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基年审的汇报材料

时间:2022-08-03 20:56:30 年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两基年审的汇报材料

我区现辖3乡、1镇、2个街道办事处,24个行政村,19.8万人。教育部门办中小学及幼儿园22所,中小学生13444人,在编教职工920人,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4所。2002年我区实现GDP16.25亿元,人均GDP8207元,年人均财政收入1075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250元。2002年以来,我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积极稳妥地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和落实区乡两级政府的办学责任,有效地解决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过程中的有关问题,逐步建立适应时代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两基”实施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教育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

两基年审的汇报材料

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立“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加强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 2002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002]28号),2002年5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工作会议,6月初正式出台《省政府

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苏政发[2002]66号),对全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区委、区政府对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十分重视,及时召开会议,迅速将《通知》和会议精神传达到全区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深入基层,听取专题汇报。2002年6月区人大、区政协分别对我区教育进行视察和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指导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措施。区文教局积极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一是组织全系统认真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的《通知》,为每位乡镇教师征订了《江苏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宣传手册》,做到了解内容、吃透精神、把握实质、明确要求;二是组织到邗江、宝应等兄弟县(市、区)实地考察,借鉴其他县(市、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经验;三是认真开展摸底调研工作,文教局主要负责人多次到各乡镇主动与乡镇政府对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诸项工作进行沟通。经过多方努力,我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工作于去年九月基本到位。

今年3月8日区新一届政府举行第一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以区政府会议纪要的形式,再次对“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实施提出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区、乡两级政府的职责,切实解决完善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一是各乡镇学校2003年1月1日前债务等遗留问题由乡镇解决,原撤并的乡镇学校资产由各乡镇用于偿还教育债务和学校建设;二是按人事局、财政局共同核定的经费总额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除财政已安排和上

划的部分外,缺口按乡镇再上划一块、公用经费压缩一块、文教局自筹一块解决;三是保证教师个人应得收入,落实乡镇教师医疗保险,乡镇学校教师从2003年5月1日起全部实行医疗保险。这样我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实行分级管理、以区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对于强化全区教育事业的规划管理,提高调控能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二)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教育经费的统筹管理

一是坚持教育经费投入财政主渠道。2002年全区教育经费总投入4701.6万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2316.2万元,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282.3万元(其中城市教育费附加194万元,农村企业教育费附加88.3万元)。税费改革上级转移支付91万元,其中用于教师工资发放74万元。2002年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年生均教育经费小学从2001年2138元增加到2297元,初中由2001年3199元增加到3427元;年生均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由2001年29元增加到31.8元,初中由2001年132元增加到141.6元。

二是加强对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2002年我区中小学教师工资(国标部分和省、市地方补贴)继2001年9月以来上划实行区级管理,坚持由区财政渠道按时足额统一发放,保证教师当年工资不拖欠,教职工年平均工资17887元,不低于公务员工资水平。2002年我区义务教育杂费收入165.5万元,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收费的监管力度,全面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在全区建成教育收费规范达标区的基础上,全区所有学校制订了创教育收费

《两基年审的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规范学校的计划,目前我区有2所学校创建成“教育收费规范学校”。 三是加大预算外教育经费统筹管理力度。2002年文教局研究制订了《扬州市维扬区文化教育局直属单位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强人、财、物和基建项目管理的办法》。2003年4月成立了我区教育财务管理中心,在纳入区财政局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强化三项职能:严格管理预算内教育经费;统筹预算外教育经费的使用,增强区级调控能力;为分配制度改革提供实施保障。坚持实行收支两条线,进一步加强了对预算外教育经费的统筹、管理,保障我区教育经费管理规范、合理。

(三)实施危房改造和新一轮布局调整,加强教育规划的统筹管理 2002年我区继续重视危房改造工作,将危改工作与布局调整相结合,与创建合格学校相结合,与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相结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投入,高要求实施,保证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推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是政府重视,确立中小学危改工作目标。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分管区长亲自抓,健全管理网络。教育行政部门经常深入基层学校勘察,全面、清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省市要求调整了危改工作目标,即“三年目标两年完成”,根据目标制订了全区危改工程计划。

二是筹措经费,加快改造危房工作步伐。2002年实际完成危改面积2986平方米,当年危改投入资金64.9万元。2002还完成了平山中心小学1670平方米综合楼、西湖中学32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的新建,三星小学600平方米的C级危房拆建,邗沟中学后排教学楼更换铝

