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苗族花山节的风俗习惯

时间:2023-03-13 19:49:21 玉华 风俗习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苗族花山节的风俗习惯

  苗族花山节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节日,选择挺直高大的松树或者柏树,装饰上鲜花彩旗在节日的第一个清晨把花杆树好,没错,下面的行动就是要爬花杆,真是太刺激了,万一掉下来,那不得发生危险啊。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个苗族花山节的风俗习惯都有些什么吧。

苗族花山节的风俗习惯

  苗族花山节的风俗习惯介绍:

  苗族花山节5月1日前后举行,是川南、兴文、河口、文山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来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随后宣布“踩花山”开始。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彩旗迎风招展,各种欢庆活动先后开始进行。

  花山节最重要的活动是倒爬花杆。爬杆者须背贴花杆,双手向上反扳,头朝下脚在上,一纵一纵地向上跃,谁爬到杆顶用的时间最少,谁就是“花杆王”。

  花山节又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倾吐爱情、定婚结友的美好时机。民国时期编撰的《马关县志·风俗志》就有如下记述:每到正月“踩花山”,山场一开,“众苗女遥立场外作羞涩不前态,有苗男子以油脂涂予长绳,两人拉其端围之,故作欲污女衣之状,诸苗女乃被迫入场,或三或五相聚而立,任凭苗男选择。”倘若某一小伙子看中某一小姑娘,小伙子便撑一小花伞覆罩小姑娘,开始,小伙子首先主动唱上两调求爱山歌,如果小姑娘也有情意,便以山歌对答,反之则以无言对答或躲开小伞表示拒绝,然后备求相爱。青年男女,一旦相爱,男的要以花裹脚、花围腰带赠送姑娘,而女的也以自己千针万线亲手绣制的花帕、包头回赠。

  ”踩花山“过程“

  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随后宣布“踩花山”节开始。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朋旗迎风招展,各种欢庆活动先后开始进行。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打“芦笙架”(用芦笙对调),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

  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又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倾吐爱情、定样结友的美好时机。青年男女,一旦相爱,男的要以花裹脚,用花围腰带赠送姑娘,而女的也以自己千针万线亲手绣制的花帕、包头回赠。

  花山节由来: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云南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又称“踩花山”。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庆祝节日,人数常达数万人。

  “花杆”是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制成,在离杆顶,一米左右‘的地方,挂有红、黄、蓝、白色彩旗,以及象征喜庆和将要奖给爬花杆优胜者的芦浓、糖果等。定花杆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旱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花山节习俗:

  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又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倾吐爱意、定亲结友的美好时机。青年男女一旦相爱,男的要用花裹脚、花围腰带赠送姑娘,而女的也以自己千针万线亲手绣制的花帕、包头回赠。

  滇东北和滇南一带的苗族,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过“踩花山”节。传说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难,不免伤心落泪。每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祖先看。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吹芦笙,这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

  从此后,每年六月初六,苗家人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对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好酒奖给谁。跳狮子舞也是节日的重要活动之一,如果哪一架狮子跳得好,爬得高,也有酒和猪头奖赏。

  历史渊源:

  苗族花山节苗族先民部落遭到外族部落的入侵,苗族民众在首领蚩尤的带领下奋起反抗,终因寡不敌众战败,被迫四处流落。为了招集自己的民众,苗族首领蚩尤在山上竖起花杆,让芦笙手吹响芦笙。苗族民众听到熟悉的笙声后,纷纷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花杆下,开始重新生活。从此,苗族人民每年都会举行“花山节”,以纪念苗族首领蚩尤,庆贺苗族人民重建新生活。

  民俗内容:

  苗族花山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六举行。届时,来自四面八方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涌入花山场。围绕“花杆”跳三步舞、蹬脚舞,打“芦笙架”,跳狮子舞,斗牛等,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青年男女对唱山歌,倾吐钟情,一旦相爱,即互赠信物,直至缘定终身。

  活动流程:

  苗族花山节,是苗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流传于云南省各苗族聚居区。

  1、苗族斗牛

  斗牛,是苗族花山节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它体现苗族人民崇尚坚强有力和健壮体魄,寄托着苗族同胞对来年风调雨顺、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期盼。

  2、苗族爬花杆

  苗族花山节踩花山”先要立花杆,无杆则不成花山。花杆是用一棵直的杉树做成的,高约30米,刮去树皮,修去枝叉,仅留丛青翠的树冠,然后立埋于选好的花山场中心,在距杆顶二三左右的地方,挂上红、黄、蓝、白四色长幅彩旗以及象征喜庆和奖励爬杆优胜者的芦笙、猪头和几斤白酒等。

