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为什么要吃鸭

时间:2022-08-03 23:21:49 中元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元节为什么要吃鸭

  我们都知道中元节会吃鸭,那有谁知道中元节为什么要吃鸭呢?下面小编推荐中元节为什么要吃鸭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元节为什么要吃鸭

  中元节吃鸭的原因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也是祭祖节,祭品不能用鸡做供品,因为鸡的爪子往后刨,会把给祖宗送去的钱物都给刨出来,后辈的心意就传不到祖宗那里,所以就派鸭子作为祭祀的使者。为什么派鸭子作为祭祀的使者?因为去“阴间”要渡河,河上仅有一座奈何桥,“使者”太多,桥上拥挤,而鸭子则可以带着给祖宗的祭品游到对岸,所以在中元节当天的祭祀品以鸭子为主。祭祀仪式完毕后,剩下的鸭子,人们就“散福”了,所以留传下来中元节吃鸭子习俗。

  也有人说,中元节吃鸭是因为传说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

  相传古代北方人攻打南方,遇江,久不能渡,持续到七月中旬还没有攻下,北方人就以杀鸭子吃为意头,祈求能适应水性,也有提前过年的意思。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人们一到中元节、“鬼节”就吃鸭子。

  后来,则被不同地方的人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传说,大体上就是驱魔辟邪之意。“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鬼节”其实是一种灵魂崇拜。在这一天,人们烧香祭祀祖先,祈求家人健康平安,也趁此机会与家人团聚。在这一天吃鸭子,还有一种靠谱的说法是在广西农村种稻谷前,每户人家都买上10只的鸭子回来养,在割完稻谷后,鸭子可以吃在田里掉落的谷子和小动物,从而降低成本。在种第二季稻谷的时候,农民们为了犒劳自己,开始杀鸭子过节。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就习惯在这天吃鸭子了。

  每年的四月初是养殖鸭子的好时节,而到了七月底、八月初,正是鸭子长大成熟的时期,肉馅肥美。这时后用鸭子来祭拜祖先和驱赶孤魂野鬼便是最佳食物。也有人认为,由于季节的原因,这时候吃鸭子能祛除肝火、防秋燥。

  另外鸭肉适用于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发低热、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佳。同时适宜营养不良,产后病后体虚、盗汗、遗精、妇女月经少、咽干口渴者食用。

  鸭的品种选择也有讲究,北京烤鸭好吃,可它的脂肪含量高达40%,太油腻,夏天不宜食用。最好选用比较瘦的湖鸭、青头鸭(头上的羽毛是青绿色的),一来油少,二来利水化湿作用强。

  “鸡肉汤,鸭肉味”,夏季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不但味道好,而且最滋补。鸭肉与火腿、海参共炖,善补五脏之阴;鸭肉同糯米煮粥,有养胃、补血、生津之功。鸭同海带炖食,能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可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

  鸭虽营养丰富,但食用时也得注意:鸭肉为多脂肪食物,不宜多食。尤其是肥胖、动脉硬化者应少食。感冒患者不宜食用。感冒者应食辛散发表食物,而鸭肉滋补恋邪,可使感冒缠绵难愈。慢性肠炎者慎用,因鸭肉味甘咸、滑利下趋,加之富含油脂,食之可使肠炎泄泻加重。

  中元节吃鸭滋补又“辟邪”

  “鬼节”吃鸭是因为,传说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后来,则被不同地方的人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传说,大体上就是驱魔辟邪之意。

  香酥鸭

  原料:北京填鸭一只,绍兴酒、酱油、精盐、花椒、八角、甜面酱、葱、姜、花生油。

  做法:

  1、将填鸭残存的细毛拔掉,从鸭尾下方开口掏出内脏后洗净,控去水分,放入盘中。

  2、将绍兴酒、酱油、精盐、花椒、八角(要掰成碎瓣)、甜面酱、葱丝、姜丝等放在一起调匀,涂抹在鸭腹内,腌渍约三小时,然后上屉用旺火蒸三小时取出,沥净鸭腹内的水分。

  3、将花生油倒入锅里,在旺火上烧至八成熟,把蒸好的鸭(脯朝下)放入油中炸,待鸭脯炸成金黄色时,再翻过来炸鸭背部,当鸭身全部炸成黄色时,捞出沥净油,装入盘内(可用油菜松垫底)上席。

  中元节吃的祈福辟邪食物

  1、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东莞最出名是烧鹅濑。烧鹅濑,最讲究的是一锅美味的高汤,那得用整只鸡、大块肉、大块骨,加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制。

  吃的时候,将濑粉在热水中烫一烫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汤,粉面再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

  2、蒸面羊

  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

  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这一民俗的另一说法是,母亲为出嫁的闺女用白面塑一双羊,当然还要蒸熟,而且羊头还要缠挂上红布条。

  娘家要组成一支小型送羊队伍到新姑爷家,由新姑爷动手切开面羊,并将切下的第一块用红绳拴挂在客厅中,这块“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来新面羊时才能取下来。

  这其中的讲究是“陈羊见新羊,年年有余粮。”新姑爷切完羊后,要吃羊头,出嫁的闺女则吃羊脚,其他的分送男方长辈邻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庆吉祥。

  3、吃花馍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4、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

  况且鸡爪呈耙状,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积下恶怨,不肯回到原处),所以选脚掌扁平的鸭子也在情理之中了。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中元节吃鸭是因为传说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

  5、吃扁食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现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饺子的区别,首先在皮,其次在馅。

  以皮而论,饺子皮较厚,而扁食皮薄如蝉翼,晶莹剔透。饺子馅少,小到只有大拇指那么点,因此饺子的`个头也比较小,一碗饺子虽说也有十多个,但在碗中却只占到三分之一,其余全是汤,并且饺子的馅较为单一,多为猪肉加些素菜和调料。

  中元节辟邪祈福食谱 中元节吃什么好

  而扁食就大不一样了,不仅肉类、菜类均可入馅,连鸡、鸭、鱼、蟹、馓子、嫩黄豆等等都可入馅,且特别讲究搭配,鸡脯配芹菜,猪肉配荠菜,鸡蛋配韭菜等等。

  6、吃“饺饼”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他们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相传,饺饼筒是济公所留下来的:济公在国清寺为僧时,见每一餐都剩下许多菜,觉得很浪费,就把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这种做法受到了众僧的喜爱,便流传至民间。

  制作饺饼筒,要先将馅炒好放在一边备用。常见的馅有猪肉、猪肝、鸡蛋丝、豆腐皮、冬笋、豆面、芹菜、豆芽、海带、鱼干等。

  再将事先准备好的面粉往“鏊”上糊,糊成一张薄薄圆形的皮(糊拉汰皮)。最后将食材按顺序裹在糊拉汰皮里,要做到不能裹得太“胖”,也不能裹得太“瘦”,否则就不好看了。饺饼筒包好了也要放在“鏊”上煎一煎,一直要煎到外表皮呈金黄色并油光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