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民间传说

时间:2022-08-17 16:04:52 中元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元节的民间传说

  鬼?什么是鬼,中国一直都有过鬼节的传统,那么你知道七月十五鬼节即中元节的由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元节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传说故事吧,希望大家喜欢!

中元节的民间传说

  中元节神奇的传说

  关于中元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一说是源于佛教《大藏经》中的目莲救母的故事。目莲历经千辛万苦才到阴府,见到死去的母亲被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母亲,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主求救,佛主被他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经中指示,每年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饿鬼再也不敢来抢夺了。为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都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道教也在这一天举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烧冥纸,让无主孤魂饱吃一顿。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另一说是由古代“郊社”演变而来。农民在夏收之后,趁农闲举行祭田、祭祖仪式,酬谢管理土地的神灵和开辟田园的祖先,也含有庆祝丰收的意义。古时中元节只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是用素筵祭祀,并规定不能在别人家中过夜。后来从素食发展为荤食,从祭田、祭祖发展到超渡“无主孤鬼”。大概是古代七月多疫病,死人多,因而有的地方也把七月称为“鬼月”,需要祭奠, “七月半”也就演变成“送鬼节”。

  延伸阅读:书上说古时候的这一天,人们会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凯泰曾有诗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描写的便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过鬼节的习俗。

  由此可见,“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国北方的人们仍然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祭祀方式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鬼节淳朴的意义。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这个特殊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感受,因为,未来的节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来,从朦胧到清晰,从思念到恐惧,从恐惧到坦然,想念过去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思考着自己今天活的经历、内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七月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中元节民间传说

  1、传说一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2、传说二

  一九六六年夏,乔口鱼场安排我在团头湖马转坳看守拦鱼设奋,团头湖是望城县第一大湖,水面一万多亩,在马转坳闸口建有一处大型拦鱼设备,场部安排我和老陈在此看守。马转坳水闸建在两面是水的湖堤上,周围数里渺无人烟,我与老陈住在堤背面一栋小屋里。

  有一天,老陈回家去了,我一个人独守孤屋,入夜,小屋又闷热又无电,酷热难熬,我在湖堤上用两张板凳搭块竹板乘凉,浩月当空,清风徐来,银波闪闪,万赖无声,倒还十爽意。不一会,我迷迷糊糊睡着了。

  不知睡了多久,忽然,我被一阵水的响声惊醒了,我睁眼一看,只见从水里钻出一个女人,披头散发,她不停地摇着头,月光下,只见她长头发上甩出的水滴如银珠四溅,这个女人身无寸纱赤身裸体,她从水面向堤上走来,口里不停地念:“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

  当时,刚从梦中醒来的我还以为是做梦。我翻身坐起,我死死地盯着她,一动也不敢动,不想她竟笔直朝我走来,伴着我在竹床上坐下,她肌肤白嫩全身冰凉,头发上的水珠洒了我满身,她口里仍不停地喃喃念叨:“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

  我一时吓懵了,手边连根棍子都冒得,我把竹板一掀,她摔在地上,口里仍不停地念:“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

  我连忙跑进小屋,哆哆嗦嗦点亮煤油灯,关紧门窗。死死盯着堤上的女鬼。我生怕女鬼推门进来。还好,女鬼在湖堤上重新搭好竹床,躺在月光下不停的念着:“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

  我睡又不敢睡,出又不敢出去,我闷在小屋里汗淋夹背,女鬼在堤上清风得意。直到天大亮了,女鬼才亭亭玉立地站起来,在我小屋门上敲了一阵门,我不敢理她,她走了。

  后来,我跑到几里外农家问过,原来这是一个经常赤身裸体到处游荡的女疯子,年仅二十来岁,长发披肩十分漂亮,只是我以前没见过而已。啊!原来是一条美丽的美人鱼,我至今还经常记挂她,不知她病好了么,她过得还好吗?

  3、传说三

  目连是佛主的徒弟,他很挂念已经去世的母亲,他用天眼通去察看生活在地府的母亲,却发现母亲成了恶鬼,吃不到食物。

  目连心痛母亲,就用法力将一些饭菜送到母亲面前,可饭菜一到母亲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而这个感人的鬼节传说也就这样流传下来。

  中元节的特别习俗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齐集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场,竞观河灯。各色彩灯顺水漂移,小孩子紧盯着自家的灯能漂多远。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不断祈祷。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2、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3、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4、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5、中元普渡

  民间传说人死后会变成鬼魂,游荡于天地之间。中元普渡,就是在农历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之间,择日以酒肉、水果、糖饼等各种祭品,专门祭拜那些无人供养的孤魂野鬼,让他们也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是中国传统仁爱思想的延伸。

  6、放焰口

  放焰口,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法事。焰口,是佛教用语,形容饿鬼渴望饮食,口吐火焰。向饿鬼施舍食物,就叫放焰口。我国民间从梁代开始,中元节就开始举办设斋、供僧、放焰口等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近年来网络祭拜先祖越来越受到远离故乡的民众的关注,网络祭祀是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一种延伸,是诸多祭祀形式中的一种,欢迎搜索登陆世世传纪念网祭拜先祖。

【中元节的民间传说】相关文章:

民间传说的300字作文12-20

美丽的民间传说作文(精选58篇)10-14

中元节的文案12-30

中元节的文案12-13

中元节文案09-28

(精选)中元节文案07-05

中元节文案01-13

中元节的禁忌02-04

中元节作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