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小重山》赏析

时间:2021-06-17 10:24:15 赏析 我要投稿

《小重山》赏析

  绍兴九年,高宗任用秦桧为相,议和的浪潮一日高过一日。高宗不顾岳飞等主战派大臣的反对,毅然和金国签订和约,愿意称臣纳贡,并派秦桧代表自己跪受金诏。对于如此的丧权辱国的行径,岳飞有苦难诉,遂写下一词《小重山》,下面是由语文迷的小编为大家整理提供的《小重山》赏析,欢迎阅读与借鉴。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赏析:

  这首词一反上两首的踌躇满志、慷慨激昂,全词低回徘徊,痛苦失落。1138年,宋高宗任秦桧为相,奉行宋金议和的政策,不采纳岳飞的抗金到底的主张,并对岳飞、韩世忠为首的抗金派进行排挤,所以,岳飞的内心非常苦闷。从词的情感基调来看,这首词应该是创作于秦桧当权以后。

  词中说:昨夜蟋蟀不停地叫,我从梦中醒来已经是三更。梦里正率军转战千里,醒来后独自绕着台阶踱步,周围一片静悄悄的,只有朦胧的月色正照在窗帘上。想我从军这些年来,一心只想要为国雪耻,到如今,头发都要白了,抱负仍未实现。“旧山松竹”暗喻朝中的投降派,他们一直阻挠北伐,使作者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正反映了岳飞当时被投降派打压、壮志难酬的艰难处境。

  事实上,自此以后,岳飞不仅没有机会出征,甚至在没有兵权之后,宋高宗还必欲置之死地。一方面,宋高宗担心父兄被接回来后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皇权,所以愿意和金人议和,另一方面,金人提出的议和条件就是必须杀岳飞,于是,在昏君授意、奸臣操作下,一代英雄没有死在战场,而是死于自己一心效忠的皇权下。1142年11月初七,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大年三十前一天的.农历12月29日,岳飞被杀害,终年三十九岁。

  岳飞一生,侠肝义胆,忠贞坦荡,面对奸臣的捏造和打压,他拒绝承认自己的“罪行”,临终时,供状上只留下他的绝笔: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死讯传来,百姓无不失声痛哭,而金人则举杯相庆!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直到隗顺临终前,始将此事告知其子。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岳飞冤狱终于x反。隗顺之子告以前情,朝廷才将岳飞以礼改葬在西湖栖的霞岭。

  我们读岳飞的词,无时无刻不感受着他的爱国激情和对皇帝的忠贞,就是这样一个屡立奇功的忠臣,最后竟被诬以种种罪名,在找不到理由时以“莫须有”之辞将其杀害。《宋史》评论说:“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为岳飞之死鸣怨呐喊,振聋发聩!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作者忍不住热泪奔流,脑海里一直回响着杜甫的诗句:

  出师未捷身先死,

  常使英雄泪满巾!


【《小重山》赏析】相关文章:

小重山原文及赏析09-04

《小重山》宋词赏析04-02

《小重山》译文及赏析02-21

《小重山·春愁》原文及赏析11-19

小重山·春愁原文及赏析09-04

小重山·端午原文赏析09-24

小重山·端午原文及赏析08-23

祖可《小重山》赏析04-02

舒頔《小重山·端午》赏析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