪都在旅途中流尽了,这时他看到一条飘向南方的船,于是他只能目送那条船缓缓离开,他的`思归之心就显得更加强烈。他也想回家,可是家乡在哪里呢?“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渡口在哪里?坐哪一条船才能回去?已经到了黄昏,那海面一片苍茫,他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最后两句不仅是说作者找不到回家的路,更是他在现实生活中迷茫的反映。他不知该求仕还是求隐,生活在这种矛盾之中,于是陷入了“迷津”。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7

  【原文】: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释】

  ⑴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雁南度:大雁南飞。南:一作“初”。

  ⑵首二句从鲍照《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脱化而来。

  ⑶襄(xiāng)水曲(qū):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曲,江水曲折转弯处,即河湾。襄:一作“湘”,又作“江”。曲:一作“上”。

  ⑷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云:一作“山”。

  ⑸乡泪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

  ⑹孤:一作“归”。天际:天边。一作“天外”。

  ⑺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

  ⑻平海:宽广平静的江水。漫漫:水广大貌。

  【翻译】: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赏析】:

  《早寒江上有怀》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此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之情。

  本诗从萧索的秋景入手,写出客居异地时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以及面对隐居与从政的抉择时的迷茫心情。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全诗情景交融,言淡而意远。而发自内心对寒江的怀念之情,由此引发了首尾呼应。

  【阅读训练】:

  一、

  1.简析“乡泪客中尽”一句中,“尽”字的意蕴。(3分)

  2.阅读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3.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2分)

  4.“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5.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的景象。(3分)

  6.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说说“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景的妙处。

  二、

  1、 本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2、 简要概括“木落雁南度”所描绘的两个场面。

  3、 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 说说“乡泪客中尽”中“尽”字的表达效果。

  5、“平湖夕漫漫”这一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

  1.尽:用完,没有;(1分)思念家乡的泪水已经在客乡流完(1分);一个“尽”字道出了作者离家之远,飘零之久。(1分)

  2.诗人描写了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1分),异乡漂泊的境遇(1分),抒发了旅人怀乡,思归不得的悲戚(1分)和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落寞(1分)。

  3.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写此诗时是在秋季。

  4.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

  5、秋风乍起,树叶纷纷飘零,大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涌起层层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6、诗歌表达了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7、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树叶

  渐落,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点出题目中的“早寒”。作者活画出一副深秋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二、

  1、答:本诗写的是深秋季节。

  2、答:树叶凋零 大雁南飞

  3、答: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

  4、答:“尽”字夸张的写出了诗人因思乡而眼泪流干,淋漓尽致的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答:烘托出作者迷惘、茫然、苦闷和傍徨的心绪。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相关文章: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06-04

早寒江上有怀的赏析04-03

《早寒江上有怀》的赏析08-26

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原文及赏析07-17

《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原文及赏析08-30

早寒江上有怀 / 早原文及赏析11-19

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原文、注释及赏析08-27

《早寒江上有怀》的介绍及赏析03-26

早寒江上有怀原文赏析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