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字作文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时间:2022-09-17 15:25:28 五百字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通用2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通用23篇)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1

  月光长长,长至故里;繁花之中,清辉冷照,孤影伶仃。这是每一位游子内心的映照,平日如此,何况月圆?唯有千里重山之外传来的茶盏中沉浮的叶片能够聊以慰藉罢了。

  每一位离家在外的游子都免不了思乡。乡,自然是故乡,然而何为故乡?吾心安处是吾乡。若世上有一物能无条件的让游子心安,想必唯有——亲人。

  有亲人的土地便是故乡。即便这片土地繁花似锦,若没有了心中的挂念,没有了在这土地之上历经过的人和事,那么这片土地终会成为过眼云烟。而故乡,拥有亲人,拥有记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亲人的存在为这片土地添上了一层月色,同样的月亮,在记忆中唯有故乡看见过的最是明亮。平日如此,何况月圆?无怪乎苏轼也在词中常常思念故乡,思念父亲,兄弟。故乡的月亮之所以最明亮,是因为亲人的存在,因此,有亲则为乡便能解释了杜甫诗中的“月是故乡明。”

  亲人是华夏子女心头上最温柔也最温暖的一处。不比于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挑剔,也不比乎旁人对自己的诸多评论,记忆中的亲人,是如李清照笔下“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里,无论你身处何方,无论你是否拥有“浅碧深红色”的美好,你无须这些,在亲人心中,都是最美好的。唯有亲人会对我们抱以这样纯粹的情感,这样想来,也唯有亲人担得起我们与故乡的联系。

  亲人是生命中不可轻舍的,亲人也联系了故乡。中秋月圆是思念故乡的一天,高挂的圆月寄托了对故乡的情感。然而,何须月圆?有亲人在的地方,就是故乡。


  《儿行千里》中记叙了许多游子与故乡中亲人的故事和情感,句句诚恳,牵肠挂肚。其中有一句描述亲人的话,“情之厚如斯,恐百世不可还!”不过十余字,道破亲人。而侯孝贤导演的《山河故人》中,远洋之外仍保有的地道乡音,便是对故乡最深的眷恋。王家卫镜头之下的支离破碎中寄托的对香港八九十年代对未来的不确定又何尝不是因为海峡对岸的亲人,对故乡的怀念和憧憬呢?

  我们总把距离看的太远,总以为离了故乡,故乡便成了故土,可却忘了,有亲人在的地方,就是故乡。当下快递发展的科技大大缩短了距离,这便是我们在这大数据时代中,最深的眷恋。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2

  八月十五月儿圆,转眼间,中秋节就来临了。在这样的日子里,大家总是在心里。总是会不自觉的想起自己曾经在家的日子,我也一样不例外。

  还记的那个小时候的日子,虽然当时的自己常常会被学习中的难题困扰,总是会应为年龄小而被长辈们戏弄,但是,在回忆中,拿真是一段美好又无忧的日子。

  而在那时候,中秋节也是非常热闹的,每每到了这一天,家中的亲人们,都像不知多久商量好了一样,各自出发拜访。而我们,也会随着家人的潮流,向着叔叔或者伯伯家中走去。但是,最后无论我们是从哪里出发,经过了哪些地方,我们的终点都未曾变过,那就是爷爷居住的老家。

  我们家中的人虽然都住得很远,但是每到这天,还是不忘回到这里,带着各的趣事,坐在一起吃个饭,在晚饭后,一起赏月。而我们那个时候都还是些小毛孩子,平常不怎么回来的老家,对我们来说是个宽阔又新鲜的地方,大家聚集在一起,就能消磨掉一天的时光。

  真是怀念那段日子,那时的月亮,还牢牢的记在我的心里,小时候大人们说的神话和习俗也已经成了我对中秋的美好回忆。但是现在,作为一名求学的学子,我踏在远离家乡的土地上,忙碌的学习让我没有机会再及时的回到家中。但是城市的灯光却将夜照耀的过于明亮,甚至已经让我们看不见月亮的模样。商场中的月饼虽然五花八门,但是却也再没尝出团圆的滋味。但是我知道,在远处的其他地方,我的亲人们也一定会看到一轮明月,一定在平常这熟悉的月饼!

  中秋,是个团圆的时候,现在不能赶回去团聚,着实有些遗憾。但是,我们都明白,也都知道,在这里一天,我们家中该有着怎样的行动,会有着怎样的习俗。虽然现在的我们没有办法赶过去,但是我知道,在不远后的未来,在我们努力的度过了这段成长之后,我们会在中秋再次来临之时,捡起过去记忆中遗留的东西,就像我们的父母长辈一样,再次从我们的路线中出发、相聚,最后团圆!在这团圆的节日,我们家族一定能再次共赏明月。

  今年的中秋虽然没有赏到漂亮的月色,但是,有家中亲人的祝福和挂念,就已经足够了。在今后努力成长了之后,我一定会再次回到家中,用自己的双眼,去再看看那儿时的月。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3

  中秋节即将来临,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又要放假了,有谁不开心呢?那天下午刚放学,母亲就骑着车,带着我赶集了。刚出校门口没多远,就看到街道两旁人们大包小包的提着。走进菜市场,我简直惊呆了,一眼望去,人山人海,好像挤得都没我容身之地了,这节日,真是热闹啊!买完菜后,母亲又带着我来到超市,原本柜台旁一层又一层的月饼,不一会儿,全被顾客们抢了个统光。终于把要买的东西都紧紧地抓在手里,生怕掉地,就不见影。还没走到柜台,这队伍,还得排个半天呢!天渐渐黑了,终于轮到了我。走出超市,天还真要降下来似的。

  第二天早晨,母亲特意让我起得早,我也随着母亲一同起床,母亲早已准备好了车,带着我,还有那一箩箩菜来到外婆家。今天是中秋节,原来啊,是要这大家子一起吃个团圆饭。刚进门,就见外婆忙里忙外,跑东跑西的,锅里正烧着香喷喷的菜。哦!母亲是让我来帮忙呀,接着,我就帮着外婆洗菜、烧饭……忙了一早上,终于忙完了,一看时间,还真快到中午了。走出厨房,我又惊呆了,今年头一次这么热闹呢。阿姨、叔叔还有舅舅……这好多亲戚都来了。我端着这让人直流口水的饭菜准备上桌,只见弟弟眼睛直盯着桌上的菜,想动筷子了。外婆叫了一声:“大家快吃吧,别等菜凉了。”大家这才开始吃了起来,那顿团圆饭吃得可真让人回味无穷啊!

