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虞美人简单赏析

时间:2021-06-20 17:34:17 赏析 我要投稿

虞美人简单赏析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如下为虞美人简单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虞美人简单赏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篇二:虞美人简单赏析

  这首《虞美人》 ,又是表面明白如话、实则潜流滚滚的一篇。

  只从字面来看,读得出是相思,是怀旧,是一段欢乐、一片深情。——这是一种很高妙的技术,字面意思已经把想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了,但如果读者明了那些语句的出处,读出来的内容便会递进一层。

  这种手法,比如辛弃疾的“且将万字平戎册,换得东家种树书”,这是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空有满腔抱负、满腹经纶,却处处受到掣肘,无奈加上愤懑,便把“平戎册”去换了“种树书”。——这么理解是一点问题没有的,但是,如果知道“种树书”还有一个出处,对这句词的意思也许还能领悟得更多一些。

  秦始皇焚书坑儒,天下的书只允许留下很少的几类,其中就有占卜书和种树书。所以,种树书就变成了一个文化符号,含有某种特定的符号意象,明白这个意象之后,便更能体会到辛弃疾所在的时局是多么的压抑、逼仄。

  容若这首词便充分体现着这种技巧。这倒不一定是他有意为之的,因为,作为一个满腹诗书的人,前人的种种成句、典故、意象,早已经读得烂熟,成为了自己语言的一部分,运用起来就如同我们普通人运用母语一样,达到了不假思索的程度。读书越多的人,往往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篇三:虞美人简单赏析

  作者李煜首先从眼前景“春花秋月”写起,这并无新奇之感,但“何时了”不免突兀,有谁不爱眼前的.美景呐!李煜此时非常讨厌目中所见的春景,“春花秋月”没变,但观景之人的身份和心情已经天壤之别了。身在宋朝的’囚牢”里,李煜百感交集,痛不欲生,睁开眼就是屈辱的一天,连死的权利都被剥夺,这是何等的绝望,内心得多么悲苦呀!做帝王时没有好好地思考人生,现在有的是时间了。此时他又在想些什么:焚香作诗,与妃嬉戏,泼墨丹青,抑或轻歌曼舞。总之,这其中有回忆,有欣喜,有怅惘,有悔恨。如果当时自己不那么沉溺声色、文学,多多关注黎民苍生,也许是另外一番景象吧。罢罢罢,一切都让它随风而逝吧!所以,作者只用了“知多少”三个字就把无穷的想象空间给包容了,真是“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昨夜东风再次袭来,李煜的心又被刀子狠狠地划了一下,这又将是生不如死的一年,痛苦难熬的一年。李煜身处北宋都城汴梁的小楼里,感受着来自故国吹来的东风,心中怎能不愧对家乡父老,往事历历在,不堪回首中。

【虞美人简单赏析】相关文章:

对虞美人的赏析02-14

《虞美人》词赏析06-23

苏轼《虞美人》赏析02-03

虞美人李煜的赏析02-17

虞美人赏析推荐06-20

李煜的《虞美人》赏析02-17

虞美人的原文及赏析02-17

李煜虞美人的赏析06-20

李煜虞美人赏析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