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消除贫困日

世界消除贫困日的由来

时间:2022-10-17 15:54:53 世界消除贫困日 我要投稿

世界消除贫困日的由来

  哪里有富贵,哪里就有贫穷。在现代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有钱的越来越有钱,而没钱一直都没钱。特别是一些不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不起来,一直都过着落后的生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消除贫困日的由来,供大家参考。

  10月1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消除贫困日。

  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确定每年的10月17日为世界消除贫困日,旨在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宣传和促进全世界消除贫困的工作,动员各国采取具体的扶贫行动。

  贫困问题被联合国列为社会发展问题三大主题之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经指出:尽管一些国家在消除贫困方面作出了努力,尽管全球经济呈增长趋势,但贫困现象仍在蔓延,贫困人口仍在扩大,全世界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状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1998世界人类发展报告》表明,现在全球约有26亿居民缺少最基本的卫生设施,15亿人住房简陋,20亿人无法喝到合乎标准的饮用水,世界五分之一的儿童受教育不足5年,同样百分比的儿童营养不良。

  造成世界贫富悬殊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世界不合理的经济秩序。目前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59个国家人均收入在世界银行1993年确定的贫困线以下;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48个国家中,有33个在非洲,13个在亚太地区,2个在拉美。此外经济全球化也是扩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带来的贸易和投资增长机会中,受益最大的则是发达国家。

  消除贫困一直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近年讨论的重要议题。1990年制订的《联合国第四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联合国大会第十八届特别会议宣言》和同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最不发达国家会议通过的《90年代援助最不发达国家行动纲领》等文件都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列为国际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和国际合作的优先领域。1995年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集中讨论了消除贫困、社会融洽、促进发展的问题,并通过了《宣言》和《行动纲领》,同时确定1996年为世界消除贫困年,1997年至2006年为世界消除贫困十年。

  世界消除贫困日的由来

  国际性消除贫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亦称国际性灭贫日或国际性消贫日。是联合国组织在1992年12月22日大会上根据47/196决定,由1993年起把每一年10月17日列入国际性灭贫日,用于勾起世界各地对因封禁、各种各样岐视与財富集中导致的全世界贫富差距群族、中华与阶级的留意、反省与支援。提升 全世界的灭贫观念,提示任何人不断为2015年“1.靠每日不上一美元维生的人口比例递减。2.饿肚子的人口比例递减”这两个总体目标而勤奋。每一年联合国组织因此留念日签订主题风格。

  长期以来,贫苦难题一直困惑着人们。消除贫困变成国际社会急需解决的关键社会问题。为造成国际社会对贫苦难题的高度重视,鼓励世界各国采用实际行動。

  1987年10月17日,十万多的人集聚在<世界人权宣言>的签定地法国巴黎特罗卡拉迪斯城市广场。她们声称贫苦是对公民权利的侵害,根据举办有关主题活动,来表述她们对贫苦群体的关心和声讨。

  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大会议决策:从1993年起,将每一年的10月17日列入国际性消除贫困日。

  为进一步宣传策划和促进全世界消除贫困工作中,1995年3月,联合国组织将1996年列入“国际性消除贫困年”。同一年12月,脸大又将1997年至2006年列入第一个“国际性消除贫困十年”。

  2000年9月,联合国组织上千年东亚峰会建立了到2015年将全球极端化贫困户和挨饿人口数量递减的总体目标。

  发展历史

  2007年10月1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1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联合国将国际消除贫困日的主题定为“贫困人群的人权和尊严”。

  国际消除贫困日的活动可以追溯到1987年。当年10月17日,10万多人聚集在《世界人权宣言》的签署地巴黎特罗卡德罗广场,他们宣称贫困是对人权的侵犯,并承诺将携手保护贫困人群的人权,1987年后,每年的10月17日,人们都举行相关活动,表达他们对贫困人群的关注和声援。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每年的10月17日确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以引起人们对贫困问题的重视,推动全球消除贫困工作。

  贫困问题是21世纪世界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2000年确立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要在2015年之前将全球贫困水平降低一半。在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全球消除贫困工作取得进展,但依然任重道远。根据联合国2008年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1990年至2005年,世界极端贫困人口总数从18亿减少到14亿,到2015年可能会减少到9亿。但是,贫困人口减少较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亚,特别是中国,而其他地区的贫困人口减少幅度要低得多。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独联体国家,贫困人口人数不降反升。此外,国际社会消除贫困的努力还正面临诸如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和全球经济滑坡等新的挑战,前景不容乐观。鉴于2008年是《世界人权宣言》通过60周年,联合国在国际消除贫困日的宣传活动中再次突出人权这一主题。联合国指出,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贫困是对人权的侵犯,推动和保护人权有助于消除贫困。对人权的侵犯既是造成贫困的原因,也是贫困所带来的后果。贫困人群通常处于社会边缘,身处窘境,自身权利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因此,联合国呼吁人们遵照《世界人权宣言》,尊重和保护贫困人群的人权,努力帮助他们得以摆脱。

  2005年10月15日,孟加拉国北部城市朗布尔附近的众多水灾灾民等待救援物资。在自然灾害频繁的孟加拉国,很多人都在最基本的生存线上挣扎,全世界约有10分之2的人在被贫困困扰着。

