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考试知识点

时间:2022-08-03 23:02:56 大学专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考试知识点

  成考综合医学是比较难拿分的一个科目,因此想要在成考医学综合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还得掌握好相应的知识点。那么关于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考试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考试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2017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考试知识点

  颈总动脉:(全选)颈内动脉没有分支,颈外动脉(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等)

  锁骨下动脉——穿斜角肌间隙

  入颅的动脉——锥动脉、颈内动脉、脑膜中动脉

  桡动脉的掌深弓——桡动脉末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

  尺动脉的掌浅弓——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 分界是指屈肌腱

  腹主动脉:成对的脏支——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

  不成对的——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肝固有动脉——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上行,分支分布于肝和胆囊

  肠系膜下动脉来自于直肠上动脉

  髂总动脉:脏支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分布于子宫,输卵管,卵巢和阴道。在输卵管的前上方)

  体表可以触摸到搏动——面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腹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颈总动脉

  肝静脉——注入下腔,肝门静脉——进入肝脏

  大隐静脉——起足背静脉弓(内侧)——走 内蜾前上——止耻骨结节外下——注入腹静脉

  胸导管——腰一高度,穿如主动脉裂孔,注入左静脉角,还接纳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干。

  胸导管收集下半身和左上半身,即全身3/4区域的淋巴

  右淋巴导管:右锁骨干,右颈干,右支气管纵阁干,注入右静脉角

  外膜(纤维膜)——角膜、巩膜

  眼球壁 中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膜(视网膜)——虹膜、+睫状体部、=盲部 、视部

  眼球

  内容物 房 水

  晶状体

  玻璃体

  虹膜:有瞳孔,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在强光下或看近物时缩小,在弱光或看远处时放大

  睫状体:(无屈光作用)作用——调节视力,产生房水。有睫状肌。收缩——看近物;舒张——看远物

  内膜: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无感光作用,又称盲点。黄斑中央凹陷——中央凹,是感光辨色最敏锐的部位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屈光作用

  晶状体 浑浊——白内障 弹性差——远视

  房水循环“睫状体产生—眼球后房——前房——虹膜角膜角渗入巩膜静脉窦——汇入眼静脉

  成考医学综合知识点

  1、试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电——化学——电传递过程:运动神经兴奋(动作电位产生)→接头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内流→接头前膜内囊泡前移,与前膜融合→囊泡破裂释放ACh(量子释放)→ACh经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与接头后膜上的ACh受体亚单位结合→终板膜Na+、K+通道开放→Na+内流为主→终板电位→达阈电位→肌膜暴发动作电位。

  ACh的消除:在胆碱酯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胆碱和乙酸,其作用消失。

  2、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及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等5个因素。

  1、心脏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大,动脉血压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

  2、心率:在外周阻力和每搏输出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心率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但舒张压升高幅度大于收缩压升高幅度,脉压减小。

  3、外周阻力:在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外周阻力增加,阻止动脉血流流向外周,在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内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幅度大于收缩压升高幅度,脉压减小。

  4、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主要起缓冲动脉血压的作用,当大动脉管壁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以至收缩压过度升高和舒张压过度降低,脉压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在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是相适应的,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变化不大。任何原因引起循环血量相对减少如失血,或血管系统容积相对增大,都会使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下降,导致动脉血压下降。

  3、试述动脉血中PCO2升高,[H]增加或PO2降低对呼吸的影响及各自的作用机制。

  一定范围内,缺氧和CO2增多都能使呼吸增强,但机制不同。CO2是呼吸生理性刺激物,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体液因素。血液中维持一定浓度的CO2是进行正常呼吸活动的重要条件。但当吸入空气中CO2含量超过7%时,肺通气量的增大已不足以将CO2清除,血液中PCO2明显升高,可出现头昏、头痛等症状;若超过15%——20%,呼吸反而被抑制。CO2兴奋呼吸的作用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两条途径实现的,但以前者为主。CO2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与H2O形成H2CO3,继而解离出H+,H+使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血液中的CO2也能与H2O形成H2CO3,继而解离出H+,与CO2共同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兴奋。血液中PO2降低到8.0KPa时,才有明显的.兴奋呼吸的作用。低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低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并且随着低氧程度加重抑制作用加强。轻、中度低氧时,来自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能抵消低氧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使呼吸加强。但严重低氧,即PO2低于5KPa以下时,来自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兴奋作用不足以抵消低氧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导致呼吸抑制。

  4、 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及生理作用为:

  1、盐酸:杀死入胃细菌,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所需的酸性环境,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入小肠后引起促胰液素等激素的释放。

  2、胃蛋白酶原:被激活后能水解蛋白质,主要作用于蛋白质及多肽分子中含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肽键上,其主要产物是 月示 和 月东。

  3、黏液: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凝胶层,减少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与胃黏膜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对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有重要意义。

  4、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它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当复合物运至回肠后,便与回肠黏膜受体结合而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成考医学综合高频考点

  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

  人体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但人体细胞大都不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血液、淋巴、细胞液)中,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主要作用为机体细胞的活动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使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同时它又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提供营养物质,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产物,以保证代谢活动的顺序进行。内环境稳定是生物体自由生命的条件。

  机体需要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使其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内环境稳态有赖于其中各种物质在不断变动中的相对稳定即动态平衡状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物质的浓度)通常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这种恒定是在微小波动中保持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是保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一旦这种动态平衡被破坏,将导致人体某种病理状况,严重者可致死亡。

  第二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机体内各组织、器官和系统之间功能活动的相互协调以及它们与外环境的统一,是通过机体内完善的调节系统实现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

  由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精确,效应短暂。

  (一)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 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的规律的适应性反应。

  2.反射弧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5个部分,即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活动的完成有赖于反射弧的完整性。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反射按其形成条件和反射弧的特点可分为两种类型:

  1.非条件反射 是先天遗传的,是生来固有的。反射弧是固定的、终生不变的,各级中枢均可完成非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 是个体出生后在一定条件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训练获得的,条件反射灵活多变,并需要高级中枢存在下才能完成。

  二、体液调节

  机体某些细胞能生成和分泌某种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作用于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对其活动进行调节。其特点是:反应速度较慢,不够精确,作用广泛而持久。

  (一)激素调节

  机体许多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各种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器官、靶组织和靶细胞,对机体的功能进行调节的,称为激素调节。

  (二)神经一体液调节(神经分泌)

  神经调节在多数情况下处于主导地位,而多数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也受神经支配和调节。所以体液因索常作为反射弧传出途径中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辅助部分而发挥作用,形成神经一体液调节。

  (三)局部性体液调节(旁分泌)

  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可在局部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邻近组织细胞的活动,称为局部性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器官、组织和细胞可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涉及的范围只限于该器官、组织和细胞,属于局部调节。

  第三节 人体功能的反馈控制系统

  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效应器活动的后果又回过头来作用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中枢,以调整神经或体液调节中枢的活动,这种联系称为反馈。换句话说,即受控部分将信息送回到控制部分,纠正和调整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影响。

  一、负反馈

  负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使控制部分的作用减弱或停止。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是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

  二、正反馈

  正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它适于调节那些需要发动并尽快结束的生理过程,如排尿反射。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考试知识点】相关文章: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知识08-12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前必做试题及答案04-21

成人高考语文考试技巧分享10-20

成人高考专升本数学考试应试技巧05-25

成人高考怎么报名 考试内容有哪些03-07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相关知识点03-11

科目一考试知识点梳理07-22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常考知识点03-15

护士资格护理考试知识点:控制10-25

驾照考试科一的知识点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