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大全

李白《子夜吴歌》演讲稿

时间:2021-06-19 18:15:03 演讲稿大全 我要投稿

李白《子夜吴歌》演讲稿范文

  岁月有寒暑,一年有四季,只有经历了春的生机盎然,才有秋的累累硕果;若非体会过冬的萧瑟肃杀,怎么会怀念夏的激情澎湃?  四季的脚步匆匆来,又匆匆而去。伟大的诗人李白寄情于四季之景,模仿六朝乐府的《子夜四时歌》写下了四首春夏秋冬子夜吴歌。

李白《子夜吴歌》演讲稿范文

  李白,我们大家都太熟悉了,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显然李白是富有创造力和善于学习的诗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学习古风并以独特的方式写下这四季之歌。《春歌》描写的是有着不为富贵动心的高贵品质的罗敷女,《夏歌》写的是为祖国献身的美女西施,我觉得诗人应该是在借着这两个人物来表达自己的节操和志向,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为大家介绍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李白在秋歌和冬歌中描写了哪些美丽的女子形象。 《秋歌》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翻译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亮,千家万户传来捣衣的声音。飒飒秋风,却吹不尽内心的愁思,而是更加勾起了对玉门关外征人的怀念。什么时候才能扫平胡虏,丈夫可以结束远征回到身边。

  《秋歌》写的是全长安的妇女,她们的美超越了外貌的境界,因为“万户”妇女的美是不能用简单几行诗描绘得出的,诗人便从那情,那景写起,“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一片月既是那清凉的秋月,又代表了长安妇女的一片.爱心、思心。这样的心是美丽的,美得让人感动。

  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

  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 “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

  “秋风” 两句承上而正面抒情。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不尽”既是秋风阵阵,也是情思的悠长不断。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

  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最后两句思妇直接倾诉自己的愿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边疆,返回家园和亲人团聚,过和平安定的生活。

  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

  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同情,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这首民歌气味很浓的乐府诗,朴素自然,流丽婉转,真切感人。

  《子夜吴歌》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写少女热烈深挚地忆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现非常真诚缠绵,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表达感情的特点,在本诗中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

  我们刚刚说过,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十分注意向汉魏六朝的民歌学习,从中获得丰富的养料,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创作,这首《子夜吴歌》就是诗人向民歌学习而又有所创造的例证。此体向作四句,内容多写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诗人的创造,而用以写思念征夫的情绪更具有时代之新意。

  《冬歌》

  桂子飘香,远远地带来一丝寒意。冰冷的气息透过剪刀,却无法剪断那浓浓的思念。李白在寒冷的冬里又写下了怎样的女子呢?

  子夜吴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翻译 明天早晨,驿使就要出发,急得我一整夜忙着赶制征袍。

  光着手抽针,已觉得很冷,哪里忍受得了再去握那冰冷的剪刀。

  征袍现已缝好,就要寄往远方了,可是,还要等多少天才能寄到临洮? 《冬歌》则全是另一种写法。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事件被安排在一个有意味的时刻──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味。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作者有所取舍,只写拈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

  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便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情节的生动性。天气的严寒,使“敢将十指夸针巧”的女子不那么得心应手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

  然而,“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她从自己的冷必然会想到“临洮”那边的更冷。所以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看来大功告成,她应该大大松口气了。可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又情急起来,路是这样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含多少深情呵。内地冷犹如此,边关何堪?即使征衣寄出,又还要几日才得以寄至边关?当此时,

  已不觉自己一夜未睡的疲倦,也忘却了自己的冷暖。心系征人哪,情切意深心更迫!那一件冬衣,维系着一家人的冷暖。内地与边关的人哪,都用它来遮挡风寒!

  《秋歌》正面归结到怀思良人之意,而《冬歌》却纯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结构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得突兀,结得意远,情节生动感人。

  如果说《秋歌》是以间接方式塑造了长安女子的群像,《冬歌》则通过个体形象以表现出社会一般,二歌典型性均强。其语言的明转天然,形象的鲜明集中,音调的清越明亮,情感的委婉深厚,得力于民歌,彼此并无二致,真是“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以句摘,句不可以字求”

  我们从小就背李白的诗,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啊。到了中学我们又学习他的《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些都是流传千古的名诗。而这些李白的代表作无一不是乐府诗。而我个人也是更喜欢古体诗和乐府诗歌,例如还有《清平调》《妾薄命》《白头吟》《长干行》它们读起来朗朗上口,意思简洁明了,而包含的感情却是直接热烈的。李白继承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和诗歌风骨,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从而使古题乐府获得了新的生命,把乐府诗创作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所以今天向大家分享了这两首小诗,希望大家能喜欢。更希望大家能够学习李白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子夜吴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子夜吴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李白《子夜吴歌》演讲稿】相关文章:

李白的子夜吴歌赏析06-23

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赏析01-29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原文及赏析12-29

子夜吴歌·夏歌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4

子夜吴歌·冬歌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4

《子夜吴歌》赏析06-20

子夜吴歌赏析06-24

子夜吴歌·秋歌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李白08-19

《子夜吴歌》原文及赏析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