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虎妈战歌的读后感

时间:2023-02-03 11:00:49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虎妈战歌的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虎妈战歌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虎妈战歌的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虎妈战歌的读后感 篇1

  今天看了虎妈战歌,因为在等兔爸爸下班,虎妈战歌的读后感。里面的虎妈是一个从祖父辈开始在菲律宾生活的人,但是为了表现自己和“佣人国”完全不搭界,疯狂的叫自己中国人。从虎妈的父亲辈开始就是目标非常明确,缺乏对小孩的爱的家长。把回家孩子给自己拿拖鞋作为规矩来执行的家长。也不理会孩子的爱好和特长。然后到了虎妈就变本加厉,强迫的把自己的标准和原则强加给自己的女儿。还好他的女儿也继承了犹太人的聪明,在应付虎妈上虽然反抗,但最后只能妥协。我总觉得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虽然有自己的技能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是不一定能认真地热爱生活。我小的时候希望过能学钢琴和象棋,但是我的妈妈没有给我这样的环境。她固执的`认为只要能好好学习,读博士就能过上不错的生活。在我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我就慢慢地体会到,人要是有一技之长,哪怕是无聊的时候安慰自己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尊重孩子和强迫孩子之间,并不是非常容易的选择。我慢慢开始后悔在我童年的时候,都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时光。也觉得这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正在让我们的孩子们浪费更多的宝贵时光。我可怜的小外甥女,就是在重重压力面前,从小学就没有休息的,马不停蹄的上各种辅导班,她的爷爷望女成龙的帮她排满整个假期的计划,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以至于小孩最后没有一样是自己喜欢的学习。我现在回忆我自己的童年,除了犯傻就是浪费了不少的时间。

  虎妈战歌的读后感 篇2

  早就在各大主流媒体上对这位中国式的美国妈妈有所耳闻,但是那时我对她并没有什么兴趣,心想一定是那种最古老的中国式教育方法,只因它出现在了美国社会所以才变得如此轰动,然而这次看完有关虎妈的采访视频和《虎妈战歌》的节选却让我对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我对书本里面的十条规矩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作者对孩子的要求太严格了,孩子的童年可以说是没有自由的。孩子缺少了自己的玩乐时间,这样的孩子虽然可能会很成功,但是她们有可能不能很好地和同学或者朋友相处,她们可能会患上自闭症。

  这位美国妈妈给我最大启发的其实并不在于她的教育方法本身,可以说,我并不十分赞同她近乎极端、非人性的教育方法,其严厉和苛刻的程度甚至连中国妈妈都望尘莫及。使我受益最大的是蔡美儿在教育女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信、坚持、追求和勤奋。

  她严格秉承中国式的教育方法,这在一个美国家庭和美国社会中就是特例、是不可理喻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蔡美儿不仅仅要时刻与女儿斗智斗勇应对来自于女儿们的反抗,她还要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来自丈夫、婆婆、父母,甚至是周围朋友、同事乃至整个社会的质疑和反对。在那样的环境中,一个女人之所以能如此执着地坚持下去,最根本的是来自于她的自信。她对自己的.教育方法十分有信心,她坚信自己是对的,坚信自己如今的严厉和苛刻都是为女儿的未来负责,她更坚信自己为女儿所做的选择对于女儿来说是适合的、明智的。有了这份自信,她还要有更大的勇气去坚持,最令我佩服的就是她的这份坚持。在坚持的过程中,她与丈夫无数次争吵,与婆婆无数次发生不快,甚至让女儿当众羞辱气得在俄罗斯红场上边哭边跑不顾旁人投来各种异样的目光。

  很多次我都在设想,如果我是蔡美儿,我一定早就放弃了,早就在周遭人的质疑声中开始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质疑,逐渐怀疑自己,失去自信,最终选择放弃。

  但事实上我既不同意蔡美儿的做法也不同意美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这些方式是两个极端,无论怎样,始终会对孩子的全方位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我看来,教育孩子既要严格也要给孩子一些私人的空间,这样孩子在父母的监督下可以很努力地学习,同时也有自己的想法,这样孩子可以更加地优秀,具有创新的能力。