  到了傍晚,这也是我在中秋节最向往的时刻。中秋节的月景一向唯我独爱。晚饭后,我急冲冲地跑到邻居伙伴家,约了几个人坐在露天草坪上,等候着这一轮圆月缓缓升起,大家都到齐了,我们拿着各自喜爱的月饼,边吃边聊着天,仰望天空时,只见天已渐渐暗淡下来。有几颗稀稀的星星闪着明亮的眼睛,不一会儿,月亮似乎想透出隐约的亮光。起初,月光很浅很浅,温柔得犹如一块透明白纱笼罩大地。慢慢地,月光越来越亮,最后,一轮圆圆的明月像一个巨大的银盘高高的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下,刹时天空如同白昼似的洒遍大地,大地一片明亮。我们的眼睛好像也闪着光芒,嘴里回味着月饼的味道,这景色,好美!

  这天下来,十月的中秋,可真让人不得不迷恋在月景上啊!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4

  秋天,嫩嫩的季节,树叶一不小心就掉了;八月,浓浓的月份,桂花香飘中有着欢乐的气氛。八月中秋,点缀着整个漫长而无生机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在桂花树下,泡一壶好茶,在欢乐的气氛里和亲朋好友一起肆无忌惮得聊天,这就是故乡八月中秋最美的时候了。 ,让作文更轻松

  一年的中秋总在国庆节前后,这可乐坏了我们这些小孩,因为学校通常会在星期六、日不可,然后来一个特长假,那样我们就可以尽情地玩了。大人们也很高兴,因为可以跟家人好好团聚一下。所以,气氛在不知不觉中融洽起来。中秋前,人们就开始忙了,为小孩买衣服,为祭祀祖宗而准备,为赏月买月饼、鞭炮,等等,都有。在故乡,人们不会去买精装的月饼,通常是在一些附近的面包店里买自己乡人做的月饼,没有装饰得很漂亮,却实惠,2元一块,里面还有鸡蛋。但尽管很便宜,在故乡那片穷土地上,这算是奢侈的了。小时侯最喜欢吃这种月饼了,金黄色的诱惑,常常使我向妈妈恳求切给我吃。结果第二天喉咙嘶哑,于是就不能吃了。但经常会忍不住去偷吃,或者忍着痛大声喊,以欺骗爸妈喉咙不痛了,后来在一次谈话中得知妈妈那时是知道我喉咙还痛的,但还是给我吃了。现在想来,觉得很好笑。在吃的时候,还经常为鸡蛋的大小而和姐姐争吵,最后通常被爸妈打,不欢而散。吃月饼好时,没有用刀子或叉子,也没有如同绅士般慢吞细嚼,这样的吃法在村里会被人当另类――这小子给我装起斯文了!通常我们都是狼吞虎咽的,管他什么风度不风度的,有得吃,吃得多就风光。最后,咽着了,用手捂着喉咙吓转,这时妈妈会给我端来茶水,让我慢慢解渴,还拍着我的后背说:急什么啊!家里有没有让你给吃穷了。现在想来,大概是那时对月饼的渴望吧!毕竟在平常的生活中上很少有的。现在搬进了城里,扮起了斯文,觉得对不住老乡,后来回老家看时,发觉大家一样,都被“时代的文明”所影响,也就不会怪自己了。

  到了中秋那天,故乡在前几天所积蓄的热闹才爆发出来。在早,小孩就穿着新衣服满大街乱跑,早餐也没有吃多少,因为中午要祭祀祖宗,所以留着肚子去“吃大餐”。其实对与我们现在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餐,但对于那些孩子们就不一样了,父母在这天不会管你,你只管玩,玩累了回家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5

  我的故乡在广东,今年中秋,我回来了。

  趴在车窗上,想着中秋时的热闹,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中秋回家,以前都是过年才回一次。我盼望着,期待着。

  下了高速,打开车窗,一股熟悉而又陌生的风迎面而来。我四周张望着,家乡,变化的真大,许多矮矮的房子早已成了高楼,一栋又一栋整齐的排列着,鳞次栉比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我们家的风格,虽然矮矮的,但屋外有一个小花园,房顶上的瓦片摆的整整齐齐,屋内,有四个房间,早上起来时屋顶还会有两个小窗口,当早上太阳升起时,几剑阳光透过蚊帐穿进来,讲到这里,你就会觉得我们家颇有几分像小别墅。

  有些树木一到秋天叶子就会变黄,然后整一条街就被染黄了,但是广东这边不一样,一年四季都是绿的,绿的纯真,绿的可爱,可能是因为我们广东这边的气候变化小。

  今天中秋到了,一大早外边就响起了持续不断鞭炮声,大伙儿都早早的起床,有的人开始准备好一些用来拜的东西,就当我出门时,屋外真的是一片红,全部是鞭炮的碎片,家中的月饼似乎也多了几盒,原来是早早就有人来做客呀!

  我跟爸爸来到了菜市场,那个场面可非同一般,人山人海,几乎全村的人都汇聚在了这里,有的来买贡品,有的人买面料,有的人在和别人寒暄一下,我和爸爸买好了东西,回了家。接下来,妈妈就辛苦了。

  到了下午,我们要拜祖宗,摆好贡品,点好香,拜了起来。

  到了晚上,月亮慢慢的升起,从云朵里探出头来,月光像轻纱般披在大地上,使星空更加璀璨,这时妈妈和奶奶准备好了月饼和水果,放在天井的桌子上,衬微弱的烛光,一边赏着月,一边喝着茶,一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因为我是第一次中秋回故乡,这一切对我来说都非常的陌生,却让我难以忘怀。

  这就是我故乡的中秋。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6

  去年农历八月十五放假的时候,我们全家、爷爷、奶奶,和两个姑姑全家回了一趟“大老家”。

  虽然只有三天,但是很开心,第一天:我爸爸老家的三姑六婆、叔叔、婶婶,去离老家一里地远的地方去吃水席,水席是上一个菜再上一个汤上的。到了地方大人们在互相问候,小孩子们当然不用像大人一样互相问候,我给小孩子都编上号,直接称呼:1号、2号、3号…… 该吃饭了,大家都坐在饭桌前开始吃饭。这时,我瞟了瞟这个屋子,天哪!屋子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屋子,宽大约十五米,长大约三十多米,好大呀。我还看到一个角落里一张一平方米地方桌上面,放的全部是酒水、饮料,我情不自禁的吐了吐舌头。

  上菜了“第一道炸小黄鱼”,服务员阿姨轻声说道,紧跟着是一个大碗的汤,我尝了一口,好辣!我赶紧去倒了一杯青苹果味的“美年达”。天哪,我的乐乐妹妹已咕嘟咕嘟喝两大杯了!我把也加紧吧,我把“美年达、可口可乐、雪碧、鲜橙多混在一起喝,啊!好喝!我喝饱了,已经不想再吃饭了。我高声喊:”1号、2号、3号……玩老鹰抓小鸡了“。”好“,1号先答应了。等我们玩累了,大人们也说够、吃够了,爷爷口齿不清的喊:”买……单“!奶奶看到爷爷喝醉了,就对我们说:”去去去,到外面去玩,待会回家吃月饼。“我们小孩们就乘着二姑夫的车先回家了。大家都到家了,奶奶把月饼分成12份,我被饮料水席都灌饱了,刚刚想溜走,被二姑拦住了,我被她逼着吃完了我的那份月饼。