合金窗、增加铁楼梯和前排化学实验室的加固等工程。

三是建立新增危房当年消除工作机制。截止2002年8月,全区中小学D、C级危房基本消除,B级危房得到大面积维修改造,2002年12月我区通过省无危房区达标验收,有力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区政府通过出台《区政府关于做好全区中小学新增危房当年消除工作的通知》(维扬政发[2002]79号)确立新增危房当年消除工作机制。 四是并、扩、拆、建,使教育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2002年,根据区划调整后的新格局,我区开始组织实施第二轮布局调整,目前,已将平山乡荷叶、雷塘小学撤并到平山中心小学,凤凰桥小学拆迁与竹西小学扩建工程和瘦西湖小学撤并、念四桥小学搬迁与东方百合园小学新建三结合工程已经积极启动,同时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将扩建双桥实验小学、西湖中学。

(四)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加强教育人事统筹管理

我区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严谨笃学的干部、教师队伍,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2002年我区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编制管理,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构建教育人才资源高地,实现“组织开展教师资格认定清查队伍,创新选人、进人、用人机制构建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优化队伍”的工作目标。

一是实行“退二进一”、“凡进必考”的进人机制。2002年,我区教师自然减员31人,根据区人事局“退二进一”的进人政策,采取双向选择、公开竞争、择优招聘14名教师,新进教师全部按照报名登记、参加考试、组织面试、择优录用的程序进行,并实行人事代理,做到严把

教师入口关,努力调节教师学科不合理的结构性矛盾。

二是实行竞争上岗的干部任用机制。2002年暑期,西湖中学率先成功地开展了学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试点工作。2002年年底,结合落实机构改革方案,文教局机关所有中层干部全部实行了竞争上岗。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有关程序,公开职位、自愿报名、公开竞争,19名同志走上文教局机关中层管理岗位,为全面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作了十分有益的尝试。

三是实行干部、教师挂职交流机制。2002年有10多名学校中层干部、30多名教师区内流动,加大了学校中层干部与骨干教师区内流动的力度,为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建立骨干教师培养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是实行全员参与的岗位培训机制。①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截至2002年底全区在职教师已经完成教师资格认定,目前已开始面向社会组织教师资格认定。在此基础上加大清退临时人员的力度。②突出师德建设。我区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常年开展“创、树、献”活动的基础上,大力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教师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③强化继续教育。我区以提高学历层次为基础,以提高实际教学能力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得到全面推进,逐步形成一套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管理机制,到2002年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8.95%,大专以上

《两基年审的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达45.6%,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6%,本科以上达42.7%。逐步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

二、坚持依法治教,切实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

(一)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002年我区积极完善了党政领导工作联系点制度和学校安全责任制度。我们要求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依法推行校务公开,全区学校民主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得到进一步推进。《学校章程》制定工作基本完成,即将报区文教局核准后付诸实施。文教局以实施“五项制度”为重点,不断深化教育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2002年我区坚持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职能行为,加大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以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为契机,积极发展民办教育事业。我区现有民办学校2所,2002年新东方中学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有益地补充了我区的义务教育。

(二)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

2002年,我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继续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全区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是义务教育实施水平进一步提高。2002年,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继续保持在省定标准以上,其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为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7.1%,巩固率为98.1%,毕业率为98.9%,2002年初中中考合格率

名列全市前茅。我区通过建立多方面的工作制度和多渠道的爱心助学活动,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多年控制在省定标准以下。去年我区高中阶段招生人数首次超过初中毕业生总数。到2002年底,全区中小学合格学校率达75%以上,省模范学校1所,省实验小学2所,省绿色学校2所,“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4所。义务教育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是素质教育取得新成果。文教局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让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形成新思想,内化为新理念。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区调低了小学外语施教年级,2002年9月小学三年级全面开设外语课,两所实小从一年级起开设外语课。区文教局健全了教科研组织网络,确立我区龙头课题——“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创建素质教育特色的研究”,积极采取了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课改的区域性新课程师资同步培训,效果十分明显。着力推进名师、骨干教师队伍建设,2002年我区有4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5名教师被评为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4名教师被评为市级教坛新秀,有40多人获得市级以上教研竞赛奖次。全区中小学各项课程开齐上足,各学校都举行了不同形式的“艺术节”和科技活动,不少艺术作品和文艺节目参加了扬州市第四届少儿艺术节,广场文艺演出也颇受好评。在市“小哥白尼”杯科普知识竞赛中,我区有25名学生获奖,在省中小学生科技小制作竞赛中,有10件作品获奖。

三是教育技术手段有新的提高。2002年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率小学为93.3%,初中为80%,教育装备总投入150万

