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

时间:2021-11-24 09:21:0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范文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一听名字就很吸引人,描述的是一个叫马修的音乐家去一间学校音乐代课老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供大家参阅。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范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一)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一群“有问题的叛逆少年”,但他们在新学监马修的带领下,慢慢的转变,这正是安徒生的童话中丑小鸭褪变成天鹅的故事。

  《在放牛班的春天》中的两种教育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是校长哈森的严厉派,这似乎让我想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中国古代盛行的私塾中,从来就是先生想打便打,想骂就骂,而且禁锢学生的思想,背不过文章便拿戒尺责罚。只不过与现在不一样的是,古时候的学生都很听话,用戒尺也能使学生拿到好成绩。

  但是现在,21世纪里,学生愈发叛逆,像弹簧一样,老师硬,则他硬;老师软,则他更硬。有的老师也懒得理会,便保持一贯传统教育的思想——不打不成才。

  二是学监马修的思想派,他的教育方式也代表了一种开放教育。老师从来就不打骂学生,而是靠“温暖”来感化学生,就算学生再不听话,但学生“冰冷的心”也会 有融化的那一刻。电影中的小男孩皮埃尔开始也是一个叛逆十足的少年,但马修却发现了他异常的唱歌天赋。他美妙的歌声深深地震撼了我,是什么让这个叛逆少年 最终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音乐家的?是马修的坚持不懈,是他的火热的心,终于感化了学生。

  这两种教育我都经历过,我也被老师打过骂过。我也遇到过像马修一样的老师,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在电影中马修最终战胜了哈森,思想派战胜了严厉派。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教育模式还依然并存着,但不管怎样,老师都是为了学生好,都是为了学生们的未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二)

  学校组织大家观看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看了以后感觉有很多的借鉴意义。电影中的学生都是一些问题学生,而我们学校的各个班级中也会有个别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学生就更多了,电影中马修老师的成功和校长的失败给我很多启发。

  这部电影非常感人。影片中的马修老师用音乐启发孩子,他不顾院长反对,硬是要将学生组一个合唱团,它发觉这群叛逆的小孩有音乐天份,它要让这群小天使高声欢唱生命之歌。另一位是不屑参加合唱团的男高音同学,但他老是在扫地时偷偷的哼唱,有一次意外地被马修老师听见,觉得悦耳动听,于是在一位夫人来参观时安排了一场独唱,获得全场观众的赞赏。 这群孩子从一开始不服从马修老师,花招百出的捉弄他,经常气得马修老师七窍生烟,到最后孩子非常喜欢马修老师,感谢马修老师没有放弃他们,让他们唱出自己的天空。马修老师用自己的方式取得了自己教育的成功。我相信这些学生通过参加合唱团不仅学会了遵守纪律,增强了自信心,也陶冶了情操,他们的人生可能因此而改变。由此可见,一位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作为一名职业高中的老师也深感责任重大。

  影片中的校长则是一个失败的典型,他凭借自己的判断确定是那个坏学生(不知道名字)偷了学校的钱,在不经过调查的情况下对那个学生又打又骂,并最终把那个学生赶出了学校,后来事实证明是冤枉了那个学生,但却酿成了恶果。那个学生为了报复校长放火烧了学校的宿舍,幸亏同学们都不在里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一个学生他的道德品质可能是不好,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坏事都是他干的,我们不能凭自己的经验去看待他的一切。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常有这样的思维定势,不问青红皂白地责骂学生,不仅不能教育学生,反而会让自己的工作陷于被动。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早有耳闻的经典电影,传说中的德育优秀作品,果然名不虚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三)

  这又是一部关于用音乐救赎的电影,它符合我一贯所笃定的:所谓好电影一定是能让我原地不动一点点蜡化的,它会像引力波一样改变乏味的时空境遇,重新唤醒沉重躯壳里锈迹斑斑的原动力。

  不得志的马修老师用音乐救赎了一群问题少年,救赎了自己屡屡受挫的抱负,救赎了一位指挥家的音乐天赋,救赎了一部伟大电影所应得到的无上尊敬。这位其貌不扬却有着天使般仁慈秉性的音乐老师,凭借一己之力硬是把一个固化、对立、僵硬的生存环境变得温暖与柔软,像施了魔法似的`,整齐有序的合唱把一个个不安定的灵魂平等收纳,共同缔造一份天籁传奇。在这里马修老师仿佛不小心触碰到一扇窗户,一扇可以让人性之光照亮所有阴暗角落的窗户,各种心灵的扭曲被放到合适的声部,一一自我驯服,温顺的就像夜莺的歌唱。

  各种人物之间关系的转化是润物细无声的,它的衔接完美听从了马修老师的指挥。片中的和声是如此优美,为泪点不停推翻低的不能再低的堡垒。这部片子很容易就使人联想起《死亡诗社》里那个特立独行的老师,所要突围的封锁线都是扼杀活力的规则,不同的是这个忘我的老师不够风度与帅,甚至有些笨拙。

  马修老师离开学校的那天是星期六,巧合的是我与孩子观影的那天也是星期六。当看到最后孩子们用纸飞机为老师送行的情节,我那快7岁的女儿竟突然哭出声来,也崩溃了我眼睛最后一道矜持。她识字还不多,没有中文对白,也看不懂字幕,只有靠我来讲解,这算是蜡化的一次小小意外~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6-06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6-06

观后感《放牛班的春天》07-02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8-17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31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6-04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11-05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7-08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5-26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范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