  第二天晚上,我们去抓萤火虫。乐乐妹妹负责找萤火虫,找到后让二姑去抓,我负责给萤火虫造一个房子。二姑很快就抓了一只萤火虫,我和妹妹争着去看肥肥胖胖的萤火虫,我们把萤火虫放在石台阶上,我凑近看见萤火虫的肚子下面有无数个发光的小圆点。我赶快去屋子里找来了一个塑料糖盒,我用锤子在糖盒顶上砸开了一个洞,让萤火虫呼吸。我拿着盒子回来的时候,听到妹妹大声说:”萤火虫的头怎么垂了下来?“我想萤火虫一定是想妈妈了,最后通过我和妹妹的协商把萤火虫放走了。小萤火虫回家找妈妈了,我们也该回去睡觉了。

  第三天早上,我和妹妹洗漱完毕便下楼吃早饭,狼吞虎咽的吃完饭后,爸爸就开着车带着我们去姑奶奶家串门。到了姑奶奶家,一进门一条小黑狗对我们狂吠不止,我害怕地直往身后躲,幸好这时候姑奶奶出来了迎接我们,把小黑狗踢了一下,它就不叫了。在姑奶奶的指引下,我们爬上了晒玉米的房顶,”哇,好多玉米!“我们脱了鞋踩在玉米棒上,感觉脚下像踩着风火轮,我们玩起了玉米大战,把玉米平均分开,相互砸向对方。别人听到我们的战斗声都好奇的爬上房顶一看究竟,玩的人越来越多,爸爸、妈妈、大姑父……都加入进来了。最后玉米都是”伤痕累累“,我们玩的很开心。

  ”大老家“的中秋节比城市的中秋节热闹、好玩、快乐、有趣多了。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7

  喜欢中秋,因为她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久。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

  中秋节了,想起小时的情景,忽然想说点和中秋有关的事情,在我的脑海里,在我内心里,中秋节除了收获、月饼、团圆和思念,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活动,那就是:打火把。

  在我的家乡,中秋节又叫火把节。中秋之夜打火把游乡,是为纪念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相传韩山童、刘福通组织农民起义,各地纷纷举火把响应,首克颍州。时有童谣:“满城都是火,官府四散躲;城里无一人,红巾军席上坐。”之后不久,颍州民间每至中秋节晚上,青少年都要模仿红巾军,用秫秸、葵秸裹以稻草,到野外燃,摇来摇去,待燃尽返,当地习称“撂火把子”。

  记得我小时候,火把是用麻秸扎起来的,两到三米长。简单点的,就是一捆麻秸中间加点稻草,绑起来。讲究点的,就把麻秸用煤油泡下,这样更耐烧。调皮点的,通常是大点的孩子,还在火把里加上编炮,烧着烧着可以炸一下。每每中秋吃了晚饭,月上柳梢后,大家便陆续的走出家门,当然,孩子是主力军。村东的河边和坝堤是大家活动的天然舞台。月光下这么一群活波可爱的孩子们在尽情的欢乐,手里的一个个火把像点点的星星,聚在一起又是一条绵延的火龙。凉爽的秋风轻抚着孩子们的脸庞,大伙们举着长长的火把,挥舞着,奔跑着,歌唱着,快乐着,欢笑声回旋在坝堤上,田野里,仿佛一曲跳动的乐章。我想城市里的孩子或许无法理解那种兴奋和愉悦,那种简单淳朴的快乐。

  想想我好象已经很久没有回家过中秋了,思念家人,思念家乡的火把……前几天问父亲家那边还有人打火把吗,父亲说,现在的小孩子少了,孩子们要不在外面读书要不就已经出去打工了。已经没有几个打火把了。那蔓延的火龙便成了我美丽且不曾忘却的记忆……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8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一度的中秋,在“盼星星盼月亮”的急切切等待中盼来了。可遗憾的是,并没有等到那一轮皎皎圆月。天,黑漆漆一片,有如“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前两天,天还出奇的热,晚上也是皓月当空,我满以为今年的中秋定能和一轮期许的明月相逢,但天公不作美,只能与它擦肩而过了。“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嘴里咀嚼着一块干枯掉渣的月饼,闻着院中扑鼻而来的桂花之香,心里幻想着“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意境,情不自禁在诗意中畅游那个幻想的中秋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中国的传统节日琳琅满目,但最富有诗意最富有激情的莫过于中秋了。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骚人离客都对中秋情有独钟,面对中秋之月,都会激起他们咏哦之热情,会寄情中秋,歌怀咏志,思念亲人。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而中秋的文化符号当然就是“月饼”了。月饼,以圆形作为意向表征。圆,即为团圆之意。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月圆,象征与亲人团聚,团聚不得,便会将思念托付明月,寄情山水,传达那份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思亲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都是这份刻骨铭心的思乡思亲情结表达。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夜深人静,精美的云母屏风放在榻前,烛光暗淡,屏风上的烛影随着夜深越来越暗。女主人久久没有睡意,独自来到庭中偷偷仰望天空。但天已至拂晓,长长的银河逐渐西移,晨星早已出现在东方的天际中渐渐隐沉。女主人是否后悔偷吃了不老的灵丹妙药?只有碧海青天才能鉴证女主人每夜的“清心寡欲”之心。女主人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该是怎样的活灵活现而又淋漓尽致?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有人说,在繁华的大都市里,看不到明月,因为明月已被城里人关在了帘外。在乡下,在皓月当空的村庄,人们都会轮流集聚在各家各户的院子里,在月下嗑着瓜子,抽着香烟,以茶代酒扯扯散白、叙叙乡情、听听乡音。

  而在大都市里,从早到晚,人们各自开自家的门,各自关自家的门,即便是门对门的邻居,也从不串门,形同陌路,最多见面打声招呼、泯然一笑。各自的门紧闭着,各自的窗紧关着,就连窗帘也拉得不留一丝缝隙,好像生怕有人“偷窥”。虽然“何处春江无明月”,但城里的明月何曾照进过城里人的门,何曾照进过城里人的窗?

