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中试金石

时间:2022-11-23 19:15:48 职业生涯规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职业生涯规划中试金石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中试金石

  职业的选择,总的来说,无非就是销售、市场、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几个大类,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500强的CEO当中最多的是销售出身,第二多的人是财务出身,这两者加起来大概超过95%。

  现代IT行业也有技术出身成为老板的,但实际上,后来他们还是从事了很多销售和市场的工作,并且表现出色,公司才获得了成功,完全靠技术能力成为公司老板的,几乎没有。这是有原因的,因为销售就是一门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而管理其实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这两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东西,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让别人去做某件特定的事情。”

  著名中高层管理培训专家胡一夫认为而财务则是从数字的层面了解生意的本质,从宏观上看待生意的本质,对于一个生意是否挣钱,是否可以正常运作有着最深刻的认识。

  公司小的时候是销售主导公司,而公司大的时候是财务主导公司,销售的局限性在于只看人情不看数字,财务的局限性在于只看数字不看人情。公司初期,运营成本低,有订单就活得下去,跟客户也没有什么谈判的条件,别人肯给生意做已经谢天谢地了,这个时候订单压倒一切,客户的要求压倒一切,所以当然要顾人情。

  公司大了以后,一切都要规范化,免得因为不规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同时运营成本也变高,必须提高利润率,把有限的资金放到最有产出的地方。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东才不管你客户是不是最近出国,最近是不是那个省又在搞严打,到了时候就要把业绩拿出来,拿不出来就抛股票,这个时候就是数字压倒一切。胡一夫老师总结了以下几点:

  1、明确你的人生价值观

  对于一些中高端的职业经理人自然不用说,他们已经具备相当多的职业经历,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而大学毕业生则需要想清楚自己未来的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责任感。

  2、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兴趣被誉为第一老师、一切与兴趣相关的工作都会激励人的内在潜能。如果你的工作选择与兴趣相关的话,你的未来职业旅程就会充满挑战,同时也充满乐趣。

  3、找到你的奋斗目标

  几乎所有成功的职业经理人都提到目标,找到奋斗目标你就不会荒废你的青春。在有限的年青时光里,奋斗目标将会一直指引着你,直到达到目的地。

  4、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你不能决定自己是否要选择一份新工作,或者你根本就不知道该选择什么工作,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活得明白的人非常清楚自己的生活和奋斗的目标。有了目标,你就不会碰到选择的烦恼。

  5、了解能激励你的因素

  有的人被外界客观的因素所激励,比如看到别人的成功和成绩可以激发你的表现欲、行动欲或者上进的欲望等;有的人被自己激励,自己激励自己的人通常表现为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或者达到某种自己认为理想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等;也有的人同时被内部和外部的因素所激励。

  了解激励自己的因素可以帮助你自省并适度地调整目标,从而降低选择的风险,缩短达到目标的距离。

  6、催化你的晋升欲望

  快速晋升是经验积累的结果。快速晋升的前提是出色的工作业绩。

  如果你本身有晋升的欲望,那么请你做好目前手头的工作;如果你没有,请你现在开始思考你为什么没有,之后规划出你未来要达到的理想职位。

  7、明确你自己的成功概念

  成功的概念因人而异,没有明确的标准,但是至少你自己要明确什么是你的成功底线。这样可以促使你进步。明确你的选择,这跟你的生活期望、价值观都有一定的关系。不明确自己的成功概念,人就容易迷惘和懒惰。你要时时注意自己目前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如果发现不是良性的,那么请尽快调整。

  8、透视自己目前的职业状态

  工作是否开心?发展空间如何?是否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你需要透视目前的职业状态,目的是为了管理你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犹如花草一样,如果你精心去打理,它会给予你丰厚的回报;如果你疏于或者懒于去管理,那么你也不要指望它对你会有什么作用。

  9、提高对雇主的忠诚度

  这里只是单纯地建议对雇主的忠诚,不讨论企业对员工的培养问题。

  不建议为了职务而跳槽,更不建议频繁跳槽。

  职业生涯的管理具有连续性,而连续性则体现了你对待雇主的忠诚度。

  如果遇到了发展瓶颈,你也要试图先从内部寻找解决办法。你未来的雇主尤其是高级管理者,他们都会看你跳槽的原因,换位思考一下,你愿意雇用一个对雇主不忠、不负责任的求职者吗?