元,促进了现代教育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西湖中学、梅岭小学、四季园小学、工人子弟小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装配微机教室,使我区中心校以上学校的机房装配率达80%。在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与运用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02年适龄教师参加培训460余名,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重视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一)夯实义务教育基础,努力创造一流学前教育

我区立足丰富的幼教资源,以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抓手,加强幼教科研实践,加速幼教师资提升,加大名园创建力度,基本满足了社会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为实施义务教育创造了良好的起点。一是逐步构建一支高水平的队伍。2002年在全区积极启动了名园长和名教师工程,加快了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步伐,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名园长队伍,涌现出一批胜任工作、有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二是努力形成一种重学术的氛围。2002年我区组织了3个省市级课题的开题论证,一批幼儿园申报了“十五”课题,还积极组织幼儿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18人次在省市幼教论文评比中获奖。三是继续创建一批高品位的园所。到2002年,全区20所幼儿园中5所成为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4所成为省示范园,4所被评为现代化幼儿园,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夯实了实施义务教育的基础。

(二)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努力创造优质高中教育

西湖中学是我区唯一一所教育部门办完全中学,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

效益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为加快西湖中学建设,适应城市化进程,构建我区优质高中教育基地,近年来在基础设施、教师队伍等方面加大了对西湖中学高中教育的投入。2002年,在招生区域缩减五分之三的情况下,西湖中学仍然实现了高中部分的正常扩招。目前西湖中学高中部分有16个班级,861名在校生,50名教师,连续两年高考专科以上上线率在98%以上,正积极争创省星级中学。

(三)适应城市化需要,努力创造高水平成人教育

一是实现高标准脱盲。2002年我区扫盲工作继续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巩固青壮年非文盲水平,全年用于扫盲的经费1.04万元,当年参加扫盲巩固班学习822人,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99.9%。

二是实行多渠道培训。2002年我区以进行社区教育实验和“5112”教育富民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了我区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成人教育的针对性。第一,加强乡镇成教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建立了乡镇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和教育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全区合格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4所,建校面100%,100%行政村建成合格村文化技术学校,目前市级成教基地9个(其中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3个,市级示范成人学校6个)。2002年西湖、平山和城北三个基地按照省级农科教示范基地的标准进行改造,升档提位,共已扩充土地面积34亩,意向扩充土地36亩,投入25万元,积极申报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各乡镇成教中心扎口管理各类培训工作,中心管理全部实现微机化,实现了乡镇成教中心和劳动服务所之间的资源共享。第二,全面扩大培训工作面。2002年农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人数11919人,占农业

人口的23.3%。其中组织了农村致富骨干培训1358人次,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1782人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562人次,城镇企业下岗、转岗职工培训1838人次,实现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近1500人,“两后”培训623人,联办大专60人。这一系列培训工作,提高了全区劳动者综合素质,为加快我区群众致富、经济发展步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社区教育得到进一步重视。2002年我区将社区教育工作重心落实到各个乡镇的实验点,从组建班子、拟定实验课题等基础性工作做起。平山乡的平山村和堡城村、城北乡的卜杨村和安平社区、西湖镇的金槐村和久扬社区等单位,根据各自实际开展了富有特色的社区实验,走出了一条低起点高质量和以点带面的社区教育实验新途径。

四、存在问题及思考

(一)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后乡镇办学积极性受到影响,如何建立激励机制,保障和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发展,是值得研讨的一个问题。

(二)城市化进程中学校布局调整问题。行政区划调整后,随着我区城市化步伐加快,商品房开发成倍增加,常住人口剧增,现有学校布点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需求,亟待全市统筹规划市区的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确保教育适度超前发展。

(三)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和事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客观存在,这一矛盾也是制约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矛盾我区尚有许多工作要做,要努力在发展中解决矛盾,在改革中革除用人制度

上的弊端,创新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通过教育人才参与社会人才市场的大循环,解决“进得来、干得好、流得动、出得去”的问题。

(四)按照我区“服务城市、融入城市、建设城市”发展战略,我区社区教育、城市化进程中的成人教育将面临新情况,如何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打造文化扬州,我区任重道远。

【两基年审的汇报材料】相关文章:

两基汇报材料08-04

两基国检汇报材料08-04

小学两基工作汇报材料08-04

镇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08-04

集体师德汇报材料-汇报材料08-24

监检汇报材料-汇报材料08-24

学校拓展课汇报材料-汇报材料08-24

汇报材料08-04

英语教师汇报材料-汇报材料08-24

红领巾意愿者汇报材料-汇报材料08-24