  在灯火辉煌的中秋之夜,城里人不妨悄悄把灯关上,敞开门窗,然后双手合一,虔诚地将月光请进门来,请进窗来,让流水般的月光洒进你的门窗,让月光肆意在各自家里逗留一晚,不要再让它独自遥守苍穹。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亦或学学乡下,邀三五好友,聚一二邻居,走出户外,在花前月下,亦或以茶代酒,亦或把酒畅欢,叙叙友情,聊聊公干,不再躲在封闭的屋子里“发说说”、“晒微博”、“抢红包”、“刷朋友圈”,卸下“手机控”的盔甲,回归自然,回归自我,与大地同在,与明月同在,岂不快哉?“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如果你有如此大气磅礴之情怀、宽广辽阔之胸境,还有什么困境能将你难倒?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明月,但每个人最爱的还是故乡那轮明月,因为故乡的明月最明亮,也最为清澈。故乡的明月储藏着儿时童年的记忆,故乡的明月照亮了故乡的山故乡的水,也照亮了我们随时回家的路,就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故乡明月的踪迹我们始终是知根知底的。

  而在我的记忆里,每当看到碧海青天中那轮明月,我就会想起儿时那首“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提笆篓”的儿歌。这首儿歌伴随着我儿时的成长,也见证着儿时的乐趣。那时,每当仰望故乡那轮明月,我就会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搅合池塘里荷花下那轮和天上一样的明月,看见荷花下的明月被我搅合得支离破碎,我就会乐不可支。有时,也伸手去捞池塘里的明月,但池塘里的明月却总跟我躲着迷藏,从不让我抓着,至此还嚎啕大哭了几回,惹得大人们都哭笑不得。

  今夜,我没有看见天空那轮皓月,但我依然想念着故乡那轮从大山下升起,又从大山中落下的明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不管我身在何处,不管我年少还是年老,不管是中秋还是平时,故乡的明月始终是我叙不完的旧,恋不完的情,忘不了的悲,断不了的根。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9

  今天是月圆之夜,是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

  今天晚上,我们一家早早的吃完大餐,不约而同的走到阳台上。我们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妈妈端来一盘盘月饼有的月饼五颜六色:黄的、绿的、红的、白的、紫的。各种口味也不同:豆沙的、蛋黄的、芝麻的、五仁的、冰糖的、枣泥的各式各样应有尽有。?绚丽的礼花请出了今天的主角——月亮,它从树梢中缓缓升起,显得那样高贵、典雅。它披着银纱,迈着轻盈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向夜空,将它的美丽展示给人们。它是纯洁的象征,天使的灵魂,华丽而不失淡雅,它白中透金,白似一汪水银,金似一颗明珠。它璀灿夺目,将柔和的月光洒向人间,真是秋月似水啊!它的美丽令我神思万里。整个世界好像都沉浸在银色的海洋里。月光穿过了云朵,将光辉洒在了马路上,马路就好像是用银子铺成似的。它还将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风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我看着高高在上的月亮?想起了我曾经学过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啊!有多少游子还远在他乡。不知他们看着皎洁的月光是否回思念起他的家人他的故乡。不知他们是否正在品尝着故乡的菜肴故乡的月饼。在八月十五这个月圆之夜,皎洁的明月“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人们思念什么?思念的是远方的亲人。

  虽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无论怎样,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总希望能和远方的亲人团圆。这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也是东方文化的深刻内涵,这种亲情是什么力量也无法阻挡的。所以中秋便成“全家团圆”的象征节日。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10

  小时候举头望明月,长大了低头思故乡,现在学业忙碌,再也无法回到那日思夜想的故乡,然而思绪却常常飘回故乡,飘回故乡的中秋……

  故乡的月饼大大的,圆圆的,还有点儿扁,活像那挂在天空中的那轮明月,那月饼上满是脆脆的壳,咬一口还会掉碎块,里头的馅却是红豆沙,绿豆沙,芝麻之类的,咬一口满嘴清香,且饼薄料足,吃下一个月饼后都不想吃饭了。

  过中秋时,家人与邻居,亲戚间常互赠月饼,如今身在他乡,送月饼的习俗虽同。可故乡赠月饼总是油纸包好,里头装上十来个,能供别人吃好多天,这儿却是盒子大,月饼小,一个大礼盒,只能装上五六块小小的月饼,味道更是与故乡大不相同,什么椰果,草莓,蛋黄,虽然好吃,却又少了一份故乡的朴素。且一盒月饼往往一晚上就吃完了。

  在故乡送月饼的油纸里,往往还会包上一副小小的连环画。画着桃园三结义等典故。我们家收到月饼时,我便会去把画讨来,去和伙伴们一同阅读赏玩,好不快乐。

  在故乡的中秋,望月也是一个有趣的习俗,每到中秋之夜,我们便会在阳台上铺个凉席,一家人一起在那睡。有时奶奶会给我讲月亮的故事,讲《吴刚伐桂》,讲月亮上的广寒宫,玉兔和嫦娥,奶奶讲着,我便回望着月亮,呆呆出神。有时爸爸会给我讲天上的星星:“那是北极星,旁边的是北斗星,就是那些像把勺子的……”

  而现在,因为环境不好,天上的星星几乎都不会出现,而月亮则孤独在空中闪闪发亮,看着空中那孤独的月亮,心中的愁意,竟油然而生……

  如今,故乡已离我远去,故乡的中秋更加消失在了我们的生活中。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到故乡的月亮,品味那故乡的中秋啊!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11

  月儿悄悄爬上了树梢,倾泻着大地,透过窗棂,也洒下了满屋的光。又是一年中秋之夜,明月如水流淌,清风暗送秋波,遥望天空,星疏月明,万里无云,格外晴朗。悠然产生“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惆怅。月明之夜,思念又回到了那遥远的从前·······

  儿时,每到农历的八月十五,生产队里都要休息一天,尽管是秋收繁忙的黄金季节,这年中秋,我们这个二百多人的小村子,队里给杀了一条牛,全队社员都热热闹闹分上了鲜美的牛肉。那场面,不亚于召开一个小型的交流会,大家有说有笑各自把牛肉拿回了家。

  准备着中午的美餐。下午,母亲和姐姐在家里就烙起了月饼。我看到她们一会儿和面,一会儿弄糖,一会儿弄馅儿,忙得不可开交。弟弟哪也不走,就守在锅旁……直到月上枝头,母亲终于叫我们了,回家吃月饼了,我高兴的一蹦一跳,从早上盼到现在了,真感到除了过大年,就属今天快乐了。我们一家人围着月饼坐成了一个大圆,父亲说,先不要动,月饼和西瓜要先敬给月亮吃。

  于是哥哥把西瓜切成了两大块,和五六个月饼放在了锅盖上,端在了屋外南房的屋顶上。月光如水,月大入盘,它静静的凝视这我们的贡品,或许在享受着西瓜月饼的美味……祭奠了月亮,我们才开始吃了,那时的月饼真香啊,我拿起一块仔细端详,母亲用梳子在月饼上扎上了字,还压上了美丽的图案。烙的火候又适中,这饼看起来很精致,一股浓浓的香气直扑我的鼻孔,