  中国的教育方式一值都是以严格出名的,那是因为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非常的高,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的成绩比别人的孩子优秀,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考上名牌的大学,然后能够拥有一份好的工作。父母的这种想法完全是为了自己孩子的未来着想,父母们并不要求自己能够得到孩子的报答。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家长和学校都渐渐地注重孩子的创新意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也会更加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虎妈战歌》告诉了我:虎妈的教育方式可能有效,但是这并不适合每个人,每个孩子的个性有不同,父母们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培育出来的孩子的整体素质才能是最棒的。

  虎妈战歌的读后感 篇3

  《虎妈战歌》也是我见到过的最为真实的一本书。之前读过的妈妈经千篇一律都是妈妈怎么教育宝宝,采取了什么方式,怎么一步步成功的,到我自己真正有了孩子之后才发现,那些书有多么的扯淡!教育孩子需要互动,怎么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反应,孩子是活的,不是没有反应的,老祖宗一直说得因材施教,被那些人都扔到了山沟里了。

  蔡美儿非常聪明,她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进行督促,大女儿温顺,战斗就容易一些,小女儿执拗,战斗就艰难一些,书里的描写绘声绘色,母女之间的战争你来我往,写的是那么的动人,也是那么动情,那些战争背后的深情让人感慨万千。这得需要多么深的爱,才能让一个女人在每天辛苦工作之后,对孩子下这么大的工夫呢?

  昨天看洪晃评论虎妈为地狱老母,我看了以后特别的生气,即使不喜欢,洪晃也不能这么恶毒的`评论吧?!如果洪晃的妈妈当初能像虎妈一样,站在孩子的未来为孩子考虑,洪晃也不至于成为今天这样。还有华尔街日报那些中外媒体对虎妈的攻击,他们只看到了虎妈对孩子的严,却看不到那深沉博大的爱。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总会想起我的妈妈,从我上学开始,妈妈每天都会辅导我功课,我才会考上大学,如果没有妈妈,我真的不知道今天自己会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人。一直到今天,我都特别感谢我妈妈对我的严,我对妈妈也是深深的爱。

  我也特别不理解,现在的教育为何一再强调给孩子自尊,要尊重孩子,怎么样叫做不尊重孩子呢?难道我们今天在社会上苦钱,谁给过我们尊重吗?尊重不是无缘无故给的,如果尊重得来的那么容易,就没有人会珍惜了,孩子也是一样。

  虎妈,我喜欢你的战歌,加油!

  虎妈战歌的读后感 篇4

  阅读此书前,虎妈的名头早有耳闻,她的事例在互联网上沸沸扬扬,媒体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她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甚至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看完此书,我认为,虎妈的许多做法是值得学习的。

  一、克服惰性。人性中总有趋利避害、追求一时享乐的惰性,特别是思想不成熟的孩子们,如果没有成年人的适当引导和督促,他们很难克服人性中的惰性,很多孩子玩游戏成瘾、贪玩厌学,都是因为克服不了惰性造成的。虎妈要求女儿每科成绩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在很多媒体和专家眼中,这好像严厉得过分,剥夺了孩子幸福的童年,但是,玩乐永远比学习轻松,学习总会伴随着刻苦,人生总会需要告别散漫,进入激烈竞争、努力奋进的'阶段,但我记得有一位家长这么回答一位专家的质疑:我为什么剥夺孩子的童年?我如果给了孩子幸福的童年,他将失去幸福的人生!美国许多媒体对虎妈式的教育方法全盘否定,但美国哈佛图书馆馆训中却有醒目的这几条: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3、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4、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5、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6、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7、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天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一个人,只有征服了自己,才能征服全世界;一个人,只有克服了自己的惰性,才能取得成功。

  二、持之以恒:虎妈最让人钦佩的一点是,她做事持之以恒,她十几年如一日、严格执行着自己的教育计划,她可以天天督促孩子练琴,不仅要求孩子保证练习时间和练习质量,而且她也在一旁监督,并冷静、理智地对待孩子的逆反,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一起解决困难,她可以驱车9个小时带孩子拜访名师,还可以带着孩子游遍世界各地、为孩子举办大型个人演奏会,这些,都需要家长和孩子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付出和努力。反思自己,有好的想法和方式,但总是几分钟热度,时间一长,就坚持不下来了,所以,教育的效果就总是不理想。

