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阿Q正传赏析

时间:2021-06-18 10:51:22 赏析 我要投稿

阿Q正传赏析

  导语:《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一部小说,它有力的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阿Q正传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阿Q正传赏析

  阿Q形象是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物画廊中塑造得最为典型和丰满的形象之一。今天小编就从几个角度赏析《阿Q正传》,希望能帮助同学们理解全文,一起来看看吧!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创作的代表作,也是鲁迅惟一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为时化背景,虚构了“未庄”这个旧中国农村的缩影,以贫苦农民的生活为题材,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从创作动机来看“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整篇小说共九章,本文是节选。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落后的贫苦农民。生活在未庄却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家无室,栖身于土谷祠;无妻无儿,孤身一人靠给别人打短工为生,在未庄地位极其低下,精神上更愚弱可悲。阿Q虽有农民勤劳、质朴的品质,却又没有摆脱作为小生产者的局限性,狭隘、自私和封建压迫下所产生的愚昧和麻木。此外,阿Q头脑里还存在有相当深厚的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结果,“精神胜利法”又只能使他陷入更不幸的深渊。

  作品通过对阿Q生活处境和不幸遭遇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阶级关系。阿Q勤劳却依然一贫如洗,他不仅物质上被剥削得一无所有,甚至连姓赵的资格也被地主赵太爷剥夺了。地主阶级对于农民不仅进行物质上的剥削,而且在精神上实施奴役和摧残。小说通过阿Q与革命的关系,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所谓的革命党人对于阿Q的革命行动的排斥,深刻地揭示出“辛亥革命”没有启发广大民众的觉悟,从而在实际上提出了农民问题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此外,本文揭示了阿Q那种以虚伪的优胜状态逃避现实的“精神胜利法”,其实还是中国国民的自我麻醉、自我欺骗的病态心理。小说通过暴露国民的这一病态心理特征,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国民性的弱点,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

  作者鲁迅在人物塑造时,成功地把西方注重描写人物心理及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等写作特点,与中国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传记式的结构以及用人物自身言行来传达人物神情的'传统写法融为一体,使作品既有强烈的现代性,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此外,作者成功地将悲剧和喜剧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融为一体,达到了悲剧和喜剧的有机统一。阿0的不幸命运和“辛亥革命” 的失败都是悲剧性的,但其中也存在着可笑、可气、可叹的喜剧成份。督迅将这些悲剧内容连同某些喜剧成份,通过幽默、滑稽、夸张、反语和反讽等手法表现出来,使作品成为悲喜剧的有机融合,获得了喜中藏悲、以喜衬悲、寓泪于笑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人物极具个性化的语言、夸张的手法和强烈的讽刺性语言,都是使《阿Q正传》成为不朽名篇的原因。

【阿Q正传赏析】相关文章:

阿q正传的赏析08-19

阿q正传形象分析06-24

阿q正传的读后感02-08

阿q正传读书笔记06-19

《阿Q正传》读后感06-01

《阿Q正传》读书笔记01-14

阿Q正传读后感06-18

《阿q正传》读后感07-09

阿q正传观后感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