  我迫不及待的吃了起来,哥哥姐姐弟弟也是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母亲看着我们,笑得满面春风,大家吃着月饼西瓜,听着母亲讲述着一个个神话故事······什么的嫦娥奔月呀、什么的后羿射日呀、什么的女娲补天呀,什么的牛郎织女呀……

  总之天空中这些带着神话色彩的故事,凄美动人,我听得如醉如痴。看着月亮中隐隐的树木假山,天真的问母亲,月亮上嫦娥玉兔还在吗,吴刚不是砍倒了桂树了吗,咋还能看到有桂树的影子……

  如诗如画的夜晚,我们依偎在父母的身旁,看着流星划破夜空,想象着广寒宫的凄冷,是否嫦娥还在“起舞弄清影”呢?母亲哼着小曲,我们昏昏欲睡,可她脸上挂着微笑,父亲一天的疲惫也荡然无存了,一个人喝着家中仅有的半瓶白酒……

  时过境迁,父母的音容依然清晰,可那熟悉的身影却早已远去,长大了,出去了,留在记忆里的是父母的身影;老屋的绿树;中秋的一轮明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这样的秋夜,我反复浅吟着杜甫的诗,体会着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一轮明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12

  前两天我读了一篇文章《珍贵的礼物》,深有感触。作者的外婆从法国巴黎来看望她和妈妈,还带了许多礼物送给作者和院子里的小朋友。当她外婆要走的时候,作者和院子里的小朋友都绞尽脑汁要送什么礼物给外婆。小朋友送的都是自家故乡的特产,而作者却送了一盒泥土给外婆,外婆见了,两行泪水扑簌簌地流下来,说这是最珍贵的礼物。

  读到这里我很奇怪,泥土有什么珍贵的呢?作者怎么会把泥土放进精致的小储蓄箱,盖上白布并上锁呢?外婆见了又怎么会流下热泪呢?我带着这个疑难去问老师。老师听后,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

  a国想去侵略b国,但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先派人带了许多礼物,去探听虚实。对方已觉察到来访者的企图,但仍然非常热情地招待他们,并且回送了许多珍贵的礼物给来访者带回去。正当他们要上船时,送行的人们取出很多双新鞋子,请来访者们换上。那些人都很奇怪地问:“这鞋还好好的,为什么要换新的呢?”送行的官员回答说:“我们不容许别国的人带走我们的一点泥土……”听了这话,a国只好打消了侵略的念头。

  听了这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我开始领会作者送泥土给外婆的含意和外婆流泪的原因。是啊,泥土在一般人的眼里是很不起眼、很普通的。但对于居住在国外的外婆来说却是最珍贵的,这片曾生她养她的故土曾经伴她走留下的却是她对故土的无尽思念和眷恋。

  是的,人是故乡亲,难忘那浓浓的乡音;月是故乡明,对故乡的情意是永恒不变的。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13

  故乡,总有一种难回去的胆怯,总有象学生见到老师那样的不自信。可你总是敞开博大的胸怀,期待着你的儿女早早踏上这片土地,把你焕然一新。然而,我们又是那么的内疚,又是那么的惭愧。你养育我们走出大山,读书、当兵、参加工作一幌几十年,你还是那样,用你的芳香,迎接孩子的归来。没有抱怨,没有索取,只有那温柔憨厚的张张笑脸,让你的孩子无地自容。

  故乡,我没有回报你的养育之恩,让我夜夜难眠,怎么也无法忘记那些破旧的小屋,辛勤劳作的山里人,长满死茧的双手,岁寒雕刻的面颊。那些难以开垦的土地,世世代代的贫穷。一次次生离死别,一次次心胆俱裂。山川变成了果园,穷乡僻壤变成鱼米之乡。那是一代人的奋斗,一代人的牺牲付出的代价呀!

  故乡,今夜让我无眠,眺望远方的皓月,也是中秋月圆时,你的孩子还在为生存而打拼,还在为攒下足够的钱而忙碌。等到那一天,回到你的怀抱,孝敬父母,改变家乡,让山里人过上城里人过的日子。

  故乡,你的儿女不知怎样回报,他用智慧和勇敢在商海中搏击,在苦难中前行。没有放弃,没有停步,去创造新的奇迹,回报祖国,报答故乡的养育之恩。

  此刻,中秋赏月的人们笑声阵阵,酒怀叮当!月白风清,桂花飘香。美酒醉倒思乡的游子,醉倒事业受挫的男儿,醉出满面愁丝的牵挂。

  故乡啊!我回来了,带着满满的自信,带着故乡的期待,回到生我,养我的乡土,回到故乡母亲的怀中!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14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转眼九月,中秋将至。我停下匆匆的步伐,望着眼前繁盛的桂花树。又一阵微凉的西风拂过桂树碧绿的枝桠,朦胧间仿佛仙子飘飘然甩袖下凡,袖稍拂下一树金黄的碎花,在丝丝缕缕香气中,也拂开了我记忆的旧窗,难以合上。

  在桂花树沙沙的低吟声中,我的思绪渐渐飘远,一如当年的嫦娥仙子悠然飘上九霄,而我,飘回了童年居住的地方——那个散发着浓郁乡情的故地,飘回了幼时的中秋时节——那些幸福又热烈的日子。

  在我故乡,中秋的“预热”早在节日到来的前几天就已热热闹闹地开始。邻里乡亲们总三五成群地小聚,聊着一年的收成,谈着中秋要准备的小菜,一片温馨美好。

  清早,随着一声震耳的冲天炮,村庄的宁静被打破了。我从梦中醒来时,迷迷糊糊就已听见外婆清洗碗碟的声响。

  下楼吃过早饭后,我兴致勃勃地蹲在矮桌边看着外婆做月饼。头发花白的外婆边抹额头的汗珠边撑着腰坐下,我抬头望向外婆,她那苍老的脸庞已爬满条条蚯蚓状深纹,早已不复往日的青春风貌。岁月的沧桑浸染了外婆的身体,却没能侵蚀外婆的心灵。可爱的老人用枯瘦的手麻利地挽起袖管,手指轻抚面团,有些浑浊的眼中却藏不住欢喜雀跃,只见她用力抓起面团,使劲地揉搓着,仿佛陶瓷艺术家在用心制作工艺品。一会儿,混合着桂花与青草香气的面团便被放在一边静静等候蜕变。

