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读红楼梦有感500字作文

时间:2021-11-24 14:36:34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读红楼梦有感500字作文

  小说《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学者对其进行了评点和研究,取得的成就硕果累累。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读红楼梦有感的500字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红楼梦有感500字作文

  读红楼梦有感500字作文一

  在这个周末,我把《红楼梦》这部古典名着粗略地读了几遍,一部中华公认的鸿篇巨着,让千百万人研究探讨的文学作品,就着这样让我草草的读完了。

  《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与其说它是一部小说,倒不如说它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明清历史画卷。

  在《红楼梦》中,我认为林黛玉最为悲惨,林黛玉虽为“主子姑娘”,却又被称为“小肚鸡肠”,但她除了一颗痴心外别无其他。对于她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我认为重要因素是:林黛玉的清高个性,她的清高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洽”,她的自卑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黛玉是这样的可怜,然而宝钗是那样的无情。宝钗,堂堂公侯之女,堂堂千金大小姐,竟顶别人之名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难道她不明白当宝玉掀开红盖头之后,发现林妹妹变成了宝姐姐便会大失所望,便会把她冰在那儿,不再理会,这会叫她情何所堪。也许她根本没想到原本一个“任是无情也动人”,也会落个独守空闺的下场。

  当我合上《红楼梦》后,不禁感叹:“真是说不尽红楼梦,道不尽红楼梦,每阅一回《红楼梦》,便多生一种人生的情怀。”

  读红楼梦有感500字作文二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首!又名《石头记》全书共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创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贵族公子贾宝玉,娴静稳重的薛宝钗等等,为我们演绎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如:“黛玉葬花泣残红”早晨宝玉和黛玉在聊天。宝玉无心说了一句冒犯黛玉的话,黛玉哭着就跑了出去。黄昏,黛玉以为宝玉被别人叫去一整天,心中担心,晚饭后过来看他,丫环没听出来是谁,没让黛玉进去。

  黛玉听了,气的愣在门外,想到自己孤苦伶仃。不禁落下泪来,她回房抱膝含泪坐了一夜。第二天中午,宝玉听到山坡那边有人在低声哭泣,边哭边诉说,非常伤心。宝玉止住脚步细心听,只听那人念得悲悲切切,痛彻心扉。原来这是黛玉因为昨夜被关在门外,伤心难过,将这些残花落瓣拿来掩埋时因感而发吟出一首《葬花吟》。当宝玉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只是谁”时,不禁大哭,黛玉看见是宝玉,就质问他,昨晚为何不让丫鬟开门?宝玉发誓说不知道这件事。黛玉想可能是丫鬟偷懒,于是原谅了宝玉,,两人破涕为笑,重归于好了。

  精彩故事还有很多,建议大家看一看。

  初一:王晨瑶

  读红楼梦有感500字作文三

  生活像极了一张网,一张反复折叠,复制粘贴的网。 --题记

  宝玉的命运,黛玉的命运,或者是宝钗的命运,也许是你我的命运都交织在 一起,生活像极了一张网。

  贾府那又厚又红的围墙,禁锢了多少人的幸福,又圈起了 多少的悲剧,又有谁会料到,那门锁,竟锁住了他们的一生欢欣。晴雯被逐,尤二姐吞金, 尤三姐自尽,可卿离世,黛玉魂断,宝玉出家,难道这些人的悲剧早已注定这些人的 死,究竟是为了什么竟没有人觉悟,没有人反抗其实所有人都被困在了一张网里,网的 名字就是:封建礼教,世俗名利。这张网强大到没有任何人去冲破,如果有人冲破了这张网, 结局或许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

  如果宝玉冲破了这网,在看见迎新娘的不是紫鹃 而是雪雁时,把疑惑付诸行动,冲进黛玉房中,��切就不会这样了,黛玉也不会含恨身亡, 香消玉殒。

  如果黛玉冲出了这张网,在宝玉的宝钗拜党之际,冲入现场,那么,宝玉 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相信他一定会不顾一切,带着黛玉远走高飞。

  如果宝钗冲出了 这张网,在花轿上心中默想,挣扎万分。她深知宝玉和黛玉两情相悦,自己也是迫于无奈, 母命难违。在拜堂之际,掀开盖头,对宝玉说:"去找你的林妹妹吧。"那又是一个令人意 想不到的结局吧。

  其实,或许贾母心中后悔,或许凤姐于心不忍或,或许雪雁偷偷说 出真相,那么多人可以冲出这张网,他们却选择了无动于衷。这声悲剧的发生又是谁的 错呢

 

【读红楼梦有感500字作文】相关文章:

读《红楼梦》有感作文11-24

读红楼梦有感高中作文06-19

高中作文读红楼梦有感06-20

读红楼梦有感06-06

读《红楼梦》有感05-22

读红楼梦有感10-13

读《红楼梦》有感10-13

读红楼梦有感500字作文05-23

读红楼梦有感800字作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