  《虎妈战歌》很真实,它真实地记录了一个中国式家庭的教育方式,它真实记录了家长的严厉、孩子的反抗,记录了家长的无奈、孩子的逆反,记录了家长的爱、孩子的成长,它不仅记录了成功,也记录了失败,它不仅记录了家庭的温馨和快乐,也记录了中国式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焦躁和近乎简单粗暴的言行,正是因为它也把这些不那么美好的东西呈现在人们眼前,所以,真实得那么可爱。

  虎妈的教育方式可能不是完全成功的,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孩子,但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借鉴。从外在形式上看,虎妈的两个女儿收到了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这吻合了中国式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但我认为,虎妈的教育方式最有价值的是她对孩子行为性格的培养和训练:刻苦努力、不轻言放弃、努力奋进;我相信,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人种,也无论什么意识形态,真诚善良、乐观向上、努力奋进是所有人都钦佩的,这恰恰是虎妈的教育方式的成功之处!

  虎妈战歌的读后感 篇5

  因为我的爸爸妈妈对我是宠爱,他们愿意放手让我自己做决定,所以我不愿意去看虎妈战歌。而当我拿到虎妈战歌这本书后,我第一念头便是批判,是的,我怀着批判的心态去阅读这本书。

  看到虎妈的十条家规,我觉得只是一个比普通妈妈更加严格的妈妈。不许在外过夜,我赞同,毕竟社会并不如想象中的简单;不许卖弄琴艺,不许抱怨不能在学校里演奏,不许经常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不许只有体育文艺拔尖,其他科目平平,不许任何一门功课学习成绩低于“A”,必须天天练习钢琴或小提琴,这些是中国大多数家庭都会有的规矩,我并不反感。但是,不许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许演奏其他乐器,说实话,我不喜欢这两条,似乎太过限制孩子的天性。不过,当我阅读完这本书,我改观了。

  也许很多人都会和我以前一样,觉得虎妈就是一个虐杀儿童天性的人,可是,我们却忘了孩子,不过是一个心智不成熟的人,容易听信别人的话,盲目从众,好奇心重,等等一列不够成熟,不足以做能影响其一生的决定。决定由谁做?老师?NO,一位老师,要教多少个学生,怎么可能一一了解孩子的性情,怎么可能一一帮孩子找出最适合他的东西?那么,谁做决定?最了解孩子的,无非是孩子的父母,孩子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所以,他们最了解孩子,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什么对他才是最好的,所以,儿童时代,应由父母结合孩子的性情所决定。所以我不认为,虎妈在这方面的做法有什么过分的。

  我特别赞同虎妈让女儿们学钢琴这一做法。虎妈是这样说的,‘我知道,我无法让她们因为生在贫苦的移民家庭而发奋努力。我不能改变生活的现状——我们居住在一所老式的大房子里;有两辆体面的汽车;出门度假时,住在高档的宾馆里。但我确信无疑的是,与我和我的父母相比,索菲娅和露露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且更具可塑性。而古典音乐不会让人堕落、不会令人懒惰、不会教人粗鲁,也不会宠坏孩子。相反,它会鞭策我的孩子达成我未能企及的目标,而它与我们祖先光宗耀祖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

  钢琴陶冶孩子的情操,可以避免浮躁。且不论钢琴的奖项有多少,孩子能获得的艺术技能有多少,能够让孩子的情操陶冶,提高个人修养,锻炼耐力和信心,这些还不够让孩子受益一生吗?何况,学钢琴的好处完全不止这些。虽然露露一开始,并不爱学钢琴,但后来虎妈的严格教育之下,她的收获并不少,并且后来选择她钟爱的网球。

  我有一个妹妹,她的爸爸对她特别严格,要求也高,但可惜,他忘了在让孩子成绩好的同时,要培养孩子的.技能,陶冶情操。以前她很喜欢画画,但被她的爸爸遏止了。现在这个妹妹,除了学习看书,其他一无所长。如果带她听音乐会或者看画展,她也只会肤浅的说,好看,好听,不好看,不好听,对画说或多或少懂一些,但也只能说皮毛中的皮毛。我认为在培养孩子,教育孩子的时候,必须先养性情,培养技能,再谈学习,而且这些技能不能是浮夸的(例如爵士乐),要让孩子学会沉淀,学会耐心,陶冶性情才是最真,最好的。