  在这段时间里,外婆一刻也停不下来,杀鸡拣菜这些繁忙的活儿仿佛烙在了外婆生命中,使她乐在其中。

  这边鸡鸭鹅的吵闹刚过,那双饱经风霜的手却已浸没在飘着菜叶的井水中。那是一双极灵巧的手,它们刷的一下剪断菜根,飞快地掐去黄叶,揉尽泥沙。碧绿的菜叶飞舞其中,犹如溪水抚过青苔,十指翻飞间,一把把鲜嫩的青菜便装入盆中,仅剩黄叶浮于水上。

  很快,白天便在喧闹中度过。到了傍晚,天气渐凉。天空泛上深蓝,悠远的天幕中缀满鱼鳞般的云片,一轮极清朗的月毫无遮拦地挂在当空,浑圆的如同月饼中的蛋黄。

  外婆在院中摆上小桌,端出一盆金黄香浓的月饼,诱人的味道引得前屋的孩子频频探首。我躺在外婆搬出的摇椅中,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饼,边回味唇齿间的美味,边听外婆讲过去的事儿,转眼便在皎洁的月光下甜甜入梦。

  又是一阵桂花香,将我从回忆中惊醒,仿佛做了一场悠远而深刻的梦,一如当年东坡飘飘然入那琼楼玉宇之中。如今,中秋又至,但故乡过去那些热闹的日子随着一户户村民的离去也不再有了。尽管有失落,但在中秋前夕再次忆及过去的美好时光,我仍倍感温暖。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15

  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又到了。一大清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超市买了许多菜和月饼,然后,我们就回老家了。

  一路上,我问妈妈:“妈妈,什么是中秋节?”妈妈说:“就是家家户户都团圆在一起过节的意思。”我点点头,可是心里却不太了解。到了老家,爷爷奶奶见了我们,心里乐开了花。

  过了一会儿,我们一家人忙着做饭。爷爷奶奶负责炒菜,我和爸爸妈妈负责做藕饼。我的“工作”就是把藕认真地洗一遍,再抹点盐--妈妈说抹些盐在藕上,切成的藕片才不会断。之后,我又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学包了几个藕饼。妈妈把包好的藕饼放到油锅里去煎,一阵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放在嘴里,啊!真香呀!晚上,月亮悄悄地升了起来,今夜的月亮显得格外圆,格外亮。我们一家人便开始忙着拜月神了,在外面放上一张小桌子,摆上苹果、月饼、柿子……再摆好香炉,点燃一炷香。

  开始放烟火了,一簇簇烟火在天空中绽放。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旋转的花儿……红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非常好看!此时的月亮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空中,照亮了整个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大地全裹在了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我们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一家人开心极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老家。一路上,凉风阵阵,感觉有点冷,我似乎尝到了秋风的滋味。我终于明白了:中秋节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一起赏月,一起吃月饼,永不分离……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16

  小时候的我们总是盼望着过节,故乡最受重视的节日就是春节和中秋节了。在这两个节日里,孩子们总是最开心的,大人忙忙碌碌地准备各种东西,而小孩只负责玩,好不开心。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月饼的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现在已经很久没有在故乡过中秋了,故乡的中秋在我的印象中总是最美好的。虽然现在市场上月饼多种多样,玲琅满目,但是我还是觉得妈妈做的月饼才是最香最甜的,那是故乡的味道啊!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17

  一眨眼,二十年过去了,连我都不可思议。我居然在远离家乡的、豪华的法国呆了十年。中秋佳节,面对丰盛的晚餐、望着圆圆的明月,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家乡,想起了家乡的明月。

  记得十年前的中秋节我们一家非常热闹,也可以说是合家大团圆。那天晚上外公、外婆、舅舅一家、姨妈一家、阿姨一家以及我家欢聚一堂共度中秋佳节。那晚的菜非常丰盛,有我最爱吃的红烧肉、鸡腿、白切鸡等。吃饭的时候大家一起开怀畅谈,外公外婆开心的笑不拢嘴;舅舅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老是笑来笑来的,好象被人点了笑穴一样;六岁的表弟更加可爱,他一边吃鸡腿,一边说好吃好吃,一边向我们扮着鬼脸。那一天,天气晴朗,非常适宜郊游、赏月等户外活动。我们一家人到中州公园赏月,来中州公园赏月的人很多,有老有少。沿着环洲游布道一路走去,经过合欢林绕过猴山、儿童乐园、观鱼池等。每到一处那个地方都会留下我们的欢声笑语。那个中秋节我过的非常快乐。

  “丁零零,丁零零……”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这时我更加了解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含义。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18

  又到中秋,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啊,摇篮》的插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在那样艰苦的战争年代,护着马背上的摇篮,老红军还不忘在中秋佳节为孩子做月饼,可以想见中秋这个传统佳节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意义。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中“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均因此成为了千古绝唱。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古往今来一直延续了下来。小的时候对月饼无比向往,那是难得的零食,油纸包的月饼,一般十个一卷,黄蜡蜡的纸张,透出圆圆的油晕伴着馋人的香味。月饼外层的厚厚的外壳烘烤得脆脆的黄黄的,会簌簌掉下一些渣来,正面有印上去的红色的圆圆的喜庆的图案,下面是一张薄薄的油纸,被月饼的油脂晕成了透明的,馋嘴的孩子不小心就会把油纸吞下肚子。月饼的馅儿不外红红绿绿的人造果肉条,瓜子仁以及一些无法辨认的东西,不过吃着真是香香甜甜的,特别有饱胀的满足感。小时候的月饼,个头真是蛮大的,吃月饼一般不是每人一个,有时候和弟弟一人一半,偶然还和爸爸妈妈一起分食一个,因为吃到的不多,便更觉得美味。难得的美味舍不得一下子享用,往往在中秋过后,家中仍有藏在瓮里的月饼,隔几天得到父母的允许拿出一个细细品尝。那时候的中秋,因为月饼的香甜成就了孩子解馋的梦想。

  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中国人刚刚富起来的年代,中秋佳节的月饼礼仪成为时尚,从粗陋的卷包一下子换成了漂亮的礼盒包装,中秋时节,月饼成为每个单位的福利,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大街小巷,自行车的后座,汽车的后备箱色彩斑斓的月饼盒子、嫦娥姑娘的美丽倩影随处可见,家家户户节前吃月饼,节后吃月饼,早饭吃月饼,饿了吃月饼,爱吃几个就吃几个,爱吃什么馅儿就吃什么馅儿。那时候的中秋,因为月饼的礼仪成就了人们送礼的时尚。

  长大以后才知道,小时候的月饼大多是苏式月饼,因着簌簌掉渣的外壳;有着硬邦邦的外壳的广式月饼是我在很多年之后才见到过的,因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交通的便利和商品的流通才有各地月饼的交流;小时候极难得见到的每个独立包装的薄薄的月饼,上海产的,相当于现在的老婆饼和老公饼,现在无论什么季节在超市都能买到了。

