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人际交往成软肋,投入回报有差距

时间:2022-11-24 00:30:16 人际交往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就业:人际交往成软肋,投入回报有差距

  ●冷门专业压力大

就业:人际交往成软肋,投入回报有差距

  “国内的心理咨询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人有看心理医生就像是给自己贴上‘神经病’标签一样的心理。”本科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的王楠,目前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对于今后归国后的就业前景,王楠表达出忧虑之情。

  “当初之所以选择教育心理学,完全是因为对这个专业的喜爱。出国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完全使用外语来学习专业知识更是加大了学习的难度。”王楠说:“说实话,对于未来,我还没有过多的规划。”

  面对繁重的课业和渺茫的就业前景,王楠说自己的压力很大。她说:“可能是因为我所学的专业比较冷门,所以我并未想过以后能像一些留学生那样归国后进入企业工作。此外,回国的话有个博士学位可能会更好就业一些,但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读博是一个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

  “我希望回国后,行内招聘单位的门槛不要太高。如果实在不行,而条件又允许的话,我会选择自己创业,开个‘积极心理学沙龙’。”谈到自己的爱好与理想,王楠坚定的语气展现出了她积极阳光的一面。

  ●人际交往成软肋

  留学生打算回国工作,人际交往成为他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长期在国外,思维模式有些不太一样,回国还需慢慢适应,也怕回到国内之后,在人际关系方面处理不好。”已在加拿大留学3年的王超然说。

  “习惯了国外的为人处世方式,回国可能还需一段适应过程。”正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设计学院读书的顾旭说:“人脉积累已成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和国内学生相比,我很可能会在人脉积累上处于劣势。”顾旭对未来有一些忧虑。

  ●投入回报有差距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首选地多是美国、英国等国,与之相应的是高昂的学费及生活费。这些花费对于一个普通中国家庭来说并不轻松,即使有奖学金与打工薪水的弥补,家中还是需要负担大额花费。高花费导致许多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对工资的要求普遍高,但是这个期望并不容易实现。

  “现在海外学子回国就业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如果要求高,与专业相关工作经验的缺乏又成为公司将我们拒之门外的门槛。于是我们的处境尴尬。”目前在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攻读会计硕士的李昂这一番话,道出了留学生归国就业必须面对的留学投入与工作回报能否平衡的问题。

  “出国留学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如果回国找个月薪几千元的工作,何时才能把出国的花费赚回来呢?所以我决定尽量留在国外工作,稍有成就再回国。”李昂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过高的投入让他更倾向于留在国外工作几年再回国。

  跟李昂不同,一些留学生持相对乐观的态度。目前就读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应用生物技术专业的郭晓媛认为,留学支出回报率不是仅用工资待遇就能够衡量的,留学生应该综合考虑职业的发展前景。

  ●经验不足成障碍

  目前,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招聘观念逐渐由过去的“以学历为重”转变为“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学历高低已不再完全决定应聘者的成败。海外学子对于自己回国就业顾虑的描述中,有一条就是缺乏经验。

  “回国之后,因为缺乏工作经验,觉得自己根本没有什么竞争力,相比于国内大学生而言也就没了优势。即使拿着‘洋文凭’,没有工作经验,还是不行。”在澳大利亚留学的任昕宁说。

  工作经验不足,已经成为许多留学生回国应聘时的绊脚石。“像我学习的酒店管理专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非常高。我回国之后想去大一点的酒店应聘,但是因为在国外没有工作经验,只能从服务生做起。我了解过国内一些酒店的招聘内容,无一例外地提到工作经验。”任昕宁最终计划毕业之后先在国外工作两三年,然后再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