  1995年3月,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确定199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年”;同年12月,联大又将1997年至2006年确定为第一个“国际消除贫困十年”。

  贫困生活照片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联合国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全世界在脱贫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各国在减少贫困人口、提高卫生条件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全球仍有10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8.52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每年约500多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全世界有6亿人生活在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环境中,11亿人无法得到安全饮用水,26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

  另外,世界各地区发展出现严重不平衡态势。其中,亚洲在脱贫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而非洲大陆面临的贫穷、饥饿、疾病等问题依然严峻。全世界49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有34个国家位于非洲。自1990年以来,全球极端贫困人口的数量减少了1.32亿,但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极端贫困人口却由2.27亿增加到3.13亿。

  贫困是“无声的危机”,不仅严重阻碍了贫穷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当前地区冲突、恐怖主义蔓延和环境恶化等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多年来,国际社会为消除贫困作出积极努力。消除贫困一直也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讨论的重要议题。1990年制订的《联合国第四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联大第十八届特别会议宣言》和1990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最不发达国家会议通过的《90年代援助最不发达国家行动纲领》等文件都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列为国际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和国际合作的优先领域。1995年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集中讨论了消除贫困、社会融洽、促进发展的问题,并通过了《宣言》和《行动纲领》,同时确定199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年,1997年至200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十年。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一致通过了“千年发展目标”,承诺到2015年之前将世界极端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减半。2005年是推动千年目标实现的关键一年。联合国希望通过纪念国际消除贫困日,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措施将承诺化为现实,如期实现千年目标。

  活动内容

  国际消除贫困日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贫困问题。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6年起,中国在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实施了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20年来,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1.25亿下降到2365万,减少了1亿多人;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由14.8%下降到2.5%。创造了国际扶贫的奇迹,给予了世界正致力于扶贫开发的各国各地区引导与鼓励。

  中国扶贫开发成就举世瞩目,回顾近20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评价到: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暖人心的伟大事业,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境巩固,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有利于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红利。

  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满足了群众最迫切的.基本需求。到2005年底,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自然村为单位,通公路、通电、通电话、能接收电视的比例分别达到79%、95.8%、73.8%和87.6%;重点县70%的农户能够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在干旱缺水的西部重点县,饮用自来水的农户比例达到38.7%。

  同样,贫困地区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提高了贫困地区人口的基本素质。截至2005年底,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学龄儿童在校率达到94.7%,青壮年劳动力中接受过农业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重点县73.2%的行政村有了卫生室,74.6%的村有了合格的医生或卫生员。素质的提高使贫困人口建立了自我发展的能力,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了条件。

  整村推进扶贫试点工作启动前,四川省仪陇县柴井乡黄氏祠村是典型“人畜缺水喝、农民收入少、灾情年年多”的贫困村。2005年7月试点以来,该村实行农村社区整体建设,从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入手,修建村组公路、沼气池,发展养獭兔、养猪、水果种植等产业。仪陇县实施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改变了过去分散使用扶贫资金的做法,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刘坚说:“开发扶贫,就是动员组织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

  国务院扶贫办实施了贫困农户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雨露计划”,将财政扶贫资金的10%用于培训,力争经过五年时间,使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劳动力经过培训实现转移和就业。并在全国认定了近800家扶贫培训基地,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网络,培训了318万贫困农户劳动力。从“解决温饱”转向“解决和巩固温饱”,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营制度改革,为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找到了出路。至1985年,全国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6倍,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25亿人。

  1986年,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工作。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到1993年底,农村贫困人口由1.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4.8%下降到8.7%,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公布实施,明确提出,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到2000年底,国家“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3000多万人。

  2001年,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解决和巩固温饱并重的新阶段,有关部门确定了14.8万个贫困村作为扶持重点,重心下沉,进村入户,瞄准到人,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高了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保证了扶贫开发的顺利进行。

  2012年10月17日是第20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指出,中国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减贫举措,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更多的发展机会。我们致力于扩大就业,大量劳动力从农业转向二三产业、从农村转向城市、从贫困地区转向发达地区,促进了贫困人口收入较快增长。我们致力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粮食生产已实现连续八年增产,农民收入实现连续八年较快增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加强。我们致力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产业的支持,让西部地区更好地参与发展进程。我们致力于实施大规模减贫计划,增加各级财政扶贫资金,坚持开发式扶贫与社会保障相结合,让农村贫困群体更好地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受益。

  回良玉2012年出席减贫与发展高级论坛强调,中国和世界都需要通过增强发展的包容性,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增进人民福祉。他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深化改革,建立有利于贫困人口的经济制度,注重为贫困人口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减贫。

  二是发挥优势,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根据资源禀赋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资本、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三是创新机制,加强减贫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

【世界消除贫困日的由来】相关文章:

国际消除贫困日的时间和由来10-11

开展世界消除贫困日的活动总结10-27

世界消除贫困日纪致辞稿06-05

开展世界消除贫困日活动的总结范文07-13

世界消除贫困日宣传活动汇报书05-16

世界水日的由来07-12

世界环境日的由来07-18

世界勤俭日的由来及意义08-22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是怎样的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