  今年的中秋照例勾起人们的月饼情结:商场都设了专柜,显眼处摆满了各式月饼礼盒,京式、广式、苏式、台式、滇式、港式、潮式、甚至日式等等应有尽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等等味味俱全,只是月饼的个头明显细气多了,礼盒里月饼的数量是次要的了,甚至还搭配了酒类、茶叶、小纪念品等等。如今不论季节,什么时候想吃月饼了就可以到超市选购,随买随吃,足够新鲜。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今天,月饼只是中秋阖家团圆赏月感怀的一道必备小点而已,中秋吃月饼纯粹为了应景,迎合对中秋的恋恋情结,选择自己喜欢的馅儿小小的品尝一下就可以了。适逢建国六十周年,又遇中秋,团圆的日子因为长假而充裕,团圆的话题因为国庆而丰富!这时候的中秋,必将因为国庆因为团圆而举国欢腾!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19

  一轮银光闪闪,圆圆的月儿,从故乡小山村子东边山岗,那天边上缓缓地升起来了,儿时的小伙伴黑牛大声的叫着说:“月亮大又圆,那是妈妈给我的月饼,吃起来,甜在口里,心里亮堂堂,就像这天空中的月光。”如是我们坐在大树底下,守月儿的小伙伴们,就笑哈哈唱着欢乐的儿歌。回家吃那香甜的月饼去了。回想儿时的中秋节,像一只点燃的大红灯笼,高高的挂在远方思念的树梢上。远方的游子思念着故乡,故乡的月儿呀!她又明又亮!

  一阵大雨接着就是一阵狂风,过后,夏天那如火的炎热,就偷偷溜走了,如是故乡就迎来了,农民伯伯们盼望已久的秋收,秋天的故乡大地啊!柔软、潮湿,散发着淡淡的泥土清香,棉花地里棉花桃砸开了小嘴巴,露出一片片的白,田野里的稻谷点着头,发出金灿灿的笑,路边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儿,随着天空中的星星闪烁,它们眨巴眨巴眼,倒映着淡淡的光,陶醉在这浓浓的丰收里,土地上仿佛飘动着一层轻纱般的薄雾。故乡的中秋夜,就在这个时候到来了啊!她还散发着柔和的月光,这浓浓的月色融和在薄雾里,若明若暗,若有若无,此时此刻,我豫南的故乡啊!宛如仙境,似梦幻,像一脉牵魂萦梦的深情……故乡的中秋月儿圆,也圆了我湿润的心!

  此时我站在城市的边缘一角,望着那幽幽的明月,我敬爱的母亲啊!您是否正站在家门前的老槐树底下,眺望远方,说着什么我也无从知道!我天堂里的父亲啊!你是否闻到中秋节家里月饼淡淡的香?是啊!怎么能忘记,故乡那葡萄树下,摇摆的秋千架,度过了孩童时的快乐时光,还有父亲那轻轻的咳嗽声,有远而近,他唤我们孩子来吃月饼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记得父亲拿着一块月饼问我们:“知道为什么中秋节吃月饼吗?”小妹妹说:“好吃。”父亲问:“难道就只是好吃吗?有没有别的讲头。”妹妹摇摇头,小眼睛一眨眨地说:“没有。”父亲指着天空的月亮问:“你看今天的月亮圆不圆?”妹妹天真地说:“又亮又圆。”父亲说:“对了,月亮是圆的,月饼也是圆的,所以八月十五是个团圆节,在外的儿女都要在这一天回家与父母团聚,一起吃月饼。”我说:“我长大了过中秋节一定想着回家。”妹妹一边跳着一边说:“我给姥姥、姥爷、爸爸、妈妈买一个最大最大的月饼。一定回家过中秋节呀!”大家听了,都高兴地笑起来。此时父亲那亲切的叫声还有熟悉的身影啊!如今一直在我脑海里回荡!深秋故乡的稻田啊,波光闪闪,黄灿灿挂着丰收的希望。星空下围坐在院子里吃西瓜乘凉,沐浴在甘霖里,沁心迷人的清凉。往事一幕幕绕过岁月的辗转,我敬爱的父亲啊,此时你是否正看着月光下摇曳的,开着朵朵淡黄如花仙子一样的丝瓜花,那长长的青青丝瓜啊,留着长长的怀念,父亲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可是在我们孩子心里啊!思念父亲的心却越走越近。故乡中秋月光光,月饼寄托了父子那浓浓的亲情!

  岁月随时光从指尖悄悄滑过,往事如梦,记忆如歌,纵隔海角天涯,隔不断流水意,剪不断相思情!花开花落,流水有意,微风荡漾,在这静溢的中秋月圆之夜,思念着的心啊!彼此遥远相望,那是一种相思,是离别时,留下的满腔热血揉碎着的梦!思念的眼泪在夜里流淌。异乡的亲人啊,就让我枕着这温柔的月光,让我们在梦里相见,在梦里拥抱着入眠。

  中秋夜色如水,月光朦胧,掬起一缕月光,举起手中那酒杯,我想和所有的亲人和朋友,邀请这月光,共同干一杯!和着自己亲自写的那小诗,"中秋月儿明",翩翩起舞吧!好想同朋友,相聚在中秋节的家门口,干杯我的亲人和朋友!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20

  小时候在一个小县城中长大,总盼着过节。中秋节是家乡最重视的节日之一。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

  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宁静的心境,一种深深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故乡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圆圆的苹果,圆圆的葡萄。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着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正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空气中弥漫的思念的味道,像淡淡的月光一样悄无声息地深深渗入人的心里,悠远绵长。

  我喜欢故乡中秋的田野。这时,遍野是金灿灿的稻子,微风吹过,稻海中荡起金色的波浪,一阵阵稻香迎面扑来。沁人心脾,让人心旷神怡。花也开了,人们都争先去观赏。秋天的花儿没有春天的艳丽夺目,也没有夏天的繁华气象,秋天的花儿有一种雅致的节制,恰到好处。

  我喜欢故乡中秋的果实。金色的阳光洒在奶奶家院子里,映红了那枣树上的“玛瑙”。那一串串的大红枣红得夺目,给中秋节平添了几分喜庆。果园里,还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橙橙的梨,紫莹莹的葡萄,到处充满着丰收甘甜的气息。

  故乡的中秋节啊,是我记忆深处最甜美的梦!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21

  中秋,是一个美好的,团圆的,思念的节日。

  中秋夜,是一个祥和的,喜庆的,欢乐的夜晚。

  今年中秋节,和爸妈一起回到老家农村。

  在乡下没了城市里的繁华和喧闹,恬静的田园风光弥漫着秋收的气息。在挂满葡萄的院子里,奶奶端出盛满梨子和苹果的箩盘,橙黄的鸭梨和雪梨浸满了老人多半年的春华秋实的甜蜜,一口下去,幸福的蜜汁浸润着喉咙。亲人的家长里短、欢声笑语充盈着院落,慢慢的充实了天空中月亮的脸,萤辉照着小院每个幸福的角落,蟋蟀拉着舒缓的乐章,蝉鸣和弦,蛙声重唱。

