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区别

时间:2024-04-01 13:44:19 佩莹 清明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区别

  阵阵春风吹绿芽,缕缕春光明心扉;丝丝春雨润万物,声声问候暖情怀。清明节是在春天的季节,而寒食节也是一样。这两个节日经常都会被人弄混,那么你知道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区别吗?寒食节和清明又有些什么样的不同功能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区别

  寒食节与清明节功能不同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寒食节也相随而至。现在,有些人把寒食与清明混为一谈,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两者一个是农耕节气,一个是民俗节日,本来就不是一码事。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四月四、五日前後。寒食是一个民俗节日,起源於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大臣介之推宁被烧死山西介休的绵山上、也不肯下山受封的故事。两者一是农耕节气,一是典故民俗,本是两码事;但两节时间相距一、二天,甚至重合於一日,故有清明、寒食并称的说法。

  文化内涵不同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寒食节介绍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清明节介绍

  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扫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总称“三冥节”,有城隍出巡的仪式。

  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山东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一般叫清明,少数地区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垦利地方自清明节前三日算起,称“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为清明,人们于这四天内扫墓、踏青。鄄城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又称清明节为“鬼门关节”。

  扫墓是清明的一项主要活动。旧时,泰安的扫墓仪式比较隆重。男主人挑着四个小菜和水饺到祖坟,先将祭品供上,然后焚香烧纸,洒酒祭奠。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扫墓时还要给坟墓添新土。据说,这是给祖先修屋,以防夏天雨大漏水,实质上是对祖先的怀念。多数地区是在清明这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而龙口、博兴等地则在清明前四天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扫墓。

  清明节山东各地都插柳条、松枝,据说是纪念介子推。泰安家家户户插柳条,并给狗戴上柳条圈。民谣:“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即墨则习惯戴松枝,寓意要象松柏一样兴旺。临沂、诸城却用柳条、松枝在墙壁等处轻轻抽打,边打边说:“一年一个清明节,杨柳单打青帮蝎,白天不准门前过,夜里不准把人蜇。”

  清明踏青在山东极为普遍。临朐、滕州的儿童一早就到村外踏青、放风筝。有的用柳条做成口哨吹,哨声十分动听。有的地方,儿童仰脸大口呼气,据说可以泄内火。大部分地区都有打秋千的习惯,潍坊地区的秋千有三种:一种是直秋千(适合老年人玩),第二种是转秋千,第三种是翻秋千。即墨比较重视清明节,这天人们一起床就换上节日服装,特别是妇女,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到处串门,先看新媳妇坐寒食(新媳妇要象举行婚礼那天一样在炕上坐着),然后去打秋千。秋千甩得高,意味着生活过得好,所以大家都你争我抢,兴高采烈地打秋千。这一天,妇女玩得十分痛快,因此,当地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说法。

  清明和寒食的关系演变

  一是毫无关联阶段。隋唐之前,“清明节”仅仅是指区分季节交替和农事运作的二十四节令之一,寒食节的主要项目是家家禁烟吃冷食,而且时间是在寒冷的隆冬季节。

  二是相互交融阶段。隋唐五代时期,寒食节的时间确定在冬至后的“一百五”日之时,仅先于清明节一两日,而且增加了“寒食上墓、渐已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的内容。

  三是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到清代,寒食节流行的一些项目已不再普及,而民间扫墓与官家祭坛及皇家祭陵成为节日的活动主项目。这一时期,“寒食”名称尽管在一些文献、地方志和文人作品中还不时出现,但“清明”称谓成为主流说法。清明节的产生,是借用了寒食节的节期,寒食仅先于清明一两日,因而很自然地便被后者借用了。这种借用的文化基础是人们世世代代传承、积淀下来的对年节节期的习惯心理。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区别

  一、时间不同

  1、寒食节,也叫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农历冬至后的第105天,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曾经,寒食节在中国民间是第一大祭祀之日。

  2、清明节,也叫踏青节,一般在每年公历的四月五日,是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寒食节之后。

  二、功能不同

  1、寒食节,是民俗节日,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置,有怀旧悼亡之意。

  2、清明节,是农耕节气,这时雨水明显增多,大地呈春和景明之象,有求新护生之意。

  三、活动不同

  1、寒食节,开始活动只有禁烟火、吃冷食,后来增加了祭祖、蹴鞠、荡秋千和斗鸡等。

  2、清明节,主要活动是扫墓、祭祀祖先,还有踏青游玩、插柳、蹴鞠、打马球、吃青团、吃田螺和放风筝等习俗。据说,清明节一些强身健体的运动,是为了防止寒食节吃冷食伤身体而举办。

  清明与寒食的区别有三不同:

  1、功能作用不同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古代农耕24节气之一,一般在阳历四月四日、五日前后。

  寒食节则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古代又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如青团。在冬至后的第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偶尔会有重合,易混淆。

  2、起源不同

  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经历数千年衍变,成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故事:晋公子重耳曾流亡各国19年,忠臣介子推不离不弃,甚至割自己的肉给重耳充饥。晋文公即位后,介子推选择归隐,晋文公放火烧山想要逼他为官,却将介子推烧死,后悔不已,便下令这天禁火,吃冷食。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3、习俗不同

  清明节主要习俗分为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两大类。扫墓祭祖是为缅怀祖先、礼敬先辈,怀抱感恩之心。踏青郊游多种多样,譬如春雨如毛之时,树苗成活率高,所以有植树的风俗。郊外踏青放风筝也是必不可少的,有诗为证: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代清明节时北方人还喜欢玩蹴鞠,据说是黄帝发明用来训练武士的。

  寒食节古代又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少数地方习惯禁火三天。寒食节宫廷女子常见的游乐项目是荡秋千。苏轼在《望江南·超然台作》中写道“且将新火试新茶”,指的是寒食过后煮的第一壶茶,新火新茶。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区别】相关文章:

寒食节与清明节04-18

清明节气与清明节日有区别吗01-12

幼儿园清明节活动方案:寒食节09-29

寒食节古诗12-23

寒食节的习俗03-12

寒食节作文11-15

清明节中元节之间存在什么区别08-29

中元节和清明节有什么区别04-10

寒食节的来历及意义11-23

寒食节发的说说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