  苗族花山节是一个缅怀祖先、褒扬英雄、凝聚民族精神、充满幸福、欢乐的节日,承载着苗族许多古老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是保护和传承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挥着凝聚民心、连接民族感情、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3、苗族对歌

  花山节上还有一个有趣的活动,那就是苗族男女青年的对歌。对歌,其实是他们相互认识、相互了解、表达爱慕之情的一种方式。当斗牛、赛马、爬花杆等传统活动在陆续进行的候,一些性急的咪哆早就“一心二用”心猿意马了。他们暗中已经物色好对歌的对象。他们边走边看,四处游动,向物色好的巨标靠拢。来到姑娘身边便打开花伞罩住姑娘,清清嗓子,轻轻哐起音调婉转而深情的情歌。被雨伞罩住的姑娘,耳朵留神地听着,眼睛档档地打量对方。如果感觉不称心就保持沉默或者略唱一二句,客气的谢绝,如果中意,就柔情的回唱。

  4、苗族赛芦笙

  赛芦笙是花山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苗族同胞喜闻乐见的种娱乐形式。五彩缤纷的花山场上,到处是优美动听的芦笙曲调、轻快悦人的芦笙舞姿。

  5、鸣枪

  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初七,苗族同胞聚集在一起,共同欢庆花山节。

  6、芦笙舞

  苗族花山节于2014年进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仪式习俗:

  花山节期间 ,除了举行跳芦笙舞、斗牛、绩麻比赛等各种娱乐活动外,要注意长幼辈分之分。一般在老人面前 ,年轻人不得对唱情歌;对歌只能选与自己同辈的人,小辈不能与长辈对歌。除了花山节,苗族还过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立花杆

  爬花杆,苗族节日除与当地民族一致外,最特殊的就是每年正月初或五月初举行的“采花山”了。花山主办人要提前在村寨之外,选择一处较平坦的地方,于节前十天左右在即将举行花山盛会的地方高高地竖起一根木杆,称为花杆。

  “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也有的地方用竹子,且只立一棵,但要在这一棵上附系一棵小花杆用于悬挂黑红相接的布带,有的地方则用杉木,且直接分立两棵,据说这有一公一母的含义。无论怎样,花杆上端都要留些竹叶或杉叶,扎以鲜花、彩旗。在离杆顶一米左右的地方,挂有红、黄、蓝、白色彩带,以及象征喜庆和将要奖给爬花杆优胜者的芦笙、糖果等。

  花山节立花杆时,要择吉日,抱上公鸡去举行仪式。花杆立好后,组织者要作些宣传,以让远近的人知道地点和时间。

  2、倒花杆

  花山节一般要过三天到六天,结束的时候,组织者要进行倒花杆。倒花杆也要抱着公鸡去祭献。花杆倒下后,有的人会将悬挂的布条剪去拴在孩子的手上,以保佑孩子健康。花杆则会被砍去用于做床,据说这样可以让使用者易于生子。这再一次体现了花山节的求子含义。

  拓展内容:

  花山节简介:

  “花山节”是苗族人民的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又称为“踩花山”、“耍花山”。“花山节”既是苗族同胞祈求人丁兴旺、风调雨顺和互相祝福的一个盛大集会,也是苗族青年男女寻找知音的苗族“情人节”。

  首先,由颇有威望的苗族老人点燃香烛,杀鸡敬酒,祭祀神灵,接着由苗族小伙吹起芦笙调,跳起祭祀舞,随后是《苗岭欢歌》民族歌舞展演。展演以苗族风情为载体,展示“花山节”优秀民族文化内涵,展现丰富多彩的苗族风情。鼓乐响起,身着节日盛装的苗家姑娘小伙载歌载舞。绚丽的服饰、妙曼的舞姿、甜美的歌声、灿烂的笑脸、光芒四射的银饰、浓浓的苗山情,让参与节庆的群众和游客沉浸在愉快的节日氛围中。

  “花山节”期间,还安排了芦笙舞比赛、苗族刺绣比赛、苗族服饰展演、斗牛比赛、苗族特色美食等活动。苗族文化魅力无限,异彩纷呈的苗族民俗文化活动,让宾客们体会到浓厚的苗家民族风情,体会到苗岭山乡浓浓的节日气氛。

  苗族花山节节日介绍:

  花山节,亦称踩花山。这是居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苗族的一个盛大节目。

  花山节一般在较平缓的土坡上举行。花场中竖立一根有五、六丈高的竹竿或树杆,这就是花杆,花杆上还 分别挂着两块红黑布。每年腊月十六日,花山主持人就把花杆立好,让人先知道这里有花场,到了正月初一就开始踩花山,比较隆重的花山节还可以延长至初八、九。踩花山的来历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为了求子而立,另一种说法是纪念日。

  关于花山节的来历,苗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从前,苗族祖先居住在平原地区,那地方有着肥沃的土地,牛羊成群。狠心的皇帝一心想霸占苗族的地盘,就派皇兵来攻打苗族部落,苗王蒙孜尤就率领他的九个儿子、八个姑娘和苗民们,与皇兵交战,最终寡不敌众,苗族失败了,蒙孜尤的九个儿子、八个姑娘在战斗中牺牲了,苗族的祖先不得不往西南的高山峻岭中迁徙。

  蒙孜尤在腊月十六日竖立花杆,正月初二、三、四这三天举行祭奠仪式,纪念为保卫家乡而牺牲的儿子姑娘,同时,还进行武术表演,就这样代代相传至今。踩花山是苗族的一项体育活动,也是苗族的生活经验交流活动,更是苗族男女青年的娱乐活动。

  在花山节期间,有芦笙舞、武术(即苗族的民间武术之棍术、刀术、枪术、钩镰、三节棒、链甲等)、倒爬花杆、斗牛、赛马等体育和文艺节目。

  踩花山这天,莺哆(苗语,小伙子)们个个穿着苗族的服装,肩扛芦笙,裤包里还装着心爱的调箫;莺 彩(苗语,小姑娘)们个个身穿自己亲手绣的花衣衫和亲手点的蜡花百褶裙,唱着山歌从苗山各个角落汇聚到花山上来。

  整个花山,人山人海,充满着欢乐的气氛。花场外到处摆满甘蔗,准备对歌的苗族莺哆都要去挑选又粗又大的甘蔗,与莺彩对完歌后送给对方。

  若要对歌,莺哆走到莺彩面前时,用花伞罩住那位莺彩,说:“远方的阿妹,要是不嫌弃,对个歌吧”。要是莺彩看中的话,她就会说:“那你唱来吧!”若是她看不中,她就会说:“谢谢阿哥,我不会唱。”那么,莺哆就得另找对象。

  男女青年之间,通过对歌,若是情投意合,双方就互相赠送礼物留念,待到花山节结束后,莺彩就跟着莺哆走。接着就只有等着喝喜酒了。

  文化特征:

  1、显著的民间习俗性

  苗族花山节花山节习俗主要是通过立杆、祭杆、收杆等程序来展示,每一个环节的祭词都是民俗文化的再现。山歌对唱及芦笙舞是花山节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主持人和芦笙师没有唱完、吹奏完《花山起源之歌》,其他形式的歌和芦笙调是不能随意就吟唱、吹奏的,且每一个歌者在花山场内对歌的第一首歌都要先唱《花山起源之歌》。这一严格必走的程序,看似简单,却反映了花山节的显著习俗芦笙舞的舞步相对于现代舞蹈动作,具有原始、粗犷的感觉。

  芦笙舞模仿自然界一些现象以及生产生活动作,表达对自然、对祖先的敬仰,达到借神娱人育人,借劳动教育人的目的。花山节期间的活动都要在一定习俗范围内进行。

  服装展示是自由的,服装上面“蕨草”“螺蛳”“桃花”等图案,都代表着苗族迁徙史上所经历的环境,是苗族抹不掉的回忆。花山节传统的赛马,是不用骑鞍的,在马背上铺上一块布就行,主要比赛骑马的技术、人和马的协调程度,以及马跑步的各种步形。

  2、广泛的参与性

  苗族花山节花山节期间,来自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在交流中增长知识、感知社会。人们汇集在花山上,说不尽心中的喜悦,特别是少女小伙,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本领,寻找自己的情缘。每一个苗族人,都能够因为参与节日而倍感亲切,内心自然产生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和谐发展。苗族花山节成为以苗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欢乐的传统节日,成为民族团结和谐的象征。

  3、传统性与传承性

  作为苗族的传统节日,立杆、祭杆、收杆等所传递出来的信息,直接表达了苗族固有的韵味。这个固有的东西,是靠千百年来行动、语言传播继承下来的花杆的顶端要留有绿意盎然的树尖,表示生命力的旺盛。

  具有舞蹈之柔、武术之刚的芦笙舞保留着苗族人民淳朴的民族情愫。表现在服饰上的挑花、刺绣、麻缎、蜡染、银饰等民间工艺瑰丽多彩。花山节丰富的活动内容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是苗族千百年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长期积淀的结果,深刻地体现着苗家人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承保护:

  1、传承价值

  苗族花山节花山节已成为苗族人民与其他各族人民交往交流的重要活动。每逢花山节,各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节日会场,进行文艺表演,开展各种经贸活动。花山节已经成为苗族重要的节日文化遗产。

  2、传承人物

  侯保兵,男,苗族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苗族花山节,序号:04-1964,申报地区:青海省同仁县。

  3、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同仁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同仁县文物局、同仁县热贡艺术传承保护管理局)获得“热贡六月会”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9年2月7日至10日,屏边苗族自治县举办2019年苗族花山节。

  2019年11月12日,安宁市县街街道苗族花山节在太阳冲村开幕。

  各地花山节时间不同:

  “花山节”是苗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节日时间各地不一。云南南部的苗族都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 至初十期间过节;昆明市、楚雄州、昭通地区的苗族则于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日过节;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是在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过节;而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5月1日前后过“踩花山节”。兴文石海的花山节即是在每年的5月1日左右。

  旅游项目:

  一个花山场,按传统,一旦举办就要连续三年,之后才能易主或改变场地。在一些地方,同一个花场由于多年举办,可谓名扬四方,地点一般也就不再变动,如屏边县白云、蒙自县芷村、蒙自县与文山县交界处的羊街子等处,基本上年年都在同一处,因此知道和前来参加的人较多,场面也较热闹。现在,这些地方,每当踩花山的时候,实际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点。

  1、娱乐活动

  苗族踩花山,除了赛歌赛舞,有的地方还安排有斗牛、赛马、选美等比赛活动。斗牛、赛马都有一定的奖品作为鼓励,故参加的人也不少。由于这类活动具有刺激性,每到进行时,可谓人山人海。有的花山场,一天的时间不够,常常要几天才能结束。这些可以说是传统活动。

  近年来,在各地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有的花山场还开展文艺演出活动,大大丰富了花山节的内容,受到苗族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2、云南红河州

  春节期间,一年一度的苗族“花山节”在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屏边、蒙自、开远、个旧、河口等县市的苗族集聚区隆重举办。全州20多万苗族同胞穿上节日盛装云聚于各个花山点,欢度自己的盛大节日。

  苗族“花山节”,传说是祭苗族先祖蚩尤及其儿女的一个庆典,后来演变为苗族的盛大节日。随着苗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苗族“花山节”也随之延续至今,且成了一年一度苗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

  按传统“花山节“一般在正月初二到初六(有的地方会延长更长时间),因此与春节同度。每逢大年初二,苗族同胞们都要穿着节日的盛装,云聚于各个花山场上看斗牛、对山歌,载歌载舞欢度自己的节日。“花山节”期间,各地的商贾和国内外的苗族同胞,从天南海北云集而来,进行商品贸易和旅游观光。

  红河州的苗族花山场,分布于全州除绿春、红河、石屏外的其它十个市县近五十多个点,自2000年来,全州各地共举办“花山节”400多场,参加人数累计达400多万人次。其内容有对歌、爬花杆、跳芦笙、武术、射弩、斗牛、斗鸡、斗鸟等。有政府组织的地方还有专门的文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

  花山节除了保留有传统的本民族风俗习惯外,增加了商品贸易、旅游观光、文化交流等内容,这样丰富了“花山节”的内容,同时也提高了花山节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3、兴文县

  兴文县苗族花山节2015年4月8日,记者从兴文县石海旅游公司获悉,5月1日至3日,兴文县将在兴文石海景区举办第七届苗族花山节。

  兴文县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县,民族风情浓郁,文化源远流长。为展现苗族风情,该县已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六届苗族花山节活动。今年,该县被省政府批准为享受民族地区待遇县,花山节的举办将进一步鼓舞全县人民的工作热情和发展信心,推动全县社会、经济和谐、快速发展。

  本届花山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思路,通过在石海景区举办苗族花山节系列文化活动,展现该县苗族风情,更好地宣传该县的特色文化资源和世界级旅游资源。 据了解,活动期间,将举行拜祭花杆仪式、苗族歌舞、绝技表演、高桩表演、选美比赛、吹芦笙比赛、斗鸡、斗鸟比赛等。

【苗族花山节的风俗习惯】相关文章:

有趣的苗族花山节作文12-30

苗族的风俗习惯11-23

苗族风俗习惯11-24

苗族的风俗习惯09-07

苗族风俗习惯12-20

苗族的来历与风俗习惯09-14

苗族迎客风俗习惯06-21

苗族的风俗习惯介绍11-24

关于苗族的风俗习惯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