  显然不。同样,在加入某家企业之前,你也要充分了解这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直线老板的风格,觉得不靠谱就不要加入。很多人都会抱怨是公司没有履行承诺。这其实是你自己的问题,你没有能力判断你未来的雇主,那么你就没有能力管理好未来的工作。永远不要告诉你下一个雇主,因为上一个公司如何不好你才想换工作,那是很愚蠢的借口。即使你的前一家公司有问题,你也不要觉得那是促使你换动工作的最佳借口。如果你是为了发展而离开,企业会更欣赏你。

  10、了解你的个性特征和心智能力

  个性特征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又叫做个体心理特征。所谓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或者说是导致一个人的行为并使这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动态组合。这些心理特征包括:需求、动机、价值观、气质、情绪、自我知觉、角色行为、态度等。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包括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因素。刚生下来的婴儿心理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具有一些先天的遗传心理特征。根据对初生婴儿的观察,有的好动,是兴奋型的,有的较安静,是抑郁型的。这些神经类型特点就是影响个性形成的先天因素。但是,影响个性形成的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后天的影响。

  一名体制内的80后来了封内容跌宕起伏的信,像小说一样:

  我,年近而立,出生在一个边疆省份县城的普通家庭。高考两次冲刺北大未果,进入本省最好的一所大学,学的是万金油式的经济学专业。大学期间,创办了在学校有一定影响的社团,当了班干部,保送了本校的研究生,并且创办了一家网站,该网站曾经带来每年10多万的收入。

  毕业时正临金融危机,工作机会大幅缩减。也曾进入了宝洁、联合利华、KPMG、农行总行等企业的终面,但没能进入这些理想的企业,最后签约了深圳一家国有银行。

  但当年全民公务员考试热,全系的同学基本都报考了。我抱着玩玩儿的态度,也报考了本省一个“实权”部门的公务员,不成想竟考出了当年全省公务员考试最高面试分数。国进民退的大背景,而且基于周围人“这个部门是最好的省直部门”的说法,我留下了。

  我在单位最核心的岗位工作,而且上下都较为认可,也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经济类专业的博士,成了周围人和亲戚们羡慕的对象,但不幸福的感觉始终围绕着我。

  经济上,我的月工资收入是当地房子每平方均价的五分之一,所谓的工资外收入几乎为零,所谓的福利分房轮不到我。时间上,朝八晚五,基本天天加班,已经得上了腰间盘突出、颈椎病和轻微的脂肪肝。由于没有时间打点自己的网站,收入也减少很多。角色上,因为我突然成了一大家族中唯一的“官”,各种从未见过的亲属,各种大事小情如约而至,让我无所适从;天天忙于各种事情,导致婚姻破裂。工作中的角色和生活中的角色冲突让我有种撕裂感。更严重的是内心里的冲突,每天加班加点做着重复的工作,没有工作乐趣。特别是展望未来事业的发展,就算当上了领导,每天观察这些领导的生活,工作非常辛苦,没有时间陪同家人,收入不高,风险巨大,不得不言不由衷,不得不参加无关的活动,工作的进步不受自己左右,退休之后心理的巨大落差,以上都不是我所要的。在这个人人都想拼命挤进体制之内的年代,我很想离开这个体制……

  这封信让我眼前一亮。最近这两年我收到的信不是在羡慕体制内的高福利,甚至后悔当年贸然离开体制内,就是体制内的人撒娇般地抱怨体制内没挑战,但同时又表示自己离不开这片沃土。难得有个体制内的干将跳出来讲述心中的不满和离开的冲动。

  这些不满中,很多并不是体制因素所带来的,比如:工资低,加班,工作机械重复、没有工资外收入、因忙碌而离婚、工作与生活角色撕裂等等。体制外的人也大多戴着面具上班,推销着自己可能并不爱用的商品,工作机械重复,刚入职的几年,工资也不高。但公司领导的生活方式大多还是让人羡慕的。他们奢华的休假方式啊,他们住的公司买单的花园别墅啊,他们的头等舱啊,等等。说白了,羡慕的还是他们工资单的巨额数字,生活方式谁不会啊。但很多公司领导都是精力充沛的工作狂,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只睡四五个小时的神人。这可一点儿也不让人羡慕,同情和怜悯还差不多。而看在领导如此努力的份上,连他们的高工资也一并原谅了。