  看完这本书,我对虎妈某些教育方式(批评的言语)也许还不是特别赞同,可是,不能否认,她很成功,她的严格要求是有意义。

  但是我做不到虎妈般的教育方式,100个孩子,有100中教育方式,虎妈的教育方式适用于索非亚和露露,但未必适合其他人。我们不能找葫芦画瓢,硬搬硬套,取长补短,必定能让未来成为教师的我们受益匪浅。

  虎妈战歌的读后感 篇6

  读完这本《虎妈战歌》,没想到这样一本书其实就是一本育儿日记,把自己的育儿中心思想以及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记录下来,连自己的妹妹患病以及家中养狗的心路历程都记录了下来。

  我想这本书这么畅销是因为它引起了文化的碰撞,这位妈妈虽然是生在美国的华裔,但是她受到的教养方式是纯中国式的,而且她小时候也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典型华人孩子,加之她是家中长姐,必然成长为一个强势,目的性责任性都很强的人。书中她对老公说你为家中狗-可可的未来考虑过吗?哈哈哈,因为太过于可笑,反而显得可爱,这个老公笑场了,争论停止了。

  我很理解这位强势的妈妈的挣扎以及钦佩她的执行能力以及意志之坚强。其实,我想她没有嫁给华人,内心是有点觉得愧对父母的,因为那是父母对她未来的预设。作为一个孝顺孩子,她也像很多华人子女一样,希望在另外一个层面来补偿。虽然两个孩子是混血儿,她也让孩子们说普通话,就好像父母小时候要求她的一样。在美国这样一个主流社会价值观与华人价值观格格不入的地方,坚守自己的育儿理念需要非常大的勇气。虽然对未来不确定,她也产生过这样值不值得的想法(孩子可能并不会感激自己,以后也没有一个现实的回报),但最终这位母亲还是按照着非常传统的中国虎妈的教育方式来教养自己的孩子们。

  中国的孩子们也在变,不同阶层的孩子教养的方式也有不同。中国的孩子再也不怕公开的忤逆家长,因为受到的公开处刑不像以前那样的严厉了。见了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中国人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文化了。

  我没有一个具体的.坚定的价值观,随时根据情况调整吧,希望能够中庸之道,人只有这一生,也就这一次当母亲的机会,而成效要在几十年后才显现,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有一点是肯定的,我欣赏这位虎妈的坦诚以及坚强的意志力,只有参与了鸡娃的人,才能够理解彼此。那些放手的人,避免与孩子产生正面对抗的父母,那些美其名曰让孩子在历练中成长,在经历中找到自我的人,都应该明白,自己如果没有参与陪伴孩子的每一次学习辅导,就没有资格指责别人的付出。旁观者永远显得更聪明更有预见性,而身处其中的鸡娃老母亲们需要大家的爱与理解。

  虎妈战歌的读后感 篇7

  前几天从朋友家借到一本《我在美国做妈妈》,看了书的英语名字,才知道它就是大名鼎鼎地《虎妈战歌》,很早前就看到关于虎妈的介绍,以及虎妈教育方式引起的争议,当时我觉得,能把中国的教育方式带到美国并获得成功,虎妈真的很了不起。但看了书以后却觉得,这种教育方式,别说是美国人,就是作为纯粹中国人的我,都无法接受。

  虎妈有两个女儿,索非亚和露易沙,都从三岁左右开始,姐姐学钢琴,妹妹学小提琴,十四岁的姐姐获得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的机会,十三岁的妹妹也获得世界名师的指导。可以说姐妹两人的琴艺都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从这点来说,虎妈无疑是成功的。

  然而,成功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也是从三岁开始,姐妹两人每天练琴至少五六个小时,出去旅游也要练琴,孩子上学都是跑步回家,只为了多省出一些时间练琴,姐妹俩除了上学,基本没什么社交,因为妈妈不允许他们参加任何社团活动,不允许他们和玩伴随一起玩,可以说,除了上学,姐妹俩的生活在妈妈严格的控制之下,甚至妈妈还时常以各种名义替姐妹俩向学校请假,逃避一些妈妈认为不重要的项目(如体育或一些社团活动),只为了节约时间练琴。