  老人们絮叨着让爸妈多注意身体,爸妈谈着工作的见闻,我则仰头看着天空中躲在云层中不肯露面的月亮,试图将里面的吴刚和嫦娥看清楚,他们也是在庆祝团圆么,看那阴影婆娑,是他们舞着的英姿。

  家人半年的奔波劳苦,换来了短暂的相聚和幸福。听着爸爸讲外面的见闻,感觉人生是如此的精彩、刺激;搂着老爸的脖子,看着他头上的白发,分明感受到爸爸的辛苦;为了让家人有安稳的居所和生活,他到处奔波,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为了家庭的团圆他也不辞劳苦的奔回来,使这短暂的幸福更加甜蜜和祥和。

  爸爸明天又要出发,去忙他的事业,看着他爽朗的表情,心里知道这短暂的相聚缓解了他多个月的劳累和奔波,自己在心里暗暗的嘱咐自己好好学习,锻炼身体,未来才对家庭有自己的贡献。

  夜很晚了,爸爸站起来嘱托大家回房休息,自己站起来仰头看着圆圆的月亮,说了一句:“月是故乡明啊”。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22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天是大团圆的日子。

  俗话说:“月是故乡明。”在他乡的游子们最希望的就是能回家看看,看那年迈的老母亲是否身体健康,看看家中的收成如何……我们家也不例外。

  吃过早饭,我们一家就带上礼物开车回了老家。一进村口,就看到了爷爷、奶奶驻足等候的身影,我急忙下车跑了过去。到了家,一家人像往年一样欢聚在一起,品月饼,谈理想,共度佳节。这样快乐热闹的节日,大家都是欢喜激动的,可是心里却都牵挂着她——在哈尔滨求学的姑姑。

  “姑姑在哈尔滨还好吗?她如果能回来给我讲讲那里的故事该多好,她如果能回来陪我玩该多好……”我看着丰盛的饭菜,想念起了姑姑,想起了每次吃饭都会给我讲好多故事的姑姑,想起了每次回家都会陪我玩的姑姑。

  “这个味道霞最爱吃了,要是她在一定要给她尝尝,”奶奶一边吃月饼一边念叨,美味的饭菜掩盖不住她对女儿的思念,“也不知道她在学校能不能吃到月饼,想不想家……”

  奶奶正念叨着,电话铃却响起来。电话里传来姑姑急切的声音:“妈,中秋节了,你们都还好吗?”“好,大家都在呢!别担心我们,好好学习呀!”“放心吧,妈妈,我们同学们一起过节,热闹着呢!”“哦,这就好!这就好!”

  有了姑姑的电话,大家的心情都更加高兴了。在这样一个“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特殊日子里,接到远方亲人的来电,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与欢悦呢?

  中秋节是快乐的象征,是团圆的象征,是幸福的象征。“月是故乡明”,虽然还有很多人身在异乡,不能和家人团聚,但他们都在彼此默默地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要大家心连在一起,不也是一种团聚吗?幸福,有时候可以很简单……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 篇23

  一大早,我便被窗外的一阵鸟叫声吵醒了。“吱吱嘎,吱吱嘎,”两只长着灰色大羽的鸟儿站在栾树一串串红红的蒴果中间,忘情的叫着。

  这鸟儿的叫声好耳熟,在我老家的院子里听到的不就是这样的叫声么?难道这是故乡的那些鸟儿吗?再过一两日,便是中秋节了。今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老家过中秋节,而在城市里,中秋节只是微信里一种相互的问候。而这,更让我怀念起老家的中秋节来。

  玉米在秋阳里日益饱满成熟了。奶奶把玉米掰下来,晾晒在院子里。金黄的玉米一个个地铺满整个院子。早晨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玉米上,斑斑驳驳。看见满院子的玉米,金黄灿烂,我欢喜的躺在上面,伸个懒腰。奶奶忙完地里的活儿,就开始张罗做月饼了。这时我便给奶奶当帮手,先把个儿大的,饱满的花生、红豆挑出来,然后把青丝、红丝洗好备用。

  奶奶把馅做好后,就开始做面团了,先把面团搓成条,然后分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小面团,接着用擀面杖把小面团压平,包上陷,最后用模具压成月饼的形状。我也来做月饼了,我包的是红豆馅,因为我放的馅子太多了,把皮撑破了。奶奶说:“馅子要少一些,放在皮的中间,这样馅子就不会漏出来了。”我照着奶奶说的试了试,果然成功了。月饼胚做好后,我们把月饼胚放进烤箱里烘烤,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香甜的月饼香味。而我早已迫不及待地站在烤箱前,等着吃香喷喷的月饼了。

  奶奶见了,笑着说我太馋:“瞧,口水流出来了。”见我眼巴巴瞅着烤箱,又说:“你太心急了,馋丫头,走,跟奶奶打枣去。”“打枣?”我听了一蹦三尺高,屋外那摇曳着的红彤彤的,透着油亮的脆枣儿,我早在心里惦念着啦。挎起小篮子,我一蹦一跳地跟在奶奶后面。只见奶奶拿了个拇指粗的竹竿,走到枣树下。“这儿枣密实些。”奶奶看准了枣结得多的树枝,边说边用竹竿使劲打了几下。大红枣像下雨一样,“噼里啪啦”地掉下来,砸在地上,砸在篮子里,砸在我小小的背上。我顾不上疼,弯腰捡起枣来。捡一个,吃一个,吃上一口,嘎嘣脆,真是一甜甜到心里面。提着满满一篮枣儿回屋,月饼也已经烤好了。一个个金黄油亮,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我拿起一个,一口咬下去,花生的香酥夹着青红丝的甜香,真像苏东坡说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天色入暮,一轮皎洁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夜空中,我们坐在院子里赏月。“吱吱嘎,吱吱嘎”那两只鸟儿清脆的叫声打乱了我的思绪。它们站在那长着红红蒴果的栾树上,好像在唱道:“最是故乡的月儿圆,故乡的中秋最香甜。”

【故乡的故事作文:何须月圆,有亲则为乡】相关文章:

有你我何须仰望蓝天经典散文06-25

红尘有你何须更忆散文06-18

情亲散文故事11-17

幸福何须寻觅作文03-26

亲是故乡人抒情散文03-12

以规则为话题的作文04-06

以规则为题的作文12-21

【精】以规则为话题的作文12-28

以选则为话题的高中作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