  我个人的感受是,体制外因为面对的是自由竞争的市场,因而更加公平、自由、阳光。而这三个因素会让幸福感有所提升。当然体制外也意味着面对市场的风险:行业萎缩、市场低迷就意味着裁员和减薪。

  相对的,体制内因为受控于垄断的权力和政策,人治的、灰色的因素更多,更谈不上什么自由,你很难从一个体制内的公司跳到另一个体制内的公司,还没听说过有猎头公司专门为体制内公司服务的。再说,体制内的跳槽不叫跳槽,那叫“调动”。而政策的方向说不准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有朝一日有多少人又会成为政策调控的牺牲品现在还未可知。我记得90年代末,有个同学毕业分配进了文化部,工作一两年后就遇上了“公务员分流”的政策变动,后来回学校读了硕士,等待二次分配。当年她面对不可测未来的惶恐,至今印象深刻。

  至于收入的高低,体制内外的差距已经并不明显,一些效益好的体制内公司甚至远高于体制外的,而效益差的体制内公司,也许还没有小微企业付的工资高。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名校的优秀学生削尖了脑袋进体制内而把“四大”作为备选的原因。而“四大”即使在欧美中产阶层,也都是收入与地位相当体面的工作。

  选择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选的并不是薪金的多少,而是不同的制度环境。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环境中,竞争方式、言行方式、思维方式都迥然相异,并进而对你个人的未来人生产生重大影响。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在现代职场中,跳槽已经成为一些人的“家常便饭”。有职场专家认为,年轻人在大学毕业五年之内并不适合频繁跳槽,五年内跳槽其实是自贬身价的一种体现。

  其实,跳槽的好坏并没有严格的标准,职场专家认为,跳槽不利于人们经验及技能的积累。但在一些情况下,跳槽更能激发一个人职业发展的潜力。

  比如:IT行业就是一个跳槽状况非常严重的行业,没有哪个行业会像IT人那样频繁地更换工作,而跳来跳去的目的只有一个目的——高薪。

  由于这个行业短期内依然是个年轻人聚集的行业,所以经验就成为该行业稀缺的资源。同样的岗位招人,有工作经验的人一定会比没有工作经验的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

  毕业5年内跳槽次数越多,常常使你已获取的工作经验贬值得厉害,从而出现不是“报酬往高处”走,而是“报酬踏步不前”的状态。在别人每年都从业绩良好的公司里按部就班取得5%-15%的加薪时,你的踏步不前事实上就是“水往低处流”了。

  首先,需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理智选择和规划后的跳槽才能够真正达到提升自身价值的目的,过于频繁、毫无目的的跳槽则必然会降低你对企业的忠诚度,影响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其次,其实,准确完备的跳槽需要你两个月前就开始准备。因为跳槽是一种择业行为,两者都是为了达到更远的目标。

  跳槽规划有三点要注意:

  1.现状分析理性分析自己以往的职业表现,哪些是得到上司认可,让自己觉得有成就感的部分,哪些内容是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分析自己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人际关系没处理好,还是某些工作内容不喜欢;列出不喜欢的部分和自己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行业发展的看法等等。分析应该是客观和理性的,分析有助于让你看清楚自己的现状。

  2.跳槽规划跳槽其实是职业规划中的一部分,当你觉得自己跳槽目标不清晰,不确定的时候,也意味着你是缺少职业规划的。当你觉得要做改变是必然的、确定的时候,接下来就应该考虑跳槽的目标是什么了。

  在制订跳槽目标的时候,应该注意在以后的职业中避免一些不可以改变的问题,把握扬长避短的原则来制订目标:包括具体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职位,选择哪些行业,可以进入什么类型的公司等等。在确定跳槽目标的时候,你可以分解自己的目标,不应该追求完美。

  3.主动行动光有现状分析、有想法和理想还是不够的,成功的改变还是在于理性的行动。改变必然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困难,如果能在面临一些不熟悉的行业和职位的面试有一些好的表现,就需要你有改变的勇气。在面临短暂的拒绝时,能不气馁。并且能有策略的准备自己的相关求职技能,包括相关的培训,简历、面试技巧等等。

【职业生涯规划中试金石】相关文章:

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方法与职业生涯规划书11-23

职业、职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09-05

护理职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书12-16

护理职业职业生涯规划书12-24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04-13

人生职业生涯规划11-12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11-05

职业生涯规划书08-31

hr职业生涯规划03-21

教育职业生涯规划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