  中国人自古信奉梅花香自苦寒来,或许,虎妈的良苦用心谁都能理解,如果把塑造音乐神童当成孩子终生的目标,她的方式方法无疑也是正确的,可当我读到她对孩子进行的'各种严酷的训练时,我总在想:还处于童年的小姐妹,会怎么想?她们有快乐的时候吗?她们伤心难过时有人倾听她们的心声吗?书中只讲了妈妈如何训练,并没有写孩子是怎么想的。姐姐索非亚习惯逆来顺受,伤心难过时很少表露现来,是让妈妈骄傲无比的乖女儿,可有一次,在妈妈为小事批评她以后也禁不住流下眼泪,妹妹露易莎对妈妈强烈反抗,十几年来母女关系一直处于十分恶劣的状态,直至最后露露公开反抗,迫使妈妈同意她放弃练了十几年的小提琴。

  虎妈战歌的读后感 篇8

  这是一本引起争议,甚至引发中西文化大讨论的书,虎妈战歌观后感。这是一本你还没看大致就知道一些片段的书。这是一本作者根本就不讳言她的极端手段的书。报纸杂志电视关于虎妈的报道热闹了好一阵,人家也趁机到中国来演讲,上节目,结结实实地为她的书推销了一把。

  所以我没买,知道这就是一畅销书。

  前几天,邻居跟我说她买了这本书,我便顺便借来一读,看看到底说些啥。很快就翻完了,得出结论:这确实是一本畅销书,轻松,有冲突有高潮,故事情节还行,是虎妈自己培养两个琴童的故事,仅此而已。其他的标签我看更多是为了炒作这本书的需要,而虎妈也乐得配合,因为,她的本意如此,所以她才会把极端的十条家规放在开头,也只罗列了极端的情节。

  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英国《金融时报》阿利娜范杜恩采访她的文章可见端倪。文中写道:

  "两个多才多艺的女儿每天还会与父母相处很长时间,在父母喝红酒的时候玩大富翁(Monopoly)或打乒乓球。"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把这些故事写到书里,"她略带遗憾的说道,"我只是把最极端的情况串在了一起。这证明,我不是要写一本育儿书!"

  很明显,她在书中列出的严格规定多数适用于女儿们更小的时候,特别是在9岁到13岁期间。"如果有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当她们长大时,你必须给她们更多选择,"她表示。至于她的女儿们,她现在对她们更宽松了。如果她们希望参加学校演出,她不会干涉。"现在,如果我的女儿们说'我想演戏',我会表示同意,我会支持她。"

  此书是一种讽刺文学的尝试。蔡美儿试图描绘一副低调的画像,并利用幽默取笑自己的短处。"这是一部奇怪的回忆录,观后感《虎妈战歌观后感》。你会听到我嘲笑18年前的自己,然后我变了。这是一种自我讽刺。然而,所有的书评都是针对书中描述的育儿方法,"她叹息道。"我曾有过更高的野心,那就是希望人们会更多地看到此书的文学价值,"她再次笑着说。"这一愿望根本没实现。"她所敬佩并希望模仿的作家包括纳博科夫(Nabokov)以及大卫谢达利(David Sedaris)。"

  只要不把她当成某种教育方式的`代表,而作为个案,我认为她的教育方式还是可圈可点的(虽然她的表述方式很哗众取宠)。

  比如说,逼孩子练琴这事。如果孩子有天赋,自己也想继续,那在练琴的漫长过程中,家长不可避免得推一把。乐器演奏是既需要天赋也需要苦练的,有成就的钢琴家小提琴家概莫如此。虎妈坚持女儿在旅途中练琴一天不落,也是因为知道一天不练,手生脚慢;两天不练,功夫丢一半;三天不练,成了门外汉。

  比如说,她放手让小女儿改学网球一事。在餐馆风波后,虎妈认识到和小女儿的对抗没有出口,而且女儿的抗拒只会蔓延升级以后,虎妈果断选择认输妥协,不再逼她学琴。这种妥协是如何的明智,让我想到了bill gates在十一岁时和很强势的妈水火不容,坚持要去离家很远的寄宿学校,她妈最后放手。有这样的妈,才会成就伟大的孩。放手让她去追寻她想要的,最大程度激发个人的内在动力,才能走得远。

  不过,给我印象深刻的倒是虎妈个人。虽然她对法律不感兴趣,可是为了家庭团聚进耶鲁教书,还是弄出关于法律,种族和文化等的文章,契合了社会热点,因此引起大众关注,影响力大增后曲线救国进入耶鲁。为了陪孩子练琴,老编理由提前溜号等。这就是一功利的妈,但又是全心全意为孩子奉献的妈。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她故意把文章弄得极端,冲突,而且往最热门的中美文化差异上靠,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为了此书的畅销,她付出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这是我对虎妈战歌这本书的认知。

  虎妈战歌的读后感 篇9

  今年年初,一本关于育儿的自传《虎妈的战歌》轰动美国,引发一场关于教育思想理念的热议。也引起中国民众的广泛关注。

  本书作者蔡美尔,美籍华人,美国哈弗大学文学学士,法学博士,现任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在欧美近似放羊的松弛教育态势之下,蔡美尔用华人家长的高度期待和严格教养方式培育两个孩子。最终两个孩子均出类拔萃,学习和音乐都非常优秀,取得引人羡慕的成绩。在当地被誉为音乐神童。《虎妈的战歌》坦露了作者抚养两个孩子的心路历程和育儿的体验。

  读这本书,一页页感受蔡美儿教育孩子的真实和真情,惊叹蔡美尔的投入和执着,体验蔡美尔的超凡和绝然,一步步走进作者的喜怒哀乐,蔡美尔和她两个孩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展现在眼前。

  我从中更关注的是关于培育孩子的理念。我家的外孙子也在美国接受教育。我对美式教育也有些疑惑。

  蔡美尔在书中写道:

  “成为行家里手的过程,其实毫无乐趣可言。要掌握任何高超的技艺,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而从孩子们的本性来讲,绝不会爱好努力。因此,一开始就不给他们选择不努力的机会,便显得至关重要。”

  “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机会”,这成为蔡美尔育儿的基本思想和出发点。没有什么人天生就喜欢努力。孩子们更是喜欢张开双臂去拥抱轻松。美式教育特别强调对孩子的尊重,常常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结果许多孩子会很轻易选择放弃。而作为父母,最不利于保护孩子自尊的行为,就是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而自己无所作为。

  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机会,就是要帮助孩子选择努力的机会。让孩子选择一项有意义的事情,然后专心致志,全力以扑,坚持不懈。其实这个过程本身,就能让孩子受益终身。培养孩子对待事业“专心致志,全力以扑,坚持不懈“的态度和意志品质,这正是蔡美尔育儿的大方向。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态度,这其实就是育儿最好的选择。严格管理和悉心督导,就是蔡美尔的育儿模式,也是蔡美尔说的中国式传统教育模式。

  蔡美尔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自己曾经受益于严格的中国式教育传统。蔡美尔是在经历了中西方激烈文化冲突和认真比照之后,清醒的坚定的选择了中国式的育儿方式。蔡美尔的教育获得了成功。

  ”虎妈”的教育方法在美引起轰动,并引发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并不奇怪,是美国放羊式教育放松到极致后的反弹。

  今天,“中国方式”不再是一个仅仅与保守落后同类的.贬义词。

  我在去美探亲期间,在俄勒岗州科瓦洛斯市认识一位姓唐的华人妈妈。这位女士也是一位高学历的知识女性。丈夫大学教授。现在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十六岁考取斯坦福(美国排名前三的名校),获全额奖学金,在当地传为美谈。其他的孩子也个个优秀。这个家庭孩子的管理和督导,也主要靠这位妈妈。早在(《虎妈战歌》还没有问世之前),这位妈妈对美式教育就颇多批评。也是一位主张严格要求严格督导的妈妈。她主张,家长要一个红脸,一个黑脸。她的名言:“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孩子成长的时间输不起。”“要我说你好,除非你真的好。”“管得住,有威信,是实施教育的前提”“教育要讲求效率”。她有两个孩子和我家孙子一起上小学,下午放学的时候,我们去学校接孙子。孩子调皮,总是要赖在学校玩一阵才肯走。而唐女士的车一到,她的孩子会立即上车回家。她的孩子参加州的乒乓球比赛,赛场上生龙活虎大喊大叫,老是拿同龄组的冠军。

【虎妈战歌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虎妈战歌读后感06-21

虎妈战歌的英文读后感06-05

虎妈战歌英文读后感范文03-07

《虎妈战歌》读后感(通用7篇)08-29

我的虎妈虎爸作文01-02

虎妈英语作文06-19

我的“虎”妈作文09-29

虎妈小学作文10-01

关于虎妈的作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